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61200000015

第15章 道的选择(2)

许多大乘行者认为小乘是比较低级的乘,不值得注意;这是由于他们完全缺乏对佛法的了解——不同的乘并非代表精神上的阶级。虽然大乘表示伟大,小乘表示小、低劣;但是“小乘”一词是大乘某些学派所造出来的,所谓的小乘行者,称自己的派别为“上座部”。

所有的乘都有一个目标:让众生了悟究竟真理。哪个法门对某人最好是很难说的,这要看个人的情况。一般说来,小乘对每一种人都适用,而某些大乘的教法则需要某类的弟子或修行人。这并不表示小乘比较不用选弟子所以比较衰弱、低劣,它只是表示小乘对任何人都适用;如果够精进的话,即使行者智慧非常微小,也能证得果位。

根据历史的记载,佛陀在印度给了三类教法;根据小乘的理论,佛陀只在鹿野苑转了一次法轮,开示四圣谛。小乘和大乘之间一直有理论上的争论,小乘坚持认定佛陀从未真正给过大乘教法;而大乘还是得承认小乘是佛陀给予的教法,因为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轮回就像一场病,不同的乘就是治病的不同方法——能这样思惟是有帮助的。如果你去找一位小乘医生,他会规定你饮食必须节制,在固定时间吃固定分量的药,没有自己斟酌的余地;如果你没有偏差地遵照他的指示去做,就会痊癒。相对地,如果你去找一位大乘医生,他就像另一种治疗师,为你开列许多不同的食物和药品,然后要你根据身体在不同时期的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直观力来决定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如果你判断错误,可能会病得更厉害;但是如果判断正确,就会达到你从未想见的健康状况。

很明显地,不同的人心仪不同的医生。有些人只要医生为他们开出固定的处方,让病好起来就可以了;另外有些人比较喜欢多一点自主权,愿意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也不在乎冒一点险。

根据大乘,只要动机善良、能够利益众生,那么使用任何方法都可以。然而,就算从大乘的观点来看,释迦牟尼佛示现出离,成为持戒比丘,而不留在王宫当王子的理由——就是因为这样,以一般情况来说,小乘更合适大多数人。

小乘最重视个人的解脱,因此尽管有居士戒,要成为真正认真修行的人,几乎一定要出家才行。大乘以利益众生为优先,要不要出家决定于哪一种生活方式能为众生带来最大的利益。

从前面医生的例子来看,大乘有更大的自由来选择——利益大,危险性也高。由于弹性大,所以利益自他的可能性便提高不少;危险则是对于某些大乘的药上了瘾,变成在增长疾病而不是在治病。

大乘行者常说他们做某件事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实际上,则是在增加自我、占他人的便宜。由于一切事物是由动机意图来决定,而自我所玩的游戏又非常巧妙,因此要真正地跟从大乘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小乘一板一眼的修行方式就实际多了:行者只要守戒,避免某些行为即可,根本不用去担心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有没有正确的发心?和大乘不同的是,小乘行者永远都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是否破戒?是否走入歧途?这样就很难欺骗自己为做出的事情找藉口。

印度的佛法理论分成四派: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和中观宗。前面两宗属于小乘,后面两宗属于大乘,每一派都有不同的系统以及分析实相的独特方式。

简单地说,这四派都在回答这类的问题,譬如,什么是实相?什么是真实?有没有什么超越了我们的迷惑、幻觉和想像?有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是谁或者是什么创造了宇宙?

佛教出现之前,印度就已经有许多信奉神只的宗教,它们都假设有各种的造物主以回答上面这些问题。为了回应这个状况,毗婆沙宗发展出非常精巧的辩论,证明没有任何造物主或永恒的神存在,现象也不可能没有原因地出现。但毗婆沙宗相信,在绝对的层次上有不可分割的次原子粒子存在。中观宗则坚持,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真实存在,因此所有认为有东西实存的理论都不正确。根据中观宗的看法,是有所谓正确的相对真理存在着,那就是人们不加分析就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现象;在相对层次上,中观宗也接受这些,而不加分析太阳升起、太阳落下、花开等等。相对真理作为发展绝对真理模型的基础是很有用的。绝对真理不能被想成像真空那样,所以通常都把它想作相对存在事物的绝对本性。

一切佛法修行目的都在于了解心的本性,但是修行的方法则有差别:有些法门以调伏自心的方法了悟心的本性,有些法门则让心变得更纯真、更明显;极端的苦行除非用来间接地调炼心性,否则佛教各宗派都不鼓励。除了有调炼心性的可能外,佛教不认为折磨身体或耗尽体能有任何利益。实际上,佛陀十二大行之一,就是经过六年苦行之后,摒弃了苦行——极端苦行不仅对修道没有帮助,反而妨碍证悟。

佛教清楚地区分理论与实修。话虽如此,修行也必须先了解见地,这样子理论与实行才能一致。就好比住旅馆要先登记一样,即使你没有一直待在旅馆的房间里,甚至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旅馆外面,但是,不论你身在何处,仍然是说你住在旅馆里,因为你已经登记了。

如果理论和实修不同,以致于修法和见地没有关系,那么修行就无法达到了解空性的唯一目的。如果修行不具无我见,那么不是落入常边,就是落入断边;这两者都会加强二元对立,而不是除去它。这表示不具空性正见的修行,使你在轮回中陷得更深。

如果你偏向常边来修行,就会相信有个坚实存在的“你”要成佛,而成佛则是能够获得的固定东西——认为你的“自我”可以成佛,就如同想像你可以参加自己的葬礼一样。你可能会误以为,只要做一些修行、或接受无数的灌顶、会见许多喇嘛就具有功德。你可能经常检查自己进步了多少,以及修行带给自己多少改善。也许你觉得有些梦和意象有特别意义,让人厌烦地不断描述它们的细节。你认为上师是位元具有超能力能显示神通的人,误以为所谓神圣的见地,就是把上师看成一个可以拯救你、赐给你证悟的神。

断见倾向的修行很难维持,因为你不相信因果,也就不会真正认为修行能利益你、或改变你的生活。你的基本态度可能是“生命根本没有价值,活过了就死去”。如果修行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你就抱怨修行无效;即使修行有些结果,你也很容易僵化在不存在的见解之中。因为不了解缘起,在你眼中,上师是与你分离的另一个人,那么他如何能帮助你呢?

如果你避开这些极端,把见地的智慧与实修的方便结合起来,就能了悟究竟实相。

在你修习菩提心和慈悲时,维持正见仍然非常重要;这些可能是最有价值的法门,同时也是最根本、最容易去做的。就像其他法门一样,它们可以调伏身心,帮你证悟心性;但除此之外,这个法门还教你如何去爱一切众生。有些人认为这种东西既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做到,但是如果你能了解空性,把空性带到修行之中,那么它就会既有意义又有可能做到。有一点很重要,必须铭记在心,见地是要证悟的目标,修行是证悟这个目标的方法,但必须从一开始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有结果。

佛法中的慈,就是希望一切众生快乐;悲,就是希望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要成就慈悲并不见得这两个愿望必须完全实现才行,否则过去诸佛就都没有成就慈悲了,因为世间仍有那么多不快乐、受苦的众生。空性的见地使慈悲的修行有成功的可能。改变你的发心,就能成就慈悲,而不是非要改变现象界的任何东西——而“空性见”可以改变发心。

由于“空性见”让你了解悲的客体并无本性,所以你不会被他们的苦难压垮;由于了解主体的空性或了解无我,因此就不再局限于关心他人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空性之见无边际,慈悲和其物件也都没有界限。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星云日记4:凡事超然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日日观音”、“全力以赴”、“凡事超然”、“悲智双运”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

    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

    本书是一本教大家如何拥有正确财富观的心灵励志书。在书中,星云大师通过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应该怎样看待和追求财富、如何合理支配财富,以及财富的种类。关于财富,星云大师强调说财富并不只限于金钱,还包括好的人缘、生活的智慧、勤劳、慈悲等。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星云日记33:享受空无

    星云日记33:享受空无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地宝藏”、“新的开始”、“享受空无”、“心的安住”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她一定会飞翔

    她一定会飞翔

    正如她一路走来,她说,她坚信,她一定会飞翔。
  • 帝命凰妃

    帝命凰妃

    [穿越搞怪王妃Vs高冷腹黑王爷]有一种爱,叫做,“不论她说的是真还是假,是错还是对,我都相信她。”还有一种爱,叫做,“我看山河万千,星辰耀眼,之于你,却是不及。”萧渐离没想过有一天,他竟会爱一个人至此。不计身份,不论一切,只因是她。
  • 迷津

    迷津

    主人公余栋和他的名字一样,一生几乎都沉湎在过去的记忆中,纠结,挣扎,却不能自拔。这些碎片般繁杂而锐利的记忆,包括他对青梅竹马的戴梦归的念念不忘,也包括他与铁哥们儿杨络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尴尬;有他对父母婚姻失败的强烈的耿耿于怀,有他对女儿余虹早逝的痛苦回忆,有他和结发之妻曾巧巧面对的婚姻泥潭——这些挥之不去的纠葛紧紧地束缚着他,压抑着他,成为了他生命中所有痛苦的来源。他最终将如何一点一点地克服这些难以抉择的痛苦,构成了一段漫长的人生旅途,和刻骨铭心的成长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健身营养指南(30岁而立篇)

    健身营养指南(30岁而立篇)

    本书为30多岁人士的健身和营养需要,提供针对增强腹部肌肉、减轻腰部疼痛、降低血压以及减肥的有效锻炼方法。
  • 语文教学策略30讲

    语文教学策略30讲

    本书理念与实例并重,透过一位一线很好语文教师的视角揭示语文有效教学的30策略。作者总结多年语文教学经验,透过实例具体阐释了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刚(刚强不屈)》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佛系快穿生存记

    佛系快穿生存记

    好好的当个魂也能被快穿系统砸中,算了,就当是去旅游吧。反正自己也不是没有金手指。舒窈,一个某年某月某日飘荡的魂儿被快穿系统砸中后,为了能去各个位面旅游而签订契约。结果在每一个位面都能遇到一位大佬,本想着自己也配不上人家,谈个恋爱蹭点气运就得了。结果还被追着不放了。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追我了,我就答应你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复仇千金变身记

    快穿之复仇千金变身记

    沐韵染在外公去世后,绝望了,这个只有二八芳龄的女子意外收获BT系统一枚,【亲亲:(系统)作者君,你怎么能这样呢?你忘了是谁.....作者:闭嘴(⊙x⊙;)】为了挽回一切,她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可这个死缠烂打的男人是谁?“老婆,等等我”某男“滚,谁是你老婆。”韵染“咋们房都洞了,你怎么能赖账了呢”某男......(这本书是我的处女作,我只会在像暑假这种长假才会更,所以先向读者说一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