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5700000020

第20章 无悔人生(6)

海兰发疯似的找到崔道华的战友,又写下言词恳切、连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的信件向道华父亲寄去。终于,她从他们那里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道华随部队到喀什驻守时间不长,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途中,所坐的汽车和一辆飞速而过的货车相撞。坐在前排的崔道华闪身护住了同坐的一位旅客,但对方货车上的一截钢筋却斜插入了他的左眼,以至于鼻骨和左脸部位一半的骨架全都粉碎,血流如注,车上两名战友当场死亡。赶来抢险的战友解下鞋带用布片扎住崔道华的额头,在公路上拦截了一辆汽车送往医院。在昏迷39天之后,崔道华奇迹般地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左眼,以伤残军人身份退伍回家。当他听到父亲一字一句念着海兰来信中那充满关心又隐含焦虑与不知所措的语言时,他的眼泪成串成串地从空空的眼眶中掉了下来,为了不牵连那位好姑娘,道华口述着,毅然让父亲代笔写下了绝交信。崔道华的父亲被张海兰的挚情深深地感动着,于心不忍,在信的背后用简单关切的话语告诉了实情。

张海兰明白整个事件的真相后,一连几天寝食难安,她想自己虽然和崔道华相识的时间比较短,但道华那勤学苦干、乐于助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现在他又因公负伤了,他为了别人的安全,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自己要爱的不正是这种人吗?何况他也需要过一种常人的生活,需要别人的照顾,而这个照顾他的人就应该是我!我要和他相伴终身!她连夜写好信,把自己的决定与意见告诉了崔道华。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向家里人表明以后,全家人、包括所有亲朋好友都强烈反对,特别是自小疼爱她的父亲,更是极力劝阻。父亲气恼地说,如果女儿去了甘肃,从此后就别再进这个家门,也别再认他这个父亲。可是张海兰初衷不改,非崔道华不嫁!还是母亲心疼女儿,与海兰长谈几次劝说无效之后,只得独自承受重重压力,违心地背着丈夫放走了女儿。

1992年11月,张海兰和崔道华的一位战友,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和一天汽车,又换乘一种当地人称作“蹦蹦车”的三轮农用车,摸黑赶到了崔道华家中。

西北黄土高原冬天的山梁沟壑中,草木枯黄,一片荒凉。崔道华家的偏僻、落后贫穷和美丽的秦皇岛形成很大的反差,尤其是她为之心仪的崔道华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英气与潇洒,他枯黄的脸上留下了满脸的伤疤,可这一切没有吓走已铁了心的海滨城市姑娘张海兰。当道华在黑黝黝的窑洞里,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充满真情而又无比内疚地对她说“你知道我成了废人,我会拖累你一辈子的”时,海兰深情地望着心上人,坚定地说:“不!你不要这样说,从今后,我就是你的眼睛,你的双腿,我要陪伴你一辈子。”

三个月后,张海兰在没有一个娘家人参加的婚礼仪式上,和崔道华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当地娶一个媳妇至少得花一万元,像张海兰这样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在当今物欲横流的风气影响下,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纷纷赶来亲眼目睹这位“洋”姑娘的风采,大家对这个心灵比外表更美丽的姑娘称赞不已,敬佩万分!

此后,张海兰就在这个黄土高原的小村庄开始过起了她以前根本没体验过的艰辛日子:崔道华家的生活境况原本不好,他的母亲也因儿子伤残得了精神分裂症,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张海兰的身上。每天天不亮,海兰就起床,收拾屋子,打扫庭院,刚来时她不会擀面蒸馍,就耐心地向邻居大妈或妯娌们学习请教。不久后,她擀十几口人的面,蒸几大锅馒头都干得有条不紊、得心应手了。道华伤残后忌口的食物太多,每次她给家人做好饭后再给道华重做。天气变化时,道华的伤口就疼得厉害,海兰便不厌其烦地为他敷伤口,直到道华安然入睡,她才去干别的活儿。除此之外,她还学会了锄草、收种庄稼,她甚至还学会了从很远的地方挑井水吃,在那深井里摇着辘辘一点一点、满头大汗地把水吊上来!一担水沉甸甸的,压得她苗条的身子像条弓,看见的人无不心疼她同情她。尽管她拼命地干活,可老天似乎仍在给她出难题:连着两年的大旱,庄稼歉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海兰一面拼命地节省着,把家里的开销压到最低限度,就连崔道华身上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出来的!可这仍然无济于事。海兰便和道华的父亲到外面借了点钱,在高楼乡街道租了两间土坯房办了个缝纫部,靠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乡亲们裁剪衣服,挣点辛苦钱,支撑着这个贫穷而又不失温馨的家!这些年,海兰为了道华,为了这个家到底吃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汗连自己都说不清了。

几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张海兰靠自己的真心奉献赢得了崔道华家人和乡亲们的尊敬,他们三代人的大家庭相处和睦,妯娌间亲如姐妹,与邻居们亲如家人。婆婆的病也好了许多,脾气不好的公公从不对她大声说话,道华的心里充满感动和不安,总是力所能及地帮海兰分干些活儿。海兰的故事像春风一样传遍了陇原大地,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庆阳人民。1998年3月,张海兰被推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庆阳地区240多万人民出席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这次张海兰在参加庆阳地区精神文明办公室组织的全区“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去华池县城途中,专门来看望当年争取婚姻自主的封芝琴老人!她很早就知道了老人的事迹,老人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和激励了她,她感觉到自己与老人相比,吃过的苦和受过的委屈并不算什么。

封芝琴听完张海兰的动人事迹后,感慨万分,从这位美丽而倔强的女子身上,她仿佛看到了自己五十年前的影子,一种深深的相通与相知让她俩的手握得更紧了,话儿更多了,笑容更灿烂了。

在“巧儿新居”前,这一对“新旧”两代“巧儿”深情相依,留下了一张富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她们开心的笑靥,犹如两颗明亮的星星,共同为庆阳老区的精神文明增添了一道美丽动人的光彩!

薪火相传

封芝琴冲破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羁绊,实现了婚姻自主。几十年来,她始终把支持婚姻自主、改变封建陋习作为历史使命,在自我解放的同时,更为广大妇女姐妹谋权益,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言传身教,为培育新时代的婚育新风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封芝琴担任悦乐镇婚育学校名誉校长。她总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呐喊,利用各种机会教育青年向封建买卖婚姻陋习和封建落后势力作斗争。村上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在女儿两岁多时给一户姓孙的人家许了婚,女儿长大后坚决不同意,和父母相持不下。这件事被封芝琴知道后,怎么也坐不稳,连夜跑到李老汉家,费尽口舌给李老汉讲道理,讲人民政府的婚姻政策。经过她耐心的说服教育,李老汉改变了以前强硬态度,同意与孙家解除女儿的婚姻关系,并且按女儿的意愿办理了婚事,女儿破涕为笑,连声向封芝琴道谢。封芝琴的一个侄女才15岁,家里人就同意婆家娶人结婚。封芝琴知道后忙赶去做工作,在听明了侄女的心思后,立即对她的父母说,女娃年龄小还没有成年,你们这样做不仅违反《婚姻法》规定,对娃娃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你们是为娃好还是害娃呢,新社会父母可不能这样做啊!侄女的父母和婆家人都为封芝琴的深明大义所折服,取消了原来的打算,直至到了法定的年龄才办了婚事,侄女至今还对她感激不尽!

封芝琴对自己子女的婚事更是毫不含糊,坚决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移风易俗,新事新办,不走世俗的老一套。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三个侄女,先后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都是在侄女、侄女婿们相互自愿、彼此同意、大家高高兴兴的情况下办理了结婚手续的,封芝琴作为娘家人出面办喜事,从没要过侄女婿的一份彩礼,侄女们成家后日子都过的舒心满意。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封芝琴的大女儿转眼就到了成家的年龄,这位出落得和母亲一样水灵灵的大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庆阳县桑梨塬村当社请教师的后生盖登举,俩人一来二往,互相深深地相爱相知,情投意合,定下了婚姻大事,封芝琴知道后非常高兴。1968年,张小萍和盖登举结婚时,封芝琴不但没有收一分钱的彩礼,而且还特意对女儿讲:“喜事一定要新办,不许学老一套讲排场,摆阔气!”迎亲那天,女儿女婿果真按照妈妈的要求,既没有坐花轿,也没有骑大马,更没有众多的迎亲队伍,女婿盖登举高高兴兴的骑了辆崭新的自行车,亲自把女儿带在后座上“娶了”回去。封芝琴特别高兴,叮咛女婿在路上一定要小心!女儿含着感激和留恋的泪水随着女婿走了。走到半路上,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让登举扛起自行车,自己卷起腿裤,挽着丈夫的手一起淌过了河。这事儿传到了村里,一些人就数落起了封芝琴,按当地的风俗,新媳妇去婆家时,脚连地都不该沾一下,现在封芝琴的女儿出嫁时不但沾了土,还趟了水,他们都说封芝琴“傻”得很,把女儿白送人不算,还让当新娘的女儿自己趟水过河。封芝琴听到这些议论后,不但没有生气,还自豪地告诉人们:“我就要破这些封建旧俗,破套在女人身上的条条枷锁!”在她的带动下,村里人的嫁娶果然简化了许多程序,节省了时间不说,还少花了许多钱,人们慢慢认识到了新事新办的许多好处。

1980年,封芝琴的二女儿张玉萍响应晚婚号召,早就到了结婚年龄,她才在长庆油田谈了一个对象。小伙子名叫王登彦,为人诚实可靠,处事也稳当,玉萍对他十分满意。可是她随王登彦到天水老家一看,心都凉了半截。他家住在农村,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和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家里条件很差、也很贫穷不说,屋里屋外乱七八糟没有一处是干净整洁的!自小就十分干净的玉萍见此情形,满腔欢喜顿时一扫而光,回来后闷闷不乐,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下来。封芝琴知道这些事情后,语重心长地开导女儿说,找对象主要注重对方个人的人品能力,家庭情况是次要的。喜欢一个人就要和他同甘共苦,那些光图和人家享福、不想为其分担困难的婚姻是不会长久的!她郑重其事地对女儿说:“娃呀,你不要嫌他家在农村,家里穷,只要你不嫌他的为人就行!光景都是人过的,穷家出孝子,不怕家穷,就怕人不行!”玉萍本来喜欢的就是那小伙子,现在一听娘的开导,一下子豁然开朗,心情由阴转晴,两人和好如初。王登彦欢天喜地地跑到她家来商量婚事时,封芝琴明确地说:“彩礼一分钱都不收,你们俩什么时候合适,就什么时候结婚吧!”这个憨厚的小伙子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赶紧回去和父亲说了。父亲心里过意不去,他觉得人家姑娘不嫌这个家穷能跟咱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筹集彩礼,把这个婚事办好。封芝琴听后反过来开导亲家说:“我是党员,当年我带头争取婚姻自主,现在咱们更要带头破旧俗,树新风,我家姑娘不要彩礼,婚事也不能大办!再说你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为儿子结婚拉下账太不划算了!”亲家听了她的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大喜过望,可心里总觉着愧疚。封芝琴看出了他们的心思,笑着对女婿说道:“只要你们和和气气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你想给玉萍买东西留个纪念,到供销社买个头巾就行了。”怀着一种深深的感动,女婿和二女儿他们果然举办了一个极其简朴的婚礼。在结婚那天,王登彦给玉萍家里买了块手表,封芝琴坚决不收,硬是让老伴张柏给了女婿。亲家知道后更加过意不去了,有一次趁她不在家时,暗地里留下了一百元钱,封芝琴回来后还是让女婿拿了回去。

出嫁姑娘不收彩礼容易,可是娶儿媳不出彩礼就不好办了。封芝琴的儿子到了成亲年龄,订婚时,她和亲家李正发商量,让他们不收彩礼,如果要彩礼就违背了她做人的原则。说来也巧,通情达理的亲家十分了解封芝琴的脾气,满口答应了,在女儿出嫁时一分钱的彩礼也没收。儿媳妇永莲就这样高高兴兴地进了封芝琴家的门,和和美美地过起了日子。

正如封芝琴说的:“我的儿女婚姻都是自己做主,没有收也没有交一点彩礼,当父母的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卖钱,不能把女儿当商品,不能给娃娃的思想造成负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儿女们的日子都过得融洽和美!让亲友邻居们羡慕不已。

1974年封芝琴本家侄女张焕之和国营华池林业总场的马良英情投意合,相亲相爱。但那时候城乡横隔,界限森严。当姑娘的父母知道后,嫌那小伙子是个林业工人不说,还是个放马的,整天钻在深山老林,极力反对。而小伙子的父母更不同意这门亲事,嫌姑娘是农村户口,会拖累儿子,所以威逼儿子不要娶那个姑娘。封芝琴知道后,放下手里的活路,三上双方家中,费尽口舌化解开了四位老人思想上的疙瘩,又亲自领上这对年轻人去政府登记,领了结婚证,一对有情人终于如愿以偿地组成了一个甜蜜而幸福的家庭。

1977年冬,村里青年社员张得汉找上了对象,打算过年时成亲。他的父亲张发喜滋滋地大肆张罗,光酒席就准备了十多桌。就在他们准备大操大办的时候,封芝琴上门来为他们祝福,随后满面笑容,她对张发说:“现在应该新事新办,不要再兴那老规矩了!”张发为难地说:“这些我也知道,可是不排场不丰盛些,总怕人笑话。”封芝琴推心置腹地说:“那要看笑话的是些什么人,我们当老人的千万不能用旧思想去影响后人,讲排场表面看似红火,可事后背一身债,几年都还不清,这又何苦呢?”她的话说动了张发,爽快地答应了,果然按照新规矩办起事来,没花多少钱就轻轻松松给儿子举行了婚礼,各方面皆大欢喜,张发对封芝琴的一副热心肠充满了感激,以后逢人便说新事新办的好处。

村民杨如峰的女儿谈了个对象,父亲嫌男方家穷,不愿意这门亲事,非要男方拿4000元彩礼才行,以此“逼”退男方。封芝琴知道后主动上门做工作,其父心悦诚服,改变了初衷,答应不收彩礼让女儿嫁过去,终于使两个年轻人喜结良缘。

村民杜红礼的妻子属于结扎对象,可是由于家里人手少,牲口没人喂,刚出生60天的孩子没人带,本人对动手术也心存疑惧,不愿结扎。封芝琴知道后满腔热情地去帮助照料安排好家务,并亲自带着她去医院做了节育手术,手术后又悉心伺候,直到她能够下地干活为止。

在封芝琴的带动下,她所在的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里出了许多“好婆婆”、“好媳妇”和“少生快富”幸福家庭。全村没有出现一例干涉子女婚姻的事,在全县带了个好头。

同类推荐
  • 老板农场

    老板农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农场主熊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董事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有的人能说,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却不能说:有的人虽然能写,却不能做,不能说;而人才就是能做能说能写!你行吗?来老板农场看看吧。
  • 翼之影·前奏

    翼之影·前奏

    本书以空军学校为背景,讲述了天才飞行员波尔德的成长故事。是《天漫·轻小说》杂志主打的长篇连载之一。小说讲述了拥有飞行天赋的少年波尔德进入空军学校,经历了一次次挑战的故事。
  • 小墩子

    小墩子

    本书是著名当代作家刘心武的经典作品。本书收录了刘心武先生七篇中篇小说,包括《小墩子》《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九龙壁》《王府井万花筒》《五龙亭》《仙人承露盘》。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底层人生的关注,具有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 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

    匈奴人后裔斯坦因出生时因为受到蒸汽机汽笛声惊吓,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为了摆脱困扰,他经常裸奔,迷恋上探险生活,穿越罗布荒原,探密楼兰古城,以低廉价格购买到12箱敦煌藏经洞文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同时招来恶意诽谤,因为,欧洲市场上流行起来自中亚的假文书。斯坦因不堪忍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一次又一次地率领由野骆驼与家驼组成的“沙州商驼”出生入死,探险荒原。和田铜钟的神秘表现,斯坦因与初恋情人艾伦的悲欢离合,扑朔迷离的和田寻宝人与“神秘文书”,三个裸奔少女的奇异经历,玄奘弟子辩机与高阳公主的凄凉爱情,以及在生死、物欲、性爱等观念上的朴素与真实……
  • 你没事吧

    你没事吧

    《你没事吧》中包含了11部中短篇小说,作者选材角度多样,视角独特,立意鲜明。小说内容聚焦市、县两级基层干部,以一个个身处特殊境遇,在责任、欲望和感情中做出自己选择的鲜活人物来诠释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认知。
热门推荐
  • 柠夏的舞曲

    柠夏的舞曲

    “我不想拥抱任何人,因为那里没有你的心跳”
  • 九命刀仙

    九命刀仙

    一柄刀,征伐天下!一柄剑,万仙云从!一个天生的剑仙之体,却偏偏降生在一个妖身之上,终究导致欺凌一世!可似乎上天还嫌折磨不够,这一世的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妖灵之体,然而,他却是人身!欺侮、蔑视、折磨中是沉沦还是爆发!就让我来带你们走进这传承百世的苍灵大陆……
  • 洛书河图墓

    洛书河图墓

    一个古老的族群,一个千年的传说,从探墓开始,亦从探墓结束。
  • 为了曾经的中二梦想

    为了曾经的中二梦想

    赵乙骁因为运气一夜暴富,因梦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云釉姬握着金钥匙长大,毕业前不顾反对,励志成为一名画家。家庭的不同,观念的差异,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因缘分而相遇,他们都为了曾经的中二梦想奋力前行
  • 雪小妖短篇诡故事全集

    雪小妖短篇诡故事全集

    比鬼更可怕的,唯有人心!预谋已久的杀机,扑朔迷离的案情,无影无踪的凶手,出人意料的结局!真相就在你身边,只是你从未在意。本书由若干个短篇、中篇故事构成,选取现实常见素材,以奇特的手法设置悬念,荒诞而不荒谬,惊悚而不血腥,全新的视觉角度诠释了一个新奇的悬疑空间。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会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巫有道

    大巫有道

    异域即将攻破空间壁垒,乱世将至。而在此之前,范无疆,一名普通少年,打破血脉界限,踏上巫者之道。结果...‘你就是那个将要毁灭这个世界的恶魔,你必须死。’‘少年,你挡路了,去死吧。’‘你知道的太多了,所以,留你不得。’......过份了啊,成天到晚死死死的,活着不好吗?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谈谈?谈不拢?那,那好吧。一路走好。异域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来...PS:简介废最后一次修改简介。多铺垫,爱挖坑,如您有耐心,这会是个好故事。感谢阅读!群号:831610716(逗比作者不常在线)
  • 末世之闲人

    末世之闲人

    末世希望基地三巨头、人类异能者五十强之一、神之领域者——薛若,在一次丧尸潮中丧生。再次醒来,竟然重回十年前,末世危机来临一年前,年轻的身体,苍老的灵魂……这一世,惟愿岁月静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翻天:冷王霸宠腹黑妃

    嫡女翻天:冷王霸宠腹黑妃

    木梓兮穿越史上最悲催类人,什么嘛,不就是爱古装不就是背着家人偷偷练了武功不就是从没谈过恋爱吗可老天为毛要跟她开这么大的玩笑,让她狗血穿越了而且还是跟她同名同姓的傻子还美名其曰的说你的姻缘在哪里!个屁!穿到一个痴傻儿身上能有什么好姻缘....蓦然回首,只见他风华绝伦站在花下冲她邪魅一笑倾国倾城倾她心,笑着说:娘子,敢说我不是你的好姻缘?”女强宠文爽文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