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900000166

第166章 杂记(6)

1963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去上海工作,并受毛泽东主席嘱托先在苏州下车,看望正在南园宾馆养病的陈云。上午9时,周总理乘坐的列车到达苏州后,在中共苏州地委书记储江、市委书记王人三陪同下,先到南园宾馆看望了陈云。以后,地市领导向周总理建议:总理难得到苏州,是否可以再抽一点时间到别处看看,苏州有几处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刚整修不久,是否请总理视察一下。总理笑着说(客随主便,去看看吧!”于是,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在地、市委领导等陪同下驱车去虎丘。

总理步人虎丘山门,走过海涌桥和二山门,沿着山径缓步登山,观赏山径两侧的“憨憨泉”、“试剑石”等胜迹,对虎丘的整修表示满意。行至“枕石”前,远远看到有人往大石上抛小石子,导游周鸿猷即向总理介绍说,这是一块奇石,叫蜒蝣石,民间传说,站在离石1米处往上面抛小石子,石子被粘住而不掉下来,能保生个胖儿子,来虎丘的游客都会兴致勃勃地试一试。总理夫妇听完后朗声大笑,摄影记者抓住瞬间拍下这一珍贵的镜头。绕过千人石,沿石径登上虎丘最高处“致爽阁”,总理夫妇与廖承志全家不期而遇,十分高兴。总理问廖何时返京,廖承志答:准备再去无锡,大约3天后返京。总理说,“那很好,我到上海去,3天后回京,车到无锡停一下,你们上我的车一起走吧。”廖承志欣然同意。

从虎丘出来,总理顺道视察了留园。导游向总理汇报留园的整修过程,总理颔首赞赏,并欣然同邓颖超合影留念。从留园正门出来,门外人山人海,群众正翘首等候,以一睹总理风采。总理高举双手向群众致意,群众热烈鼓掌,并自动让出一条通道,目送总理上车,许多人腮边都挂着热泪。

中午,总理请地市委领导和导游到列车上吃便饭。饭后,游览了拙政园,并去看望了周瘦鹃。

11.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喜爱苏州刺绣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于1971年2月来苏访问。2月25日,亲王夫妇在参观游览中对苏州刺绣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当日晚宴,市政府向他们赠送礼品,亲王夫妇见到双面绣小猫,对苏州刺绣的传统工艺赞不绝口。

亲王结朿在苏访问后到达南京,在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交谈中,再次赞扬了苏州双面绣小猫,说是太生动了,真是呼之欲出。于是,省外事组通知苏州,将刺绣研究所珍藏的八猫双面绣急送南京,由省外事组转赠西哈努克亲王夫妇。

据说亲王对苏绣的评价给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外交部礼宾司向亲王夫妇要彩色近影两帧,请苏州刺绣艺人三班倒日夜赶制肖像。

1971年5月11月,相隔两个月,亲王第二次来到苏州。到车站后,要求不去宾馆,先去刺绣研究所。当他见到自己的肖像在绣架上丝光闪烁、熠熠生辉,比提供的彩照还要生动有神时,十分高兴。亲王夫人莫尼克公主更坐上绣架,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的肖像绣了几针。记者、摄影师们拍下了这难得的珍贵场面。

12.陈云和《枫桥夜泊》

千百年来,书写张继《枫桥夜泊》诗并在寒山寺勒石树碑的前后达7人,镌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手迹的为第七碑。

陈云为上海青浦人,生前一贯支持评弹艺术的发展。1986年,上海评弹团著名演员张如君、刘韵若夫妇前往北京录制评弹开篇。陈云得知后,就专门派牟局长去探望。张刘二人向领导汇报了最近的评弹创作,以及江浙沪评弹名家汇演的盛况。刘韵若提出了渴求首长墨宝的要求。牟局长转告后,年已82岁的陈云不顾年事已高和公务缠身,欣然应允挥毫。刘韵若回上海不久,就收到了陈云书赠的行书条幅《枫桥夜泊》,苍劲浑朴的风格力透纸背。落款“书赠刘韵若”、“陈云八十二”,有钤印。

1995年初,陈云与世长辞。1996年8月,枫桥景区将陈云手迹刻碑。陈云长女陈伟兰闻讯后来函热情支持并说(我立即把这一消息转告了我母亲于若木及兄弟姊妹,大家都很高兴……”

五、民间传说

1.雷允上与六神丸

雷允上诵芬堂药铺,始创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址在阊门内天库前周王庙弄口。创办人雷大升(1696—1779),字允上,号南山,长洲(今苏州)人,祖籍江西南昌。早年两次进京赴考不第,遂弃儒从医,投在苏州名医王晋山门下,精心钻研医药之学,有《金匮辨证》、《经病方论》、《要症辨略》、《丹丸方论》等传世。所制丸散膏丹各类成药,尤为病家所信赖,因而业务日益繁盛。雷允上亡故后,其子秋涛承业。嘉庆八年(1803)秋涛遗嘱祖业传诸子,由礼、耕、绮、蕉四房共同经营之。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苏州后,雷氏族人避居上海,于同治二年(1863)在上海开设药铺,后称“申号雷允上药店”,主持店务者为雷纯一。旋申号毁于战乱,雷氏境况艰难,于老北门摆草药摊度日。时有昆山一顾姓老者常至摊上聊天,告以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愿将家藏“六神丸”秘方赠雷,如能配制发售,必获大益。雷得此秘方,苦无资金,即向亲友筹借,并蒙一位平姓苏州人投资钱十千文,还有一族人以三麻袋痧药瓶相助,始得制成六神丸。出售不久,因对某些内病外症确有奇效,营业大盛。不料由此引起族人内部利权纷争,部分族人以申号为共有祖业,要求分享利润。雷纯一则以上海分店早已毁于战乱,拒不应允。族人遂坚持不准以雷允上名义发售六神丸,雷纯一无奈,愤而脱离雷允上,于无锡设立雷纯一药店,独自经营。此后在族人调解下达成协议,雷允上由雷纯一主持,六神丸仍归雷允上发售。由于雷纯一专注于雷允上的经营,他总结制定了一套管理店务的规章制度和六神丸秘方管理办法,相约秘方“传子不传女”,雷允上的经理必先由长房长孙递充。雷纯一去世后,雷允上药店按照平氏后人的要求,一次付现银10万两作报答。为报答昆山顾姓老者,特将族中一女托人说合,嫁给顾的外甥彭嘉滋为妻。民国十四年(1925)又拨专款创办纯一中学、小学,以纪念中兴雷允上的雷纯一,校长为彭嘉滋。彭后任吴县教育局局长。

2.陆稿荐的由来

陆稿荐为苏州著名老店之一,其历史可以推至清初,然其招牌的由来却出自一段杜撰的神话。据金畹香《闲文野帐》未刊笔记载,金的上祖曾雇一厨娘名弥姐,其夫陆蓉塘在崇真宫桥开一肉店,规模甚小,初无牌号。弥姐最善煮肉,其夫专襄店务。时店西神仙庙当家道士常光顾陆家肉店,对弥姐烧制的酱肉尤为赞许。可惜陆家肉店的生意为都亭桥以东和皋桥以西的闹市所夺,营业日益清淡,难以为继。道士遂为之策划,编造了陆家肉店遇仙的故事,并树碑于崇真宫桥畔,广为传扬。碑文大意说:康熙二年(1663)四月初,天气炎热,有一跛足病丐,向店主陆蓉塘乞钱。陆虽屠夫,却天性慈善,见丐老且病,步履艰难,即令卧檐下,日夕予之饮食。将半月,丐已壮健,叩谢店主,谓蒙受恩德,铭感弗忘,行将别,无所报,只有席地作卧具的破秧荐一条奉赠。蓉塘笑纳之,丐飘然而去。陆顿觉秧荐异香四溢,知丐必仙人,试抽一茎煮肉,香味沁鼻,肉人口而化。遂以陆稿荐为号云云。碑文中所说病丐指八仙中的铁拐李,盖此神话故事俯拾皆是。然彼时崇尚迷信,这篇无中生有的遇仙故事经道士刊碑推出之后不胫而走,对陆稿荐和神仙庙起了相互为用的功效。加之弥姐的烹饪手段高超,陆稿荐的营业大盛。以后又出现了“真陆稿荐”、“老陆稿荐”、“大房陆稿荐”等若干家。其实,陆蓉塘无后,原陆稿荐早已收歇,后来诸店不过是利用它的招牌招徕顾客而已。

3.寒山拾得的传说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也称枫桥寺。其得名寒山寺,据说是因为富有传奇色彩的高僧寒山、拾得云游到这里修行而引起的。

据《太平广记》载,“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崖,因此自号‘寒山子’”。可见寒山不是其姓名,只是隐居地。从寒山诗“老病残年百有余”句中,可知他活到百岁以上。拾得是一弃儿,是丰干在路旁拾回,带到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所以名拾得。

关于寒山与拾得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多。

第一种说法是: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经丰干点化,终于相好,亲密无间,成为佛门一对高僧。他们三人经常聚会谈禅,寒、拾还得到丰干的指点。寒山诗曰(惯居幽戚处,飞向国清中,时讨丰干老,仍来看拾公。”拾得诗曰(寒山自寒山,拾得自拾得,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丰干诗曰:“余自来天台,曾经几万回;一生如云水,悠悠任去来;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寒、拾以友善而齐名,并被后世误传为和合二仙。

第二种说法是:寒山原为一贫苦的读书人,有屋有地,有妻有子,也曾自耕自种,自称贫子。因看到当时社会的丑恶,就决心鄙弃功名利禄,跑到天台翠屏山隐居,此山亦名寒山,由此自称寒山子。他常去当地的国清寺,结识了在该寺厨房做杂役的沙弥拾得。二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寒山因此也皈依佛门。拾得在食堂,平时经常收贮剩余饭菜在竹筒内。寒山来,即负之而去。他们并不参禅诵经,平时疯疯癫癫,却能出口成章,且含有哲理。众僧不能理解,都加以耻笑,但国清寺长老却慧眼独识,深为器重。后来寒山、拾得演化为和合二仙。

第三种说法:寒、拾出家前是一对好朋友,寒山出家之前是杀猪的,经人介绍与家住青山湾的姑娘攀了亲,然而姑娘早与拾得相好,对此寒山事先并不知道,待寒山了解真相后,为成全拾得婚事,毅然离开姑娘,到苏州立庵修行。拾得发觉后,决心离开姑娘找寒山。寒山见拾得到来,手捧盛着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两人相视而笑,如今人们所见到的“和合二仙”就是两位好友久别重逢的镜头。

寒山、拾得的画像石刻,苏州现存两方:一在寒山寺大殿后壁,为清代著名画家罗聘所画,画的是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胖子,像传说中“和合二仙”的形象;一在虎丘山塘五人墓旁的白公堤石幢上,为明代吴中画家薛明益所作,画的是两个高僧模样的人,神情举止庄重,闲坐在树下石上看经谈论。两幅画像时间相隔三四百年,形态风格迥异,耐人寻味。

寒山、拾得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学者们对此作过不少考证,结论是肯定的。寒山还是位诗人,《寒山子诗集》收寒山诗300余首,后附拾得、丰干诗。这本诗集还被译成日、英、法等国文字,在国外颇有影响。

4.阿黛桥的传说

在石路与广济路的接界处,有一颇具特色的小桥,名万源桥,又名阿黛桥。人们往往误称为鸭蛋桥。其实,鸭蛋桥位于该桥以北,普安桥以南,因附近有鸭蛋集市而得名。而此桥曾名阿黛桥,则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明代海瑞在吴淞江治水时,决定在名叫“前戴墟”的村落开挖一条前戴河,用以接通吴淞江,来解决那里内涝成灾的隐患。当时,担负这一工程的监督管事名叫朱效儒,他为保住自己的田地,擅自改动河道走向,挖去了朱宏根赖以生存的土地。朱宏根几经交涉无果,一气之下投河自尽。朱宏根死后,朱效儒还去吊孝,一连声地说:“好兄弟,这都是海大人之意要扒河的呀!”

朱宏根有个女儿叫阿黛,把怨气结在海瑞身上,决心为父报仇,行刺海瑞。但是,一次在朱明寺用钢刃抱朴刀,二次在贺九岭用暗箭,都未成功。第三次,她身揣牛耳尖刀,在山塘街行刺海瑞,但仍未得手,于是举刀自刎。自裁未成,却割断喉管成了哑巴。海瑞了解详情后,发配朱效儒去云南充军,将阿黛收为义女。

苏州百姓深感海瑞贤明,便将阊门外新建的一座小桥定名为“海公桥”。海瑞得知后,谦恭地亲自改写为“阿黛桥”,用以表彰义女阿黛的孝烈。

六、烟花寻踪

1.山塘声妓纪略

唐代白居易以中书舍人出守杭州,后徙苏州,首尾五年,自云:“两地江山游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他曾在太湖泛舟五日夜,写有“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诗句。当时画船上都有船妓相陪。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作过这样的记载(乐天为郡时,尝携容、满、蝉、态等十妓,夜游西武丘寺,尝赋纪游诗……可见当时郡政多暇,而吏议甚宽。”白居易还眷恋过苏州妓心奴、李娟等人,后来曾作《忆旧游》诗(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吴中名妓真娘死后葬虎丘,白居易、李绅、张祜、李商隐都有诗赞美她。

宋代,吴门画舫水上游已具规模,苏轼在一首书呈黄尉的七言古诗中曾详细描写山塘画舫的情景,有“澄澄媚影动波上”、“青蛾落桨忽远至”、“歌馀清冽贯众耳”、“玉盘脍鲈光一色”之句,将艄婆、船妓、声歌、船菜等一一写出,反映了当时声妓游宴的盛况。

明清时期,苏州缙绅士大夫、富商大贾“多聚于西I指阊胥一带),诗书之族“近阊尤多”,他们三日一宴,五日一请,穷极豪奢;狎妓纳妾,视为寻常。青楼妓馆,多在山塘。唐寅诗“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既写商市的繁荣,又写出了冶游之盛。

明朝末年,烟花繁盛自数江南。“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天资巧慧,容貌娟妍。七八岁时,阿母教以书翰,辄了了。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性爱闲静,遇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忍舍去。至男女杂坐,歌吹喧阗,心厌色沮,意弗屑也。慕吴门山水,徙居半塘,小筑河滨,竹篱茅舍。经其户者,则时闻咏诗声或鼓琴声,皆曰(此中有人’。”(明余怀《板桥杂记》)这是写秦淮名妓董小宛寓居苏州山塘时的情况。

“秦淮女郎卞赛,自称玉京道人。工小楷,能画兰,风枝袅娜,一落笔画十馀纸。年十八,游吴门,居虎邱。湘帘裴几,地无纤尘。”(明余怀《板桥杂记》)这是写明代妓女居处的清洁幽雅。

明代徐纨《本事诗HS载过这样的事(何孔目、元朗至阊门携榼夜集,元朗袖中带南院妓王赛玉鞋一只,醉中出以行酒。盖王足甚小,礼部诸公亦尝以金莲为戏。”反映了当时在娼门中以脚小为贵重的事实。

顺治十年(1653年),同声、慎交两社举行“虎丘之会”,“九郡同人至者五百人”,“会日以大船二十余横亘中流,每舟置数十席,中列优倡,明烛如繁星。伶人数部,歌声竞发,达旦而止。”(陆世仪《复社纪略》)。

清代,有在娼妓中品定高下的风气。《说梦》、《坚觚集》曾作过如下记录:“顺治丙申(十三年)秋,云间(松江)沈体文纵狭邪之游,薄松郡无名姝,游于苏,来往平康(编者注:唐时平康坊为妓女聚居处,后世遂称妓家为“平康”)无虚日,品其色技作花案,选虎邱梅花楼为花场,品定高下;以朱云为状元,钱瑞为榜眼,余华为探花,某某等为二十八宿。择日迎状元,一郡如狂。”延及同光间,斯风益甚,以一花比一姝,借美品花,逢场作戏,盛传于勾栏之中。

2.民国时期石路地区公私娼业

民国时期,苏州娼妓主要活动在阊门石路一带。当时,妓女分三等:上等曰“长三”,多聚于鸭蛋桥、桃源坊、同春坊、民庆里等处;二等曰“么二”,在公和里、小杨树里等处;三等曰“雉妓”(俗称“野鸡”),分布在大马路、石路一带,伫立街头拉客卖淫。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佛教文化纵横谈

    佛教文化纵横谈

    简洁而清晰地勾画了佛教从印度传来我国以后,与儒家、道家文化碰撞、斗争、互融并逐步发展、改革的来龙去脉,将佛教文化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以及我国的儒道文化、民间文化相对照、相比较,进行思辨性、比喻式的论证和阐释,阐明了佛教文化不仅是僧侣信众念经拜佛、修身养性的仪轨,也不仅是寺庙中美轮美奂的魏晋雕塑、唐宋壁画,而是经典的浩瀚、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宗旨的崇高。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共享蓝天绿地

    共享蓝天绿地

    《共享蓝天绿地》包括《邓小平热爱植树》、《徐秀娟为丹顶鹤献身》、《向猎人跪拜的藏羚羊》等故事,这些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能打动心灵。
  • 不忆浮沉

    不忆浮沉

    彼岸花,叶生不见花,花开不见叶,花叶永不相见。从一开始,他们便注定不能相见。但,总有那么一个意外不是嘛
  • 大汉三部曲之汉初三杰

    大汉三部曲之汉初三杰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血与火相淬,爱与恨交织。生逢乱世,无畏颠沛,无畏成孤,无畏流离,一生只为理想前行……
  • 冰山王子小心:腹黑公主来袭

    冰山王子小心:腹黑公主来袭

    上官凌曦是五大家族的人,上官家的掌上明珠。在几年前遭遇了一场面临五大家族和自己的存活的巨大恐怖事件,却遇见了他……
  • 吾心向冥

    吾心向冥

    冥界天子千年沉沦无数势力数不胜数十大候王四方自立在这另一个世界的平行宇宙,主角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长,生存下去或许最后的最后起点,即使终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中注定我爱你

    命中注定我爱你

    因母亲再婚,巴莉有了一个异父异母的哥哥。她一直对这个哥哥道森心怀爱慕之情。在一次家族旅游时巴莉终于与道森发生关系,并怀了他的孩子,但最后不幸流产。在这件事情之后,巴莉刻意一直与道森抱持距离,可5年之后道森却突然出现在巴莉面前。难道是一直隐瞒在心底的怀孕事件被发现了?正当巴莉困惑地推测着道森出现的原因时,道森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请求:“希望你能假扮成我的未婚妻。”
  • 美容陷阱

    美容陷阱

    有人说老爹是卖假药起家。恪守为尊者讳的准则,我家中从不谈论此事,不过私下我认为并非虚构。记得老爹一次醉后吹嘘.说他卖的婴儿万宝丹和超级猫王耗子药,都用的是精面粉、四环素之类正经材料,无论对小孩子还是小耗子都绝对无害。后来才发现四环素能使小孩子的牙齿变黄,他对此颇为痛侮。
  • 独步封魔

    独步封魔

    神佛之下,邪神低语,逆佛布道恶兽咆哮,修罗封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江湖盛世,武碎苍穹群雄并起,草莽称王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朝堂腐朽,国运式微孤鬼乱世,妖邪吞人…………那么,在这一个时代,光明是否会撕破黑暗?正义是否会战胜邪恶?英雄是否会创造和平?或许会,也许不会,…………(萌新一枚,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