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900000123

第123章 医药卫生(1)

金阊区境内自宋代以来医药卫生事业就比较发达,学士街已形成药市,既有官办太平惠民药局,又有民办生药铺、熟药铺,故原名药市街。明清时期,药业因“吴门医派”而兴旺。清代前期为吴门医派的全盛时期,一代名医叶天士即曾寓居渡僧桥下塘。清雍正十二年(1734)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雷允上诵芬堂药铺和沐泰山堂药铺先后在西中市和上塘街开业。清末御医曹沧洲寓居阊门西街。

清末,西方医学传人中国。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阊门外上津桥开办妇孺医院。民国时期在金阊区境内先后开设的医疗机构有20处。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即组织医务力量,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及时防止大灾以后疫疠流行,接着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着手发展各项医疗事业,由政府投资,新建、扩建医疗机构,开业的医务人员组织联合诊所。“文化大革命”期间,医疗卫生事业蒙受巨大挫折,下放大批医务人员,撤并医疗机构,一度实行所谓医、护、工“一条龙”,打乱了正常工作秩序。1978年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区内各街道相继建立卫生所,形成市、区、街三级医疗网络。至1999年末,金阊区内共有医疗机构27家。

1949年7月,建立苏州市人民政府卫生局。1951年11月,西区人民政府设卫生股。1954年10月,改股为科。“文化大革命”初期,区政府机关瘫痪。1968年4月成立区革委会,卫生行政管理由革委会政工组负责。1977年底撤政工组,恢复建立区革委会卫生科,1980年11月改称人民政府卫生科。1988年6月,由科改局,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章)医药

金阊区内有众多的药品生产厂家,是苏州市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雷允上制药厂更是享誉海内外。还有不少著名的中成药店,雷允上诵芬堂和沐泰山堂药铺清代即已名闻四方。

(第一节)生产

一、中成药加工业

南宋庆元元年(1195),苏州创设官办太平惠民药局(又名太平惠民和剂药局),制合各种类型的饮片丸散。绍定四年(1231),又创设官办济民药局,前店卖药,后坊切制饮片、配合成药,已有丸、散、膏、丹、药酒、膏药等各种剂型。宋代私家药铺分生、熟两类,并挂出生药饮片和熟药丸散的牌匾,药铺后坊加工原药,自制自销。明代,随着医术的进步,中药品种随之增加,切制饮片和炮制丸散已能根据品种的不同性质和性能要求进行操作,丸散膏丹的品种也逐渐增多。原来生、熟药铺的界限亦被打破,饮片丸散合二而一的药铺开始在苏州出现。以祖传秘方自制自销的家庭式小肆,一直沿袭至1956年公私合营时才宣告结朿。

清初,苏州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医药业亦相应得到发展。雍正十二年(734),雷允上诵芬堂开业,即以雷大升(允上)研究心得《要症论略》中的验方投诸药铺。乾隆二十年(1755),苏州发生严重疫疠,以后又多次出现较重的疫情,雷允上诵芬堂生产的痧药蟾酥丸、诸葛行军散等细料丸散,救人甚多。乾隆、嘉庆年间,雷允上诵芬堂和沐泰山堂药铺的资金均达纹银数万两之巨。中小药铺和祖传成方小肆为谋求生存,也刻意提高产品质量。如山塘街宋氏的宋制半夏,枫桥戈氏的戈制半夏,均以专治痰饮、痰喘而闻名。咸丰十年(1860),在太平天国战火中,雷允上诵芬堂、沐泰山堂等药铺被毁。同治三年(1864)后,苏州社会渐趋稳定,药铺纷纷复业。雷允上诵芬堂开发出用于外症和咽喉炎症的六神丸新品种,颗粒微小,为全国首创,不数年间行销全国。宣统三年(1911),地产药材首次赴德国柏林参加万国卫生博览会。

民国元年(1912),苏州已有药铺55户,祖传成方小肆14户,并已形成雷允上诵芬堂、沐泰山堂(均在今金阊区)、良利堂、王鸿翥堂(均在今平江区内)大名药铺。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前,苏州有药铺89户,祖传成方小肆21户,雷允上诵芬堂和沐泰山堂的制药作坊已与门市分离,规模和设施较为齐全。日军侵占苏州时,药铺遭受严重损失,劫后资金仅及战前四成,药坊设备大多被毁。抗日战争胜利后,物价飞涨,各药铺在职业工会支持下,勉力维持。

新中国建立后,中药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56年1月,苏州市中药业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时有自制自销的药店69户,祖传成方小肆21户。翌年,经网点调整,全市药店减为20户,药店后坊与商店分离,成立雷允上、沐泰山、王鸿翥、童葆春4个区工场(其中前两个设在今金阊区内),祖传成方小肆自负盈亏。1958年6月,雷允上、沐泰山2家工场改为制药厂。雷允上制药厂专业中成药制合,沐泰山制药厂专业饮片切制。原料仓库设在阊门外下塘街8号。1958年9月,金阊区辖区内的通和坊沈氏仁寿天、天官坊沈氏仁寿天、王上仙、王诚信、胡氏鹅掌疯药室、陈氏药局、大昌药肉作7家祖传成方小肆,联合组成金阊区国药成药合作工场,12月并人公私合营雷允上制药厂。

1958年雷允上制药厂有职工46人,固定资产3.86万元,总产值111.18万元,利润15.96万元。1959年10月,实行“厂店合一”,各店经营单独核算,分设二级账册管理。雷允上制药厂名称不变,核定资金21万元+沐泰山制药厂改称沐泰山药店工场,核定资金2.5万元。1966年10月,雷允上制药厂更名为苏州中药厂,沐泰山药店工场更名为大庆药店工场,其他药店工场亦同时被迫更名。驰名国内外的雷允上九芝图牌六神丸被更名为“咽喉丸”,同时被改名的丸散有51种。1969年,大庆药店工场及市区其他2家药店工场并人苏州中药厂,从此,苏州历史上前店后坊的生产加工方式宣告结朿。厂址设在西中市399号,时有职工200人,固定资产原值16.8万元,销售收人215万元,利税33万元。

1975年1月,苏州中药厂饮片车间划出,由苏州医药公司革委会中药批发部代管,并成立饮片加工组,同年改组为全民所有制苏州中药二厂,厂址设在山塘街23号,职工74人,承担苏州市区和吴县各中药店的饮片加工任务以及苏州中药厂原料前处理加工的炮制业务。1978年12月31日,苏州中药厂恢复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厂名。1979年2月,建立集体所有制中药饮片厂,与苏州中药二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和经济单独核算的管理体制。

1980年5月!苏州中药二厂、苏州中药饮片厂并人雷允上制药厂!实行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全民所有制)和苏州中药饮片厂(集体所有制)的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和经济分别单独核算的管理体制。

1982年,驻苏部队后勤部开设姑苏保健茶厂,厂址在北兵营,主要产品有减肥茶、午时茶冲剂、人参蜂王浆等中成药和滋补品。创设时有固定资产55万元,职工103人,当年销售53.7万元,利润16.7万元。

1995年末,以雷允上制药厂和苏州药材采购供应站为核心层,组建雷允上药业集团公司,实现工商一体化。1998年,雷允上药业集团与中国远大总公司联合组建雷允上(苏州)药业有限公司。

【雷允上制药厂】位于西中市399号,原为雷允上诵芬堂药铺之作坊。1958年划出!合并一些小药铺后建厂(雷允上诵芬堂药铺,详见第五卷(第八章)(第一节)“百年老店”)。1966年10月,改名为苏州中药厂,1978年12月恢复现名。1995年,与苏州药材采购供应站合并,成立工商一体化的雷允上药业集团公司,1998年与中国远大总公司联合组建雷允上(苏州)药业有限公司。

工厂系全国重点中成药厂之一,为全民所有制单位。1989年被评为省先进企业,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主要生产12个剂型94个品种的中成药产品。其中有名牌产品“九芝图牌六神丸”乃中华之国宝,于1979、1984、1989年连续3次蝉联国家质量金质奖!1991年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消炎解毒丸”1983、1988年两次蝉联国家质量银质奖;“人参再造丸”于1987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健延龄”、“大活络丹”分别于1986、1991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治疗心脏病的“灵宝护心丹”获省新产品金牛奖;儿科药“羚珠散”获全国儿童用品金鹿奖和省新产品金牛奖;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国家级抗衰老保健新药“健延龄”胶囊,1988年获国家体委运动营养银奖、全国首届中成药健康杯银奖、全国旅游商品研评会金奖。

二、化学药品制造

苏州化学药品制造起源于西药房,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才陆续出现以化学原料合成的制药工厂。至1949年,苏州市有5家制药厂,其中设在今金阊区内的两家是:松鹤制药厂(金门石塔头,民国三十一年创建),忆华化学制造社(新民桥堍,1949年创建)。

新中国成立后,忆华化学制造社仍继续生产。1954年8月,正大胶丸工场在吴殿直巷文元弄开业。1956年1月公私合营时,忆华化学制造社停业。正大胶丸工场与其他几户制药厂全部并人公私合营福康制药厂,厂址迁至景德路298号,时有职工227人,固定资产8.6万元,核定资金64.3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180.4万元。

1958年8月,市医药公司成立地方国营苏州化学制药厂,生产片剂、液剂等6类20多个品种,厂址设在宋仙洲巷横街21号和乔司空巷28号(平江区)两处。同年10月,福康制药厂又成立“卫星厂”——地方国营苏州制药厂,厂址设在景德路289号,职工120人,产品18种,经济不独立核算。

1959年2月,福康药厂卫星厂划人市医药公司所属地方国营苏州化学制药厂,厂址设在景德路297号,职工299人,固定资产原值10.01万元。1960年1月,苏州化学制药厂改名苏州第一制药厂。同年11月,留园玻璃仪器厂并人苏州第一制药厂,同时更名为苏州制药厂。1965年1月,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对全国化学制药工业实行“托拉斯”专业管理,苏州制药厂更名为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苏州制药厂,由省分公司直接领导,成为全国176家制药厂之一。

1966年,延安区(金阊区)建立延安制药厂,厂址设在西园藏经楼内,面积1406平方米,职工84人。1969年苏州制药厂的蜂乳车间下放并人,1971年5月金阊化学瓶套工场并人,职工增至124人,生产蜂乳、液剂。1973年撤销,并人第三制药厂。

1970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撤销“托拉斯”专业管理,苏州制药厂恢复原名苏州第一制药厂。

【苏州第一制药厂】建于1958年,位于西园路8号。厂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企业资产3800万元。1999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人。企业以生产原料药、粉针剂、冻干生化制剂、片剂及尿试纸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收人近亿元。头孢系列年产量5000万支,冻干制剂年产200万支。尿液检验试纸系引进日本荣研化学株式会社的新技术产品,年产量达1亿条。原料药主要品种有利他林、马来酸噻吗洛尔、泰舒、咳必清等。

三、医疗用品制造

明代,苏州已有医师以针灸治病。清代,虽严禁太医院使用针灸,但对民间以针灸治病并不干预。清同治元年(1862),常州制针艺人在苏州设店,手工制作缝衣针兼制针灸针。嗣后,陆续开设多家琢针店,至苏州解放初,此类小作坊已有10家。

1952年,上海胡裕昌木行商转工业,接盘苏州第一棉花精炼厂,改名为裕昌棉花精炼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漂棉兼营医用药棉。1956年改建为公私合营大华漂棉厂,厂址在山塘街,继续生产漂棉和脱脂药棉。

1956年2月,市内"家制作针灸针作坊和2家镀银作坊合并成立土针生产合作社。同年8月,改名为苏州针灸针生产合作社。1958年5月,与五金医疗器械厂合并,改名为五金医疗器材厂,厂址设在双荷花池,主产品为针灸针、内外卡、慑子等。同年10月,五金医疗器材厂与建筑器材厂、钢锉厂等合并,12月改名为地方国营量具刃具厂,针灸针停产。

1961年5月,从苏州量具刃具厂调出原制作针灸针的45名干部和工人,在东中市196号重新组成苏州针灸针生产合作社(又名华二房针灸针生产合作社),恢复针灸针生产,隶属市手工业管理局桃坞区办事处管理(1963年改属金阊区联社办事处管理)。同时,第一制药厂安瓿瓶车间划出,单独建立留园玻璃仪器社,职工45人,专业生产注射剂安瓿瓶和玻璃仪器。1964年2月,华二房针灸针生产合作社和中国针灸用品合作社(在沧浪区天赐庄)合并,定名为苏州华二房针灸用品生产合作社,归口市二轻局五金工具公司管理。社址迁至金阊区西麒麟巷12号,人员增至147人,固定资产1.78万元,当年产值96万元,利润18万元。产品又增加X线辅助设备。医用电炉和节育器械等医疗卫生用品。1966年9月,改为大集体性质的医疗用品厂。1968年12月,生产慑子等产品的医疗五金厂并人,职工增至308人,固定资产原值6.39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62.94万元。

1968年,留园玻璃仪器社更名为苏州玻璃仪器社,1971年9月与延安玻璃厂合并,沿用延安玻璃厂厂名,当时隶属延安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管理。厂址在山塘街482号,职工360人,固定资产原值13.9万元。主产品为玻璃仪器、安瓿瓶等,1972年起生产铅玻璃。

1974年12月,大华漂棉厂转产缝纫机台板,改称台板厂,原经营的医用棉花、纱布等产品移交给桃坞漂棉工场。1975年3月改为小集体性质的桃坞卫生材料厂,职工185人,固定资产原值31.4万元,隶属于桃坞街道办事处管理。1982年,桃坞卫生材料厂与金阊眼镜配件厂合并,更名为苏州卫生材料厂,厂址在胜塘桥下塘27号,职工增至478人,当年工业总产值366万元,隶属于金阊区民政局管理。

同类推荐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为著名的佛教僧侣。本书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热门推荐
  • 可倚高楼等风来

    可倚高楼等风来

    一人居高楼,等风,等君,等天下大变,等两情长久。
  • 最强领主系统

    最强领主系统

    主角带着系统重生,在异界,他成为的废柴少城主艾伦,仆人的鄙视,子民的不信任,都刺激着他一步步强大,守护暴风城,解决一次次危机,直至让整个大陆都感觉到恐惧。
  • 棺门鬼事

    棺门鬼事

    在前些年的时候,在河南某地界有些年纪的人或者懂行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冷七棺材铺,葬鬼亦葬人”踏踏实实讲故事!
  • 喋血浪漫

    喋血浪漫

    现在的人过得太安逸了,需要整点刺激感.....本文讲述几个大学毕业生,误入原始部落后遇到一系列的事……
  • 逆战重生

    逆战重生

    逆战是一种精神,此文献给所有奋战在逆战第一线的逆战友们。
  • 古巷辞

    古巷辞

    古巷中传来的话语声,讲述着一个一个的故事。一个一个荒诞离奇的传言,是否能打动你那颗向往冒险的心?
  • 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

    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
  • 记不起来的爱人

    记不起来的爱人

    明明约好了永生永世的记忆,下辈子还要在一起,可是女主却被孟婆套路了……男主是否还能唤起她的记忆?或者……创造新的记忆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情到深处是无言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情到深处是无言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魔法少女的命运

    魔法少女的命运

    逆袭?反派?叛逆?其实都只因一件小小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