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25300000032

第32章 隔江对峙,师溃千里(4)

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迅速崩溃的另一原因是三军分离,各自为政,各怀私心,自保实力。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不仅汤恩伯指挥不动,就是参谋总长顾祝同也指挥不动,而海、空军的舰船、飞机,只听本系统长官的指挥,陆军根本调不动他们。陆军需要海、空军支援时,必须逐级申请,最后由海、空军总司令部决定。在国民党军中,就连嫡系部队之间,也是以邻为壑,自保实力,见死不救的。根本没有什么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概念。

4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一部已进到南京对岸的浦口、浦镇地区。身为海军总司令的桂永清尚在南京。他不但不令停泊在笆斗山江面的第二舰队40艘舰艇以舰炮火力支援守军作战,反而令舰队司令林遵把舰队带出长江口,并许愿只要把舰队带出去了,就保举林遵为海军副总司令。因而,尽管国民党军队有飞机和军舰,但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也是无济于事的,立体防线不过是种虚幻的梦境而已。

(四)消极防御,单纯防守,被动待毙

消极防御历来是兵家所忌。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没有一个有头脑的军事家赞成消极防御的。渡江战役中,国民党在兵力上虽处于绝对劣势,但在海、空军方面却占据着独家垄断的绝对优势。如果国民党军能够利用这种优势,采取积极的攻势防御的方针,至少可以给解放军制造很多麻烦,延缓长江防线崩溃的时间。

例如,可以利用空军袭击解放军深远纵深集结的船只,利用海军的舰炮和防线上的岸炮突击解放军浅近纵深中隐蔽在江湾、汊河中的船只,破坏解放军的渡江准备,这在当时解放军没有空军,防守力量薄弱,没有海军,不能与敌舰在水上作战,正面太宽,火炮不能封锁整个长江江南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然而,从解放军推进到长江北岸起,到解放军全面突破长江防线止,国民党的空军未能对解放军集结在内湖、汊河上的船只造成过严重的威胁;国民党的海军舰艇多分散于整个长江江面上,只负责一般的巡逻任务,没有集中舰队,以强大的舰炮火力突击我在江北的渡江设施。在整个长江防线上,除了地面部队积极构筑江防工事,设置江防障碍物外,海、空军好像无事可做。

这种单纯防守,缺少陆、海、空协同作战的消极防御,是国民党长江防线迅速崩溃的又一重要原因。

九、蒋介石从上海等地运走了难计其数的黄金、珠宝、文物去台湾

早在辽沈战役发起时,蒋介石就开始准备后路了。他将陈诚派到台湾之后,就着手计划并实施将大陆的财富、重要战略物资朝台湾运了。

多年来上海是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四大家族掠夺全国人民的财富多集中于此地,特别是1948年币制改革后,民间所藏金银美钞几乎被搜刮殆尽,全部库存于上海的国库。这样一大批金银和物资,蒋介石决不甘心留给自己的死敌共产党,但运送这样一大批金银和物资却需要时间,蒋介石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上海多守一日,他就能多搬运一些物资。

1948年12月,国民党内吁请蒋介石下野的声浪越来越高。他召见了自己的小同乡——着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此公曾一度担任过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后改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告诉翁文灏,他打算将南京的5个大厂的人员连同设备,一起运往台湾。

翁将蒋的话转告了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没想到竟遭他反对。孙找了个借口:“经费奇缺,没法拆迁转运,若要迁走这5个厂,至少需要100亿元的搬运费。”孙越崎以为提出这个数字会使蒋介石知难而退,谁知蒋介石答复说:“没有经费好说,拨给他130亿元。”整整多出30亿元。孙的口被堵死了。

蒋介石为何如此重视搬走资源委员会管辖的大厂呢?

原来,资源委员会一直经办全国的煤、石油、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电力、水泥、制糖、造纸等“国有企业”,拥有职员3万余人,技术人员及工人共70余万人。其中技术人员里留学生及国内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40%,可以说是全国工程行业的精华所在。所以资源委员会成了蒋介石的“命根子”,他不惜花大价钱搬厂,一为设备,二为人才,他决不能把这些留给共产党。

他选中第一批搬的5个大厂分别是:南京电照厂、有线电厂、无线电厂、高压电瓷厂、马鞍山钢铁厂。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中共胜利的这一天,蒋介石命蒋经国持手谕找在上海的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要其把库存的全部黄金、白银、美钞运往台湾。

1月16日,蒋介石亲自召见俞鸿钧、席德懋,下令中央、中国两银行,将全部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以防共产党接收。

这以后,每当夜幕降临时,经常有神秘的兵舰停泊在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前面不远的黄浦江上,船上烟囱冒着烟,马达一刻不停地运转,以备随时开走。附近的江面和岸上实行严格管制,任何船只和个人都不得靠近。身强力壮的军统特务伪装成“苦力”,吃力地把沉重的木箱抬上军舰。

这就是蒋介石偷运国库金银的情景。

据国民党监察院财政委秘密会议报告和《李宗仁回忆录》中的统计数字,去台湾前,蒋介石从国库偷运走黄金390万盎司,外汇7000万美元和价值7000万美元的银元,总计价值约在5亿美元以上。

上海解放前4个月,蒋介石的偷运工作达到了高潮。这时蒋介石偷运的不再仅限于黄金、白银、美钞,而是把范围扩大到机器设备、车辆、纸张、棉纱、布匹,甚至化学原料、药品等。总之,一切有用的东西他都想搬。这期间,他从上海抢运了1500船的物资,还不算飞机运走的。

直到5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已打到市郊临近市区了,蒋介石仍电令留在马公岛的儿子蒋经国飞回上海再抢运一批物资。可是当蒋经国飞临上海上空时,江湾机场已弥漫着解放军炮弹爆炸后的烟尘,飞机无法降落。蒋经国只好悻悻而归,并致电其父:“上海已经陷入共军之手,再抢运物资已不可能了。”

蒋介石只好缩手。

蒋经国又在《我的父亲》一书中披露:1948年底,当国民党军从上海快要撤退的时候,蒋介石派蒋经国等几个人到上海去,要他们设法把上海中央银行库存的黄金全部运到台湾去。临行的时候,蒋介石再三嘱咐蒋经国:

“千万要保守机密,不可泄露一点消息。”

因为蒋介石早已预料到,李宗仁一定要以国库黄金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蒋其实是怕李宗仁阻止他们运走黄金。

蒋经国等人秘密潜入上海,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一批黄金运到了台湾。蒋经国后来评论说:“政府在搬迁来台的初期,如果没有这批黄金来弥补,财政和经济形势早已不堪设想了,哪里还有这样稳定的局面?古语说无粮不聚兵,如果当时粮饷缺乏,军队给养成了问题,那该是何等严重?”

蒋介石盗运走多少黄金、银元、美元?蒋介石下野之后,亲笔写下一个手令,由蒋经国面交联勤总部中将财务署长吴嵩庆,命中央银行将全部黄金、银元及外币提出。

吴嵩庆,浙江镇海人,是蒋介石的同乡,他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懂外语,抗战时曾在航空委员会当过秘书、财务处长等职,通过侍从室和宋美龄拉上了关系。后来,他参加了所谓高级党政训练,即参加了陈立夫的“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同CC关系密切,也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蒋介石对吴嵩庆下令:所有硬通货,全部由蒋本人掌握,吴对蒋本人负责,有关开支、调运、分配等事项,必须有蒋介石的亲笔批示。

吴嵩庆究竟从中央银行提出多少呢?据吴嵩庆的中校秘书詹特芳记述:

1外币:约合8000万美元(这个数字是吴嵩庆亲口说的)。蒋介石和他周围的人都非常清楚,淮海战役后,虽然也做了些固守江南,确保上海,成立南昌行营以及经营西南等花招用以自欺欺人,而实际谁都明白,大陆已经站不住脚了。因此,设法将台币与金圆券脱离关系,台币直接与美元挂上钩,有外汇牌价,金圆券在台湾不能流通,这样大陆与台湾就形成两个国家银行了,蒋政权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行金圆券。每撤退一地,金圆券只是废纸一张,不会影响台湾的金融。台币的准备金从何而来?主要是这次提取的外币。

2黄金:中央银行原报告有90万两,经过这次彻底核对,实存92万两,多出2万两。约大部分是金块,每块10余斤至20余斤不等,块面刻有成色及重量字样。

另外还有黄金4200余两,据说这是蒋介石私人存的,为了便于记载,我们将它立为专户,称为特种黄金存款,而黄金实物仍混在一起。这本来是个掩耳盗铃的事。蒋介石自取得国民党的统治权后,早已化家为国进而化国为家了。如这次他一下台,马上就将中央银行的全部黄金、银元及外币提走,这是根据银行规定的哪一条?历来蒋介石批发的不少私人赠款,还不都是在国库的金银中支出的吗(可那4200两,一直未动)?

3银元:约计3000万元。

以上这些人民血汗,经由吴嵩庆以军费名义全部提走后,其中黄金及银元用了一艘海军兵舰由上海运到厦门,在厦门存放了一个短时间,又移至台湾。当时具体负责这件工作的人,有财务署收支司副司长董德成、总务科李光烈等,但他们是临时抽调的,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其中内幕。

蒋介石是怎样把黄金运走的呢?美国人斯特林·席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写道:

“蒋介石劫夺中国银行的计划,执行得非常谨慎小心。一艘脏兮兮的货船,停泊在国泰饭店对面的上海外滩,船上的苦力,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其实都是第一流的海军士兵伪装的。中国银行的若干主管打开了金库,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重金贿赂,并获准搭乘这艘等待的货船逃往安全的地方。国民党部队在银行四周好几条街道外就设立警戒线,包括南京路和外滩的一部分。从黑暗之中,不时传来‘苦力’搬运重物时的嗨嗨声。每一个人都用扁担挑着两大包东西。在水银灯下,他们像食尸鬼般的在银行和货船之间来回奔跑。一位英国记者乔治·梵正在办公室里写稿,偷偷看到整个过程,不禁大吃一惊。当他恍然大悟是怎么回事时,就用怪异的哲学语句打电报回伦敦总社:‘中国所有的黄金,正被用传统的方式,苦力运走。’”

斯特林·席格雷夫的描述有新闻记者的合理想象。事实如詹特芳记述,是用海军舰只运到台湾的,当然这件事既然要背着李宗仁干,又是大批贵重的硬通货,因此派大批军警戒严是少不了的。

在短短的3个月里,中央银行金库中一批批的金银终于安全启运台湾。

上述财物运往台湾之后,剩下的就是将留在上海的大批重工机器、轻工原料和棉纺、药品、纸张、化工等物资火速抢运台湾,这是蒋介石除黄金、白银外最关心的东西。

蒋介石反复地讲:“要想重新复兴一个政权,没有经济实力不行。士兵没有粮饷就会造反,老百姓没有吃的、穿的也要造反,一个国家没有经济实力就要完蛋。”

蒋介石追问上海市长陈良:“共军已经濒临上海附近待命集结,估计不出半个月就会有大的军事行动。初如,上海待运的物资还有多少?”

陈良答:“各中央机关存放在上海的物资为数甚多,本以为江防之战能够赢得一些时间,未料,这么快就……现在又加上各机关撤退,交通工具更缺,所以,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很难将这批物资运完。”

蒋介石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这里有没有表册统计,我看一看。”

陈良立即呈上了一份表册和报告:

甲——疏运物资种类:

1中纺公司及该公司已交国防部尚未运出之纱布;

2中信局之敌伪珠宝及中央银行寄存该局之日本赔偿铜元;

3中央银行业务局之德孚颜料;

4中央造币厂铜块及日本赔偿铜元;

5交通部之通讯器材及铁道器材;

6资源委员会之化学原料、金属器材及矿属油料;

7物资供应局之紫铜锭及其他贵重物资;

8美援花纱布联营处之纱布;

9卫生药品200吨及吉普车;

10社会部国际儿童资金救济物资500余吨,布16万匹及卡车200辆;

11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之重要物资。

乙——关于疏运办法:

(略)

蒋介石问蒋经国:“中央信托局的那箱子珠宝解决了没有?”

蒋经国有些嗫嚅,他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尤其自出现贾亦斌倒戈之事后,他见到父亲时更觉得紧张和窘迫。见父亲追问这箱子珠宝,一时间竟然不知怎样开口。

2月10日,当中央银行的大批黄金被运走之后,蒋介石又想起抗战胜利时没收的汉奸财产,这只一直存放在中央信托局的箱子里的珠宝价值一二百万美元。他马上派蒋经国到上海去提取这只箱子。

可是,抢运黄金的事已经引起李宗仁的警觉,他下令中央信托局不准移动这批珠宝。蒋经国到上海交涉了几次,信托局干脆将掌管保险箱钥匙的人派往香港,使蒋经国无法将这箱珠宝提走。

见父亲又问起,蒋经国说:“据我所知,这箱子珠宝已经被用去不少,顶多也就值二三十万美元,我们何必为这区区之物同人家伤了和气?”

蒋介石勃然大怒:“你懂什么?古人云,无粮不聚兵!到了台湾,等到粮饷发不出的时候,就是一块美金也是好的。”

十、蒋介石从溪口窜回上海,誓与上海共存亡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都”的失陷对蒋介石来说又是一沉重的打击!

4月24日中午,“闲居”溪口的蒋介石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对儿子蒋经国说:“把船只准备好,明天我们要走了。”

蒋经国问:“我们去哪里?”

蒋介石沉黙不语。

蒋经国令“太康号”军舰做好起航准备。这一晚上,“太康号”的舰长黎玉玺中校问蒋经国:“你知不知道领袖明天去什么地方?”

蒋经国说:“我也不知道。不过以这次取道水路来看,目的地无非两个地方,一是台湾基隆,一是福建厦门。”

黎玉玺附和道:“我看也就是这两个地方。”

4月24日中午,蒋经国将妻子蒋方良及儿女送到台湾,以免后顾之虑。

4月25日清晨,蒋氏父子就到蒋介石母亲坟上即慈庵墓庐告别。然后双双走上凤凰山顶,对故乡做了最后一次眺望。蒋介石此时只觉“往事不堪回首”,深感“大好河山,几无立锥之地”,“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但此时的蒋氏父子仍立志“誓必重回故土”。当然他父子两代均未能实现誓言。

下午3时,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祖堂以后,便背着乡亲们,悄然乘车离开了家乡。这个家乡观念极重,年年都要回溪口老家住几天,看望家乡或祭祖上坟的蒋介石从此再也未能回到故乡看它一眼。

车到象山港时,“太康”号兵船早已停泊在那里。蒋介石登上军舰后,下令坐舰驶往上海。同行的人这才明白蒋介石此行的目的——他要亲自指挥淞沪战役,保卫大上海。

在途中,蒋经国给其父读了关于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等人致李宗仁的通电(1949年5月21日)。当念到他们因中共坚留,决暂停北平,以待再行和谈时,蒋又哼了一声:“是他们自己愿意留下来的吧?什么中共坚决挽留。”

同类推荐
  • 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谋生亦谋爱

    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女子身上,都附丽着一段爱生梦死的传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背后,是怎样一幕绝望而挣扎的底色人生?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罗斯福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罗斯福

    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 重识朱元璋

    重识朱元璋

    因为犯罪被抓的我,被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这个倒霉的任务居然是帮助朱重八。玩穿越啊,尺度大啊……留在这个倒霉的时代,据说到处是战争,没有汽车,没有美酒,美女估计有,但两个时代的人怎么沟通啊?
  •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福特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福特白手起家,用内燃机尝试制造了内燃机车,并且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姓用的T型车。福特从一个打工崽到把汽车工业推到顶峰,在成长过程中,福特也像一个平常人一样经历过失败、沮丧等种种不可避免的挫折,福特的成功不是运气,与他做人的思路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福特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热门推荐
  • 魔法帝国文明录

    魔法帝国文明录

    一个除了武力,样样都行的少年。一个除了斗嘴,样样都不行的主脑。就这样踏上了前往星辰大海的旅途……主脑:“逗比,在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竟然还想追求星辰大海,你丫脑子有病吧!”汤成:“我不仅要追求星辰大海,我还要把整个文明带入星辰大海!”
  • 希望下雨还是晴天

    希望下雨还是晴天

    她,是j国杀手界的红牌人物,还是个顶尖黑客。意外穿越到了A国的一个人身上。原主喜欢一个人,但那个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她……想知道内容,请看这本书。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乱古修罗

    乱古修罗

    一场实验,他走上佣兵之路。一次误会,他与同伴背道而驰。一本功法,他走上强者之路,誓要守护同伴!他在阴谋和猜忌下行走,乱古纪元,人族示弱。诸族争霸,人族未来又该何去何从。他在血雨腥风中崛起。守护同伴,浴血奋战,斩杀强敌!他在尸山血海中成就无上修罗。
  • 妃主流:我给王爷找小三

    妃主流:我给王爷找小三

    她穿越成宰相庶出所生的,最不漂亮最不受宠有些痴傻的次女,逼于无奈,嫁给喜怒无常的鬼王。听说,鬼王是整个皇朝里,最受宠最邪魅最不羁的王爷,听说,他是令无数女子明知飞蛾扑火也要嫁的对象。至于为何扑火?只因他娶了10个老婆,休了1个,疯了2个,失踪3个,死了4个……她本无心争任何,却屡遭奸人所害!面对各怀鬼胎,心机重重的小妾、丫鬟们,她会演绎着一场怎样痛彻心扉的蜕变?!凤凰涅槃之路,谁又与她风雨同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兵荒马乱:京都小姐与强奸犯

    兵荒马乱:京都小姐与强奸犯

    病患马乱中的执着与坚持!战火成就真爱!看战火与爱火同燃!
  • 白丁闯异世

    白丁闯异世

    落风,一个落魄的失败者,因为负债累累,无心过活,而跳楼轻生。然而...轻生后却是不死穿越,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这里怪兽能口吐人言,这里有奇幻的魔法,这里弱肉强食,这里充满着血腥杀戮。然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风,甚至连一点魔法都学不会的他,一点点的生存下来,一点点的崛起,一点点成为这异世的枭雄..........
  • 北欧荣光

    北欧荣光

    当情场失意的小柯被一个诡异的女声告知你不属于这个世界时,小柯想:我是不是要穿了?“什么穿越?!你是回去?回去你明白么?!”再诡异也被他气变了声。“哦。那就回去吧。”事实证明,失恋的人,智商为零。然而那个时候的小柯,并不知道“回去”这两个字背后有多么沉重。回去,回到那个曾经让他胸口疼穿的战场,回到那个他亲手建立又背叛他的国度,回到,那个人身边,抑或,对面?北欧,亚萨神族的荣光正在陨落,伐纳神族的不甘与怨恨缠绕不休,巨人族在冰山间隙筑起高塔准备反攻,冥海,有人为了他,时时要向诸神复仇……过去的历史隐藏着什么秘密?梦中的场景又预示了什么?北欧,青色的苍穹,星盘旋转,命运如同巨大洪流把你我淹没。无上的荣光照耀同一个方向——那隐藏在嘴边最可怕的咒语——嘘,你和我都知道。茶烟暗泉闭关两年复出之作,绝对气势恢宏!不看,包您后悔哟~
  • 平安

    平安

    本稿以第一人称我(《民情调查》杂志社记者)的叙述角度,讲述在一次采访中结识并成为好友的农民平安圆进城梦的故事。他40岁时要到大城市西京谋生,想在城市买一套房子。他先后跑过运输,蹭三轮车,在小区农贸市场卖菜,卖钢碳煤,做木炭生意,卖烤串,做煤炭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