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4600000003

第3章 哲学篇(2)

《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是为创作《资本论》作准备的,可体现中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仍然把生产方式看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范畴相提并论,阐明了与前两部著作的论述相一致的三者关系。而且还特别强调生产方式变革在形成经济形式和实际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文中写道:“在流通还没构成内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条件的那些生产方式下,当然不会有资本的特殊流通需要,因此,既不会形成和这些特殊流通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也不会形成和这些特殊流通需要相适应的实际生产力。”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晚期著作,也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阐述的思想最能体现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序言、正文各卷到注释,都把生产方式看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范畴,三个概念并列起来使用,并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相区别,指明生产关系由生产方式所产生,与生产方式相适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第1卷正文中写道:“可以详细而有益地研究以不同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同这些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在第3卷正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第1卷德文本的注释“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法文本中修改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从这种生产方式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显然,《资本论》中的论述与前述的其他著作中的论述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总之,马克思经典著作论述生产方式时,无论是对各个社会形态的一般生产方式还是对某一社会形态的特殊生产方式,总是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提并论,指明生产方式一方面与生产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三者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通过生产方式的中介决定生产关系。

当然,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也有这样的论述:“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但是,这里论述的是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而不是生产方式表现为双重关系。生产与生产方式是层次不同的两个范畴。生产是蕴含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范畴的统一体,生产方式只是生产统一体中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一个范畴。生产既然蕴含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范畴,必然会表现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关系。马克思在论述生产所表现的双重关系之后,紧接着又论述和强调了生产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把两段话联系起来看,这里的论述与前述著作中的论述也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当然,马克思在论述原始部落共同体时曾说过:“这种生产方式既表现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表现为他们对无机自然界的一定的实际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这种劳动方式总是表现为家庭劳动,常常是表现为公社劳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表现”与“包括”是两个不同概念。“表现”是指一事物的外在形式或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外部联系。“包括”是指一事物的内部蕴含。联系马克思在其他地方的论述,这里的论述只能做如下理解:生产方式既与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人们之间发生的关系以及他们与自然界发生的关系是与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相伴随的双重关系。何况这段话后面又特别指明,除表现为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之外,还“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

较之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论述,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方式的阐释则不尽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其一,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方式所产生,并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论述比比皆是,关于“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的论述却很鲜见。其二,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明显是把三者看作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范畴,而“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则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作生产方式范畴的两个构成要素,三者处于不同层次。如果说,马克思经典著作有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思,那么,在论及生产方式时,既已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没有必要再将三者相提并论,并阐述三者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必要在《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中将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显见,斯大林同志阐释生产方式的前一句话“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是不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的。

斯大林同志阐释生产方式的后一句话,“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看起来与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论述很相似,但仔细比较,却有很大差别。其一,斯大林同志的阐释,是把生产方式看作蕴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的二者统一体,而马克思经典著作,如前所述,则把生产方式看作不是蕴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是与二者相并列的范畴。其二,斯大林同志阐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指二者体现了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同方面而统一。而马克思经典著作论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指二者通过生产方式的中介联系而统一,生产方式作为二者对立统一的条件,使二者具有统一性或同一性。其三,斯大林同志的阐释,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作为生产方式原理的全部内涵,而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只是生产方式原理的部分内涵。此外,生产方式原理还包括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所以,理论界沿袭斯大林同志对生产方式的阐释而形成的传统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的。

按照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观点,社会形态演进从生产关系角度,特别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五种形态;从生产方式角度看,则分为自给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形态,或者说,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种形态。下面试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自给经济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的论述中,探讨生产方式内涵的构成要素。

关于自给经济生产方式,马克思曾做过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户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运用分类分析,马克思这里阐述的自给经济生产方式包含三个方面:(一)“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是指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产品的用途,即指产品的适用方式。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产品适用方式是满足自身的直接消费。(二)生产过程中“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都是自己“直接生产”,是指生产的分工方式。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分工方式是小而全的自然分工。(三)“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生产者——农户之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指产品的交换方式。自给经济条件下的产品交换极其有限,相互间偶尔发生的交换,只能是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剩余(多余)产品,即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产品交换方式是剩余产品交换。

因此,自给经济生产方式是由三个要素,即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剩余产品交换的产品交换方式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一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块土地经营,仅供家庭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与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相互适应。每一生产单位——农户“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由于自身的直接消费需求是多方面的,因而,生产的产品品种多,多至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的诸多方面;而生产的每一产品产量少,少至除缴纳赋税外,仅供本家庭直接消费。二是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与剩余产品交换的产品交换方式相互适应。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使得农户间的产品结构同类化,没有产品交换的需求和存在的条件。每一生产单位——农户的产品满足自身直接消费后很少有剩余产品,因而,产品交换只能是剩余产品交换。三是剩余产品交换的交换方式与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相互适应。由于“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因而,每一生产单位——农户要满足直接消费,就必须“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三个要素间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关联,使自给经济生产方式成为结构紧密的统一体,长期维系其稳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即流通“构成内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条件的那种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也曾做过具体的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占统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本质上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生产资本。”马克思这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是就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适用方式而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产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

产品适用方式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生产分工方式相互依存。所以,马克思又曾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方式做过详尽论述,并指明分工方式的生产方式属性。马克思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的社会里,也就是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作为独立生产者的私事而各自独立进行的各种有用劳动的这种质的区别,发展成为一个多支的体系,发展成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使商品所有者的劳动成为单方面的,又使他的需要成为多方面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上衣、麻布以及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马克思在这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方式是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每一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是“单方面的”、“某种专门的”、“为别人生产”的“使用价值”,每一种产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大宗的专业化产品,社会生产是“按照属、种、亚种、变种”分门别类的“多支的体系”。协作是分工的蘖生物。所以,马克思又论述说,虽然,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曾经历长期演变过程,但“就生产方式本身而言,例如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除了同一资本同时雇用的工人较多以外,和行会手工业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协作的简单形态本身表现为同它的更发展的形式并存的一种特殊形式,协作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生产的分工方式也不能孤立存在,它必然和产品的交换方式相依存。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交换方式,马克思同样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交换的需要和产品向纯交换价值的转化,是同分工,也就是同生产的社会性按同一程度发展的。”“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既要以生产中人的(历史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为前提,又要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同样,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用商品的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只有在一种十分特殊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会发生。”这些阐述表明,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中,产品的交换方式是“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用商品的形式”进行市场交换,“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它一切人的消费”,只有“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才能进行生产和消费。这种交换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依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求,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了全面的解读和论述,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深入而具体的阐释对新时期继续坚持党的领导,顺利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只有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才能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 邓小平论述中共党史

    邓小平论述中共党史

    书稿探讨邓小平对中共党史学的研究贡献。主要介绍邓小平的中共党史学思想、邓小平有关党的重要会议的论述、邓小平对重大问题的论述、邓小平对重大党史事件的论述、邓小平对党的领袖论述、邓小平著作的史料价值。
  • 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每届总统的政策不一,他们是凭借什么引领美国走向世界?美国拿什么拖垮了前苏联?关于日本,美国为什么不是统治而是控制?美国凭什么扶植台湾?最完美的军事扩张图又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美国政府的政治阴谋最“拧把”?美国政府又是用怎样的策略与全世界作对?本系列书抓住最传奇的美国特色:力图引领世界,挖掘各届总统最本质的“壮志雄心”,探索美国兴旺不衰的历史密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凰倾君心:邪王的绝色玄灵师

    凰倾君心:邪王的绝色玄灵师

    她是22世纪的金牌特工,昔日s市让人闻风丧胆的她,现如今却遭恋人与闺蜜的背叛,好友手下惨遭毒手……经历过痛苦,背叛,失去的她却穿越到了一个异次大陆,未曾想却是废柴,毫无灵力。机缘巧合下,身为幸运女神的私生女,她一路晋升,拥有绝世容貌,一身白衣,清新脱俗中带着妖艳,柔弱中带着霸气与邪魅,珍贵的晶石是她家萌宠口中的零食,有价无市的皇级丹药是她随手可得的糖豆。冰山冷男为她融化:“傻丫头无论你将面对什么,我都会陪在你身边。”男人风华绝代,女人一笑倾城。两人携手,不离不弃……
  • 魔法简史之奇迹法神传

    魔法简史之奇迹法神传

    揭开泰伦历史的重重帷幕,探寻那些泥垢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在那个人族魔法没落的时代,兽人筹备数百年的千年复仇为何落败?平民的怒吼由何而起?贵族评议会又因何解散?奇迹法神哈扎卡拉卡为何号为“奇迹”?这是一场毅力与家世的碰撞。这是一次奇遇与天赋的盛宴。让我们透过《魔法简史》丛书来探寻这个记载模糊,不为人知的末法时代。“你总是如此幸运。”雷克如此对哈扎尔说。
  • 我是时间交易者

    我是时间交易者

    无数年前,我是个品学兼优、品行良好的三好青年。但是,我被时间之神看中,成为了新一代的时间之神。为了完善神格,我堂堂小时间之神竟然走上了交易时间的道路……不知不觉间,星际时代到来,我也许是该出去走走了……所以,我陪她来到一处学院……教书……
  • 吸血鬼:血族之恋

    吸血鬼:血族之恋

    “孩子,当你醒来,你便不会再是吸血鬼,也不会记得我,但是我的祝福与你同在”白衣女子双手放在女孩肩上“坚强的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会有深爱你的天使替我守护你,吾爱”寒冷的冬天,天上的雪花轻轻的飘洒在大地,让人觉得异常凄美——(简介只是抄文中的一段,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文中,结局一对一,宠文,欢迎跳坑)—、—
  • 巫女的叛逆情人

    巫女的叛逆情人

    [花雨授权]皇甫诀,金牌摄影师,其周围总有着妖娆百媚的女人。只要成为他的女人,将是人、财、名三得。他处处留情却又往往绝情。他的放荡不羁更让这些女们欲罢不能。当他真的爱上一个女人,爱得义无返顾的时候,却发现……
  • 佛说缘起圣道经

    佛说缘起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山如画,红日胜火

    江山如画,红日胜火

    永远有多远,大概和明天一样远吧。我们的爱情,就像存在的明天,我知道明天的存在,可是却永远也到达不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机1

    天机1

    “由泰北清迈前往兰那王陵的途中,一个来自中国的旅行团辗转间误入歧途,迷失在一座群山围绕的现代城市。城内设施一应俱全,但却了无人迹,城内的时间,无情地定格在一年之前。本是一次幸福的旅行,未料等待旅行团的却是叵测的噩运。无法与外界联系,唯一的逃生道路被封死。在探寻出路的过程中,奇异事件接连发生——山魈报复,恶犬突袭;导游惨死天台,司机被炸成碎片……困境重重,危机四伏,远离人间的人们各怀心事。沉睡之城究竟埋藏着多少秘密?十九个原本命运各异的人,在这一坐标点相遇。是落入人为布设的陷阱,抑或是身遭不可违忤的天谴?对未知的恐惧攫取了每一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