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900000051

第51章 卷城建城管交通邮电(19)

盐,历代是专卖商品,由国家直接管理盐务,盐税为国家重要财政收人之一,并严禁私盐。清乾隆中叶,设立长、元、吴盐公桟(光绪年间改名盐公堂)经营管理盐务。凡官盐店、酱园,必须持有盐公堂火烙“官盐”、“官酱园”金字招牌方许经营,由盐公堂核定配给盐货。顾客购盐,由商店盖上“官”字,以示官盐。人民国,盐公堂始为股份制。1949年3月5日,吴县盐商同业公会召开第一次筹委会,有会员24户,含个体8户。

新中国成立后,盐列为指令性计划商品。1950年4月,中国盐业公司在苏设分销处,1953年改称批发处。1955年10月,成立苏州盐业公司。1957年11月起,盐业务先后转属蔬菜、专卖、烟糖、副食品等国营公司。1983年6月成立江苏省盐业公司苏州分公司,实行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制。公司地址在阊门外南浩街。

1983年以前,苏州食用盐中,粗盐占80%·90%。1984年推广食用加工盐后,1985年粗盐已降为49.39%。1980年起再制盐改用塑料袋包装,1985年销包装盐6663吨,占食盐总销售量38.36%,1988年因供需矛盾突出,对城乡居民用盐实行凭票定量供应,但为时不长。1992年7月,苏州盐业分公司研制成功第三代食盐——健康盐应市。

1995年9月,位于三香路186号的盐业公司新楼落成,盐化市场以及为市场配套的银宫大酒店同时开业,市场交易范围为国家法规允许上市的盐化商品,以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盐化产品之供需,市场开业时已有11家单位进场交易。

1996年3月20日起,苏州市全面供应加碘食盐,以逐步实现国家提出的于2020年前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症的目标。同时调整食盐零售价格,加碘粉原盐为0.61元500克,加碘精制盐为0.6元500克,并自4月1日起使用全省统一的新型小包装。不久,又恢复多种食盐品种的供应,包括加碘型、低钠盐、健康盐等。(注:加碘食盐并非适用全部人群)

1999年5月,盐业公司进行改制,新组建的江苏省盐业集团苏州有限公司于5月18日正式成立,公司主营食用盐、工业盐等各类用盐的销售与加工。公司与苏州市盐务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行使全市盐业市场管理的职能。至1999年末,公司下属常熟、张家港、吴江、昆山、太仓5个分公司和苏州市银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京苏房地产开发公司、银宫大酒店3个非盐业直属企业,是省盐业集团公司下属最大的子公司。

五、茶食糖果

苏州茶食糖果历史悠久,明清后自成“苏式”系列,与广式、潮式等并列为南方食品帮式之一。茶食业、糖果业本属2个自然行业,苏州风俗购茶食必购糖果,两业经营渐趋融合,清末逐渐合为一业,称茶食糖果业,多属前店后坊式经营。清末民初(民国九年止)苏州有茶食糖果店27户,其中设在今金阊区内的7户:赵天禄(吊桥堍)、王裕丰(上塘街)、会丰(鲇鱼墩)、紫阳观(阿黛桥)、吴鼎盛(大马路)、一品香(小杨树里)、万隆顺(上塘街)。

抗战前,苏州茶糖业发展到75户,竞争激烈。日伪时期,伪省府设在苏州,一时人口倍增,茶糖业从业者剧增,在阊门一带又有东吴村、好吃来,一芝村、佳禄如等茶糖店相继开业。

解放初,茶食糖果业有所发展。1956年,归口市百货公司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茶食糖果商店61户(其中前店后坊50户、纯零售11户)实行公私合营,设在金阊区内的19户的情况如下表:

全市有19户个体茶食糖果商店实行合作化,其中生产户(既生产又零售)58户,纯零售136户。合作商店组成后划各区管理。金阊区共接收71户(其中生产户18户)。1958年2月,商业体制改革,合营商店下放区管理。5月,一品香、东吴村、赵天禄、季日新、阜恒丰、颐香村等店的后坊人员及设备划出,合并建立金阊区糖果糕点厂,共108人,设于石路乐荣坊3号。1961年更名为一品香食品厂,962年又解体为三,恢复为一品香、东吴村、赵天禄3个前店后坊。1969年又合并为东风糕点工场,1970年并人副食品厂,1973年又划出,改名糕点二厂,隶属市食品工业公司。

1959年后,物资供应紧张,以粮油为原料的糕点饼干等类食品,由地方政府统一制定凭粮票购买标准供应。1961年2月5日至1965年7月14日,苏州市部分优质糕点、糖果实行高价敞开供应,不收粮票;同时市区居民每人每月增发0.25公斤糕点券。高价供应政策取消后,糕点一直有平价收粮票、议价敞开的两种供应方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老店赵天禄毁于“武斗”战火,一些老字号的牌号被砸,传统品种被列为“封、资、修”而停止生产,糖果糕点出现“二同”(同规格、同品种)、“四大”(大麻饼、大杏仁酥、大广饼、大麻条),只应付产量,不讲究质量,苏州传统糕点濒临失传之危。

改革开放后,苏州茶食糖果业恢复传统特色经营,惜金阊区内已无老字号可恢复。1983年于北浩弄成立老大房食品厂,专门生产苏式糖果、糕点。之后,流通渠道畅通,港、台食品大量涌人,各种休闲食品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90年代中期,苏州食品市场出现超级市场(简称超市)的新业态,超市所经营的商品,全部敞开陈列于货架,由顾客自行挑选,出门时结账付款。1995年1月,苏州百汇连锁店总公司在新区商业街上开设第一家百汇连锁店;5月,苏州糖烟酒总公司与广东东莞糖烟酒总公司合资兴办苏州美佳超市有限责任公司;10月,香港华润集团的华润采购有限公司与苏州物资集团合资创办华润超市连锁店。自此,苏城内外,各个居民新村都设有超市,或百汇,或美佳,或华润,三家超市成鼎足之势。在金阊区内,家超市都有不少网点,各家超市既经营各类食品,又经营日用百货,居民购物堪称方便。1996年9月,市供销社集团公司组建家家乐便民连锁有限公司,在区内亦设3家网点,但一年后即行停业。1997年11月,在虎丘后山312国道曾开设新国道大型食品超市,翌年春,移址阊胥路改办石路仓储商场,至1999年上半年停业。1999年11月,位于永福桥堍的协和大楼,由上海绿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设满福来大卖场。

(第七节)蔬果南酱

一、蔬菜

苏州经营蔬菜、水果的山地货行,旧时称牙行。山货,指水果、瓜果之类;地货,指蔬菜,如青菜、萝卜、土豆、芋艿及毛笋、山药、百合、英白、慈姑、荸荠、塘藕、菱角等。苏州山地货业历史上集中在阊门至枫桥间的上塘、阊门至胥门的南濠。清咸丰十年(1860),阊门、胥门及枫桥集市毁于兵燹;太平天国时将上塘作为行军道路,山塘街作为买卖街,众安桥、通贵桥一带,遂成朝市,形成集中的蔬菜市场。

民国二十二年山地货行有45户,比较有名的山地货行有山塘街的大丰、大丰祥、泰信、宝顺、王公兴、万隆等。日军侵占苏州后,民国二十八年日商在苏州成立久泰公司,强行控制蔬菜瓜果货源,以供日军及其侨民,并控制9户山地货行,收取佣金和税金。山塘大丰等8户山地货行自行发起成立“有利地货联营行”,终因遭日商排挤,一年后解散。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十五年4月重建山地货业同业公会,全市有会员52户。

苏州蔬菜零售主要是菜贩,一种是自种自售,多为近郊菜农,约占30%;5种是从地货行批得蔬菜贩卖,约占70%。全市晨集暮散、自然形成的菜市,民国二十一年在石路建上塘菜场,至二十四年全市有4处公建菜场,其中2处(上塘、道堂巷)在今金阊区内。

1950年4月国营土产公司建立后,即开展蔬菜购销业务。1951年47户山地货行按地区建立7个山地货联营行,其中阊门新生行由10户组成。1952年2月,市摊贩联合筹备委员会建立,菜场内摊贩按自然行业归类编组,蔬菜市场归土产公司领导。1956年4月蔬菜公司成立,公司设在阊门外广济路(今大华饭店址)。山地货行公私合营后,全部转为国营,建立蔬菜公司阊门站等收购站(简称鲜菜站)。各菜场摊贩组成统一盈亏或自负盈亏的合作小组。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蔬菜供应紧张。1962年1月始,蔬菜每人每天供应0.8!1市斤,7月后实行定量供应、特需供应和凭票供应,每人每季度发荤素券10张、蔬菜券1份若干张,每人每天0.5市斤蔬菜,专用券3张,豆制品券9张;在人均日供应蔬菜不足半市斤时,曾用“雪花菜”(豆渣)替代。1963年后市场供应好转,除豆制品类外,其余蔬菜都取消凭票供应,春节期间,慈姑、白菜、黄豆芽等少数品种仍发票供应。菜场专设病员、产妇的营养柜。

菜场管理自1960年后有几次变化。全市实行人民公社化时,菜场由所在地管理区管理,管理区撤销后划归区管。“文化大革命”期间,各菜场划归所在地财革会,并上升为全民所有制。1975年8月又归口蔬菜公司,时全市共18家菜场,设在金阊区内的有6家:星桥、上塘、南濠、皋桥、黄鹂坊桥、马医科。

80年代后,蔬菜供销渠道扩大,市场日趋兴旺,各菜场逐步扩大经营自主权,市场更显活跃。随着城市居民新村的不断涌现,全区又陆续增设彩香一村、彩香二村、三元一村、三元二村、三元三村、新庄等农贸市场。90年代,结合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对露天菜场全部改建为室内农贸市场。1996年蔬菜集团公司对所属菜场进行改造,经整治后,菜场实行国家、集体、个体、菜农共同经营,平等竞争,市场内按行归类,有序销售。是年6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规定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于10月起执行,各集贸市场全部由各区人民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由工商行政机关执行。

至1999年末,全区共有14处农贸市场:马医科、黄鹂坊桥、彩香一村、彩香二村、三元一村、三元二村、三元三村、新庄、仁安、星桥、庙桥、朱家庄、上塘、金三角。

二、鲜果、干果、土特产

明清时期,鲜果市场集中在胥门枣市街一带。清同治年间,无锡人张姓在阊门外开设立昌建货水果行,阊门一带才陆续成市。民国时期,阊门外水果业兴旺,仅无锡商人冯阿狗在南濠街、鲇鱼墩一带就先后开设裕源盛、协兴盛等10余户鲜果行,形成水果批发集市。民国二十年(1931),鲜果业同业公会建立。二十六年1月,水果行有16户,其中南濠街有5户。曰军侵占苏州后,地产鲜果产量锐减,鲜果业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鲜果生产有所恢复,鲜果市场上一度经销美国花旗蜜橘。

解放后,鲜果店有所增加。1951年建货水果行合并成立5户批发行。1956年对私改造时又合为2户批发行,归口市供销合作社,鲜果店归口市土产公司。1963年12月,建市果品公司,地址在广济路广济桥堍(该址后设延安电器厂,今已散为民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果品公司一度撤销,1975年在南新路78号重建。时有网点24户,其中国营8户,合作16户。公司还在南新桥堍(原轮船码头)设立水果批发部,经营批发业务。

鲜果按供应量和上市时间长短有大水果、小水果之分,如西瓜上市量虽大,但时间短而归人小水果类。大水果中苹果、梨、柑橘、香蕉,业中称“四大名旦”。鲜果有250多个品种,苏州市场上经常上市的40多个品种,除“四大名旦”外,主要有枇杷、杨梅、桃子、葡萄、柿子、石榴、甘蔗、西瓜、香瓜等。60年代销售过朝鲜苹果。70年代销售过厄瓜多尔和巴拿马香蕉。地产鲜果一直由供销社统购包销,962年曾一度实行议购议销,1964年取消。改革开放以来,鲜果市场供应日益丰富,外地各类鲜果大量涌人,原来极少在苏城上市的品种亦随处可见,进口水果充斥果品市场。1985年,位于西园路的3000吨果品冷库竣工投人使用,使秋、冬季节的苹果、梨、柑橘可长期储存保鲜,常年供应市场。1988年城区分工,市属果品商店划区管理。嗣后,由于个体水果摊贩的冲击,原全民、集体鲜果商店难以竞争,纷纷转业。至90年代后期,全区鲜果店均由个体户经营。

1962年又开设石路土特产商店,成为经营干果干菜及土特产的专业店。80年代又相继开设留园等几家土特产商店,遂成为解放后的新兴行业。

土特产业是由干果干菜业转化而来,另外增加了南北海货、烟酒茶叶、糖果糕点等类商品。传统干果干菜业有4大类:干果类有红枣、黑枣、桂圆、栗子、白果、瓜子及各种果仁;干菜有黄花菜、笋干、扁尖、香菇、黑木耳、虾米、海参、淡菜、紫菜、榨菜、玉兰片、粉丝、藕粉等;调料类有八角、茴香、胡椒、桂皮、红曲米、辣椒干、五香粉等;蜜饯类有金丝蜜枣、金橘饼、话梅、丁香山楂、红绿丝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干果干菜有不少商品被列为二类商品。70年代初期,因黄花菜调人困难,只在春节时向居民凭票定量供应。后因在郊区自行种植,才缓解供需矛盾。改革开放后,多渠道流通为新兴的土特产业注人活力,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优土特产陆续进人苏城市场,土特产商店的供应品种更加丰富多样。

三、南酱

苏州南酱业为南北货业、酱园业合称。

【南北货业I早在明代,创于万历年间的孙春阳南货铺就设于金阊区吴趋坊北口,直至咸丰十年(1860)被毁,历经300年之久。阊门一带历来是南北海货的集散地,明天启年间“别省商民运贩土产货物,或顿于南濠,或停于枫桥”。南北货实际就是南北土产,南货指产于南方的桂圆、荔枝、笋干、木耳、扁尖、香菇、笋衣、椿芽和黄糖、白糖等;北货指产于北方的红枣、黑枣、胡桃、桃仁、花生、瓜子、金针菜等。咸丰八年,海货业在南濠街黄家巷建永和公堂,同治四年(1865)南北货业加人,成为南北货海货同业公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货业有16户,其中南濠街4户,阊门月城、上塘、山塘、都亭桥各1户。

民国初期,南北货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如食品罐头、香肠香肚、调味品、卷面、粉丝、发酵粉、苏打粉等,故南北货业又称南北杂货。民国十九年10月18日,南北海货糖业同业公会在大马路黄家巷建立,二十年有会员71户。二十六年日军人侵,上塘街永源、志和祥,南濠街万昌祥等南北货大店均遭洗劫,市面顿时萧条。苏州沦陷期间,有的南北杂货店开始经营纸马、蜡烛、锡箔等迷信品。三十二年12月建立南北海货业同业公会。至三十六年有会员165户。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热门推荐
  • 万事书屋

    万事书屋

    比邪祟更难对付的,是人心。在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不夜都——S城,也有这样几条鲜为人知却秀雅非凡的僻静街道。万事书屋,一家看似普通实则并不普通的百年书店,坐落于瑶海区香樟路海林街109号。传闻书屋不单对外出售书籍,还另外受理一些稀奇古怪的委托,为人们解决各种不能以正常思维应对的烦恼。然而,身为店长的沈策却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故事由此开始。
  • 从未到过的世界

    从未到过的世界

    千年前,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毁灭了地球上60%物种,就连战争的制造者人类也是几度徘徊在灭种边缘,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权利者们销毁和禁研一切高科技武器。同时,开始了武道复兴之路。千年后,借助科学家的基因改造技术以及五花八门的武道流派,越来越多的人觉醒了“超能力”,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体现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超能战兵”。又是一个黄金九月,亚洲联邦共和国各地军校迎来了新的一批新鲜血液,在这群朝气蓬勃孩子中,注定未来会涌现出一大批“超能战兵”!
  • 觅仙之途

    觅仙之途

    平静的生活,因一场意外而打破,都说祸不单行、主角就应了这句老话,父亲不幸离世、母亲重病不起,短短半年间、原幸福的三口之家、就这样支离破碎。从新振作起来后,因一次深山采药,让他遇见改变自身命运的亲人,从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旅途.——————————————————————此书为慢热型,讲述主角的探险修行之旅
  • 虫族公主

    虫族公主

    小虫子的抗母寻父之旅。不会写简介,看过的小可爱有想法可以评论,我会选择采用的!
  • 王妃晴天

    王妃晴天

    现代女穿越到古代,爹不喜娘不爱,被迫代嫁到王府。假结婚,真感情,你追我逃乐融融。“什么,上古神女?”“什么,解药?”战争因她而起,天下苍生又因她而生,她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 天子遗孤

    天子遗孤

    资深商业间谍,一场意外穿越到了大越国,成了先帝遗孤。无所谓......皇帝虚情假意,我是天王影帝。文臣有谋阴险,我是商业间谍。武将勇武刀枪,我是街头霸王。太监蹬鼻上脸,我是杀手暗影。想闹就闹吧,前世死过一回,今世还真就不怕你们人多势众,反正最后你们都得跪在我脚底下!
  • 天黑,请闭眼

    天黑,请闭眼

    平静的小镇被迷雾笼罩,接二连三的杀人事件拉开了混乱的序幕。女主角郗晰(xixi)也被命运驱使,被动的走进了这场阴谋当中。原本纯真善良的郗晰,在经历身世之谜以及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件之后,将完全蜕变。强大的女主正在养成中,敬请期待!!!是阴谋?是背叛?还是掌握不了的未来?
  • 边缘、族群与国家:清末西北回民起义

    边缘、族群与国家:清末西北回民起义

    有清一代,在官府与回民之间,汉民与回民之间,主流社会与回民之间,基本发展和保持了中心和边缘,“大社会”与“小社会”的关系。而所谓“边缘”,包括两层涵义,即清代的汉语穆斯林们本身是边缘群体,又主要居住于地理位置上的边缘区域。
  • 明朝谋生手册书评

    明朝谋生手册书评

    穿越之我是富翁楔子:她一好好的现代商业大亨之女,全球最小的富翁,本该好好享受青春与赚钱的快乐,一朝梦醒,赫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好吧,日子也还是要继续过的,且看她如何在古代大量捞金:没事做做内衣,时不时开几家连锁店,从吃的到喝的到玩的用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什么?!有美男出没?恩,可以考虑进行一场时装展,什么什么?!王爷驾到,来提亲?兀那小子,且让我观察观察!总之一句话:这是一位小女子在古代的爆笑捞金兼调戏美男遭反调戏的欢脱之旅
  • 大国名厨

    大国名厨

    清冷自傲的新妻,城府深沉的丈母娘,醉生梦死的老丈人,敢爱敢恨的小姨子……身有御厨传承的乔智,为了偿还父债,成了陶家女婿。起初只是为了追猎妻子的心,未曾想他逆袭不羁,在饱受冷眼、备受争议的压力下,成为弘扬华夏大国美食文化的顶级名厨及餐饮大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