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55400000001

第1章 拾荒女遭遇“食人妖”

我出生的时候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如同初春的樱花一般连续下了一周。

大雪过后,我的父母都死了。

爸爸是死于车祸,妈妈死于子宫癌。

这些都是等我长大懂事后爷爷告诉的。

爷爷所说的话我深信不疑,也许自打我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爹妈的克星。

后来我就干起了拾荒的行当,跟着爷爷一起捡破烂,捡行人过往不经意扔掉的各色瓶瓶罐罐。因为爷爷就是靠这个来维持咱爷俩生计的。

我姓苏,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幻。那是爷爷帮我取的。他说那场大雪就像幻觉一样,这是他有生以来目睹的一场最圣洁的雪。所以我的名字就叫苏幻了。

捡破烂的人都被人叫“乐瑟”。乐瑟就乐瑟吧,能养活人的行当都应该有个名字,更何况养活自己职业的名字跟自己本身就没多大关系,这个道理我九岁就懂了。

爷爷说苦命的孩子早当家,因为我们没有富家子弟的孩子那样十岁还吃奶的资本。所以当我长到十岁,爷爷也离我而去的时候,我正式继承了他的行当和全部遗产——几个麻袋,一把生了锈的镊子,几个吃饭的家伙,从此踏上一个人孤独而漫长的拾荒生涯。

人流量大的地方必有猎物,这是爷爷生前传授于我的拾荒经验,从江汉关到汉口江滩,从江汉路步行街到汉口六渡桥,我每天总会在车站最繁忙的地段来来回回搜寻自己的猎物。

车站成了我的独占领地。

来来回回寻累了,我就坐在车站的椅子上,眼睛盯着过往的行人,这已经成了习惯。

我除了注意他们手中随便乱扔的瓶瓶罐罐外,还特别注意在我面前来来往往的男人,他们要么西装革履,要么就是形式各样的T恤衫牛仔裤,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像江汉路步行街高墙上那面大电视里播放的时装秀。看到最入迷时,我会发着呆然后微微笑接着紧紧闭上眼,那咧嘴的样子像极了发春的猫。

这座城市叫江城,至于有何典故,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一位叫李白的著名诗人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此闻名。不过我听爷爷说是因为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江城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不管是哪种说法,江城在我心中都是故乡的代名词。

江城是一座叫人又爱又恨的城市。这里的夏季炎热得柏油路在眼皮底下跳动;这里的码头文化使得人人说话都像是在吵架;这里的武昌鱼、热干面、精武鸭脖惹得中外游客口水涟涟;这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可以用最真实的声音在一起说笑。江城绝对不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但生活在这座城市,你能感觉到它的赤诚和热血。在码头文化孕育的江城三镇上,江城女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和风格。她们可以像男人们一样独当一面,但也可以不动声色地妩媚风骚,这使得江城女人用她们的泼辣与可爱,似乎成为了独立于传统意义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第三种存在。

说到江城的方言,爷爷说这是一种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城市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的方言。由于深受码头文化影响,它最初在码头上搬运工之间传播,又因夹杂过往船只上的水手们黑话行话的缘故,江城话说起来少了一分吴侬软语的细腻婉约,多了一分西南官话的粗野豪迈。爷爷生前跟其他那些同行说的都是这种方言,但教给我的确是标准普通话,所以我虽然身为江城人,却说不好江城话。每当我好奇爷爷懂得的东西真多,问他年轻时是做什么的时候,他老人家便支吾不语;我也从来没见过奶奶,爷爷没有提过这个人。

像野猫一样,在月色黄昏下翻找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收入最可靠的来源。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很注意地收集杂志报纸上那些散发香气的男人的图片,然后把它们不规则地剪下来,揣到衣服里层的口袋里,拿回我所谓的家慢慢欣赏。

我识得一些字,比如“男人”这两字就认得,并且能一笔一划写下来,但多半我不会去读那些字,因为对于我的职业来说,识得字越多就越感自卑甚至越会被人嘲笑。

所以我只是看那些红白蓝绿黑的图片,和穿着性感外表英俊潇洒的男人然后痴痴地笑起来。

也许上苍并未完全忘记我的存在,因为每当自己心情好而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会有那么些个男人过来和我说说话。他们会问我:“为什么你一个姑娘伢偏要走这条路咧?”然后冲我邪恶地一笑。有的会说:“如果不是个苕伢,去我酒吧做个小姐还风光些撒。”我望着他们猫头鹰似的眼睛,然后冲他们眨眼傻笑。接着在不远处就能依稀听见他们丢下的声音:“这么可爱一小姑娘,可惜是个苕,造孽啊……”

那夜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我随便在桥下找了个阴暗角落准备过夜。像我们这样的乐瑟最怨恨的莫过于这样的雨夜,因为很少有固定的避雨的地方供我们居住——似乎只有没事消遣的有钱人才喜欢下雨——这个道理跟富家子弟十岁还吃奶的道理是一样的。

雷声加上电闪,时紧时缓,我蜷缩在那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不停发抖。突然暗夜里有个男人一把抱住了我,然后开始撕扯我的衣服和裤子。虽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我好害怕,因为爷爷在时给我说过一些夜叉、食人妖的故事。于是我挣扎,大声呼唤。

我想也许我就要死了,他一定会把我吃了。我闭上眼睛,大声呼唤,但没有哭。因为爷爷活着的时候告诉过我,这是我们的命,只要还想活就不能哭,因为一旦眼泪滴落了,那么人的忍耐就将被惊醒。

同类推荐
  • 古玩笔记:禁忌篇

    古玩笔记:禁忌篇

    一支传世数百年神奇的虬角,一条乱世中尽显威力的天子大驾镇朝龙鞭,一件乾隆八十万寿的贡品碧玺蟠桃,三件古玩珍宝,两个离奇故事,讲述了旧京鬼市的种种禁忌规则与老年间古玩行的千奇百怪的骗术。
  •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
  • 聊斋志异选

    聊斋志异选

    《聊斋志异选》在选辑过程中,着力挑选出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官场黑暗、抨击科举腐败的愤世之作,也有阐释人伦事理、颇具教育意义的寓意故事,更有讴歌美好人格、纯洁爱情的佳美篇章。
  • 北纬31°录像带

    北纬31°录像带

    北纬31度线是一条不可思议的纬线,在这条纬线上存在着金字塔,古巴比伦,玛雅,百慕达,三星堆等神秘之谜。位于北纬31度线上的神农架每年都有几十宗失踪事件,而且大部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个探索频道纪录片摄制组为拍摄传说中的野人,深入神农架原始森林的无人区,但是他们所有的成员再也没有走出来……导演阿甘应邀来到神农架购买采药人从原始森林里捡到的一批录像带。职业的敏感告诉他这些录像带里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当地的小镇里,他迫不及待地寻找合适的录像机观看这些录像带,但是阴差阳错,被其他人抢先了一步。于是,恐怖的事情开始上演,看过这些带子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死去。随着事情的发展,真相被一点一点揭露了出来…
  • 红色棺材之谜

    红色棺材之谜

    战争阴云笼罩的莫斯科,人心惶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暗流涌动之下苏联形势一片紧张,秘密武器巨型坦克“红色棺材”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然而研究资料泄露,负责人离奇身死,周围相关人员纷纷卷入其中。究竟是谁泄露了秘密,又是谁杀了负责人?未完成的巨型坦克“红色棺材”又将何去何从?调查员“翡翠之眼”佩卡拉将如何顶住压力,拨开重重迷雾寻找真相。
热门推荐
  •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五)

    本书介绍了司马迁、蒲松龄、曹雪芹、沈从文、姚雪垠、歌德、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55位古今中外作家的成长历程。
  • 尘

    天地运转,日月洪荒,看天下万物何长存?天亦老,地亦荒,日月终受时间化,而能唯一不变的,是心——心若在,则永恒!不求永寿,但求有爱——爱过,便是永恒!
  • 刻骨

    刻骨

    有一种爱,名为刻骨,第一次见到,就像深刻骨髓!辗转折磨——有人说他冷情、残忍、戾气过剩。当然,因为他是杀手。杀手,本该如此——可是,这是谁!小小的杏仁眼,像夜幕下璀璨的繁星点点。“咦呀!咦呀!”她不会说话吗?他才十来岁的年纪,刚杀完人,头上密集着细汗,还有血。她爬过来了,眨着一双无辜的鹿儿眼,小小的手拽着他的衣袖,“咦呀!咦呀!”她不怕他?他才刚杀完人,身上的衣衫还滴着血,“滴嗒!滴嗒!”“咦呀?”他将她抱起,直视那双杏仁眼,在里面除了干净再见不到其他。顿时,心间流淌而过的热流像泉眼喷发,好暖!好暖!“小不点,以后要叫哥哥!”他抱起她,第一次朗笑,以后,哥哥保护你!小不点——
  • Droll Stories

    Droll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查理九世之勿忘初心

    查理九世之勿忘初心

    “我不会爱上你,也不能爱上你,我不愿像彼岸花一般,花开彼岸,永不相见。”从三次元穿越,到查理九世二次元时代的云初心,第一次遇到唐殿就来个“美抱”,结果恩将仇报把唐殿给踹飞了...第二次见面,不惜割腕自残牺牲自己,只为救他一命,换他一世风华...一个是被黑暗侵蚀的黑道高冷女神,一个是因病而逞强微笑的毒舌少年。“我想,你一定会忘记我这样一个人,忘记一个曾经出现在你生命中,一个叫‘云初心’的女孩…”
  • 虚拟覆盖

    虚拟覆盖

    平凡的高中生阎戈和别的青春期男孩子一样,做着热血的英雄梦,但当他拥有守护的能力的时候,能不能坚守起那份责任呢?科幻世界,仙侠大世界,幽灵世界....统统降临!来吧!来颠倒虚实!
  • 小耕读记(第1辑):吃的故事

    小耕读记(第1辑):吃的故事

    本书适合10-16岁青少年读者阅读,“小耕读记”是一个“孩子”的读书秘籍,这个“孩子”是众多编辑、学者和教育家的化身。本书按照“吃的故事”为主题,搜罗该主题下获得全国大奖作家的经典短篇小说或散文,6个作家6个作品:汪曾祺《黄油烙饼》、余华《许三观过生日》、颜一烟《小江“打饭”》、张玉清《牛骨头》、常新港《我亲爱的童年》、安武林《曹文轩的吃相》。全书按主题编排的方式,以“小耕私储备”“我打赌你不知道”“煮酒论”“小耕搜罗记”“时光果实”等多种方式“精读”每一篇文章,让小读者轻松深入了解作家和作品,让“作家”和“经典”不再神秘,同时可以指导小读者如何进行主题写作。
  • 董大中文集·第3卷:鲁迅与林语堂

    董大中文集·第3卷:鲁迅与林语堂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树理研究、”山药蛋派”作家研究、民间孝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编辑成8卷本,又将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宏观考察和所写的批评文章编辑成2卷本。这些创作成果均是作者深入实地、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走访当事人,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在掌握了丰富资料基础上笔耕不辍、勤奋创作而成。凝聚了作家的大量心血。文集不仅为中青年作家创作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为研究鲁迅、高长虹、赵树理、“山药蛋派”等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和流派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 女装非我本意

    女装非我本意

    这是个关于一个小圈子的故事……奇怪的人,奇怪的事,奇怪的脑回路,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圈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那天遇到个系统说起……“什么女装!别乱说,我又不是变态!我才不会去女装的呢!”圈内某知名女装大佬气愤的说道。
  • 因为爱所以不打扰

    因为爱所以不打扰

    白弈行是名噪一时的华语乐团领衔人物,而沈长歌只是一个普通13线小演员,他们是初中,高中,大学,同学,白弈行喜欢沈长歌,大家都知道,唯有沈长歌装作不知,一次演出中两人在见,白弈行说“我喜欢你,从学校开始……”沈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