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900000162

第162章 杂记(2)

金阊关、白虎关、铁铃关,都建于明嘉靖年间,约在嘉靖三十年至三十六年(1551—1557)之间。金阊关和白虎关,是任环为抗倭而建。铁铃关,《苏州市志》称(又名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巡按御史尚维持为抗御倭寇窜扰苏州城,创建敌楼三处,一在木渎镇,一在葑门外,一在枫桥即铁铃关。现仅存铁铃关一处。”可见,此三关建造年代相近,设关目的相同。而浒墅钞关,始于明景泰元年,比阊西三关的建立要早100多年。设钞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抽税”。

我国古代,认为东南西北四方都有神灵镇守,称为“四神”,分别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姑胥掌故》所言白虎关和青龙关遥遥相对,却把东西方位颠倒了。

总之,倭患和抗倭是明史中的重大事件,也是苏州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与苏州抗倭相关的“苏州三关”,在民间留下深远的影响且流传下来。但由于战火劫难,时过境迁,当年的“三关”已仅剩铁铃关,其余二关已无存。

6.寒山寺古钟之“谜”

名刹听钟,为寒山寺一大特色,凡到此游览的游客,都想看一看唐张继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据《寒山寺志·志钟》中介绍(唐钟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棱。”但那口钟早已下落不明。后来,明代本寂禅师重铸一口巨钟,唐寅曾为此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并有愒曰(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此钟声音洪亮,音闻十里,但早已失落。有一种传说,认为已流人日本。日本明治年间的篆刻师山田寒山在其国内曾大力搜寻,遍访名寺古刹,均未找到,就发起募捐,精工铸成仿唐青铜奶头钟两口,一口送中国寒山寺,至今完好,一口悬挂在日本的馆山寺。刻有伊藤博文写的铭文(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传人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这本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却不料由此掀起了轩然大波。纷传日本浪人盗走古钟,赔偿新钟。这种传说后来随着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而愈演愈烈,类似的民间传说也较多。有的说,当时寺僧向日本人夸耀钟鸣声闻十里,日本人午夜在北寺塔顶果然听到。日本人想得到古钟,威胁利诱和尚不成,乃击毙和尚抢走古钟。有的说,多名日本人来寒山寺与和尚交往,毒死全寺和尚盗走古钟。但这些传说均未见于任何记载,只有寺中康有为的石刻“七绝”言及此事。据说,康有为于民国初年包了一条小火轮驶抵寒山寺专程观光,见到清代新铸钟与日本奶头钟并存。听了介绍说古钟已流人日本,遂愤而离去。寺僧知道康的身份,便持文房四宝赶到河边,请求题词留念。康氏信笔一挥,写成七绝,便喝令开船。诗曰(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他人再到不空空。”康氏题诗的含意很明显是指钟已被日本人盗去,但也有逢场作戏的性质,很难作定论。

另一种说法,根据清代《百城烟水》中记载:“明嘉靖间,僧本寂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

现在寺内六角钟楼上悬挂的大铁钟,高2米许,外径1.45米,厚6厘米,重约1800公斤,是光绪三十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铸的,并建造了挂钟的大觉楼(钟楼)。据说钟有乌金成分,故撞击时钟声洪亮,悠扬不尽。

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爱国华侨捐资铸了一口金灿灿的青铜大钟,叶圣陶老人亲手题“寒山寺”三字于其上。钟高2.5米,直径!64米,重5000公斤,明代的形制,唐代的雕塑,撞击一次,余音绕梁长达120秒之久。

7.除夕夜听钟声的由来

除夕之夜“撞钟迎春”,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至于为什么要撞钟,又为什么要撞108下,这要从古说起。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钟声,动也。”古人认为钟是聚集在地下的阳气。敲钟,就是把在地下的阳气唤起来,滋养万物。隆隆的钟声是阳气跃动的象征。所以我国如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都有钟楼和鼓楼。从汉代开始,古人夜晚敲钟,白天击鼓;敲钟唤阳,击鼓避阴。从古人看来,除夕为一岁之末,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衰的一天。到除夕的零点,阴气盛极,所以家家户户要守岁、放鞭炮、贴对联年画、击鼓,都是为了避阴和迎接新年第一天的阳气。

根据我国佛教教典和风俗!08下钟声有3种含意:第一种含意是因为1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候(每5天为1候,是风速、温度、湿度及夹带物质综合成的气候,是一种自然现象,据此可以安排农耕)加起来是108下,所以要撞108下钟声,表示一年的总结,有回顾旧岁、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种含义是表示怀念佛门108位长老。第三种含义是因为人生祸福相依,沉浮无常,一年中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钟,即消除一个烦恼,所以原来的习俗是,在撞钟时要全体同诵《击钟仪》:“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每诵到“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巨钟应诵而响,连敲36下,然后再复诵“洪钟二叩……”、“洪钟三叩……”共108下。现在寒山寺敲钟,为了迎合日本人的习惯,并不同时诵经,只是每年除夕夜半,连续敲击108下,以此除尽烦恼,化凶为吉,听钟者互相祝福,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到来。

这种风俗后来传到日本,日期改变为每年阳历的12月31日晚。这是民俗传流过程中的一种变迁、延伸,其内涵仍是避阴唤阳。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日本友人到苏州旅游观光,寒山寺是他们必到之处。1979年日本友人提出要组织人员到寒山寺过除夕、听钟声。主随客便,为了给他们助兴,于是寒山寺在12月31日晚组织了听钟声、祈祷世界和平、祝愿人民幸福的撞钟活动。当年日本人漂洋过海来了120多人,还一起参加念经、拜佛等宗教活动。钟声结朿时,两国人民同庆元旦、恭贺新禧。1980年来了600多人,1981年1000多人,之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性质也从宗教活动变成两国民间的友好活动和旅游活动,并且年年举办,欲罢不能。国内其他城市眼见寒山寺听钟声能吸引如此众多参加者,如此火热,也就在各地寺庙掀起了听钟声旅游活动,一时间竟在祖国各地敲响了除夕钟声,这是苏州市旅游部门和寒山寺性空大和尚所始料未及的事。

8.《枫桥夜泊》诗异文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诗句自古有异文。其一是枫、封之别。叶昌炽《寒山寺志》“志桥”据明卢熊《苏州府志》“枫桥”条目所引《豹隐纪谈》说(旧作‘封桥’。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字,相承至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知府吴潜至寺,赋诗云(借问封桥桥畔人’,笔吏言之,潜不肯改,信有据也。”但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普明禅寺”下称(枫桥之名远矣,杜枚诗尝及之……旧或误为‘封桥’,今丞相王郇公顷居吴门,亲笔张继一绝于石,而‘枫’字遂正。”王郇公即王珪,字禹玉,宋成都华阳人,官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岐国公。嘉祐年丁母忧,居吴下,故有书诗勒石之事。以上二说各言其是,但都说明“枫桥”曾写作“封桥”,何者为准,已难判明。其二是“江枫”与“江村”之异,俞樾在所书《枫桥夜泊》诗跋语中说(寒山寺旧有文待诏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岁久漫漶。光绪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数楹,嘱余补书刻石。”碑阴另有附记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可宝也。此诗宋王郇公曾写以刻石,今不可见。文待诏所书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属余补书,姑从今本,然江村古本不可没也。因作一诗,附刻以告观者(郇公旧墨今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中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按寒山寺前面枫江上有两座桥梁,北为枫桥,南为江村桥。“江枫”与“江村”一字之差,涉及诗句含义的解释,自古以来,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又王直方《诗话》引欧阳修的话“唐人有‘姑苏城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之句”,则诗之末句又有“城外”、“城下”、“夜半”、“半夜”的变化了。不过这些异文似都难以动摇流传至今,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今本诗句。

9.西园寺的御赐牌楼匾额为何空白

西园戒幢律寺山门牌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四柱挺立,隔成三门,中门高阔,左右门略低,既对称又有起伏。中门横额题“敕赐西园戒幢律寺”,为宣统元年(1909)时任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所书。在牌楼顶部正中留有一个长方形的空框,原准备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亲题“钦赐西园戒幢律寺”匾额安放其中。当时的住持广慧和尚为此赴京奉迎,并已取得匾额赶回苏州。及至抵苏,辛亥革命已经爆发!1月5日程德全宣布独立,并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在此历史变革关头,皇帝已经下台,御赐匾额自然不便再挂,时至今日,那里的长框仍是一片空白。

10.“臭马路”始末

阊门外山塘街星桥之北,有一长街原名臭马路,1952年10月24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改称清洁路。之所以发生这一变化,不能不说到苏州的“粪段”。相传这条马路在元末张士诚据吴时为养马之处,建有供跑马习射用的箭道。从乾隆《姑苏城图》可见此处有“马路”的标注,故最早人称“老马路”。后来由于“粪段”业的兴起,马路沿河成为粪船集中之地,屎尿横陈,臭气熏天,遂有“臭马路”之称。所谓“粪段”,是旧时苏州独有的一种处理粪便的行业和制度。其方法是将居民的粪便按地区划片分段,由粪段主据为己有,包括粪便的出清、运输和销售,借以牟利,其历史可上溯至明代。1949年解放前夕,全市的粪段主约有300家,雇佣倒粪工人1000余人。其中大户都设有粪行,约百家之多,内有40余家集中在“臭马路”。粪段主原无团体组织,民国三年(1914)始成立壅业公所。倒粪工人都是南、北园和近郊农民,子承父业,世代相继,向无组织。由于粪段主的封建盘剥,劳资间矛盾日多,亦发生“罢倒”事件,名曰“竖扁担”,盖彼时出粪全靠肩挑也。解放后粪段制度被废除,粪便清理工作由环卫部门负责,“臭马路”不再成为粪船集中之地,遂应当地居民的请求,将这一存在数百年之久的“臭马路”易名为“清洁路”。

二、商市忆旧

1.盛世滋生图》与阊门

乾隆二十四年(1759),监生、吴县(今苏州)人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作者希冀通过该画描绘出当时苏州市面繁荣的景况,来颂扬“国家治化昌明,超軼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的“乾隆盛世”。

乾隆年间,苏州已成为我国东南的经济中心,交通发达,“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城区有10万户居民,如果每户以五口计,不下50万人口。徐扬将其平日耳闻目睹的事实,通过《盛世滋生图》反映出来。作者运用我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以太湖和城西诸山为依托,由西而东而北,穿过水乡村庄、市镇,巡礼了城西胥门、阊门内外和万年桥、吊桥一带最繁华的地段,经过著名的山塘街,至姑苏名胜虎丘结朿。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木渎)、一城(苏州)、一街(山塘)的景况。画上人物接踵摩肩,熙来攘往,粗略统计约有12000之众;河上运粮船、货船、客船、木筏、竹筏、帆船如云,计近00艘。街上商店林立,市招繁多,可以辨认市招的共有230余家,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中叶苏州高度文明繁荣的情景。

《盛世滋生图》基本上是写实的。该画苏州阊门内外和万年桥一带的繁华景象,可以考诸史籍。明代苏州“公署宦室以逮商贾多聚于西,故东旷西狭,俗亦西文于东也”。清代,这种相异的格局仍然突出。乾隆《元和县志》提到“阊胥地多闡阓,四方百货之所聚,仕宦冠盖之所经”。可见明清苏州城人口密集和商业繁盛当首推西北部,特别是阊胥一带商业的发展已经冲破了城垣的限制,形成与城内呼应的带状商业网。若以阊门的虹桥(吊桥)、渡僧桥为起点,则分为两线(一线由西偏北至虎丘,一线正西方向直通枫桥。其中南北濠、上下塘、枫桥都是喧闹非常的商业区:“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流水;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孙嘉淦《南游记》)

乾隆年间,在苏州经营烟草的河南和福建商人建立了烟商会馆,时人称为“公和烟帮”。他们将“阊门外昌四图三码头”名为“公和烟帮码头”,并严禁外来货船在公和码头停泊,可见势力之大。从《盛生滋生图》上就有3家标出“浦城建烟”的招牌,证实了福建浦城县是苏州烟草的供应地。《盛世滋生图》中还有许多钱庄字号,参列于繁华街道的商铺之间,这也是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证明。

从《盛世滋生图》画卷上林林总总的店铺看,占大多数的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商行业(如棉花、棉布、染坊、医药、杂货等),一些为四方巨商大贾提供服务的行业也较为齐备(如酒楼、饭馆、花木、珠宝、玉器、古玩等)。

清初,清政府实行了严厉的海禁,但私自出海贸易者一直不断。康熙二十三年(1684)废止海禁。清人纳兰常安的《宦游笔记》一书记载了开禁后苏州的内外贸易盛况(南廒(濠)在苏州阊门外,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陕西会馆碑记》描述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从《盛世滋生图》看,市招为“洋货行”的虽只有两家,但并不排除杂货、医药、首饰等行业有洋货供销。图中河上400只舟船排筏,绝大部分是运货的,是运销国内外商品的主要交通工具,上面不乏有许多“外国所用之货贝”。

由于明清以来苏州工商业的发展,闲居的缙绅地主自动流向城市,富商大贾有意识地云集在繁华的阊胥一带,“公署宦室以逮商贾多聚于西”,“而诗书之族,聚庐错处,近阊尤多”。这些仕宦冠盖“所思者广,所习者奢,拘鄙谨曲之风少,而侈靡淫佚之俗多矣”,真是“豪门贵室,导奢导淫”。明清时期,苏州官绅士大夫三日一宴,五日一请,酒必名酿,茶必佳品,穷极豪奢。文人结社更助长了盛宴之风愈演愈烈。每逢游春或中秋赏月,士女乘画舫去虎丘,因城河狭窄,女眷的肩舆需抬至阊门等处码头上下舟船。白日去时“花香徐拂”,晚上归来“衣香灯影”,冶游的盛况可见一斑。用具“极人工之巧”,被志于富侈者奉为效法的楷式,“苏州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虎丘各式盆景名闻遐迩,价高者一盆可数千钱。“洋货、皮货、细缎、衣饰、金玉、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馆,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而“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兴旺的各行各业,为众多的城市居民,如店员苦力、工匠负贩、优伶乐工、僧道术士以及衙卒仆隶等提供了就业和发迹的机会,谋生的,寄食的,钻营的,熙来攘往,再现一幅幅活生生的姑苏繁华景象。

2.沐泰山堂药铺股权诉讼

同类推荐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星云日记44:放光

    星云日记44:放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地功夫”、“第二个春天”、“观念就是财富”、“放光”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三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春夜奇缘

    春夜奇缘

    少女春心刚刚萌发就被唤醒她的人冻死了。三年后再次大学重逢,平静的一个学期后,在春天的一个梦里,他又来轻敲心门,自此春风吹醒万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域道祖

    神域道祖

    混沌初开天道生,天道生灵智而定九州,造万物,因鸿蒙元气充足,一族感悟天地成神。于云端之上,神族则掌管下界,予夺生杀,故下界又名神域。神族越来越强大,天道维护法则平衡,放出魔物,重创神族,这时,有了一个带着神族神藏的婴儿和神族的卜筮师的灵魂在神藏内,被打入人世间。
  • 冠盖京华:嚣狂四小姐

    冠盖京华:嚣狂四小姐

    她是太傅府苏四小姐,亦是凰门会幕后杀主。官拜齐燕国御林大将军,手掌百万铁血雄兵,顽劣大义!当十数载男儿身被揭破,却原来这人儿——绝色无双、冠盖满京华!当朝太子,芝兰玉树;新朝暴君,腹黑狡猾。他爱她宠她疼她护她惯着她;他要她恨她夺她针对她,他们倾尽一切,只为博红颜一笑!【宠文、强文、穿越古文!剧情别具一格,前期欢笑小清新,后期女主成长强大腹黑,男主们各种有爱。正剧,结局不会悲剧!】
  • 易莲幽梦

    易莲幽梦

    先是穿越到小户人家,本以为平安喜乐,一生顺遂,谁知一朝落难,做起了宅门丫鬟,本想着借机上位,成功复仇,谁知道......
  • 大道不同路

    大道不同路

    年少懵懂的冰天一步一步迈着坚韧的步伐向他在梦里看到的大千世界走去,伴随着鬼魅魍魉,爱恨情仇,离别想守,孤独的行走,他本想做一个平凡人予人温暖,但是现实逼他越行越远,从一条通天大路走上另一条奈河桥。。。
  • 极品绝世双雄

    极品绝世双雄

    两个孤儿在黑社会的火拼中双双死亡,死亡后却离奇的穿越到了玄武大陆。为追寻武道的巅峰,偶然得到两本绝世秘籍,从此一路嚣张,演绎爱恨情仇!最终又将会打开怎样的一场惊天之秘?
  • 双名

    双名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万载千秋修道路,一心只为羡长生;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恶魔少爷从天降:被选中的恋人

    恶魔少爷从天降:被选中的恋人

    一场阴谋似的计划,几乎将整个人类与血族世界全部卷入……事情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被邪恶毒气污染了的人类,到底还有没有救?这一切中的一切,又是何人所为?血族至宝无意中跌落人类世界,与豪门少爷的诅咒又有何联系?
  • 美人割据

    美人割据

    冥族族主七川寒姜一介女流生于乱世,面对满门灭族,无依无靠,毅然决定以柔弱之躯祭身于往生涯之下,欲开启一扇重生之门。前路漫漫,她孤身一人,以全部记忆换取一派清冷淡漠之姿与一身绝世无双之力。重生一回,是任由乱世相杀所蹂躏,还是握紧命运之线,眸光一转牵动全局。他为她放下身段,却放不下责任与利益。他为她全心守护,却逆不了九天佛座。他为她舍身殒命,却生来命运不由自己。唯有他死生不离,抛却所有,杀尽天下,为她癫狂。当众人恨他,骂他,畏他,怨他,一向置身事外冷静寡情的女子忽得倾城一笑,道:“辰齐,不必这般压抑自己,我又不会不要你”风烟弥漫,情谊似烟,究竟谁才能与她并肩,阅尽天下河山,相约一世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