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85300000039

第39章 柳永词风与慢词兴盛(6)

柳永笔下的苏州也是很美的。他在《木兰花慢》中写道:“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汀洲。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词中不仅写到苏州的文明古史,还特别描绘了灵岩山下的采香径。相传当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中采香。从灵岩山下望,采香径笔直如箭,直通太湖,故又名箭径。然而,今天在采香径里泛舟的已不是馆娃宫里的美人,而是平常的“莲娃钓叟”了。在《瑞鹧鸪》一词里,还特别反映出苏州的富庶:“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此外,柳永歌咏成都说:“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一寸金》)《木兰花慢》和《长寿乐》等所咏城市不可确指,也是一片繁华景象。《木兰花慢》说:“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长寿乐》说:“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在柳永笔下,都市风光一一展露。

第五,《乐章集》中出现的相当数量的谀圣词值得注意。这类词大致夸耀社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都市繁华富庶、君王英明圣贤,以颂扬帝王的政绩,博取上层的青睐,求取仕途的飞黄腾达。柳永事实上是一个比较“俗气”的文人,每一次阿谀奉承的没有结果都不能使他停止这方面的努力。《渑水燕谈录》卷八载:柳永“皇祐中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凄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从《乐章集》中留下不少谀圣词而又没有现实效果来看,这类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去的事情柳永没有少干。《乐章集》中这类题材的作品一共留存了12首:《送征衣·过韶阳》《倾杯乐·禁漏花深》《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玉楼春·昭华夜蘸连清曙》等五首)《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永遇乐·薰风解愠》《破阵乐·露花倒影》《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这类作品内容空泛无物,不值一读。然在词的演进过程中却有相当的意义。首先,进入宋代以后,词成为富贵享乐生活的消遣,与富贵享乐联系在一起的必然是社会的太平富庶,推进一步就是帝王的圣明、地方官的政绩了。所以,以歌词的形式谀圣是顺理成章的,谀圣也必然地会成为宋词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为帝王歌功颂德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诗文最重大的题材。以小词“末技”的形式负担如此重大的时代内容,这对提高词的地位、推尊词体、使词最终登上大雅之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到了北宋末年“大晟词人”手中就变得十分明显。柳永词则肇其始。因此值得专门介绍。

此外,柳永的《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写人生无常,要求及时行乐;一组《巫山一段云》五首咏仙,李调元称赞其“工于游仙,又飘飘有凌云之意”(《雨村词话》卷一);《双声子·晚天萧索》咏史,对“夫差旧国”“尽成万古遗愁”深致感慨;《应天长·残蝉渐绝》和《玉蝴蝶·淡荡素商行暮》抒重阳节登高与友人聚饮、览景“杯兴方浓”的豪趣;《望远行·长空降瑞》写“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之白茫茫雪景,也显示出柳永的多方面兴趣。

以上,主要从五个方面说明,柳永词在内容上较之前人确有较大开拓。其中,有的是前人词中没有接触过的;有的是作者在前人基础上又做进一步深化,从而具有了全新的意境。内容上的“新”,与作者观察细腻,体验深刻有关,同时,也因慢词这一“新”的形式向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通过这“新”的形式开拓了反映生活内容的新的广阔天地。

3.艺术上有新的进展

慢词与小令有所不同,慢词一般都是长调,它的旋律与节奏比小令繁复。与之相配合的歌词,字数增多,句式长短跟节拍相吻合,因而使词句更加多寡不等、长短不齐了。这就使慢词更适宜于描绘生活场面,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为词人提供了发挥其文字才能的广阔天地。五代以来的小令,文字少,篇幅短,它只能捕捉一刹那间的感受,或只描写景物的一个或几个侧面。因此,小令必然要讲求“以含蓄为佳”(贺裳《皱水轩词筌》)。柳永的慢词则与此不同,他做了许多新的改变。他善于向民间汲取营养,学习通俗的语言和铺叙手法,把慢词的层次结构组织得井井有条。同时他还善于把抒情、叙事、写景融成一体。郑振铎说:“‘花间’的好处,在于不尽,在于有余韵。耆卿的好处却在于尽,在于‘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所以五代及北宋初期的词,其特点全在含蓄二字,其词不得不短隽。北宋第二期的词,其特点全在奔放铺叙四字,其词不得不繁词展衍,成为长篇大作。这个端乃开自耆卿。”简言之,柳永慢词艺术的第一个特点便是铺叙展衍。上面引到的许多词,都不同程度地具备这个特点。下面,还想就流传最广的《雨霖铃》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里柳永选择的是一个送别的场面。在描写难以割舍的别情时,寄寓了失去知音、远离京师而奔赴他乡的抑郁不平。但是,这首词之所以打动人心,还在于它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这首词跟唐五代以及宋初的小令不同,它不是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或只借少许景物来抒写自己的某种情怀,然后便戛然而止。因为这是一首慢词,篇幅比小令长,它要求而且允许词人拓展笔墨,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雨霖铃》正是这样写的。它采取的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使全篇首尾联贯,组织细密,天然浑成,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长调及善于铺叙的艺术才能。

首三句交代了“寒蝉”凄鸣的秋日季节、“长亭”宴别的地点、拖延至傍“晚”的具体时间与“骤雨初歇”的气候特征。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深感压抑的气氛。接三句写分手的地点,帐幕中的饮宴以及船家催促出发时的情景,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在压抑的气氛中描写“都门帐饮”“兰舟催发”之将别未别刹那间心情的复杂变化,更容易打动人们的情感。“都门”三句承前而来,“都门帐饮”具体说明“长亭”之所在,以及画面中人物的活动。“留恋”与“催发”的矛盾前文也有伏笔:“骤雨”故“留恋”,“初歇”则“催发”,“晚”字更为“催发”做了时间上的伏笔。离别的酒宴,当然是“无绪”的,但词人宁愿忍受“无绪”离宴的折磨,也不愿轻言分手。于是,词中构成了外部客观“留恋”与“催发”、内部主观“无绪”与“留恋”的两大矛盾。在这样的内心矛盾纠葛、外界矛盾冲突的反复缠绕中,离人承受了心灵上的巨大痛苦。正是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形势的矛盾纠缠促使别情达到高峰的时候,“相见时难别亦难”,镜头越推越近,推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一个生动、细腻、真朴的特写动作,使无形的别情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开篇六句,交代时间、地点,渲染环境,烘托气氛,这些无疑都有助于内情的表达。但是,仔细玩味,终究比较外在。所以,从“执手相看泪眼”一句,便开始由表及里向内心深处发掘了。作者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情人离别,本应该是“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牛希济《生查子》),但此时的情人反而“无语凝噎”。悲痛已极,有话也说不出来,惟闻哽咽之声而已。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相互之间的柔情蜜意与此刻的难舍难分。所以,无须说什么,结果也就只有什么都不说了。只是默默握手,两两相对,泪眼相看,“此时无声胜有声”。及至登舟之后,扬帆举棹,则景物随离别之途程而变换,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加深。“烟波”是眼前所见,加上“念去去”,则近景远景连成一片,虚实相应。词人是在写行舟的去处,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的“暮霭”,暮霭之上是空阔的“楚天”,远而又远,高而又高。在其对衬下,无边广漠中漂流着一叶小舟,小舟里则是孤单的游子,行舟与游子都是那么的渺小、孤独。从“念去去”开始,转入别后处境的虚拟想象,都是离人在“无语凝噎”时内心翻江倒海似的活动。

离别之事牵动离别之情,离别之情推及离别之理。过片因此说:“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人由一己之愁推广到一般,写出离人的普遍心理状态。这既是对上片的景物描写做总的归纳,同时又引出下片,点明主题。接着,作者用一个季节性的词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把上片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加以深化,同时又与过片一句形成映衬和转折,使词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深度。明知离人皆不免受情感的困扰,但词人就是不能超脱。他进而推想:“今宵酒醒何处”,则“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已转化为“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被誉为“千古俊语”,似真似幻,迷离恍惚,清丽凄切。词人抓住晓风、残月、岸柳等有特征性的景物,逼真刻画出离人别后酒醒、在行舟中惟见岸柳残月的怅然若失、落寞凄凉的心理状态,反过来突出临别之际兰舟语咽时醉不成欢的“留恋”难舍,并且,也隐含着对未别之前罗帐灯昏、青楼梦好那“千种风情”的咀嚼回味。然而,这一切又都是想象中的虚拟,因为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词人进一步从路途的遥远推想及时间的久隔:“此去经年”,即有“良辰好景”,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离别之后,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词人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都是对照深入一层。回过来,依然是“执手相看”刹那间的心理活动。片刻之间想得如此之多,可见词人留恋之情深、离别之味苦。词人在离开“都门”时有这么多的痛苦感慨,还是一种人生不得意情绪的转移。周济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钩勒提掇。有千钧之力。”(《宋四家词选》)这一特点在《雨霖铃》词里表现是很明显的。

与铺叙手法相联系的另一艺术特点便是“点染”。“点染”,本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作者将它创造性地运用于词的写作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雨霖铃》曾被前代词评家视为运用“点染”技法成功的范例(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主要是慢词)中的所谓“点染”,就是说,根据主题与艺术表现的需要,有的地方应予点明,有的地方则需要加以渲染。点,就是中锋突破;染,就是侧翼包抄。这二者相互配合,里呼外应,便造成强大攻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点染,又很像是议论文中的总说和分说。点,是总提;染,是分说。例如《雨霖铃》上片结句“念去去”三字就是点,点明从此一别,是去而又去,远而又远。当然,这是比较抽象的。“去去”的情况到底如何呢?下面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和“楚天阔”这三样事物来加以发挥,加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水远山遥与离情的深沉浓重。这就是染了。光有“点”,无法感动别人;光有“染”,也很难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点”“染”二者的结合,才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又如下片“多情自古”两句是“点”,点明伤别的时间、季节、气氛。下面,“今宵”三句便是“染”,作者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具体形象构成幽美而又凄清的意境,借以烘托伤秋伤别的情怀。阅读时,我们如果怀有全局观念,把这两句与开篇几句相联系,与“念去去”几句相联系,再与“此去经年”相联系。那么,不用多说,词中的伤秋伤别之情已达到绵绵无期的程度了。

同类推荐
  •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

    《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宁教授在这部专著中总结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并就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出了自己的预见。全书围绕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杰克·伦敦、艾略特、索尔·贝娄等大师的经典文本展开,重点评介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旁及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等文学文化思潮。
  •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本书分为“中国西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中国东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以及“世纪之交对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三编内容。
  • 青春,有点痛

    青春,有点痛

    人人面前都有一根栏杆、不能奔跑,就坐上轮椅飞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改变、生命的贝壳、感谢上帝,没有给老虎插上翅膀、你就是自己的奇迹、别放大你的苦难、勇气通往天堂、一个傻子能做什么、风不知道自己的样子等。
  • 辜负人间不值得

    辜负人间不值得

    她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女性,也被视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她与李唯建谱写了民国“惊世”恋情。文风细腻多感,风格堪比郁达夫。《辜负人间不值得》是一代才女庐隐品读人生之作。在庐隐所处的时代,能活着就已不易,更何况是随心而活,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奢求,但是庐隐做到了。庐隐有两段婚姻,每一段在现在看来都可谓惊世骇俗,然而对于庐隐,那只是她的真性情……她曾说:“我想游戏人间,反被人间游戏了我。”可见,这个随性率真的女子的人生,也是有无奈和悲凉的。对于当时的社会,庐隐也是少数有清醒认识的女性之一,她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那时的“血与泪”。读庐隐的散文,便是跟她一起能认清世界,还能活在当下、活成自己!
  •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
热门推荐
  • 灵气复苏中我变成了一只猴子

    灵气复苏中我变成了一只猴子

    灵气复苏,这是前所未有的黄金盛世,武道昌盛,可抽刀断水,掌握寰宇。但,为毛偏偏就我变成了一只猴子?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谁能告诉我,山头多的那一白一青两条蛇是什么鬼?
  • 在火影直播的日子

    在火影直播的日子

    昔日的宅男,如今的宇智波彦,在某个坑爹直播系统的金手指下,开启了疯狂的火影新篇章。什么火之意志,根之意志,都不如我的天之意志。身为天命之主,群星之首——北斗天枢,掌控宇智波至强的须佐之力,随同座下六大宇智波顶尖战力,天璇至强雷神+天玑至强守护(直树)+天权至强幻术(鼬)+玉衡至强雷刀+开阳至强火神(爆丸)+摇光至强瞬身(止水)向忍界宣布:“今日的忍界,依旧匍匐在宇智波的脚下,战栗着。”多年后,又向入侵忍界的大筒木一族宣战,“宇智波不仅仅是木叶的警卫队,也是忍界的保护神!”(书迷群:87309298,欢迎讨论剧情+催更+水群)
  • 封神之我不要当财神

    封神之我不要当财神

    诸天神仙,受人间香火最多的是谁?不是三清、佛祖,不是观音姐姐,而是财神爷!可是当财神之位唾手可得时,我们的主角却发出了呐喊:“我不要当财神!”原来他穿越到了《封神演义》,穿越成了截教大罗金仙赵公明。可却是已经被钉头七箭书射死了的赵公明!
  •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论与雅俗之辨

    “雅”与“俗”,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对既古老又弥新的范畴。《雅论与雅俗之辨》从“雅者正也”的审美意识出发,考察了中国美学雅论与雅俗之争的文化渊源,阐述高雅、典雅、和雅、清雅和古雅等雅境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同时还对我国先秦至清代的雅俗审美意识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观点鲜明,充分展示了雅俗审美意识的立体面貌。
  • 红杏怎能不出墙

    红杏怎能不出墙

    她不过是顺手救了他一命,他怎的就嚷着要以身相许呢?唉,这位公子,真对不住,奴家早已心有所属。什么?不能欠她这个人情?好吧,那就麻烦公子帮奴家寻一样东西吧。说你呢,让你去找个东西,你咋还偷上了?偷别的也就算了,居然连人都给偷回来了!
  • 心攻

    心攻

    请看摸金校作品《心攻》请看摸金校作品《心攻》
  • 重生之梦回千禧

    重生之梦回千禧

    作者很懒,暂时还没留下什么,等以后想好了再加上去
  • 东京喰种:退化

    东京喰种:退化

    I'llneverbecagedagain.===东京喰种的同人小说,以搜查官视角展开的故事;剧情会跟随漫画进度,在漫画没有更新时会暂停更新的。
  • 英雄联盟末世超神

    英雄联盟末世超神

    突如其来的末世从此可以获得英雄力量要如果挽救地球期待主角和他的兄弟慢慢成长
  • 网王:我媳是外星人

    网王:我媳是外星人

    在迹部景吾没遇到梵拉之前,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会很美好。自从遇到少女之后,他觉得眼前被蒙了一层灰。他深感少女是个披着羊皮的狼,而狮子绝不会喜欢上狼,但狮子想要吃掉狼。当那头狮子被狼反压时,狮子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是关于一个蠢妹子攻略狮子的和♂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