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04400000009

第9章 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8)

这确是对屈原的中肯之论。中肯的评价来自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早在青年时代,鲁迅就喜欢读屈原的诗,他早年写的《莲蓬人》,《祭书神文》,即可见出学屈原诗的功底。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最喜欢颂读《离骚》。“许多段落,他都能朗朗背诵。他尤其喜欢《离骚》中的“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几句诗,因为屈原追求理想的意态与鲁迅精神是相通的,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在北京时期,他在卧室兼书房的“老虎尾巴里挂了一副楹联,乃是集《离骚》句子而成,其联为“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意在勉励自己努力工作,珍惜时间,夜以继日。鲁迅在出版小说集《彷徨》时,将屈原《离骚》中的“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作为题词,反映他当时救国救民的心境,突显了小说集的总主题。在鲁迅所写的旧体诗中,有多处化用屈原的诗句,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像“荃不察、“扶桑、“美人不可见、“浩歌、“佳人、“湘灵、“洞庭木落、“渺渺、“春兰秋菊、“玄云、“蛾眉、“众女、“芳草变,都源出屈原作品。

鲁迅对屈原的评价很高,除了前面所讲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他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对屈原思想的认识、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倾向的看法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仍是肯定的。在一九三五年六月六日写的《从帮忙到扯淡》一文中,他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到得宋玉,就现有作品看起来,他已经毫无不平,是一位纯粹的清客了。……屈原宋玉,在文学史上还是重要的作家。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究竟有文采。比之《摩罗诗力说》中的评价,似乎低了一些,但对屈原缺少反抗的认识是一致的。从事实上讲,屈原的作品既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渗透了替君王奔走尽心尽忠的意思,说他有“帮忙倾向是有根据的,如何评价“帮忙,那已是另一范畴的事情了。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他洁身自好不愿与浊世为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精神,对后世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的田园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也起了重要影响作用。鲁迅从读书时就喜欢上了这位诗人。他对陶渊明思想和作品理解的深入,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陶渊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隐逸诗人之宗,又是“田园诗人之祖,这并没有错,只是不全面罢了。鲁迅却能从陶渊明的作品中发现出别的意义来。鲁迅认为陶渊明虽然弃官归隐田园,种地饮酒,写诗作文,但并没有放弃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他的诗里也时有与政治事件相关的内容,不过写得含蓄隐晦而已。鲁迅指出:“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另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对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一般人总认为陶诗是“静穆的,“飘逸的,似乎只有这才符合‘田园诗的特质。鲁迅自然看出了陶诗“飘逸“静穆的一面,但并未止于此。因为他读的并非选家所选的纯“飘逸的文字,也不是看的“摘句派录摘的诗文片断,而是看的全集,这就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陶诗的并不单纯的美学特质及艺术风格。他说:“如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是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看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所以他说,读者应该——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静穆,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凌迟了。

由此可以推断,鲁迅在评价作家时,显然要尽可能读评价对象的全部作品,用这样的功夫去读书、研究,文学修养自然就会日渐丰厚,眼界也就开阔全面了,思想当然会更趋深邃。

在鲁迅笔下,陶潜诗文多次出现,有的是为了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有的是为了评说陶诗自身以及与他人的作品相比较,还有的是为了用陶诗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行文之处,顺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如其分。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用陶潜《挽歌》中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死者的哀悼以及愿死者英灵永存,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希望。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了。一部《鲁迅全集》,以及所有的古籍整理、译著,都以不争的事实,昭示着鲁迅古典文学的深厚广博的修养;他出神入化的语言文字,简约而隽永的意义内涵,也充分说明他的来自古代文学的熏陶;至于他的人格结构里,涵融着古代优秀作家的节操风范和精神气质,更是清楚不过的了。

“青年必读书”引出的话题

一九二五年一月间,北京《京报副刊》登出启事,征求“青年必读书和“青年爱读的书各十部的书目,这项活动是由当时主持副刊的孙伏园策划的。当孙伏园接手主持这一副刊时,为了扩大发行,影响读者,于是就想了一些栏目,使之更多样化一些。征求书目的活动也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产物,具体动机还含有加强学术界人士和青年之间的联系的意义。孙伏园作为鲁迅在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和北京大学任教时的学生,也理所当然邀请自己的老师、声名远播的鲁迅为青年开列必读书目。被邀请的学者名流如胡适等,就开出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而鲁迅则出人意料地交了白卷,且写下了引起当时争论并遭到攻击,也易让人曲解的一篇文字。现全文录下:青年必读书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附注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Δ《自嘲》手迹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此文写于二月十日,发表于二月二十一日《京报副刊》。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反响,有攻击者,也有拥护者。如攻击者认为鲁迅的经验是“偏见的经验;有的甚至说鲁迅“糟踏了中国书,“不懂中国书;拥护者则以为“鲁迅先生交白卷,“实比选十部书得的教训多,称赞鲁迅此举是“革命精神。直到三十年代,在有关“《庄子》与《文选》的争论中,还有人旧事重提,对鲁迅的《青年必读书》有所微词。文章一发表,有不同的意见,当是正常的;这篇文章在人们中引起鲁迅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认识也不足为怪。一是本来不同的人,立场观点,思想意识就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二是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有高低,思想深度和境界也有高下;三是一些人本身就缺乏独立的见解,也不能从更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上去分析问题,对鲁迅本人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四是鲁迅的文章,如不仔细思考,确会给人以片面武断偏激的印象。在这个意义上,对反对者攻击者是可以理解的,不值得惊异。

不过,问题尚须说明,是非必须澄清,尤其是在鲁迅为当代很多青年所不甚了解、许多人对待传统文化仍有不少模糊甚至糊涂思想的情况下,对鲁迅的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思想,对《青年必读书》本文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出必要的介绍和分析,是有意义的。

首先,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中对中国书的整体评价是否有道理,这是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书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显现。对一个民族来说,书就是民族文化、精神发展过程的记载;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承传,除了人自身代代相传袭外,书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发展、承传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书、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要得到发展和有效传递,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鲁迅对中国书所下的判断,深层意义上,是在对中国文化及其民族精神下判断。那么这种判断有无合理内核?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我们知道,尽管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特质;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是汉民族的,而汉民族文化虽然是先秦诸子思想及其发展的综合,然其核心是孔孟开创的儒家文化,其次是老子和庄子创立的道家文化。这已是历史的事实,是任谁都不能否认的客观存在。不错,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进程中,正是有儒家为主、道家为辅、儒道互补并兼收其它文化而形成的思想、精神系统和价值观系统,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且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诸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顽强,自尊自立;爱国家,重社会群体,讲人伦,重情感,讲礼仪,重精神……等等特质,都是应当加以继承的,经过批判改造其中的消极因素后,完全应该使它们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斯诺

    斯诺

    斯诺是20世纪世界杰出的阅读、作家和评论家。他的新闻报道、评论以公正、客观、诚实而见著,其作品融新闻性、政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成为撼世的经典之作。他对中国的理解、认识使新、老“中国通”们相形见绌。他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推断力、高度的分析力,其结论往往是独特的、正确的和预见性的。他还是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使者。他执着地追求正义、自由、平等,反对殖民主义强权统治,呼吁国际和平。他一生致力于增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为促进美苏、美中关系正常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一个是清朝第一大词人,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是转世的活佛,却流传下来无数美丽的情诗。他们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们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遇见了林徽因: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对她施以了怎样的影响,让她出落成何种模样,包扩外貌、性格、气质、修养……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破解版

    我的世界破解版

    普通青年乐由,在最绝望的时候,得到了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我也可以改变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极游侠

    太极游侠

    徵羽,一个爱好佛道的大学生,在遇到一个奇怪的中年男人之后,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魔法世界。当他惊奇于魔法而确认仙佛真实存在,立志要修道成仙之时,却发生了一切令他想不到的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纨绔农民

    纨绔农民

    他是世人眼中风流倜傥、武功超绝、医道天下的佳公子。而他是所有人眼中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窝囊废。一场意外,穿越附体重生,醒来第一件事,就让他的小嫂子感受到了他那火热温度...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证明自己活着,他开始了床上、沙发、厨房...温暖美女的美妙人生。
  • 亡徒回忆录

    亡徒回忆录

    我的出现,意味着杀戮。我本是杀戮机器,可又是谁为我打开那情感大门。让我如此………
  • 风的女孩

    风的女孩

    阳光帅气又有些幽默的莫春望,却偏偏爱上了高冷寡言的学霸向远芳,钢铁直男何思浩遇上古灵精怪的明云,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四个人,一段青春,在追逐学业与爱情的路上,看看如何他们是如何成就自我吧!!!
  • 无鼠之家

    无鼠之家

    本书收录了陈应松先生关于神农架及湖北荆州底层百姓生活的11篇小说。莫言先生说,“陈应松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瑰丽多姿、充满了梦魇和幻觉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建立在神农架上但又超越了神农架,这是属于他的王国,也是中国文学版图上的一个亮点。”
  • 每周随机一个新身份

    每周随机一个新身份

    普通大学生林寒偶获得系统,开启每周随机一个新身份的全新生活。体验“滴滴司机”,获得布加迪威龙一辆。体验“家教老师”,获得海景别墅一套。体验“电竞选手”,获得现金奖励十亿。……每周都有新的随机身份,只要完成任务,都会有巨额的奖赏,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 最后一个猎人

    最后一个猎人

    为了拯救因隐匿猎枪被拘禁的老杜,父亲先是托人情,后是借款。作品深处埋藏着的对人的悲悯神情,给人持久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