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96600000012

第12章 追求真知(2)

标准定在做某件事之后,则比较敷衍。考了一百分算走运,得了七、八十分也过得去。不求成绩显赫只求问心无愧。

高标准的人功名欲望强,能做大事,赢得起却未必输得起。

低标准的人散淡随意,虽未必能做大事,但赢得起却也输得起。

标准太高,让人可望不可及,平添出许多烦恼;标准太低,等于为自己的堕落寻求解脱;没有标准,无异于放弃自己做人的正当权利。

为公众共同认可的标准就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没有这个标准,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善恶的区别了。

墨子认为,检验一个人思想言论的对与错,应有三项标准。

其一,溯上从古代圣王的事迹中考察本始,也即立论要研究历史,以历史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知识作为参照,古为今用。

其二,向下了解、调查老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即注重实际情况,依照百姓民众的经验。

其三,将思想言论转变为法律制度,看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对国家人民有利,即为真理;对国家人民有害,即为谬误。

知此三者,即知立身处世的大标准。

3.结 果

人的终结是什么?

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死。

毁灭。

也有另一种回答。

升天。

转世。

这种答案太虚妄,让人感到是害怕结果而编造的精神安慰。

一群人举着火把,提着砍柴刀向山上赶去,说是山上发现了一头大野猪,忙乎了半夜,连野猪味都没有嗅到。结果是有人开了个玩笑,压根儿就没有野猪。

据传三天后食品要涨价,市民们争相抢购食物,洗衣粉可以洗到孙子一辈,味精需用米罐来装。然而三天后一切照旧,食品并没有涨价,只是有人听错了话。

有一个地方要发生地震了,这消息为权威部门透露。当地人惶惶不安,刚下的小猪崽、快要临产的母牛都被杀了个精光。可除了开水瓶摇摆了几下,鸡狗瞎叫了一阵外,什么都没发生,太阳依旧照耀,河水仍然东流。

人们总是生活在结果的阴影之中。可并没有人真正经历过结果。

有谁能说,结果是个什么滋味?

考学考取了,高高兴兴。

打官司打赢了,心情舒畅。

做生意发了,得意洋洋。

然而,这些都是结果吗?不,它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一段经历。当这一个阶段还没结束时,下一个阶段已经开始了。

钟声响了。辞旧与迎新同时完成,这里本不可分。

有人会说体育比赛总要分出一个输赢,决出一个冠亚军,这总该有结果吧?

其实,比赛只是人在无法把握结果时的投机取巧。假如乒乓球比赛不是21个球一局,假如跑步没有短跑、中跑、长跑之分,假如足球比赛不是90分钟一场。那么,比赛会有结果吗?假如无限度地比下去,选手和观众都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所以说,比赛的输赢只是人所制定的游戏规则,而不是自然的结果。

关注结果,追问结果,是人性的一个可爱的错误。

结果使人失望,而过程使人辉煌。

二十、视角的奥秘

木头和夜晚哪个长?

智谋和粟米哪种多?

官爵、双亲、品行、物价,哪项贵?

由此可见,异类事物是不能相比的。

——《墨子·经说下》语译

两个事物名称必定不同,叫二异;整体与部分不互相牵连附属,叫不体异;大家不在同一处所,叫不合异;没有相同因素的一类,叫不类异。

——《墨子·经说上》语译

1.争论

人世间的争吵、论辩、商榷大都是不必要的。

然而人们却乐此不疲,争得不亦乐乎。鲁蛮之人一句话不对劲就可以动拳头,操“家伙”;文雅之士则在暗中使绊子,在纸上打笔墨官司。

生活中的争吵叫“口角”,报刊上的争吵叫“商榷”,大都不明不白,没有争出一个所以然。

《列子》中,以“两小儿辩日”来嘲笑孔圣人,其实也是夸大了争论的效用。

孔子去东方讲学,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便下了马车,上去看个究竟。小孩子看见孔子来了,都抢着告诉他,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不对!”另一个小孩急着说:“应该是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嚷道:“你错了,你没看见?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轮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菜盘那样大了,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你才错了!”另一个小孩说:“早上天气凉飕飕的,中午却热得像在汤锅里,这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两小孩请孔子作裁判,孔子抓了半天后脑勺也答不出来。两小孩拍着手笑道:“谁说你什么都懂啊!”

孔老先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并不因是小孩儿而胡说一气,不失其圣人风采。两个小孩儿的辩论各执一词,一个是从视觉来判断,一个是从触觉来判断,假如变换一下角度,都从视觉或都从触觉来判断,论辩还会有吗?

争论自然消失,但问题并未解决。

争论若成了变换角度的游戏,这种争论就毫无意义。

人们在争论中耗去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一时争得个头彩,最终也将归于沉寂。

争论多半不是为了弄清是非,而是为了赌气。对方说:“好”,我就说“坏”,然后去找“坏”的理由;对方说“坏”,我就说“好”,然后去找“好”的理由。如此争论,无补于事情的清白,却能将事情弄得面目全非。

2.仰视与俯视

自然现象中,仰视见其下部,俯视见其上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离得愈远则物体愈小。从地面上看飞机,飞机小得像一只鹰;从飞机上看地下,高楼大厦也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人形跟蚂蚁差不多了。

生活现象则不同。人看人,仰视则见其大,俯视则见其小。仰视时自己站得低,看到旁人的脚尖就像见到一块巨石;俯视时自己站得高,高大魁梧的汉子在自己脚下不如三岁的孩子。

在权贵富豪面前仰视,在残疾人和乞丐面前俯视。这种改变,人几乎学都不用学。

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怎么这么厉害?

朝廷命宫,持皇帝手谕,乃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姓只要听到一声锣响,赶紧闪开一条道,有谁敢阻拦?黎民百姓对朝廷是仰视,朝廷对百姓则是俯视。

清朝最末的一位皇帝,曾在当代被改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换了一个角度看他,罩在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皇帝有什么了不起,跟凡夫俗子,村妇野男不是一样吗?

然而,这个俯仰之间的变化花了几千年时间才换过来。

有句名言: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

俯视以自傲,仰视以自卑,是人常犯的毛病。人可贵的是平视。

3.平视最难

生活中平等太少,平视也就颇不容易。

有句骂人的话说:把你当人你不会做人。被骂者固然卑微无能,骂者盛气凌人,也实在可恶。

做人是自己的权利,不存在别人要你做或不要你做的问题。把别人当人本属平常,不值得夸耀;不把别人当人,更是毫无道理。

4.角度

人站在同一位置,早晨的太阳照过来,人影拉得老长老长,到了中午,人影就龟缩到了脚下,下午,又朝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

站在清水池边,俯看池内,则见水中的人、树、房屋、山等都是倒立着的,即人头在下,两脚朝天,树梢在下,树根朝上。

这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常识,却是一条重要的生活规则:看取事物的角度不同,情形迥异。

现代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古代有个农民起义领袖叫柳下跖,这人好生了得,攻城掠地,打劫官府富豪财物,为民除害。

但在有些史料的记述中,却称他为“盗跖”。强盗、坏人也。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领袖都被人骂过。在一部分人眼里,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们则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大坏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众口一词的,没有一个人的评价是毫无异议的。这才叫生活。

假如对一件事,对一个人没有任何旁的议论,该举手时统统举手,该说好时齐声说好,那么,举手、说好的人中,绝对有一部分人在说谎。这是辨别真假的一种好方法。

明白了这种道理,许多事就可以释然,心中的疙瘩就可以自然解开。

一个女子本来像貌平平,但在她的恋人眼里,却美若天仙,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角度,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美来。

能被心爱的人所欣赏,就该很满足,为什么非要令天下的人都来倾慕你呢?

当有什么事想不通时,换一个角度,便想得通了。

人对人的议论,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对人的劝慰,也是变换角度来做文章。

别人说你孤傲,不爱合群,你却拥有难得的安宁、清静,享受着旁人享受不到的独处的欢乐。

别人说你天真单纯,为人太老实,你却因懒得为一些小事计较而活得格外充实而滋润。

别人说你假积极、有野心,你却因为勤奋工作、刻苦钻研,而获得丰硕成果。

别人说你没出息,是无用之辈,为人瞧不起。你却暗暗发愤,结果一鸣惊人。

一切看问题的角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人不因为旁人的非议而随意改变自己,那么,他的努力迟早会为社会所承认。

5.立身处世的支柱

生活中少不了一样东西——秤。

要想不打破脑壳,要想双方都心满意足,要想讨一个公道平衡,就非得用它不可。

秤有杆秤、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秤等种类,天平也是秤。

以杆秤为例,手提秤绳扣,秤砣与物品均等而产生平衡,就知道了物品的重量。挂钩上物品增加,则挂钩下垂,秤砣换了大的型号,则秤砣下垂。秤的绳扣,就是它的支点。

支点是物体运动变化的轴心。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推动整个地球。

问题是,物体运动的支点并不像秤那样一目了然,找不到支点,人在外部世界就显得无能为力。秤的绳扣都找不到,秤如何称法?

人心与社会之间也有一个支点。支点一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一端指向社会内部。当两端相等时,心态便趋于平衡。说话办事就会脚踏实地、堂堂正正,心明眼亮。

可见,立身处世非要有这个支点不可。

有的人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样子,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就叫没有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

有的人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别人经商发了财,自己也恨不得一夜暴富;别人闭门苦读成了大学问家,马上又羡慕得不得了;别人不求功名富贵安贫乐道,又对他的清闲自在嫉妒起来。这种人到头来两手空空,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啥。

社会发展了,自己却没有多大的进步,那么,责任究竟是在社会还是在自身?

个人受到某些委屈、冤枉,感到怀才不遇,那么,自己想了多少办法来改变这种处境?

有些人财源滚滚,成了“大款”,那么,自己是否具备那些人的才干、机遇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自己究竟适合在哪个方面发展?如何为之奋斗不息?

古人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笔者说,与其埋怨社会不公,不如沉下心从现在做起。

支点即为人立身处世的支柱。

支点即为人的主心骨。

二十一、逻辑的悖谬

故、理、类三样东西完全具备了,然后判断足以产生。判断是由“故”(根据、理由)产生,由“理”(思路、条理)呈现,由“类”(所涉及的事物的界限和范围)推演的。形成判断如果不明白产生的理由,就是荒谬的。人没有道路就无处可走,虽有强壮的肢体,如果不明白所走的路,那他将很快地受困。

有名不一定有实,有实不一定有名。

——《墨子·大取》语译

1.知识

什么是知识?

墨子认为,知识由七个方面组成,即:

闻知:由传授得来的知识。如学生上学获得的书本知识。

说知:不受时空阻碍而推论出来的知识。如八月十五月儿圆,因以前每个八月十五是这样,推知今后也是如此。

亲知:由亲身经验和观察得来的知识。如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战争经验。

以上三者为知识的来源。

知名: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

知实:用来表达某一事物的实质。

知合:名和实的相互符合。

知为:把握了事物并立志去实行。

以上四者为知识的体系及其实践意义。以“知为”作结,说明知识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人们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活动,这是极其宝贵的思想。

知此七者,便可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2.卜卦先生的荒唐

墨子往北去齐国,遇到一个卜卦先生。卜卦先生说:

“天帝今天在北方杀死黑龙,你的脸色这么黑,不能去北方。”

墨子不听,继续北上,到了淄水,过不了河而返回来。卜卦先生说:

“我告诉过你,北方不能去。怎么样?”

墨子反驳道:

“淄水南面的人不能渡河北上,淄水北面的人不能渡河南下,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顺利渡河呢?”

卜卦先生无言。

墨子又说:

“天帝甲乙日在东方杀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赤龙,庚辛日在西方杀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黑龙,如果听你的话,那就是禁止天下人往来了。”

人心是不可违的,假借天意而辜负人心,那怎么能行得通呢!

3.所答非所问

有人问:“这根树干有多长?”

回答说:“这棵树长得很长,比那一棵要长得多。”

有人问:“你知道骡子是什么东西吗?”

回答说:“知道,骡子比羊要大得多,跑起来没有马快。”

有人问:“天还会下雨吗?”

回答说:“天下雨后会出现彩虹,彩虹是天神在河里喝水,此时别出门,别过河,小心虹舔你的额头。”

这叫做所答非所问。

答问者的愚钝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类似答问者式的愚钝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间宫是位著名的教师,成名前曾向一位禅师请求个别指导,后者教他参悟只手之声。他集中精神专注于只手之声,但他的老师对他说:“你用功不够。你太执著于饮食财货和只手之声了,不如死了的好,那倒可以解决问题。”

间宫再度叩见老师,后者再度叫他举示只手之声,他立即倒在地上,犹如死了一般。

“你死是死了,”他的老师说:“但毕竟如何是只手之声?”

“我还没参破。”间宫抬头答道。

“死人不说话,”他的老师说道,“出去!”

间宫未能弄明白老师的用意,表面上在回答,实质上没有摸着边儿。

有位领导很赏识一位属下,想让这位属下接自己的班,让他好好地干几件事,树立自己的威信。属下便在领导不在场时,以领导的口吻教训他的同事,生怕旁人不知道他将是领导的接班人。结果同事们很讨厌他,领导见状,只好打消了培养他的念头。

这位属下不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他以行动作出的回答,自然不是领导想看到的。

语言上的答非所问源于这个人逻辑上的混乱,头脑不清楚;而思想上的答非所问则说明这个人不明事理,缺乏悟性。

还有种类型的答非所问,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而是故意不正面回答,留下破绽,引问者上钩。

国王对聪明人说:

“听说你很聪明,我未能亲眼见到。我现在坐在宝座上,你若能让我从这宝座上走下来,我才能相信你的聪明。”

聪明人想了想,说:

“我确实想不出办法能让陛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若陛下站在下面,我却可以让您走到宝座上去。”

“真的?”国王说着就走了下来。他想看看聪明人究竟用什么办法能让他走上去。

“哈哈,陛下不是已经走下来了吗?”聪明人说。

在这里,回答者的智慧已经超出了提问者,他以巧妙的回答由被动变为主动,将提问者反推到被问的位子上了。

同类推荐
  •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和君集团2007年创办的和君商学院,开创了民企创办商学院的先河,是中国原创性商学思想的策源地。本书即是一本多角度展现和君商学院的著作。书中系统阐述了和君商学院的教育理念与设计思想,记录了大量年轻学子的理想追求、求学生活以及成长蜕变的历程,是对现行中国商学教育的感悟和总结,也是一种培养商学优秀人才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对广大高校在读学子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士有非常好的指导性;对于企业管理者,在选择和培养人才,以及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商学院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卓越与成功

    卓越与成功

    心有所想才能是有所成,要成功就要克服人性弱点,优化和维护自己的人力资源网。读完这《卓越与成功》,你一定会发现,你的人生完全可以是另一种样子。成功人士在人生开始时所有的一点也不比你现在更多,你完全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最实用的处世之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性格、想法使自己更适合于这样一个社会,从而取得人生的辉煌与卓越。此书献给所有渴望卓越与成功的人士。真诚祝愿他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能够自由开阔地思考。能够细致精彩地策划,能够矢志不渝地行动,能够坚持不懈地奋斗。打开成功之门,走上卓越之路。
  • 古代名言撷粹

    古代名言撷粹

    本书是从古代前人浩繁的诗文卷帙中精选出的最具哲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并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部分名言警句,并依据不同内容编辑成册,以方便读者学习和欣赏,从中领略先人的智慧,宏扬中华优秀文化。
  •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热门推荐
  • 枉书

    枉书

    谱一段乱世传说,转身,与谁擦肩而过?唱一曲因缘交错,韶华逝,飞雪婆娑桃花落。
  • 春梦录

    春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继承者们

    exo之继承者们

    在帝国学院里,有强烈的阶级,第一种,集团继承人。第二,股份继承人。第三,名誉继承人。第四,体育继承人。第五,娱乐继承人。最后,社会关爱人群。
  • 何以别离久

    何以别离久

    人总是在不该爱的年纪,碰到了自己最爱的人,当初不得已的离开,也许并不是表边上的无情,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相聚,宠她一生,不离不弃。“我爱你,在任何时候,我不爱你,是在你忘记我,爱上别人的时候。”花开那年,有你陪伴,此生足矣。
  • 极品桌球

    极品桌球

    Cici:慢拉、猛击,你教我的手法;左手低杆,右手回旋。能否倒回你我的轮回。--蓝羽
  • 樱恋蜜爱之坠入爱河

    樱恋蜜爱之坠入爱河

    她们,貌美如花,他们,帅气逼人,原本是天生的一对,可命运偏偏像给他们开了个玩笑,身世?!敬请期待……将为您解开一个个未解之谜
  • fgo恩仇的彼方

    fgo恩仇的彼方

    总之,总之cp咕哒子x伯爵诶呀呀,为什么盖提亚出场次数如此之高呢~ccc樱迷宫设定,大部分魔改全文纸质版手写完结,电子版改编中我爱伯爵,但是我迦却没有他福袋许愿,暴风哭泣
  • 苍穹圣王

    苍穹圣王

    一介凡俗武修,踏足武道至尊,只手遮天地,问道不留情!少年杨辰,身负顶级血脉----战神与守护,当他踏足中央世界才知道何为九天十地、苍穹古路,究竟天穹之外又是何种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 《宫路绝恋》

    《宫路绝恋》

    现代的平庸生活,她过够了,却也无可奈何,一场穿越,她的命运是辉煌亦或是凄清?
  • 不该残存的记忆

    不该残存的记忆

    我们的一生中,会有那么一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和他共度余生。可是不管曾经你有多爱他,不管曾经你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五味,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曾经的约定都不过如此,不管说的有多么真诚,到最后分开依然那么顺理成章,依然那么轻松的把当初的约定抛之脑后,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些你以为你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终结斗不过时间的摧残,到最后在风中摇曳的不过只是那残存在空气中的不舍,终有一天也会什么都留不下,只剩下静静的风声在流淌。而曾经无话不说的你们最后却是无话可说,惜字如金的可怕,客气得可怕。然后有一天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苦了好久好久,后来我们学会了成长,就像每一次摔倒之后站起来的人都会和以前不一样,每一次痛哭之后的我们也会和以前不一样,因为我们长大了;因为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谁离不开谁;因为我们明白了往后的人生没有人会陪伴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