登陆注册
24567000000047

第47章 高楼背后的他们(外)

李登建

纯金的阳光总是最先落在高楼的尖顶。鲜艳的红瓦上荡漾透明的波浪,发出丁丁冬冬的悦耳的琴音。然后它们顺着向阳一面的长檐流下来,如同一挂七彩的瀑布。而投射到刷了乳胶漆的楼身上的光束,则仿佛已调入那柔和的米黄色,添了几分光泽,几分斑斓,高楼越发像刚出浴的美女,娇娆迷人。

叫做“黄河家园”的这片楼群真是漂亮极了。新辟的居民小区,一色的新楼房,一个崭新天地。温暖、洁净、明亮甚至有点炫目。不像老城,怎么改造也盖不住角角落落陈年久月的混浊和旧房顶那抹抹暗灰。这上千座高楼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从推土机铲平地面,打桩机打下第一排水泥桩,到现在历时一年半,短短的一年半时间,这里再不是往日荒郊的冷寂景象。这是谁的巨手写下的壮丽诗篇?

只是在一座高楼后面的阴影里、路边的水泥砖地上,还扎着两架破陋的帐篷。帐篷原先的草绿色已被风雨洗褪,而近乎土黄了,篷壁有撕裂的口子和一块块磨掉皮的“疤”。每架帐篷内安了三四张木板床——住着六七个新楼交工后负责维修的建筑工。

他们到这里,算起来已是第四次搬“家”了。刚开过来时,他们住的是简易的板房,那正是工程嗷嗷叫着大干快上的时候,白天工地上人头攒动,晚上板房地铺上背贴着背,翻身都困难,汗臭味、臭脚丫子味熏得人不敢喘气。好不容易挨到大楼的毛坯房矗立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搬进了那些“大窟窿”,那里可宽敞了,并且夜里有穿堂风拂去全身的疲乏,他们真如乔迁—样兴奋,有人竟在还没装门的砖框上贴了一副大红对联:“华屋建成喜气盈,新居进住精神爽”,横披是“燕入高楼”(我好奇地去看这副对联,那字歪歪扭扭,倒是带着难得的野趣)。可是毛坯房进入了全面装修阶段,他们不得不搬到地下室去住,这批楼的地下室面积也不小,他们打扫干净,买来女明星像挂历挂在墙正中。然而很快楼房要交工,城里人分到房子后就陆续把家里乱七八糟的杂物往地下室运,他们只好给人家倒出来。美化环境,板房拆除了,好歹大队人马转到了新的工地,留下来的几个人两架帐篷就足以安身了。

在光彩照人的新楼房丛林里出现了这么两架帐篷显得很不谐调,新区居民们接受不了了,一些人指指点点说有碍观瞻,一些人睥睨地一瞥赶紧把目光移开。它的主人中午和傍晚收了工,坐在帐篷前烂混凝土预制件上歇息,这一切都看到了。他们又不傻,他们和城里人一样有两只眼两只耳朵,可是他们却不怎么在乎,他们不怕城里人看,不怕城里人议论。最初从乡下来到城里,吃饭时,圪蹴在路边,手里托着地排车形状的面卷子,从一大铁碗菜汤里捞稀稀拉拉的菠菜叶儿,狼吞虎咽,正好被路过的城里人瞄住,他们的脸会刷地红到脖根儿;工间,随地躺下打个盹儿(他们在自家的地头上就是这样),得把头深深缩进衣领里,或者用帽子,要不就是报纸遮住面目。但是慢慢地,类似的场面多了,他们就啥都顾不上了。他们那可怜的羞耻心,被蹭得也如这两架帐篷少皮无毛了。

无家的人处处是家。这几个居然置全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两块砖支起灶就烧水做饭。从周围拾干树枝子当柴,菜是从集市上买。附近有一家“老关东酒坊”,他们去打来散酒,半碗花生米做酒肴,喝得有滋有味。有时还划拳、压指,吆五喝六。城里人路过这里都远远绕着走,我却找借口凑了上去。一是我想接近、熟悉他们,搜集素材,写两篇反映农民工生活的散文;二是我老觉得他们就是我老家来的,是我村里的老少爷们儿(真的,我见到民工们心底老泛起这种感情),其中那个黑瘦黑瘦,过早地白了头发的中年汉子,从模样到一举一动都特像我哥哥。我哥哥就是农民,仨孩子上学、找工作、买房子,拉下了一腚饥荒,他也想出来打工、干苦力,但我嫂子怕他犯冠心病,这事儿上死活不松口。

一天傍晚我来到他们的帐篷前。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次我以借刷子为由和他们搭上了腔。他们正在喝酒,油漆斑驳的小方凳上放着一碗切得块儿大大的猪头肉。瞧见我,立刻拉我“入席”,那铁钳似的大手不容你不坐下,好歹路上没有熟人。老刘推给我他的酒杯(一只玻璃瓶子);非要我干一杯。小孙把筷子让给我用,他去折了两根细木棍儿。老的少的同声催促我:“吃啊,吃啊!”老王见我不夹肉着急地嚷:“放心吃吧,不闹人。”遂将一块白乎乎的猪头肉送进嘴里大嚼,油便从他的嘴角溢出。我又想起我哥哥,每年我和妻子儿子回故乡过春节,摆了一大桌子菜,哥哥却专拣我们拨在盘子沿上的肥肉吃,还一遍遍说:“这个才香呢!”他在洛阳工作的女儿制止他,讲了一个个她单位的人减肥的例子,我没有说什么,我的心是沉重的:哥哥有肥可减?就是肥肉,他一年能吃多少回?

果然,拉一会儿呱儿,我了解到他们来自我老家邹平县南部的山旮旯里(他们也从口音上早就猜出我是邹平人),相互间是邻村。也许因为地处偏远,那一溜儿村子至今还很穷。村里极个别富起来的,要么是叔叔在县里任局长,能为侄子揽个运输的活儿;要么是舅在某大企业当家,把厂里的环卫工程承包给了外甥。大多数人都没有门路,就是出苦力的差事也得提着两瓶酒去托人找,而辛辛苦苦干一年,年底却往往拿不到工钱。他们中,小孙血气旺,有棱角,突然刀子猛地砍在木墩子上:“我恨不得杀了那狗东西!”其他人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说到这里都垂下头,怨自个儿没本事,连攥紧拳愤愤地骂两句的胆量也没有。

这之后,我读书、写作倦了,就去他们这里转一遭儿。

白天他们忙得不得了,这家水龙头还没修好,另一家已追在屁股上嫌踢脚线接头不合缝。城里人仔细,瓷砖划了一道也要换。求着你卖力,嘴甜得像抹了蜜,加递烟端茶;一修完,转身就不认识你了。夜晚却闲得慌,那实在是一段难熬的时光,没有人来喊他们去干活、支使得他们跟头骨碌了。去公园玩的一帮接一帮,趟起的尘土扑了他们一脸,可谁问一声:你们劳累一天不去遛一遛?他们简直受不了这种冷清,他们大口喝酒,他们直着眼瞅路灯下飘过的女人。夜深了,心情略略平静、好受了,说起了地里的庄稼,不免又是一阵长吁短叹。几乎天天是这个话题,词儿也几乎一成不变,老王还是絮叨那两句:“我家的麦子长得不好,浇不上水,孩子他娘腿有病。”老刘挂在嘴边的话是:“干完这里的活我就不出来了,好好拾掇拾掇我的地,明年种西瓜。咱还得吃地,地荒在那里不是个事儿。”小孙一听这话就不耐烦:“地、地,地有啥恋头?咋就不明白你这辈子为啥这么窝囊!”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他们干活回来不只是一身土了,汗水湿透了衣服。他们把湿衣服脱下扔在帐篷上,从水管上接来凉水冲洗。光着膀子,穿着裤衩,裸露着质地坚硬的肌块,像一尊尊青铜雕像。这时候他们心里也挺得意的,也就隐隐地期望有人能注意一下自己,朝这里看一眼。小孙一边冲洗一边唱歌,先是低声哼,越唱音越高,歌也换成了“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向前走,莫回呀——头——”公鸭嗓子不打弯儿。歌声惊得帐篷后边的花草叶子哗啦啦地响,但对人却好像消失在了茫茫沙漠。这天,小孙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台旧彩电,放在外面的一张破条桌子上,调到放武打片的频道,音量大大的。他好像不甘心,好像在有意搞出动静。但整整一个夏天,满街是出来“散热”的人,可除了乱窜的孩子过来看看热闹,大人们是从来不停停脚步的。好像人们根本就没看见他们,根本没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是他们已经被这座城市接纳,融入了这座城市,还是这座城市里其实并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

我承担了为一位老画家写部传记的任务,采访、整理、投入创作,一向松松垮垮的我拧紧了发条。我去他们住处的次数少了,十天半月也不去一趟了。当我完成传记前半部分的初稿,不管天晚,大步走出三区大门,拐向那个地方,那两架帐篷却无影无踪了。我惘然地在那里站了很久。凉凉的秋风袭来,逼我快离开。

只有那上千座高楼依然在夜色下闪闪发光……

他们得在墙上靠一靠

2004年秋天,我分到一套189平方米的住房。集体作的装修虽是大致的,但对出生在草房里、沿着乡野小路走来的我来说,已是感到赛过天堂。我很快搬了过来。住了几天,注意到卫生间浴盆下往外渗水,另外阳台上三块瓷砖的釉面有破损。我便提出修理的申请,次日建房指挥部派来了两个维修工。

门铃响了,四只硕大的脚像老牛蹄子,踏入门槛,都裹着厚厚的黄泥(夜里下了场雨),噗噗地径直往前走,我擦得一尘不染的奶油色地板上凸现一趟刺眼的泥痕。这在我意料之中。我曾在路上见过他们,他们衣服上满是泥浆、灰粉,身上散发着汗臭味,脸很长时间不刮,胡子拉碴。这些建筑工从乡下来到城市,给城市建新楼,改善居住条件,他们却是挤在低矮、狭小的工棚或地下室里,加上他们天天跟泥灰打交道,如何干净得了?但在他们进卫生间前,脱下外衣往地板上一扔,差点挨住粉白的墙壁,我的心又一紧。不过我没让他们看出来。理智在对我说,这正考验你呢,你的散文写农民,赞颂他们的勤劳朴实,说他们手上虽有牛粪,内心却洁美,蛮动情的。现在他们来到你眼前,看你是什么态度:你离开农村已二十多年,你的情感到底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情感融合,这可就要见分晓了。

水龙头、管线接头、皮垫子……他们逐一仔细查找漏水原因。浴室里空间太小,两个人就转不开。那胖一点的查找着,瘦高个在外面吸着烟,断断续续地哼民歌小调《小白菜》。我站在卫生间门口,一面看胖子工作,也有监工的意思,一面和瘦高个说话。瘦高个姓李,今年五十六了,孙子满地跑了,小儿子今年冬天娶媳妇,女方要的彩礼很重,他还得出来“扛活”。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邹平县西董乡,我说我老家是明集东闸。“乡亲”一下子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亲热而又有点自炫地说:“老乡,你瞧着,我保证给你弄得熨熨帖帖的。”说着就去替下了矮胖子。

矮胖子被唤作“小张”,实际上已四十出头了,生着一双张飞眼,头发、胡子扎煞着,说话话头话尾都带个脏字,显得很粗鲁。他对社会有明显的不满情绪,我一了解,他竹筒倒豆子似的全说了出来。原来他就住在市郊,是村里的底子户,穷,谁都瞧不起,村支书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上面来了救济金也“忘”了发给他。有一回他喝酒时说支书的坏话,不想传到了支书耳朵里,支书站在他门前的街口,双手叉腰,扯着嗓子破口大骂,吓得他们全家三天没敢出门。去年冬天,支书用牛皮靴踢着他家地头那六棵碗口粗的白杨树,说是集体财产,指使人伐走,他说这树是他栽的,归他。支书就抡起胳膊打他的嘴巴,他慌忙架起胳膊一挡,结果不知怎么支书的胳膊折了。这可闯了大祸了,支书狂吼:“你、你竟敢打我!”消息飞往村里,支书的仨儿猛虎般扑上来,他的两根肋骨被踏断,鼻血糊住了脸。他住了七八天院,出院后到乡法庭告状,要支书为他支医药费,可法庭却判他向支书赔情道歉……泪水一直在这个铁塔汉子的眼眶里打转儿,我相信他的话不夸张,我以前也听说过类似的事,确实在个别落后乡村还有新恶霸横行。穷人对他们就像鸡蛋对石头一样,没处说理,无依无靠,有人投向了上帝,我知道我的老家还有邻村解家,近年就出现了基督徒。

外表的查找一无所获,不得不查里面。老李向我要了一盏台灯,灯光从浴盆下的小方孔照到洞里。但小方孔正对着马桶,中间不到一尺宽,蹲不下人。老李侧身躺下,头伸进方孔往里瞅,腮被方孔外沿的瓷砖挤扁了。仍瞅不出症候,他伸手叫小张递过錾子、锤子,他要把排水管外围的水泥、砖凿下来。洞里亮不开架势,老李干起来很费力,半天才凿下拳头大的一块。他屏住气,一点点地凿,那样子活脱儿是个在掌子面上采煤的矿工。慢慢地老李胸前攒了一小堆水泥渣和砖块,而他背上那“绣”着一圈圈碱花图案的衣裳几乎全湿透。他就这样躺在泥水里(下面只铺了几层报纸)吭哧吭哧地干,穿着整洁的T恤衫,倒背着手,在一旁“监工”的我两颊开始火辣辣地发烧。

足足过了一个钟头,老李凿一会儿,瞪大眼睛听一会儿,贴上手掌寻一会儿,终于从砖块浸水多少上找到了细若发丝的水源。然后由小张粘水管子。老李起身时,也许因为劳累,也许因为在地板上躺的时间过长,身子晃了两晃。我想过去扶他一把,可有倒过来的碎水泥渣、砖块挡着路,他一腚在浴盆上。“没事吧?”我问,“没事儿,这算啥!”他抹了抹额角的泥砂,右手捋着左上臂很有瘦硬感的肌肉,“我结实着呢!我还敢跟小伙子们比试。今年夏天,还没搞维修,老板派我刷乳胶漆,高处得踩着梯子,一天无数回爬上爬下。”说到这里,他嘴角忽然咧出一种自嘲的表情,“可到了夜里,下铺小解,腿站不住了……”他把烟头踩灭,用力一碾,“俺们出苦力的受不了累咋能行!”顿了顿,声音变低,像自言自语,“苦点累点不怕,得把俺当人看,有一家因为俺工具在他地板上划了一道,把俺轰出了门。”他垂着头,很伤心、难过的样子。

我给小张端过去一杯矿泉水,给老李拿来一盒好烟。老李是根大烟囱,这支还没吸完就摸下一支。“这烟好抽。”他沾着泥灰末的手指捏着过滤嘴儿连连说。我并无反感,让他好好过个瘾吧,我看见他兜里装的是那种劣质雪茄。我不愿留着它,供我那帮闲散朋友,吐着烟圈儿,兴致勃勃地大谈金钱和女人。

修好水管子,他们接着就去阳台上换那三块瓷砖。我劝他们休息一下,他们不,说赶在天黑干完。老李故意咚咚地迈步,“我不要紧,就是这小子,”他抬抬下巴指着小张,“这小子过去干起活来比头犍子还猛,自输了官司,像被抽了筋似的,动不动就喊腰疼。”小张装没听见,走到窗台下,端起切割机,立刻,那家伙发出刺耳的尖啸,这同时尘末如同爆炸了的烟幕弹,他头发、眉毛都染成了棕色。割完这块,他“扑扑”地吐了两口,擦擦眼,对准另一条砖缝打开开关。

老李和好了水泥,等着做下一道工序。他站在一边,倾着身子,一只手扶着墙。墙是乳胶漆刷的,不像卫生间里全是瓷砖,有污迹可以擦掉。我想提醒他拿下手来,但不好意思直说,就往他那只手里递烟。他接烟的时候,我发现墙上已赫然嵌上五个黑指印。

吸完烟,他的手又往墙上放。我又递烟,他意识到了我的用意,不好意思地笑笑,看看那污迹,狠狠地拍巴掌,好像是它们犯了过错。然而不过两分钟,他的手再次扶在了墙上!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习惯性动作,有时是手扶着墙,有时是背倚着墙,有时是一个膀子靠住墙……似乎这会给他们以支撑。

是的,他们得在墙上靠一靠……

(选自2006年第4期《散文百家》)

同类推荐
  • 感谢梦想

    感谢梦想

    这是一部散文与小说合集。作者从日常生活片段写起,以个体生命的形式去感悟人类在生存途中紧紧相伴的各种共有的基本感情,他的笔下呈现出许多平凡或精彩的情节和故事,其中有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情感的赞美。本书分为:散文随笔,文艺通讯,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共四部分。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在这个卷帙浩繁的时代,我们推出《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书系,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撇开那些尘嚣的文字垃圾,多读好书,多读精品。
  •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本书为合集,书中包括《秋灯琐忆》《香畹楼忆语》《影梅庵忆语》《寄心琐语》《陶庵梦忆》五部作品,这些著作均围绕才子佳人与柴米油盐,或忆或思,声情并茂,艳而不浮,哀而不伤,感人至深。正如《寄心琐语》所言:忽然得之,欢愕相半。同时,这些合集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均包含作者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为这些文章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他们在叙事上十分灵活,并将叙事、抒情、描写和意境的创造融为一体。使读者备感生动,并有一种“转侧看花花不定”的艺术美感。
热门推荐
  • 重生成精灵

    重生成精灵

    推荐新书《精灵之战斗系统》【2019年最好看口袋妖怪数据流游戏文】简介:林行重生到了《精灵世界》公测之前,但是他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宝贝龙。
  • 同桌是我妈

    同桌是我妈

    兵王重生三十年前,竟与年轻的老妈成了同桌!别人重生,发现妻女睡在狗窝,一声令下,十万天兵。自己重生,老妈平A暴击加真伤,重拳出击,让自己睡在狗窝。“妈!我真是你儿子啊!!!”“滚!想做老娘儿子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世烟火只为你

    一世烟火只为你

    顶楼办公室内男子头也没抬的直接说到:“我不想和你结婚!”女子一脸算你识相的说到:“正好我也不想和你结婚,我有我的事业,谁要当你小娇妻”听到这话,男子抬头看了她一身凌乱一眼,一脸嫌弃说到:“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女主:“呵!”……今天过后男子:“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你我天作之合”“郎才女貌形容我们一点都不为过”……
  • 洛少专属,丝宠你好甜

    洛少专属,丝宠你好甜

    【洛向东宗旨:甜宠宝贝丫头!】...日益渐进,丫头的迷粉,追求者,排排排,数不胜数...洛向东邪邪地树咚上了丝丝,“丫头,我突然不想当你的闺蜜了!”...于恬丝没意识地拍了拍他的肩头,“没事,当哥们也不是不可以!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好哥们了!”...傻丫头,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洛向东欺身俯向丫头,“丫头,做我老婆吧!”于恬丝楞住了。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竹马大人没干的事,好闺蜜竟对她有意思。洛向东撅了撅嘴,满足感的说,“我那叫近水楼台先得月,把丫头偷偷地收入囊中!!!”
  • 沙漠之星——沙

    沙漠之星——沙

    [花雨授权]她,渴望自由,坚定地决定,做最后一次影子。他,高傲,冷酷,从未料到会有任何女人进驻他的生命,他们的交集,引发出他前所未有的热情。他霸气地封锁住她的所有退路,用特有的方式夺取她的自由,怜惜她,爱她……
  • 丹青至圣

    丹青至圣

    “系统提示完成江山美人图,系统品鉴绝品。”醉红斋头魁婉云钟爱江山美人图愿为您从良。“系统提示,完成上古甲文临摹,系统品鉴神品。“大门第世家大娘子梅霜姑娘愿招揽您为上门夫婿。“系统提示,完成山河社稷图,系统品鉴圣品。”天唐盛国圣人愿招揽您做天唐第一丹青师,享受月俸一千两。这是一个以丹青为国粹的世界,丹青画的好,门阀招揽,美女青睐,就连天唐皇帝都登门拜访。我,邵彬,就要做这天唐盛国第一丹青至圣!
  • 我的专属距离

    我的专属距离

    你是什么?当然是我的东西,不不不说错了,你不是东西,你是我的唯一。马甲是什么?当然是可以掉的东西。(注:逻辑是什么?当然是不存在的东西。)
  • 青梅哪有竹马

    青梅哪有竹马

    “老……老板,夫人把青花瓷瓶砸了”“把所有青花瓷都拿给夫人砸,直到她解气”“老板,夫人……夫人带着少爷回娘家了”“什么,...暂停一切事物,我去接夫人回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