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67900000036

第36章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5)

五、公重私轻,公而后私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虽然有“灭私”、“无私”的观点,而且是思想上的主流,但是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明末清初以来,一些思想家提出,“私”并不只是私曲、私意、偏私、私情等。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意志,有追求其个人利益的权利等,这些不可能去除,问题是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像李贽、黄宗羲以及鸦片战争以后的龚自珍等,他们一方面揭露当权者(包括君主)的伪善,批判当权者用“无私”来掩饰自己的“私”,要求群众无私以实现他们自己狭隘的“私”,另一方面,他们也肯定了“私”的合理性,肯定了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与此同时他们也赞成并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以公为重的传统。顾炎武强调公私统一,王夫之提出公私相对说、公重私轻说,指出个人应该服从全体,暂时应当服从长远。在处理公私关系上,这些看法达到了一定理论高度。

人生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人生的关注,也可以说是教人如何做人。在这方面,前人积累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如何做人的问题,除了首先要回答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禽兽的区别和怎样认识人性等问题以及处理好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之外,还要回答和解决人生路程中必然会面对的一些重要问题。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而这种回答就体现在他的每一个言行中,指导着他的人生。例如,人们对生死、苦乐、荣辱这三个问题的态度,能够集中地反映出每个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人生的根本态度,这也是其义利观、公私观的具体体现,再比如,义命关系,即人生追求与命运、机遇的关系,或者说是必须如此去做的与可能做到的之间的关系,这个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人生旅途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从对于人禽之别的认识出发,中国传统思想对于人生价值有一个根本观点,就是以“义”为人生价值之所在,如荀子所说:“义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这一根本观点,体现在义利观、公私观中,也贯穿在生死、苦乐、荣辱这些问题中,成为处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义,是道德的追求。所以,以义为上的人生态度,体现出极强的道德精神,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道德传统。这一点是今天值得大大提倡和发扬的。当然,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义”,在内容上与古代有根本的不同。然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追求,而只知追求物质享受,那就把人降低为禽兽,失去人生的意义了。

对于命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除了有听天由命的消极、迷信的传统外,还有另一种积极的传统,即对事物采取尽人事、知天命的态度。一方面,对人生理想和一切应做的事,充分发挥主观努力,尽力而为,不稍懈怠,这就是尽人事;另一方面,承认由人力所不可及的领域而安之若命,既不作必成的妄求,也不因挫折失败而怨天尤人,这就是知天命。这种积极、合理的态度,也值得提倡。

义命关系的又一层含义,则是具体阐明对义与利的态度。强调人道本之于天命,从而自觉修养,要由义而行。而且,要人们意识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个人的进退,事业的成败,全在一己的努力。它鼓励人们以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孜孜以求成人成己、利国利民,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在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则清醒地认识到其“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不可求其必得而应安之若命。这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明。它直接联系到人们的修养,对于指导人们的道德修养,对于把义利观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死自然,唯义所在

古往今来,生死问题是困扰着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最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死的现实态度,二是对人生意义和不朽的思考。

对于生死的现实态度,表现为两种思想:道家从万物都是一气之化的观点出发,把人的生死看做是气的聚散,是自然之道,“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甚至以死为归真。后儒也吸取了这种思想,张载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就是一个代表。另一种思想以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为代表,重视现实人生问题而对死取淡然态度。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不为生死问题所累。这样的态度是合理的。

在对人生意义和不朽的思考方面,从春秋时期叔孙豹提出“三不朽”的思想以来,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是儒家思想。他们主张把个人的生命投入到社会人群的大生命中,以对社会、历史作贡献为人生价值之所在,以“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为不朽。孔子提倡“杀身成仁”,孟子提倡“舍生取义”,都是强调对仁义的追求重于生命。“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取舍的标准“惟义所在”。这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激励他们创造出无数正气磅礴、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漫长历史中,虽经历磨难而能巍然屹立的最重要精神支柱。近代以来,社会发生了根本变革,人们的理想追求也有了根本变化,“义”的内容虽然更新了,但是“生以载义”的精神传统却被继承了下来,并获得了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需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

二、安仁乐道,苦乐自得

苦与乐,乃人所共有;但是,以何为苦,以何为乐,如何对待苦和乐,人们的看法却各不相同。中国古代的苦乐观,形形色色,有《列子·杨朱》所反映的享乐主义思想,有墨子“自苦为极”的思想,也有道家不以苦乐而伤其身的思想,居于主导地位的则是儒家忧道不忧贫,由道义看苦乐的思想。在以上各家学说中,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不以物质享受之多寡衡量苦乐,追求道德精神上的完成。道德精神上得到满足,即使“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物质生活极度贫困,也不该其乐。这也就是所谓“仁者安仁”和“孔颜乐处”。这与以“义”为生命意义之所在的观点相一致。

第二,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的苦乐为苦乐。墨子的自苦为极,利天下为之;孟子提倡的“与民同乐”;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属于这一类。其实这是第一点思想的展开。因为所谓义,是代表了社会的(儒)或人民的(墨)利益。以义为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要求把个人的小生命融入社会和人民的大生命中去。墨子以自苦为极,言苦不言乐,悖于人情,难以实行。但是他一“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崇高精神,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

第三,以艰难困苦为人生之磨练,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说的圣人发奋而有所作,张载说的“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于汝于成也”,都体现了这种态度。这种思想、态度,培育了我们民族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品格。

第四,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苦乐,苦乐不入于心。这是道家的态度。与前几点相比,这种态度虽显消极,但不失为一种重要而高明的人生艺术。当个人遭受困厄、身处逆境之时,这样一种态度有助于解除烦恼,保持心理平衡,而不致陷入苦恼不能自拔。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矛盾复杂的环境中,这种修养尤其有价值。

三、荣辱在己,仁重义荣

凡人都有荣辱感和羞耻心,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荀子说,“好荣恶辱……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因此,怎样对待荣辱是人生一大问题。他们反映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不以权位财富论荣辱,而以义为荣,以不义为辱。这种荣辱观,与前面反映的生死观、苦乐观是一致的。把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儒家人生观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庄子的荣辱观,也与他在生死、苦乐问题上的态度一致,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不以世人的毁誉为意,只求自己的精神自由。

四、义命有别,行义安命

义者宜也,指人应该如此去做;“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命”是指人力所无法支配的,即命运机遇。中国古代思想家以义为生命的最高要求,提出“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尽心知性、“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等等,要求人不懈地去追求仁义;同时他们也承认,人生中道之是否能行,利之是否能得,很多是人力所不可左右的,此可谓之命。

同类推荐
  • 公共关系基础

    公共关系基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理论历史只有一百余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传入我国。它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
  • 媒介素养引论

    媒介素养引论

    今天的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着,特别是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更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电子媒介的普及,宣告了以单一的印刷文化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宣告着我们身处一个“读图时代”和“影像时代”,而且身处一个全方位传播、多媒体介质、流动迅速、信息增殖迅猛的时代。如今的社会状况,已经与上世纪初的媒介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媒介素养概念,却对今日身处复杂多元的媒介环境中的现代人,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智慧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智慧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志愿者之歌

    志愿者之歌

    本书第一章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岗位全景展示———每个志愿者送上的奥运寄语;第二至第五章分别是场馆志愿者、媒体运行服务志愿者、城市运行志愿者、媒体村服务生自己写作的岗位服务事迹与心理成长轨迹记录;第六章记录学校的条件保障团队在志愿者背后默默地付出;第七章是对奥运志愿者的特殊组成成员的访谈;第八章是“奥运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课题组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闲等西风

    闲等西风

    初见,花园小河旁,他捧着书摇头吟诗,忽地跳出一个满脸泥泞的小女孩。愣神间,她举起了一条黑长的蚯蚓,吓跑了他。久隔七年重逢,再结渊源。潮湿腥臭的地牢里,一身血衣的她靠在墙上,他一句”莫怕,我来了!"本只想扯动嘴角微笑示意没事的她,不住地划下了清泪。他抱着她冰凉的身子,微抖的唇齿间吐出一句“司木,我害怕了。”是的,她教会了他恐惧,让他害怕失去她。是何时种下的种子,是何时发的芽?只记得见她从书中抬起头时的一脸迷糊,他不自主地揉了揉她的发丝;只记得见她巧笑倩兮时他便不自觉笑着。“十八,我中意你。做我的妻子可好?“
  • 神医阁

    神医阁

    汉姓民族从来看似审慎与平庸,其实内心深处却又是无限渴望着一场狂欢的。大唐在百年休养生息后的逐渐奢迷,整个社会崇奇尚巧,渴望华美与艺术,一曲《羽衣霓裳舞》堪称人间仙境。自大,自负,自慰与自欺的狂欢之下,危机重重。终于一次早有预谋的叛变,横腰截断了大唐王朝正常发展的轨道。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四海崩析之际,只愿悬壶济世的施今墨,却不得不改医人为医国,于江湖间借助武林势力靖平天下。他是选择做一个江湖游侠还是庙堂的高官?是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医者还是一个定国安邦的将相?身在草泽,胸怀家国,他会如何选择?追寻“寻根文学”足迹,细腻的描写重现中医文化和历史画卷。
  • 迪安伦公爵

    迪安伦公爵

    迪安伦公爵是血族最强盛的一个家族公爵,墨安为迪安伦公爵的初拥,现如今公爵将亡,公爵手下的五位初拥争此位,在墨安的成年礼上猎物却出逃,一连串的失误究竟是谁才能登上公爵之位
  • 王爷好温柔:小小王妃9岁半

    王爷好温柔:小小王妃9岁半

    为了偿还巨债,她鬼迷心窍的签署了一份秘密实验协议书,结果躺在棺材里,穿越到河里。救她的英雄是当朝静王爷龙静羽,绝代风华,温柔如斯。她被爱神的箭射中了,可穿越后她不仅身体缩水,年龄也锐减到九岁半,然而,她对这个温柔帅美男一见钟情,无论如何也要据为已有。
  • 杜甫文集2

    杜甫文集2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心仙衍录

    剑心仙衍录

    出身上古门阀却天质极差,不谙世事,在父母的保护下,按照被安排好的道路修行,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无忧无虑的在一起,然而冥冥中命运的轨迹却已然偏离。恋人无奈的离去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与平庸,虽有心追寻自己的命运,寻求强大的力量,却无力斩断所有的羁绊,母亲的陨落,青梅竹马的恋人却要嫁给他人。不堪受辱,一时冲动,铸成大错,被迫叛逃,为了追求力量,独自四处游历,逃亡,征战上古门阀子弟,夺取天地灵宝。
  • 随处可见的旅行

    随处可见的旅行

    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你一生都在旅行,一直在路上
  • 农女不修仙

    农女不修仙

    在七重天上修炼了两百年的小药童,筑基失败,寿元用尽。没想到却复生到了一个山村里的黑妞身上。这辈子她决定,说什么也不修无聊的仙了,还是找一个漂亮的小夫君生几个娃娃实在一些。
  • 天下无侣

    天下无侣

    这是发生在人与龙共同存在的世界中,一个人和龙的故事。(私人原因暂停更新,回炉重铸,江湖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