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17000000010

第10章 王光美的故事(3)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意见是对的,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以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共青团员应做到的事,你都要做到,做错了的事,勇敢地改正。这样,等你满了15岁以后,共青团的组织一定会欢迎你成为共青团的一个正式团员的。”

这是一封普通的生日贺信,但它又是非同寻常的生日贺信。在这封信里,刘少奇和王光美不仅倾注了对女儿的挚爱和殷切希望,也是对整个青年一代的一种期望,一种寄托。

只有20元钱的钱柜

1963年,王光美深入基层,参加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临走之前,王光美把一个陈旧的小木头盒子交给刘少奇,说:“我这个‘财政大臣’要真走了,把权力移交给你,你可要管好哟。回来我可是要查帐的呀!”

王光美诙谐的话语,把刘少奇逗乐了,他连连说:“好,好,我一定管好,你就放心吧。”

王光美拍拍那个木头盒子,说:“你也别太乐观了,这‘财政大臣’可不好当啊!”

这个木盒子大约有30公分长、20公分宽、10公分高,上面也没有上锁的地方。加上又比较陈旧,不知道的人,谁会想到它就是王光美家的钱柜呢。

王光美走了,刘少奇“接管”了这个木盒子,可他哪有时间行使自己的“财政大权”呢?他把秘书刘振德叫去说:“现在要请你办这些事了。”

说着,把木盒子双手端到了刘振德的面前,“光美把它交给了我,我再把它交给你。”

刘振德平时从没有见过这个小木盒,一脸的迷惑:“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交给我?”

看着秘书的神情,刘少奇禁不住笑了起来,对他说:“你就别瞎琢磨了,告诉你吧,这是我们家的钱柜。光美走时交给我,我哪里顾得上哟,所以我把它交给你,以后就由你全权处理了。”

“我?”刘振德刚开口要说点什么,刘少奇一抬手,阻止他讲下去,接着说:“但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光美走时留下一个开支单子,每个月发了工资,你就照她那个单子分配一下就是了。等她回来以后,你再向她交帐。你要搞清楚哟,我可是向光美打了保票的。”

刘振德不再说什么,伸手接过了小木盒,刚要出门,又止住脚步,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这钱柜里到底有多少钱,得搞清楚,不然将来给光美同志交帐时说不明白,我也要落个‘四不清’干部了。”

刘少奇也开心地笑了,说:“那你就拿出来看看吧。”

刘振德把木盒子端到一边,拉开盖一看,几乎惊叫起来。

这哪里是个钱柜呵,不如说是杂物盒更准确,里面是什么零七八碎的东西都有,针头线脑、大小钮扣、粮票布票?他一边整理一边数,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从这个钱柜,他看到了王光美的另一面:她不仅是共和国主席夫人,更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家庭主妇。在她这种居高的地位上,尚能保持如此这般的平常心,是多么可贵啊!

“总共23元8角。”

刘振德终于数完了,但没听到刘少奇的反应,他回头一看,刘少奇早已把全身心集中到看文件上了。

回到办公室,刘振德找出王光美留下的开支单子,细细地看起来。

每月拿到工资后,请按下列数额分配:

1、给卫士组100元,为少奇同志买烟、茶和其它日用品;2、给郝苗同志(厨师)150元,全家人的伙食费;3、给赵淑君同志(保育员)工资40元;4、给外婆(王光美的母亲)120元,作为5个孩子的学杂费、服装费和其它零用钱;5、少奇同志和我的党费每月交25元;6、每月的房租、水、电等费用需40多元。

按照王光美的开支单子,不难算出,光以上开支,每月至少需要400元。而当时她们两人的月工资总共也只有500多元。剩余部分,还要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亲朋好友。

刘振德终于明白了,难怪王光美平时花钱那样精打细算,生活那样俭朴,因为稍一疏忽,就要出现“财政赤字”。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钱柜里只有23.8元的经济条件下,刘少奇和王光美都不同意领取按规定应该有的、每天5角钱的夜餐费;并且还要交比规定多好几倍的党费?刘振德感受到了这个不起眼的钱柜的分量,特意把它放到自己的保险柜里,也像它的主人那样一丝不苟地行使“财政大臣”的权力。

王光美每次从农村回家,都忘不了听刘振德“汇报”家庭开支情况,夸他干得不错,关口把得严。

有一次,刘少奇送给他在新四军时的一个警卫员50元钱,予以周济。这种“特别支出”当然也要从小木盒子里拿。刘振德这下可着急了,惟恐出现“赤字”,没法向王光美交代。

不久,王光美回来了,刘振德迫不急待地向她作了汇报。

王光美听完,笑了起来,对他说:“怎么样,‘财政大臣’不好当吧?”

“真不好当,那滋味就像每天坐在火山口上。”

刘振德深有感触地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

轻装上阵

1963年11月,王光美作为工作队员,到唐山专区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王光美这次下去,是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去做的。本来,刘少奇的身体不好,王光美在工作上、生活上和家庭事务上,都对刘少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也不忍心离开刘少奇。但工作第一,在这一点上,王光美是毫不含糊的。

王光美下农村参加社教运动,也受到毛泽东的赞同和支持。在中南海春藕斋的一次舞会上,她向毛泽东报告了准备到河北农村参加社教运动的事,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哇!”

但是工作人员都反对她去下基层,因为刘少奇一旦生病,吃药治疗都需要她照顾。为此,他们开了一个支部会。

在会上,王光美讲了刘少奇一再支持她到基层去工作一段时间,讲了毛泽东也支持她下基层的态度,并说:“我自己也已下了决心。虽然时间需要一年左右,但中间有事时,我还可以回来看看嘛!”

“那少奇同志的肺病复发了怎么办?孩子们?”有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王光美笑了笑,解释说:“少奇同志的身体状况是不太好,说实在的,我也不忍心离开他。但是,因个人原因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那不是少奇同志的性格,我也不赞成。请大家放心,少奇同志已跟我谈过,表示自己要注意身体,并保证和大家配合好。教育孩子的事也由他来管。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时,都可以随时去问他?”

王光美的话,说服了大家。支部书记首先表态说:“既然两位主席都支持你去,我们当然也表示支持了。我们一定努力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你。”

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光美同志放心。

大家的表态,使王光美很受感动,她激动地说:“谢谢!谢谢同志们!”

想到就要离开刘少奇到农村去,而刘少奇的身体状况确实令人担心,王光美心中真有点忐忑不安。因此,会议结束时,她连连拱手对大家说:

“全拜托你们了,全拜托你们了!”

她的脸上挂着笑容,但大家听得出来,她的声音是颤抖着的。

王光美走的时候,没有像一般人所以为的那样,大包小裹,吃的穿的一大堆,尽管她有条件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她没有。一只装些日用品的塑料旅行包,还有一个用绳子捆着的行李卷,就是她全部的随身物品了。

刘少奇提起旅行包掂了掂,又提起行李掂了掂,笑着说:“轻装上阵,这样好!”

隐姓埋名

在农村搞社教的时候,王光美用的是一个化名:董朴。

她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

因为她是国家主席的夫人,尽管她从来不以此自显,但如果她就以王光美的本名出现在农村,非引起轰动不可。大家处处尊敬她,照顾她,她怎么能了解真实情况,正常开展工作呢?

为了使王光美能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工作,避免人们对她的特殊照顾和不必要的干扰,刘少奇就为她改了“董朴”这个名字,并嘱咐工作人员:“你们给光美写信就不要用她的真名字了。”

王光美到桃园后,和工作队的一位女同志住在一间很普通的平房里,一切自理。在工作中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时刻不忘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分出现在群众之中。除了工作之外,她还尽可能抽出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挑水、扫街、夏收、修整水渠等,真正做到了与社员群众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队的同志和社员群众无不称赞这位“董朴”同志。

谁知道王光美的真实身份呢?只有工作队的个别领导。再有,就是她家里的人了。

不久,刘少奇的儿子刘允若和秘书刘振德也下去搞“四清”。这时候,王光美已经在农村搞过两期“四清”了,当然用的都是化名。刘允若不懂其中的奥妙,就问刘振德:“妈妈(指王光美)为什么要用化名?”

刘振德跟他解释了半天,刘允若还是似懂非懂。几天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使他自己明白过来了。

这是一条乡间土路,王光美包着头巾,同三名男同志一起,肩上挎着麻绳,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煤面的双轮大马车,尽管天气很冷,但她已满头大汗。

正行走间,迎面碰上了刘振德、刘允若所在的工作队去车站拉煤面的队伍。

刘振德一眼认出了王光美,刚想叫“光美同志”,忽然想到不对,该叫她的化名才行,便喊道:“老鲁!”

这时化名“鲁洁”的王光美听到有人叫她,抬头一看,是刘振德、刘允若,惊奇的表情一闪即逝,很自然地说:“噢,二刘。”

双方谁也没再说什么,就各自走开了。刘允若看在眼里,但也没有说话。

尽管他们双方都自觉地不“暴露目标”,但与刘振德他们同行的一位同志似乎还是看出了什么,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儿。于是他突然问刘振德:“听说刘主席的夫人王光美也在这里搞‘四清’,你是中央办公厅的,肯定认识她吧?”

刘振德不好否认,只好搪塞道:“如果见到的话,能认出来。”

这时,一旁的刘允若憋不住,低着头暗暗发笑。看那架势,要是没别人在场,非大笑一场不可。

刘振德正在为允若的神态而着急,所幸那位同志自己说服起自己来:“当然,王光美来搞‘四清’也不会拉煤的。”他自嘲地摇摇头,接着说:

“她能来到这贫穷的农村同农民们三同就已经很难得了。”

刘振德强忍住笑,说:“那也不一定。听说她在桃园搞‘四清’时,挑水、扫街,样样农活干在前,毛主席还夸奖过她呢。”

不想,刘振德的这一番话又引来了那位同志的一番感慨,他点着头,由衷地赞叹说:“还是你说得对,这几年搞‘四清’,大批高级干部都隐姓埋名下到农村,许多工作队里都是藏龙卧虎,干部们的工作作风确实有了很大转变,好啊!”

回到住地,刘允若笑着对刘振德说:

“我明白了妈妈化名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下去,了解到更多的情况,才有利于开展工作?”

“我难以抽身”

王光美来到农村后,不怕艰苦,更不搞特殊,积极帮助社员群众做事,做社员群众的贴心人,社员们都愿意和她谈真心话。

到了夜深人静后,王光美的思绪常常难以抑制地飞回中南海。毕竟,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她是个好女儿;有5个年幼的孩子,她是个好母亲;有只知工作而不会休息的刘少奇,她是个好妻子。

离家已很长时间了,她怎么能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

但为了工作,她宁可忍受这种思念的折磨,从没在他人面前流露过丝毫的畏惧与退缩。

一晃三个多月过去了。王光美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问候他的身体,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汇报了她在桃园的工作情况。

很快,她收到了刘少奇的回信。回信说:

“我和家中大小都很好,望你不必挂念。如果你能在这个月内回家一次,那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工作很紧,抽不出身,推迟到下月回来,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一个人既已上了前线,上了战场,那就只能顾你那一头。我过去和现在,就常常是这样的,望你珍重。”

王光美看罢,真想马上就回家看看,但她的工作不允许。她只好又写信说:

“本想按你说的回家看看,但工作已进入紧张阶段,我难以抽身。”

对此,刘少奇表示了坚决支持的态度。他马上写了一封短信,寄给王光美。

刘少奇的支持。使王光美很受鼓舞。她安心工作,直到工作告一段落,才抽空回家看看。

不过,王光美也有紧急回家的时候,那是刘少奇患病,周总理叫她回去的。

刘少奇的身体状况,是最令王光美放心不下的,每次写信或回家,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重身体!”

刘少奇为了减少她的顾虑,每次都很痛快地答应:“你放心去吧,我会注意的。”

但王光美一走,刘少奇依旧我行我素,忘我地工作。结果,1965年12月,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四肢乏力,头晕目眩。毕竟他已是67岁的人了,不像年轻人挺一挺可能就过去了。

一开始,刘少奇告诉工作人员:“任何人不能对外说我病了。”

王光美也被蒙在鼓里。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周总理终于得知刘少奇生病了,他立即请来专家大夫,同时对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少奇同志病了,你们怎么不请光美回来?”

“不是我们不请,是少奇同志不同意,怕干扰少奇同志的工作。”

“那好吧,是我批评错了。不过,少奇同志病成这样,还是请光美回来一趟吧!就说我说的。”

周总理走了,工作人员便给王光美打电话,告诉她:“少奇同志发高烧,总理叫我们通知你,请你回来一下。”

王光美一听,心中焦急,连夜想办法乘车赶回。回到家一看,医生和护士们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刘少奇的高烧还没退。

第二天,周总理又给王光美打电话,询问刘少奇的病情并嘱咐她:“少奇同志不恢复健康,你不能离开他?”

等刘少奇的病情好转以后,王光美就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

上传下达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最重要的是绝对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但有一些情况,让身边工作人员了解一下,也有利于工作。这就有个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问题。对此,王光美处理得特别好。

1965年的一天,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给刘少奇,通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电话是刘少奇的秘书刘振德接的。刘振德放下电话,就去向刘少奇报告。

刘少奇、王光美正在小饭厅吃饭,同时利用这段时间,叫来一个孩子,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刘振德进来后,看见他们的孩子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父母的讲话,也没在意,就向刘少奇报告了毛主席召集常委会的时间、地点、内容。

刘少奇听完报告后,只“哼”了一声,表情瞬时变得很严肃。

刘振德没有多想,报告完就回到办公室。功夫不大,王光美走了进来,先跟他聊了几句家常话,然后转入正题说:“以后有‘小耳朵’在场,我们就不要谈工作上的事情。”

王光美用“小耳朵”代替“小孩”,非常风趣,但联想到刘少奇刚才的表情变化,刘振德还是感到了王光美言语的份量。

接着,王光美又解释说:“少奇同志对家庭成员的保密要求是很严的,他从不向我讲不该我知道的事情。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这‘三不’不但是对你们讲的,对我也一样。他从来不准孩子们进入我们的办公室,更不准他们接触文件。有时孩子有事,也只能把我们叫出去说,类似主席那里开会的事,是绝对不让他们知道的。有时我们离京开会,或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也不告诉他们,只留下‘爸妈不在家’的条子。这不只是关系到少奇同志一个人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行动问题,敌特情报机关对我们中央领导人的行动踪迹都非常关注,而且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想得到这些。

同类推荐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宣太后传奇

    宣太后传奇

    中国历位垂帘听证的太后,中国位太后的励志成长史。《宣太后传奇》讲述了中国历个女政治家宣太后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故事围绕她与四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展开,如何一步步走向太后的位置演绎了在乱世的一场爱恨情仇、恩恩怨怨、悲欢离合。
热门推荐
  • 焚苼阁

    焚苼阁

    传说,世间有焚苼阁,可以魂飞魄散为代价换得一个条件,此为君子契约。一旦签定,不容违约。一纸契约,却看尽这天下,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天道轮回,因果往复,前世行善者,今生未必不作恶。是抵御外敌亦或是不作为,是追寻真爱亦或是出卖至亲?当人间一切命数早为神女定下之际,其间运数却是人心选择所得。是非中有是,是非中有非,诸天下子民又何如何抉择,归往何处?
  • 拥有无限身份的神灵

    拥有无限身份的神灵

    此间天庭压诸天,大罗帝君万界唯一。我是陆离后天成神,我有无数随机身份。修仙魔鬼马修斯、科研狂人陆博士、不可名状邪神克鲁苏~陆........我无处不在,我是一也是万。这是一个前世孤儿今世神之人,在后西游诸天时代穿梭万界随机身份,成仙做祖的故事。
  • 牺牲齿轮

    牺牲齿轮

    七主神,七行德,三良,三恶,一轮回卷一·牺牲卷轴
  • 初恋十年后

    初恋十年后

    女主角雪莉在公园遇到十年前的初恋,十年后的相遇心动的感觉仍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男主人公的助手,在不断的接触与了解中两个人再次被彼此所吸引。就在这时男主角提出要和雪莉回到初恋,可那个男人还有个五岁的孩子,于是一场带着孩子的初恋正式展开,重新燃起的爱火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到底,10年后的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重回初恋?
  • 我真的是灵修

    我真的是灵修

    鸿灵大陆,魔兽肆虐,灵修奋起,保卫家园。陵霖,绿岭镇少年,只想靠着种种花草过过平凡的日子。在他第一次出村去镇子上买种子刚付完灵币后,爆炸的轰鸣声在他身后响起。陵霖看着变成废墟的聚灵会中心建筑,周围惊慌失措的人群,身体呆呆的矗立着,任由火光和热浪扑打在自己脸上,嘴角微微抽搐。“不会这么倒霉吧,这都能被我遇上?”陵霖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起来。 前期只是铺垫,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转折,请大家耐心观看,谢谢!
  • 王妃是杀手之妃劫天下

    王妃是杀手之妃劫天下

    一次失误,人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四人组,穿越到陌生的国度。被迫卷入纷争,同伴死去,她一步步冰封自己,除了报仇没有任何追求!痴傻王爷轩辕宇,邪教教主星离,毒王鬼魅,一个个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她定要翻手为云,覆手遮天!
  • 双生花

    双生花

    听说有一种花叫双生花,一株二艳,竞相绽放。但日久年深,其中一朵就会不断的吸取另一朵的养分和精华虽然这不一定是它的本意到了最后,一朵美丽娇艳,一朵却枯败凋零,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命运。
  • 郡主殿下复仇记

    郡主殿下复仇记

    前提前提!本书剧情较虐,没有书名那么逗,因为你们的大大我就是个起名废\无奈\—————————————————那年,她不过十岁从小受尽宠爱的她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杀害,血溅满了整个皇宫。她哭的撕心裂肺,却被敌军抓获,成为了阶下囚.恨,在她心里肆意蔓延五年他终于找回了丢失的她“丫头,这次,我不会再把你丢了.”他带着她,习武,炼药,终于大仇得以所报。一颗冰冷的心,也逐渐被暖化.却不料,天降横祸......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清晰地发现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碍,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与妖风月

    与妖风月

    与妖风月,邀的,岂止是妖!这是,与仙族公主、妖族女王、魔族魔王共同谱写的风月传奇!且看,不能修仙的小书生,如何踏上修妖之路,就此纵横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