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900000061

第61章 工业(1)

金阊商业繁华,而工业却相对滞后,唯手工业比较发达。明清时期,阊门内外是苏州最繁华的闹市,苏州手工业已有金银首饰、包金、圆金、张金、金银丝抽拔、化铜、铜器、锡器、锡箔、铁器、剪刀、匠作工具、石作、巧木、红木梳妆、置器、硝皮、制革、踹布、染坊、蜡烛、制香、缝衣、制鞋、制帽、眼镜、琢玉、苏绣、戏衣、排须、花线、骨器、折扇、苏裱、毛笔、制墨、蜡笺、乐器、桃花坞木刻年画、国画颜料等50多个行业,其中,尤以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举世闻名。除丝织业、丝经业、织带业大多数在东半城之外,其余行业的店铺作坊多半聚集在金阊区范围以内。各行业的会馆、公所也多数在金阊区内。行业聚居的街巷,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如苏绣、戏衣戏具在东、西中市、汤家巷,日用五金在河沿街,匠作工具、红木小件在景德路,木器在王天井巷,眼镜、琢玉在专诸巷,藤器在山塘街,骨器在下塘街,制扇在廖家巷、韩衙庄,木版年画、蜡笺在桃花坞大街等等。这些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优良,往往冠以“苏”字为名,如苏绣、苏琢、苏裱、苏式家具、苏锣、苏笛等等,行销全国,驰名远近。

1911年辛亥革命,苏州于11月5日光复,同一天,设于阊门南濠街的振兴电灯公司正式发电营业,这是金阊区新兴工业的开始。

随后,民国二年(1913)有酿酒业金复兴绍酒坊开设于山塘街绿水桥。八年有饮料业德裕公司荷兰水厂在南濠街开始生产汽水。同年在枫桥创设华盛造纸厂,是苏州规模较大的造纸工业。民国十八年至苏州解放前,先后有20家工厂在金阊区内开业,大多为制药、制喊、食品等行业。

1949年4月苏州解放,金阊区的工业,有11个行业,141家工厂,其中百人以上的工厂仅有2家,职工5人以下的工厂有19家。这些工厂多数是轻工、日用化工行业,以生产日用生活消费品为主,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基本是手工操作,产品单一,产量不高,主要工厂仅华盛造纸厂、大同兴造纸厂、协泰丰油厂、天明化工厂、裕华皂烛厂、复兴机器锯木厂、中南火柴厂7家。金阊区的手工业有95个行业2000多户,每一行业有100户以上的有5个行业,每行业只有1户的有36个行业,每行业2户的有24个行业。行业众多而分散,多数是前店后坊的个体劳动者,资金短少,工具简单,靠手艺维生,有些行业季节性流动性很强,旺季到城里生产,淡季回乡务农。新中国成立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金阊区私营工业手工业在政府组织城乡物资交流、贷款等措施的支持和帮助下克服困难,生产逐渐恢复、发展。

1952年2月,在私营工厂开展“五反”运动。1953年10月开始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1月底形成高潮,与此同时私营工厂与国营公司建立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业务关系,开始纳人计划经济轨道,1956年1月全区私营工厂99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全区手工业组成64个生产合作社(或生产合作小组)共有社员4190人。在国营经济带动下,公私合营企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有所发展,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1031.3万元,手工业总产值1200余万元。

1958年“大跃进”中,金阊区“全民大炼钢铁”建造炼铁炉2000余座、炼钢炉100余只,这些设备和原材料全部报废,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工业经济体制上盲目提升,1958年5月将12个手工业社、组合并转为9个合作社营工厂。10月又将区属厂、社上升为23个地方国营工厂、个合作社营工厂,导致日用工业品减产,人民生活必需品匮乏,撤并修补行业,使群众生活不便。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下半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把上升为全民所有制的纸品制造厂、帽厂、竹制品厂、美术广告油漆厂等改为合作社营,把合并的行业划分出来,从11个厂、社划为39个厂、社,恢复日用品生产、恢复修补行业、增设网点。贯彻中央《工业七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生产逐步走上正常轨道。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工厂的规章制度被当作“管、卡、压”来批判,金阊区工业一度陷人半瘫痪状态,行进艰难。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金阊区工业生产才有回升。在1979年至1985年,陆续新建、扩建一批工厂,并通过整顿企业完善经济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负责制,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6—1990年金阊区的工业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与开发新品,全区工业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在市场竞争中也有企业亏损,有的甚至濒临倒闭。90年代全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步伐,企业改革逐步深化,至1995年全区区属工业产值达2.94亿元。1996年后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产品销路不畅,生产逐年回落,通过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不断开发新品,999年实现区属工业系统扭亏为盈。

(第一章)体制

解放初期,政府对工业、手工业进行工商行政管理。1955年区政府设工业科、手工业科,领导对私营工厂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私营工厂全部公私合营,手工业全部合作化。同年下半年,所有工厂均划归市各主管局领导,区撤工业科。但仍管手工业,并于1957年设手工业联社办事处,与手工业科合署办公。

1958年,市属工厂重归区管后,区再设工业局。1961年改称工业科,并与手工业联社合署办公,管理全区工业、手工业。1963年,工业再度全部划归市管,区撤工业科,设手工业分局。1964年生产性手工业合作社划归市管,撤区手工业分局,修补性行业和个体手工业由区商业分局管理。1965年又从商业分局划出,设手工业修理服务管理科,与联社合署办公。

1968年,成立区属工业革委会、区二轻系统革委会,分管全区工业、手工业。1969年,撤区属工业革委会、区二轻系统革委会,在区革委会内设生产指挥组,负责全区工业生产。1978年撤生产指挥组,设工业局。1984年4月,建金阊区工业公司,与工业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7月,成立第二工业公司,负责管理全区小集体企业。

区内市属企业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局、公司、股份公司)管理,具体行业及区内主要企业详见卷内各章节。

(第一节)区直属工业

一、改革开放前情况

1956年1月,全区99家私营工厂全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69个手工业全部实行全行业合作化,组建64个社(组),共有社员4190人,占全区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8%。同年下半年,所有工厂划归市主管局领导,区只管手工业。1957年后,市属工厂又陆续下放到区。至1958年末,全区共有工厂56家。其中:

1960年7月,随着行政区域的缩小,对工业布局、体制及管理机构作进一步调整,工厂企业逐步上升为市管。1961年,根据市委、市人委有关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手工业进行整顿。通过调整,手工业生产品种增加189种,其中支农产品26种,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还恢复手工业生产的经营特色,前店后坊,有造有修,既有成批生产,又有选料定货、零星加工。1962年全区手工业修补发展到54个行业,597个网点,215个服务项目,1318人。1964年4月,生产性的手工业合作社划归市局领导,修补性合作社(组)仍由区负责管理。至1966年底,区属工业仅有10家街道企业和18家二轻(手工业)企业。

1966年至1968年,部分工厂停产或瘫痪,工业生产处于低潮。1970年对区属工业进行调整,区重点抓成型的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修补小组划归各街道管理。同年5月,市属部分小型手工业工厂(社)划区管理,区属工业调整为38个单位。

1971年,为促进电子工业,贯彻“一主多副”生产方针,在扬声器厂等8个企业,分别增挂无线电元件厂二厂至七厂、石英器件厂等牌子。嗣后,通过小厂合并,指甲钳厂、延安玻璃厂、延安纸品印刷厂等企业规模有所扩展,并新建苏州磁电机厂、苏州内燃机配件厂;试制成功X光机上的防护玻璃新产品;至1977年,区属工业企业有3个单位,涉及7个系统、16个行业。1978年9月!6家工业企业划归市各主管局管理,区属工业单位仅剩8家。

二、改革开放后情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工业局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1979—1985年的七年中,先后新建金阊眼镜配件厂、苏州建筑钢窗厂;先后完成冶炼厂、卫生材料厂和印刷纸品厂的新厂房的迁建工程;内燃机配件厂完成油箱拉伸滚焊工艺等技术革新项目,油墨厂引进瑞士产三辊研磨机和比利时的树脂生产流水线,冶炼厂新增300公斤卧式中频电炉,开始电炉熔炼;磁电机厂与第二汽车厂、硬质合金厂与上海合金材料总厂建立协作关系。至1985年末,全区有30家工业企业,其中大集体企业9家,小集体21家,有职工967人,其中女职工2727人,工程技术人员66人;固定资产原值1466万元;工业企业占地面积12.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1万平方米。

“七五”计划期间986—1990年),金阊区工业经济在中央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精神指引下,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制,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实行浮动工资、计件工资制;推行增量股份制;不断调整生产布局,撤销制刷厂、电讯器材厂,建立涂装设备厂、油喷漆厂、电讯电器厂,将食品包装厂并人文具印刷厂,扩大江南电池厂的厂房;继续推行横向联合与技术协作,与东风汽车联合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磁电机厂加人第二汽车集团;大力进行技术改造,油墨厂引进比利时的树脂中间体生产线。冶炼厂的钢梗球磨连铸工艺,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被列为苏州市小型企业旧工艺改造的典型;建文包装印刷厂引进台湾的瓦愣纸箱生产流水线,期间还开发不少新品,仅1990年就开发新品19只,投产17只,当年新产品产值就达1807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0.2%。

1991一1995年执行“八五”计划。在中共十四大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指引下,金阊区工业有较快的发展。汽车电器厂不断开发新品,1991年被列为全国汽车工业“八五”技改重点项目首批开工单位。1992年加快技改进度,增大项目投人总量,全年总投资4879万元,用汇218万美元,全年技改项目37项,其中投资最大的汽车电器厂共投人1596万元。翌年,继续加大技改投人,投人总量超过5000万元。汽车电器厂引进项目、油墨厂引进项目、帽厂技改搬迁项目、江南电池厂技改项目相继竣工,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内,全区开发新品15只。1995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市场不景气,资金趋于紧张,区工业经济出现产值下降、效益滑坡,区属22家工业企业中,有11家亏损,亏损额400多万元。

1996年开始执行“九五”计划。为扭转经济效益下降的局面,区工业局采取行业兼并、托管代管、盘活存量、三产拓展等措施,形成油墨厂、海达电器厂、建文实业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1997年上半年对卫生材料厂、外贸编结厂、帽厂进行组合调整,下半年按照“保留主体产品,分流部分职工”的原则,把建筑钢窗厂和冶炼厂合并。两次调整腾出2万多平方米地块,用于住宅商品房建设,回收资金。同时对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增加投人,全年调整结构初见成效。1998—1999年,区工业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改制力度,并根据企业情况确定改制模式;对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有一定市场的电工器材厂、艾绒厂、兴佳电工合金厂等8家企业实行“先售后股”式改制;原建文包装厂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先后建起中宝、胜柏纸品有限公司。对区属骨干企业实行增量扩股,逐年提高个人股比例,并将部分集体股作为奖励股,分配给企业法人代表和业务骨干;对苏州冶炼厂、钢窗厂、药用玻璃厂等困难企业,通过划小搞活、租赁承包来带动整个企业改制。至1999年末,区属20家工业企业除油喷漆厂外,均以各种形式完成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风险社会化”的改制要求。

(第二节)街道工业

一、初创扩大期

金阊区的街道工业是从1958年起步,到1959年已形成金阊仪表厂、留园五金社等初具规模的工厂。1959年8月,不少街道工厂上升为区属地方国营或合作社,属街道管辖的仅有11家企业,职工1058人。到I960年金阊区街道工业发展到81家企业,职工596人。区政府设立街道生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建立生产管理委员会。

1960年后,各街道组织精简下放的职工进行生产自救,举办多种类型的生产小组。1962年,金阊区有64个生产自救小组746人,归并到市工交手工系统,区只保留民政科下属的21个单位334人。后来,各街道又发展一批生产单位。到1966年,全区街道工业中,属自产自销的独立生产单位有20家522人。’为工厂协作加工的24家483人;分散加工的25家272人;外包内做的4家487人;生活服务9家83人。

街道生产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增加居民群众收人,增加小商品生产,起到为大工厂配套协作、拾遗补缺的作用。到1978年末金阊区共有街道工业企业40家,其中百人以上的16家,职工3446人,产品中已有25个品种列人省、市计划产品,并有3只为外贸产品。

二、发展调整期

1984年7月金阊区成立第二工业公司(隶属区工业局),统一管理街道工业。90年代,街道工业有较快发展。引进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各企业分别与大工厂、科研单位联营,不断开发新品。石路街道苏州传统工艺厂生产的彩灯,1989年至1992年,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举办灯展,引起轰动。1992年,各街道都建立经济发展总公司,街道领导班子实现由服务为主向以经济工作为主的转移。1995年,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街道工业出现不景气的现象,企业经营亏损,产品积压,几乎陷人困境。之后,各街道重点骨干企业加快转制改革步伐,清产核资、盘活存量,坚持走功能型、基地型、资产经营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街道企业的正确定位。至1999年末,全区有街道工业56家,其基本情况如下表:

(第三节)校办工业

一、第一阶段情况

同类推荐
  •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热门推荐
  • 七色堇:豪门小蛮妻

    七色堇:豪门小蛮妻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惹的,再惹别人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现实就是如此。他是跃文集团的老板,他不冷酷,也不无情,也不花心,只对她七色堇一个人真心。她不温柔,也不贤淑,甚至还有点野蛮不讲理,只对他蒋跃文一个人。两个隐藏着自己真实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有爱吗?
  • 古剑“苏雪”之恋

    古剑“苏雪”之恋

    屠苏在蓬莱仙逝以后,晴雪就一直在寻找着他的仙灵,终于在遥远的极北之地找到了屠苏的仙灵,因为仙灵不完整,丢失了部分的记忆,晴雪为了让屠苏想起以前的事,带他去了很多地方...
  • 武逆山河

    武逆山河

    武道一途,浩瀚如海。大千世界,群雄并起。八荒风云,唯我称雄。邪尊重生,谁与争锋!
  • 疫情的日子

    疫情的日子

    詹勇是呼吸内科医生,穆清薇是音乐学院老师,他们是相爱的夫妻,如何面对这次疫情?作为白衣战士的詹勇义无反顾的走进疫区的逆行者的崇高精神,本故事纯属虚构。
  • 无尽之树

    无尽之树

    上一世他是一名远古的王者他杀人无数他修为通天他经历了背叛,欺骗,爱人的欺骗,兄弟的反叛,亲人的死亡,他经历了世界所以的痛苦,可是他重来没有经历过世间的温暖,哪怕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为什么呢?对啊,为什么呢……上一世他被一群自诩正义的伪君子围杀至死,那这一世他又会怎样呢?
  • 汉末平戎策

    汉末平戎策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自黄巾之乱之后,董卓之祸又起,泰山郡少年王铮跟随其父河内太守王匡,起兵讨伐董卓,进而引发一系列群雄逐鹿的故事,汉末天下大乱的风雨图,由此徐徐展开……
  • 星异杂谈

    星异杂谈

    记录我每一次突发奇想,分享每一个梦中奇缘。短篇故事集
  • 林灵素传

    林灵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龙傲传

    三国龙傲传

    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的大汉就要迎来“新的篇章”幽州辽东郡的一个海滨小村里,有一个年青人,慢慢的走上了历史舞台,从公孙瓒帐下的一个部将到与袁绍抗衡,在到与曹操的对决,他带着他忠心耿耿的部下们还能走多远,就让我们一起见证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 女神重生来来我

    女神重生来来我

    叼丝杨浩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心中的女神却突然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女神你这是闹哪样?俗话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