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8700000015

第15章 《经学理窟》解读(3)

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只此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求之,得乐之意盖尽于是。诗只是言志。歌只是永其言而已,只要转其声,合人可听,今日歌者亦以转声而不变字为善歌。长言后却要入于律,律则知音者知之,知此声人得何律。古乐所以养人,中和之气,后之言乐者止以求哀,故晋平公曰:“音无衷于此乎?”哀则止以感人不善之心。歌亦不可以太高亦不可以太下,太高则入于噍杀,太下则入于鵫缓,盖穷本知变,乐之情也。

周礼言“乐六变而致物各异”,此恐非周公之制作本意事亦不能如是确然。若谓“天神降”,“地祗出”,“人鬼可得而礼”,则庸有此理。

商、角、羽皆有主;出于唇、齿、喉、舌,独宫声全出于口,以兼五声也。徵恐只是徵,平,或避讳为徵仄,如是则清浊平仄不同矣,齿舌之音异矣。

今尺长于古尺,尺度权衡之正必起于律。律本黄钟,黄钟之声,以理亦可定。古法律管当实,有二百粒禛黍,后人以羊头山黍用三等筛子透之,取中等者用,此特未为定也。

此尺只是器所定。更有因人而制,如言深衣之袂一尺二寸以古人之身,若止用一尺二寸,岂可运肘,即知因身而定。

羊头山老子说一稃二米禛黍,直是天气和,十分丰熟。山上便有,山下亦或有之。

律吕有可求之理,德性深厚者必能知之。

后之言历数者,言律一寸而万数千分之细,此但有其数而无其象耳。

声音之道,与天地同和,与政通。蚕吐丝而商弦绝,正与天地相应。方蚕吐丝,木之气极盛之时,商金之气衰。如言“律中大簇”,“律中林钟”,于此盛则彼必衰。方春木当盛,却金气不衰,便是不和,不与天地之气相应。

先王之乐,必须律以考其声,今律既不可求,人耳又不可全信,正惟此为难。求中声须得律,律不得则中声无由见。律者自然之至,此等物虽出于自然,亦须人为之;但古人为之得其自然,至如为规矩则极尽天下之言圆矣。

郑卫之音,自古以为邪淫之光,保也?盖郑卫之地滨大河,沙地土不厚,其间人自然气轻浮;其地土苦,不费耕耨物亦能生,故其人偷脱怠惰,弛慢颓靡。其人情如此,其声音同之,故闻其乐,使人如此懈慢。其地平下,其间人自然意气柔弱怠惰;其土足以生,古所谓“息土之民不才”者引也。若四夷则皆据高山溪谷,故其气刚劲,此四夷常胜中国者此也。

移人者莫甚于郑卫,未成性者皆能移之,所以夫子戒颜回也。

今之琴亦不远郑卫,古音必不如是。古音只是长言,声依于永,于声之转处过,得声和婉,决无预前定下腔子。

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凡未成性,须礼以持之,能守礼已不畔道矣。

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礼非止着见于外,亦有无体之礼。盖礼之原在心,礼者圣人之成法也,除了礼天下更无道矣。欲养民当自井田始治民则教化刑罚俱不出于礼外。五常出于凡人之常情,五典人日日为,但不知耳。

今之人自少见其父祖从仕,或见其乡闾仕者,其心正欲得利禄从欲,于义理更不留意。有天生性美,则或能孝友廉即者,不美者纵恶而已,性元不会识磨砺。

时措之宜便是礼,礼即时措时中见之事业者,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但非时中者皆是也。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又不可〔以〕一概言,如孔子丧出母,子思〔不丧出母,又不可以子思〕守礼为非也,又如制礼(以)〔者〕小功不税,使曾子制礼,又不知如何,以此不可易言。时中之义甚大,须是精义入神以致用,〔始得〕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此则真义理也;行其典礼而不达会通,则有非时中者矣。礼亦有不须变者,如天叙天秩,如何可变!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天之生物便有尊卑大小之象,人顺之而已,此所以为礼也。学者有专以礼出于人,而不知礼本天之自然,告子专以义为外,而不知所以行义由内也,皆非也,当合内外之道。

能答曾子问,能教孺悲之学,斯可以言知礼矣。进人之速无如礼。(学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文则要密察,心则要洪放,如天地自然从容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古人无椅卓,智非不能及也。圣人之才岂不如今人但席地则体恭,可以拜伏。今坐椅卓,至有坐到起不识动者,主人始亲一酌,已是非常之钦,盖后世一切取便安也。

气质

变化气质。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更要约时,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礼曰“心广体胖”,心即弘大则自然舒(大)〔泰〕而乐也。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大抵有诸中者必形诸外,故君子心和则气和,心正则气正。其始也,固亦须矜持,古之为冠者以重其首,为履以重其足,至于盘盂几杖为铭,皆所以慎戒之。

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如气质恶者学即能移,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为不知学。古之人,在乡闾之中,其师长朋友日相教训,则自然贤者多,但学至于成性,则气无由胜,孟子谓“气壹则动志”,动犹言移易,若志壹亦能动气,必学至于如天则能成性。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徵,盖诚非礼无以见也。诚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诚谓诚有是心,有尊敬之者则当有所尊敬之心,有养爱之者则当有所抚字之意;此心苟息,则礼不备,文不当,故成就其身者须在礼,而成就礼则须至诚也。

天本无心,及其生成万物,则须归功于天,曰: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人须(当〔常〕存此心,及用得熟却恐忘了。若事有汩没,则此心旋失,失而复求之则才得如旧耳。若能常存而不失,则就上日进。立得此心方是学不错,然后要学此心之约到无去处也。

立本以此心,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亦从此而辨,非亦从此而辨矣。以此存心,则无有不善。

古人耕且学则能之,后人耕且学则为奔迫,反动其心。

何者!古人安分,至一箪食,一豆羹,易衣而出,只如此其分也;后人则多欲,故难能。然此事均是人情之难,故以为贵。

所谓勉勉者,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继不已乃善而能至于成性也。今闻说到中道,无去处,不守定,又上面更求,则过中也,过则犹不及也。不以学为行,室则有奥而不居,反之他而求位犹此也。是处不守定,则终复狂乱,其不是亦将莫之辨矣。譬之指鹿为马,始未当识马,今指鹿为之,则亦无由识鹿也。学释者之说得便为圣人,而其行则小人也,只闻知便为了。学者深宜以此为戒。

孔子、文王、尧、舜,皆则是在此立志,此中道也,更勿疑圣人于此上别有心。人情所以不立,非才之罪也。善取善者,虽于不若己采取亦有益,心苟不求益,则虽与仲尼处何益!君子于不善,见之犹求益,况朋友交相取益乎?人于异端,但有一事存之于心,便不能至理。其可取者亦(耳〔尔〕,可取者不害为忠臣孝子。

如是心不能存,德虚牢固,操则存,舍则亡,道义无由得生。如地之安静不动,然后可以载物,生长以出万物;若今学者之心出入无时,记得时存,记不得时即休,如此则道义从何而生于不贤者犹有所取者,观己所闻何事,欲问耕则君子不如农夫,问织则君子不如妇人,问夷狄不如问夷人,问财利不如问商贾,但临时己所问学者,举一隅必数隅反。

“后生可畏”,有(异)〔意〕于古,则虽科举不能害其志。

然不如绝利一源。

学者有息时,一如木偶人,牵搐则动,舍之则息,一日而万生万死。学者有息时,亦与死无异,是心死也身虽生,身亦物也。天下之物多矣,学者本以道为生,道息则死也,终是伪物,当以木偶人为譬以自戒。知息为大不善,因设恶譬如此,只欲不息。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道义之功甚大,又极是尊贵之事。

苟能屈于长者,便是问学之次第云尔。

整齐即是如切如磋也,鞭后乃能齐也。人须偏有不至处,鞭所不至处,乃得齐尔。

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作,即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譬之通身会得一边或理会一节未全,则须有疑,是问是学处也,无则只是未尝思虑来也。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至于瞻亦有节视有上下,视高则气高,视下则心柔,故视国君者,不离绅带之中。学者先须去客气,其为人刚,行则终不肯进,“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盖目者人之所常用,且心常记之,视之上下且试之。己之敬傲必见于视,所以欲下其视者,欲柔其心也,柔其心则听言敬且信。

人之有朋友,不为燕安,所以辅佐其仁。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气合,一言不合,怒气相加。

朋友之际,欲其相下不倦,故于朋友之间主其敬者,日相亲与,得效最速。仲尼尝曰:“吾见其居于位也,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则学者先须温柔,温柔则可以进于学,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盖其所益之多。

多闻见适足以长小人之气。“君子庄敬日强”,始则须拳拳服膺,出于牵勉,至于中礼却从容,如此方是为己之学。

乡党说孔子之形色之谨亦是敬,此皆变化气质之道也。

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转)〔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不得文无由行得诚。文亦有时,有庸敬有斯须之敬,皆归于是而已。存心之始须明知天德,天德即是虚,虚上更有何说也求养之道,心只求是而已。盖心弘则是,不弘则不是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悟后心常弘,触理皆在吾术内,睹一物又敲点着此心,临一事又记念着此心,常不为物所牵引去。视灯烛亦足以警道。大率因一事长一智只为持得术博,凡物常不有出博大之中。

求心之始如有所得,久思则茫然复失,何也?夫求心不得其要,钻研太甚则惑。心之要只是欲平旷,熟后无心如天,简易不已。今有心以求其虚,则是已起一心,无由得虚。

切不得令心烦,求之太切则反昏惑,孟子所谓助长也。孟子亦只言存养而已,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则亦动其心乎?夫思虑不违是心而已“心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至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交相养之道。夫屈者所以求伸也,勤学所以修身也,博文所以崇德也,惟博文则可以力致。人平居又不可以全无思虑,须是考前言往行,观昔人制节,如此以行其事而已,故动焉而无不中理。

学者即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疑则阙之,更多识前言往行以养其德,多闻阙疑,多见阙殆,而今方要从头整理,将前言往行常合为一,有不合自是非也。

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学者恶其自足,足则不复进。

立本即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即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当是畏圣人之言,考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度义择善而行之。致文于事业而能尽义者,只是要学,晓夕参详比较,所以尽义。惟博学然后有可得以参较琢磨,学博则转密察,钻之弥坚,于实处转(为)〔笃〕实,转诚转信。故只是要博学,学愈博则义愈精微,舜好向,好察迩言,皆所以尽精微也。舜与仲尼心则同,至于密察处料得未如孔子。大抵人君则有辅弼疑丞,中守至正而已,若学者则事必欲皆自能,又将道辅于人。舜为人君,犹起于侧微。

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自古有多少要如仲尼者,然未有如仲尼者。颜渊学仲尼,不幸短命,孟子志仲尼,亦不如仲尼。至如乐正子,为信人,为善人,其学亦全得道之大体,方能如此。又如漆雕开言“吾斯之未能信”,亦未说信甚事,只是谓于道未信也。

慎喜怒,此只矫其末而不知治其本,宜矫轻警惰。若天祺气重也,亦有矫情过实处。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须是诚知义理之乐于利欲也乃能。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义理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吾徒饱食终日,不图义理,则大非也,工商之辈,犹能晏寐夙兴以有为焉。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人到向道后,俄顷不舍,岂暇安寝?然君子向晦入燕处,君子随物而止,故入燕处。然其仁义功业之心未尝忘但以其物之皆息,吾兀然而坐,无以为接,无以为功业,须亦入息。

此学以为绝耶?何因复有此议论,以为与耶?然而学者不博。孟子曰:“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孔子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今欲功及天下,故必多栽培学〔者〕,则道可传矣。

人不知学,其任智自以为人莫及,以理观之,其用智乃痴耳。棋酒书画,其术固均无益也,坐寝息,其术同,差近有益也,惟与朋友燕会议论良益也。然大义大节须要知,若细微亦〔不〕必知也。

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大抵使人常在其前,己尝为之则能使人。

凡事蔽盖不见底,只是不求益。有人不肯言其道义所得,所至不得见底,又非于吾言无所不说。

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今人自强自是,乐己之同,恶己之异,便是有固、必、意、我,无由得虚。学者理会到此虚心处,则教者不须言,求之书,合者即是圣言,不合者则后儒添入也。

要见圣人,无如论孟为要。论孟二书于学者大足,只是须涵泳。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凡未理会至实处如空中立,终不曾踏着实地。性刚者易立,和者易达,人只有立与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然则刚与和犹是一偏,惟大达则必立,大立则必达。

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而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人若志趣不远,必不在焉,虽学无成。人之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闻见之善者,谓之学则可,谓之道则不可。须是自求己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

合内外,平物我,自见道之大端。

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耳目役于外,揽外事者,其实是自惰,不肯自治,只言短长,不能反躬者也。

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释氏之学,言以心役物,使物不役心;周孔之道,岂是物能役心?虚室生白。

今之(性)〔人〕灭天理而穷人欲,今复反归其天理。古之学者便立天理,孔孟而后,其心不传,如荀扬毕不能知。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盖惟深则能通天下之志,只欲说得便似圣人,若此则是释氏之所谓祖师之类也。

同类推荐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寻找绿色的环境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寻找绿色的环境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同环境打交道。大自然无私地献上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使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发展。但是,大自然又在不断地制造灾害,如地震、火山、冰雹、瘟疫……使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几十万年,实际上就是与环境打了几十万年的交道,而且还得继续打下去。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 《韩非子》的教育智慧

    《韩非子》的教育智慧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远程教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手段比早期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丰富得多,教学内容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打破了以老师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
  • 温州话365句

    温州话365句

    本书是温州话系列读物之一,结合温州电视台方言节目《天天讲闲谈》,分12部分象征12个月;每部分28到31句,暗合每月天数,一共365句。每句内容里包括:基本句型,情景对话,小贴士等。本书是让来温务工人员和普通温州市民进一步掌握温州话的通俗性读物。
热门推荐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与卿余生

    与卿余生

    所有曾经的过去都是为了今时的遇见。即使在最孤独的日子,仍心怀有光,因为知道,你在未来等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高冷腹黑外科医生与慢热迟钝大学老师的故事,三千世界,与卿相识,从此余生都是你。
  • 魔界天使

    魔界天使

    神魔生情诞生一女两界之主为之大怒力派其属无尽追杀虚空来访伸其援手笑脸的背后是无尽的阴谋纸终究包不住火真想以告布天下解开千种情怨跨过万种阻隔我顶力破邪恶等我
  • 法师请自重

    法师请自重

    阴差阳错的法师(岳娴)附在一位平凡女孩的身上,可是女孩(顾清)身上的元素把法师困在了身上。遇见了校霸宋泽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里荷花并蒂开

    百里荷花并蒂开

    她本是千金小姐,本是倾世王妃。可是一场梦醒,才发觉一切都是虚幻。原本枕边的人变作了仇人。当灭门之仇遇上爱恨纠缠,她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她会选择以血还血还是宽恕?她会选择新的开始还是旧爱呢?
  • 奉我为仙

    奉我为仙

    为何,我的生命如此卑微为何,我的身躯如此羸弱为何,我们终会生老病死为何,苍天如此不公?!既然如此,我就要让这苍穹,也畏惧我的强大!让这大地,也嫉妒我的不朽!让这众生,都奉我为仙!
  • 剑与缨花之大侠杜心武传奇

    剑与缨花之大侠杜心武传奇

    这是一段冷兵器与热兵器交替时代的传奇,铁血保镖和一个伟人生死攸关的故事。尽管,斯人远逝,成为中国记忆的一个切片;但他们的铁血光影背后的理想与追求、使命与凶险、荣光与杀身,都以特有的生命姿态真实地存在过,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静静地远去,并被急遽前行的中国而悄悄地遗忘。然而,在某个特殊的日子和语境中,我们自然会想起这些渐去渐远的身影……——题记
  • 神龙碎星空

    神龙碎星空

    龙族已只是落日前的余晖,但他,却拥有纯正的龙族血脉,他,能否使这个曾经强盛的种族再现辉煌?他,又能否踏上大陆的巅峰?
  •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孕妇可不可以滚床单?宫外孕是老公没瞄准吗?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剖宫产什么时候该做?老婆在产房生孩子,老公们该做些什么?……一本让育龄女性安全生孩子的贴心读物。作者精选并解答了30余万人关注的关键孕产问题,是孕产版的《只有医生知道》,直播妇产科实况,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各种热播医疗剧。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您不仅可以了解到更为细节化立体化的孕产知识,还可以真正走进产科医生们的内心世界。不看就亏大了!市面上的孕产书,真的很难选,好像都差不多。这本书寓知识于故事,还随书赠送孕期大事录,让你知道怀孕的大小事,真正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果断拿下,不纠结。愿你一儿一女拼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