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830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有关“和”的理念一经完善和系统化,很快就被统治者用于处理政治关系。比史伯晚200多年的齐相晏子,继承了史伯的和谐思想并加以发展。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子在回答齐侯“和与同异乎”的时候,以做羹和音乐为喻揭示了“和”与“同”的区别:厨师做羹要用各种不同的调味料来调制,才能得到美味;乐师要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协调不同特色的声音,才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晏子联系到君臣关系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晏子在这里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坚持和谐的原则,制定决策、发布命令,要善于多方倾听不同的意见,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要听,兼听则明。这样,才能使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

先秦思想家更把“和”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政治理念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尚书》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强调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使之团结和睦,上下一心,然后治理自己的诸侯国并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天下臣民都友好如一家。正像《礼记·礼运》中描述的那样:“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2.统一于“治身”、“养民”的完美境界

《庄子·在宥第十一》里记载了流传千古的“黄帝问道”的故事:“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理所当然应该是对“道”的阐发。但是,推究一下“道”产生的年代和庄子对老子学说的推崇与发挥,就不难明白,黄帝向广成子问的不会是“道”,而只能是“和”。广成子向黄帝所描述的“治身”、“养民”的完美境界,也绝非是因为遵循了“至道”,恰恰是“守其一以处其和”的结果。

二、老子和谐思想的精神内涵

(一)贯穿“和”的精神的宇宙观——“道”

“道”是中国道家学派思想的核心,是老子提出的最权威的哲学概念。在《老子》中,“道”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独特的宇宙观,而“和”隐藏在其中,一以贯之。

1.“道”名虚而质实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五)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捂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沏望。”(十四)“道”,又称“一”,无形,无声,无痕,是不具任何形象的实存体,是混沌状态,是虚。但“一”有“和”的作用,天地运行而相互通联,万物总合而统一于“道”。

因而,“道”看似似有似无,实则有形有象、有质有信:“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道中有象,可以看见;有形,确实存在;道中有物,是虚态的实存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道有情,是孕育万物之母;道有信,存在着信息。

道,“先天地生”(二十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产生宇宙最初级、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宇宙是道的现实载体,万物是道演化发展而来。道,“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十四)。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万物之宗”,“象帝之先”(四),宇宙的主宰,宇宙万物变化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那么,万物又是如何生成的?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道生万物过程中,万物都存有的阴阳二气相互冲突,相互激荡,对立统一,落脚为和。也就是说,万物阴阳成和谐,和谐之中生万物,和谐是万物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状态条件,是万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

2.“道”德高而化用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四十)宇宙万物都由道生,都由道成就。然,道“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至柔,至静,至和,至凡,混同于尘埃,平凡无奇。道心至善,品德崇高,“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五十一)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三十五)道,不见其形,不闻其声,其作用之大却无法估计。道是拯救者,“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六十二)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保护伞。且“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八十一)天道一视同仁,与人为善。它洞悉宇宙中的一切,并以自己的准则裁判一切,不会漏掉一星半点,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五)。

道,深谙“和”的真谛,利他而不居功,成事而不显扬,收敛一切光芒融合于万物之中,甘愿将它的作用化为无形。“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三十九)“道”有如此大德,自然也就成为宇宙万物的典范。

3.“道”循环往复

永恒不变道的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像轮子的旋转。在这一过程中潜在地发生作用的是“和”。

老子说:“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十六)达到虚无的最高境界,就保有了“静”。万物由虚无开始发生发展,最终都将返回它们的本原。这个过程就是“归根”,这个本原就是“静”(即生命的起点)。自然万物生于无,发展为有,在经历了它的生命历程之后,又转化为虚无,转化为静态,这就是“复命”,即又回到了生命历程的起点。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道是如何归根与复命的呢?“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二十五)一是运行不止。“道”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不停运动的,运动的结果决定了万物的发展变化。二是运行遥远。“道”的运行,不是在常人可见的时空里完成的,而是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进行的。三是返回本原。它不止地运行,最终又将返回“道”,形成一个又一个轮回。

“道”的这一运行规律,决定了宇宙的运动状态势必是此消彼长,物极必反。收缩与扩张、削弱与增强、除去与交好、夺取与给予,总是在相互转化:“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三十六)转化的实质,是信息与能量的转换,是“和”的作用。这就是宇宙大法。

秉承着宇宙大法的“道”,“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二十五)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道,是自在的,是永恒的。自在,就是按照自己的法则运行;永恒,则是指运行的法则恒久不变。这个恒久不变的“自然”,就是指事物内在的、不变的规律性(即事物自发状态的保持与延续的习惯与趋势)。

(二)体现“和”的要求的“治道”观——德

1.“以德治道”

老子认为“道、德一统”、“道中有德”,即“得道”之中要讲“德”,“治道”之中也要讲“德”。这充分体现出了老子“以德治道”的“德治”思想。具体来说,老子的“治道”思想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忘我”观。老子推崇“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主张“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要求“道莅天下”,克制私欲,满足人民的要求,让人民自由地和睦相处、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这表现出老子的“忘我”、“克己”的思想。正是因为“忘我”、“克己”,因而才能无私无畏,成人达己。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六)。

二是“民心”观。老子认为“高必以下为基”(三十三),提出“爱民治邦”(十)。他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十三)只有将个人的利害得失与天下苍生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人,方才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只有以爱天下苍生为念的人,百姓才会相信他,将自己的事托付给他。故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四十九)只有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爱民如子,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才会得到民心,才能治理好天下。

三是“契约”观。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他认为,靠“和解”、“调解”等办法可以了结大怨,却不能了结余怨、小怨,不是好办法。因此,圣人凭借“契约”来调解,既不会责备于人,当事双方也不会互相指责,不留“余怨”。他认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即“德”是凭借契约办事表现出来的,“无德”才需要借助诸如法令等等东西。故“德”的根本,是在“契”和“法”之间做到“重契抑法”。只有大家都靠“契约”办事,才能够做到“对等”和“公平”,做到“以德服人”,从而实现“以契彰德”和“德善”、“德信”。

四是“无为”、“谦下”观。老子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应以无为来对待世事,以不言来实施教化。果能惟道是从,万物自然道化。因此他推崇“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内政”方略,以清静无为为原则,以安定不扰民为上。在“外交”上,老子针对“国际”上常出现的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情况,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谦下”。大国对小国谦下,小国就如百川汇之于江海,自然就能聚拢于大国之中;小国谦下就能被大国所容纳。这样,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皆得其欲”,从而能做到和平相处。

五是“正义”观。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中的“道”,从老子“道、德一统”的思想去看,就是指“德”。换句话说,就是以德服人,不以兵强天下。他认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三十)。同时,老子还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三十一)即使发生了战争,出现了战祸,也要做到“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由此,表现出了老子坚持正义战争和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正义”观。

以上五观,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和”的要求,无疑是老子“治道”思想的根本。

2.以“和”修道

老子,是一位大修道家,他以自己修道的亲身实践,经历了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脱胎换骨的过程,最后返回到道而获得与道相合之身,具有与道圆融的智慧,究极天地宇宙至理。

修道,是一个从人体返回道的过程。因此,修道必须按照道的要求去做,才能实现返本归根,才能最终实现与道相合。首先,必须“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五十五)。常是大道根本规律,是永恒性的。把握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才算得上是明白人,才能心正气顺,心平气和。老子反对极端,要求世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追求平衡、和谐、稳定的最佳状态。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指点世人不要贪得无厌,侵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私妄作祟的人得不到长久。其次,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十)就是说,一个人要健全自己的思想,必须是形体表现和精神思想合一,不能口是心非,使二者相互偏离。只有这样,“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五十六)。

归纳起来,老子的修道主要有“八要”与“八戒”。

“八要”:一要重德。“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二十四)符合德规范的人,也就得到道了;违背德规范的人,也就失去道了。重要的是守住道,而要守住道必须先守住德,这是道的规律所决定的,是无法变更的法则。作为修道者,必须按德的规范办事,重德、守德、积德,使自己的德不断增长,这样修道才能得道。二要悟道。“上士闻道,堇能行之。”(四十)首先必须信道,而且必须用心去悟,这样悟性才能提高,也才能修好道。三要吃苦。要修道就得无欲无我,就得能吃苦。“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拘,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八十)要超凡入圣,就要摆脱世俗的一切,经过诸多磨难,吃常人吃不了的苦,遭常人遭不了的罪,这样才能返回本原与道齐同。四要惜力。“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五十九)治理人体侍奉天道,没有比珍惜精力更重要的,因为珍惜精力能先于别人得道,得道在先叫作重积德。精力是人的精、气、神等综合表现,只有保持精力旺盛,才有修好道的基础。五要节俭。“我恒有三葆,持而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九)就是要恰当地行事,敏锐地观察,在个人利益上始终居于众人之后,但决不妨害别人的利益。六要放松。修道,全身放松是一条基本原则,因此要注意:“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十二)不能令自己受到太强烈的刺激,长期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不可食之太饱,食之太饱精神松不下来,人也难以静下来。“乐与饵,过格止。”(三十五)音乐和食物,都不能过格。七要入静。“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入静,是修道的基本原则,因为道性静,只有静才合道。见闻多了,就会天数穷尽。入静,主要是心静。心静下来后,人体内潜藏着的道就会由静态变为动态,沿着固有的道路行走,人体就会随着道行而变化。八是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四十二)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的,元气使之为和。修道应平静自然,心平方能气和。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

同类推荐
  •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

    《行走的耳朵》,写周云蓬一直以来的歌唱、行走,以及读书,是酣畅淋漓的文字。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 相约Barroom

    相约Barroom

    循着季节的轮转而来,踏着青春的鼓点而来——相约Barroom,带给少男洁白的风帆,招展憧憬;带给少女款款的芬芳,留驻韶华。是青春期待的召唤,是爱情的彼岸挂满神秘果实的顾盼,是一片绿洲招摇的处女地在远方的依恋……捧着Barroom,总有一份诚挚的祝福,守望在紫丁香的雨巷,总有一份灿烂的笑靥,洗去你心头的阴云。或明或暗的灯光下,两人谈着谈着就有点投缘了,他看着她,发现浅浅几口酒更衬得她梨涡轻漾,齿颊留香,惹人怜爱,就有点沉醉了。
  • 侠骨柔情

    侠骨柔情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入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 迎头经——瞿秋白作品精选

    迎头经——瞿秋白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生活在南方,无边的蒲竿在风中起伏的画面在作者记忆中像是一幅旧水彩……
热门推荐
  • 大明游侠传之杜红叶

    大明游侠传之杜红叶

    他叫红叶,江湖上有名的第一杀手,现在他即将去要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这剧本有点儿雷啊

    这剧本有点儿雷啊

    “我去!穿越了!这就是零俞城城主之子零尚的朝室吗?这也太、太丑了!我记得在我的剧本里,我给零尚安排的是及其豪华的零霄府啊?怎么我穿越过来就变成了狭小无比的茅草屋了!!!等等,这儿特玛竟然是牢房!!!”
  • 蜜密俏丫头

    蜜密俏丫头

    “你还是不相信我,对不对?”她双眸无神,紧握一把手枪顶着自己的太阳穴。心,在默默的滴血。他面色冷漠,无情的转身离开。“砰”的一声,一抹倩影缓缓倒下……再度醒来,她的身边,早已没了他的气息,换来的,却是另一个他的守候。“丫头,你忍心拒绝我吗?”他装作楚楚可怜的样子,无限的讨宠。她眨着清澈的眸子,一笑倾城,“来,本菇凉今天高兴,就赏你个吻吧!”【本文先虐后宠,小虐大宠|男主女主均腹黑,非玛丽苏文,结局无悲,放心入坑】
  • 有双眼在你身后

    有双眼在你身后

    一场船难,意外地夺去她的人生。历劫归来,她的容貌全毁,记忆尽失。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不但和小叔有奸情,还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无路可退!一场船难,意外颠覆他的人生。明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已死,却还是忍不住受到妻子的吸引。然而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透露出来的小细节,渐渐令人起了疑窦。如果她不是他那离经叛道的妻子,那么她是谁?如果她不是生活在这个金丝笼里的季妍,那她究竟是谁?谁才是最后的幕后主使者?当亲情背负着丑陋的过往,谁才是最终可以相信的那个人?
  • 修文物从直播开始

    修文物从直播开始

    咸鱼的大学生活,却意外得到了帮助;本以为躺赢的人生,却奈何要自己动手。“修复八品的乾封泉宝!”“修复七品唐寅的《竹林雅集图》!”“修复十册九品的《永乐大典》!”为了完成任务,于是,一个【即将拥有人鱼线的直播间】便开启了别家主播直播唱跳rap,别家唱歌吃冰喝辣椒油嗑火锅底料,而我家的......且看这骚年如何吸引你的眼球!“各位水友,千水万山总是情,留个关注订阅行不行。”
  • 我在游戏里修了个仙

    我在游戏里修了个仙

    修仙,即修命,是谓命修!天地初开,划分三界。修士怒天道不公,逆修随之出现,修士团结一致,最终将天道镇压。然而没有天道的世界真的是美好的吗?……
  • 以结婚为目的的快穿

    以结婚为目的的快穿

    3092年,众多大龄青年找不到女(男)朋友,严重降低了生育率。所以,政府制造出了一个时空穿梭机,可以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当然,这得先找女(男)朋友,然后在时空穿梭中培养感情。大龄女青年慕瑜馨找不到男朋友,很着急。迫不得已她试用了政府制造的时空穿梭机。在时空穿梭中,培养自己的爱情。
  • 修真大乾坤

    修真大乾坤

    获得终极传承,笑傲天下英雄,一怒为红颜。一名普通的的学生,意外的获得终极传承,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爱人,亲人,朋友。
  •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神赋予了他全知,也给了他所有的二次元,甚至赋予了他无上的地位与能力。倘若所有二次元世界都真实存在于同一个宇宙当中,那会是怎样的世界?当命运的大潮汐再度来临,所有生命和物种都在追求着生命层次的进化,邪恶势力却也开始苏醒!生存?进化?毁灭?作为全知且公正的化身,沐云该如何抉择和引导?(注:本书慢热,是一本二次元向的种田文,主修生命层次,管它内力,真气,查克拉还是什么修练体系,全部都只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沐云:全知不等于全能,但是全知可以近乎全能)(沐云:说实话,我只想当幕后的咸鱼大BOSS,无奈队友都是弱鸡啊...)
  • 邪恶:我有一个聚宝盆

    邪恶:我有一个聚宝盆

    如果你有一个聚宝盆,你会拿它来做什么?财迷大概只能想到金银珠宝吃货大概只能想到山珍海味而我就不一样了!我只能想到妹子——大把的妹子!可当我成功复制出妹子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题外话:没事别猜剧情,更不要猜结局,会打脸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