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2900000023

第23章 教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原理(教学论)(13)

最后,在检查学生知识的制度里还进行程序测验,其中有一种叫做选择法,有时还叫做二者取一法来自法语alternative,意思是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给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都给3-4个答案,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答案。例如,在俄语课上学习词的构成这个题目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辨别前缀的问题,给的词有:разом(一下子)、разные(各种的)、разнос(分送)。学生的任务是从这三个词里选一个раз是前缀的词。有关这个题目的一些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可以在班上同时交给所有的学生去做,这样,几分钟就能检查完他们的知识。这是进行程序测验时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主要缺点是,使用这种方法只能检查学生对所学教材掌握情况的某些方面,例如在语文课上检查某些词的写法,在数学课上检查公式和定理,在历史课上检查年月日,等等。

其实,上述的检查和评定知识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例如,有些学科的教学时数不多(如历史、物理、地理等),口头提问很难积累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书面测验。好就好在能够同时检查和评定全班学生的知识,但是要占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所以不能常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上述各种检查和评定学生知识的方法在教学工作制度中都应该使用,以便保证检查学生成绩的工作在全学年当中能够系统地和深入地进行到必要的程度。

(六)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在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时候,检查之后作出客观的评定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且所有学校应该采用统一的评定学习成绩的方法。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尤其是如果考虑到评定学生的知识对他们的影响是一种灵敏的而又非常尖刻的手段的话。学生评得了高分,对他的学习可能起鼓舞的作用,但也可能使他学习松劲。评定的结果是不及格,影响就更大:可能刺激学生努力学习,但也可能使学生打消学习的念头。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关于评分的问题一直在报刊上展开激烈的争论的原因。报刊上的文章时而是对所谓“百分迷”(продентомания)进行斗争,也就是反对评分过高,时而又提出建议,主张象某些外国那样做法,不管学生的知识水平怎样都可以让他们升级。因此,回顾一下评定知识的问题在苏联学校的演变进程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苏联学校的教学推行过设计法,后来是分组实验法,那个时期对评定学生个人的知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不评定学生个人的知识,而是举行所谓考查会议或者是给全组学生作出评定。结果,评定学生知识的工作无人负责,这样做也没有能够鼓励学生学习。于是认为评定学生的成绩必须实行两级分制:及格和不及格。但是这种两级分制没有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及格这个评语既适用于深入掌握了知识的学生,也适用于知识掌握得比较差的学生。

这就是为什么1935年实行了口头评定的优、良、中、差、劣五级分制的原因。1944年,这种口头评定的形式被考查学生成绩的五级分制所代替。历史的经验就是这样证明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采取个人分级考查的方法。认为评定知识的做法可以废除或者学生升级时可以不考虑他们的知识水平的任何主张都是没有根据的。至于引用国外的实际做法,说学生升级时可以不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那么,正如关于国民教育系统那一讲里所指出的,这与其说是教育学上的原因,不如说是因为考虑到社会阶级的关系,即降低劳动人民子女教育水平的一个手段。因此,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对主观主义和“百分迷”的斗争,不应该走学生升级时不评定成绩的那条道路,而只能走提高教学质量并使检查和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得到改进的道路。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必须遵守应该成为评定学生知识的依据的那些标准,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那么这些标准的实质是什么呢?

评“5”分的知识水平是:(1)学生掌握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材;(2)能指出所学教材的主要论点,回答改变了形式的问题没有困难;(3)能熟练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4)再现所学的知识和书面作业都不出错,并能有把握地、认真地完成书面作业。

评“4”分的条件是:(1)学生了解学过的全部教材;(2)回答教师的问题不太困难;(3)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4)口头回答时没有严重错误,教师补充提问时能够消除答案中某些不够确切的地方,书面作业没有大错。

被评为“5”分和“4”分的学生,通常都有很高的知识水平,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事例和从中作出的概括。

评“3”分的知识水平是:(1)学生掌握了教材的主要部分,但在独立再现时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补充提问,问得更加明确;(2)对再现性质的问题回答得比较好,回答改变了形式的问题就感到困难(3)书面作业常有错误。

被评为“3”分的学生的知识,常常处在含有科学概念的因素的那种表象的水平。

评“2”分的条件是:学生对所学的教材有一些知识,但大部分教材都还没有掌握,书面作业常出大错。

被评为“1”分的学生,对所学教材一无所知。

根据这些标准来检查和评定学生知识的时候,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能力,也就是有教育机智,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重要的是必须考虑下述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争取在掌握知识上得到好评的。

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论是评得高分还是“2”分,一般都能刺激他们去改进学习。

但是,如果给他们留的作业和提的问题太容易,都给评了“4”分和“5”分,如果学习不是在难度大的水平上进行的,那么高分就推动不了他们的学习。而如果教师给学生一连几次都评“2”分,那么他对进步就会丧失信心,在学习上就会泄劲,有时还会完全放弃学习。

因此,学生得了“2”分,这应当是一个信号,表明他需要教师的有效帮助。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工作,也应该从这个道理出发。只有及时地和有效地帮助这样的学生学习,才能为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中学教学论》,达尼洛夫,斯卡特金主编,1975年,莫斯科版,第5章。

列尔涅尔:《教学法的教学论体系》,1976年,莫斯科版。

《教学论原理》,叶希波夫主编,1967年,莫斯科版,第6章。

斯卡特金:《教学方法》,见《教育学百科辞典》第2卷,第813-821页。

索洛金:《教学论》,1974年,莫斯科版,第4章。

(第五讲)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关于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的概念

在研究教学工作的教学论原理时,研究的本质就包括了有关学校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的问题。那么,属于教育学范畴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在教学方法那一讲里说过,为了使学生掌握教育内容和实现教育内容中教育和发展的功能,教师就进行教学工作,学生则进行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就是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相互间联系的方法。

同时我们指出过,为了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例如,使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使他们掌握(记忆)所学的教材,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和技巧,都要使用各种特殊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某一项教学(教学论)任务而进行活动的方法,它表现了教学的内容和过程这一方面的性质。教学的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教材,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同时进行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此外,教学工作还可以对学生一个一个地进行,因而具有单独的性质。教学工作又常常不仅在教室里进行,而且还直接在研究对象的现场进行,这当然就是另一种组织形式。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教学方法是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完成某些教学任务的手段,组织形式则是各种教学方法概括起来的总和,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过程具有完成的性质。根据这一切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从教学工作的方法来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更一般的师范教育,它使教学过程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内容和过程上具有完成的性质。

如果从教育史上考察一下教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就比较容易理解上述的教学形式本质的定义。

(二)关于儿童教学工作组织形式的发展简况

儿童教学工作最早的组织形式是个体教学,后来是集体个别教学。这两种形式,古希腊、罗马等国家采用过,在中世纪也采用过,一些国家直到十八世纪还在采用。个体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在自己家里或者在学生家里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如果是集体个别教学,教师教的就是一群学生,但是教学工作仍然是一个一个地进行。在一个房间里聚集着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的儿童。教师向他们逐个提问学过的教材,讲解新的内容,再布置作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话,学生可以在一年当中或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来上课。这种形式只有在教育没有成为群众性的时候才能存在,而且教学内容只限于培养读、写、算方面极其简单的技巧。

随着社会上生产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作用的提高,产生了儿童的民众教育的形式。在最初的这类组织形式里,有一种是儿童分组教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在十六世纪首先采用了这种形式,它成了班级教学制度的胚芽。这种教学形式有许多新特点。为了进行教学工作,先把学生按年龄分开,再把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编成组(班)。一个组的全体学生同时上课,讲授的教材完全一样。因此,学生每年要在同一个时间入学,每天要按规定的时间到校上课。

这就为班级教学制度的形成创造了前提。班级教学制度是教学工作独特的组织形式,它的实质是同年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里,按事先排好的课程表上课,全班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随着班级教学制度的形成,教育学引进了这样一些概念,如学年、学习、课堂教学、课间休息、学校假期(俄语“假期”一词按拉丁文的原意是“犬星座”,表示一年中太阳进入犬星座的时候儿童就放暑假)。班级教学制度在夸美纽斯和乌申斯基的着作里得到了科学的论证。现在全世界的学校都使用班级教学制度。

但是,除了班级教学制度,还制定过其它的民众教育形式。例如,1798年,贝尔牧师和兰开斯特教师在英国做了所谓相互教学制度的实验,这就是高年级学生听了教师讲课以后就把听到的知识教给低年级的儿童。这样就能在教师人数少的情况下对儿童进行民众教育。但是这种制度没有能够广泛推行,因为它不能保证把学生培养到需要的程度。

十九世纪末,出现了所谓选择法教学的形式,在美国是巴达维教学法(батавскаясистема),在欧洲是曼格依木教学法(маннгейсйаясистема)。对儿童教学工作组织选择制度的产生,是对群众性教学工作形式缺点的一种反映,因为这种形式很难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

巴达维教学法的实质,是把教师的教学时间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用来给全班上课(集体上课),后一部分用来给单个学生上课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在大班上课有助手,助手的任务是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和后进的学生。

曼格依木教学法中的选择性,表现在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来把他们编成弱班、中班和强班。选择的根据是对学生的观察和考试。学生编班以后还可以调班。这种制度的某些做法,在一些国家一直保留到现在,奥地利的学校把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和比较弱的学生分开编班,美国的学校为学习差的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单独编班。

在英国,这种制度是开办不同类型的学校的基础。学生在小学毕业以后,就按照他们各科的考试成绩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

在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个体化教学制度,1905年道尔顿市(马萨诸塞州)的教师叶列娜、柏克赫斯特最先采用了这种制度,所以得名为道尔顿制。这种制度也叫做实验室制或实习工厂制,因为学校不象传统的做法那样编班,而是设立实习工厂,每个学生都在实习工厂里进行个人学习,从来到工厂的教师那里接受任务并得到他的帮助。

采取这种教学形式时,不用制定共同的计划(课程表),集体作业每天一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学生个人学习知识,并向教师报告有关学科每个课题的完成任务的情况。道尔顿制把学生搞得很匆忙,降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不能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所以它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实行不下去。

前面已经指出过,在二十世纪的前25年里,美国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所谓设计教学法,也常叫做“设计法”。按照这种教学法设计者的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活动应该是这种方法的基础。

全部教学活动被简化成了粗俗的事务主义,成了培养最简单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忽视了系统地和深入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正如前面指出过的那样,美国统治阶级就是利用这种制度来降低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水平的。

在二十年代,有人试图在苏联学校推行”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但很快就发现它们在教育学上站不住脚,所以在三十年代初已经公认采用这两种方法是不适宜的。

上述的概况表明,班级教学制度在学校实践中是最稳定的制度,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但是班级教学制度并不是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教学论任务。因此,现在学校的教学工作采用着不同的组织形式,并且从教学论的角度继续进行探索,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得到发展和改进。

(三)苏联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

当前苏联学校采用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如下:课堂教学,游览参观,在教学工厂实习,各种形式的生产教学,学生的家庭作业。

不久前,有人试图在学校工作中推广程序教学法,但由于在教学论上还研究得不充分,并由于技术复杂,所以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因为科学上常常出现新的思想,这种方法就从实际应用的领域重新进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前面已经指出过,程序教学法是主要用作检查和评定学生知识的辅助方法。

以下各讲的任务是阐述学校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组织形式的实质和教学论原理。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

    《中欧大讲坛(人文卷)》是“中欧大讲坛”之人文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中欧大讲坛(人文卷)》中出现的十多位演讲者,均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作家王蒙、学者余秋雨、舞蹈家金星、艺术家王小慧、配音界的传奇丁建华和乔榛、当代佛教学者洪修平等人,将为你展现光芒四射的艺术魅力与久远深沉的中国文化内涵。
  •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本书重点对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国内外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发展现状、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热门推荐
  • 万丈深渊我也陪你

    万丈深渊我也陪你

    他喜欢她,他陪她一起步入深渊,后来他牵着她带她走出这深渊之中,亲手把她的手交到她意中人的手里,而后他转身走回深渊继续埋藏在那黑暗之中,不见天日。某一日,持续沉寂在之从没一丝光明的黑暗之中的他被一道光照醒了,好刺眼啊,是她!我一直回在原地等你,等你回头,等你看我一眼,我别我所求,只希望在你这万千浮华中有我的一丝回忆就好。
  • 雷霆计划

    雷霆计划

    生化武器,未来战场的新型武器。当各国在筹备生化研究时,美国已悄悄的将数十万人移居到海王星,一颗有着与地球一样的生存环境。2008年,美国在海王星启动“雷霆计划”,生化基因研究。经历了27年,美国意识到生化基因研究后果的严重性,于是关闭“雷霆计划”,撤回地球。然而,作为雷霆计划的负责人,视这项计划为自己的孩子,不愿放弃,离开。于是,开始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反人类清除行动。在丧尸数量日渐增多的末日,幸存者遭受丧尸的攻击,人类该如何生存,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星球。
  • 丞相居然是女装

    丞相居然是女装

    宁烨活了十二年居然才发现自己是女的!!!辅助凤亦淮八年称帝。对方都没有怀疑过,是兄弟友谊深还是凤亦淮就是个直男?!当发现宁烨是女儿身时,凤亦淮:你居然是女的,朕一直以为自己弯了!!
  • 超级小保安

    超级小保安

    从神秘组织回到滨海市的唐易,本想做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小市民,谁知却在无形中卷入了一场场纷争。一怒之下,唐易决定高调行事。从此,滨海市上演了一幕幕明争暗斗的精彩故事。究竟谁才是故事最后的赢家?而唐易的最终梦想又能否达到?
  • 凌云端凤簪灵

    凌云端凤簪灵

    汐晨为凌云大陆的圣女,天帝的五女儿却爱上了凌云端地狱掌管者阿修罗的亲传弟子魔界的王爵玟岸。天帝宠大的女儿却也不以宠制人而是非常乖巧,她有三个不同风格帅气的哥哥一个长相美丽的姐姐而她也是貌美的无与伦比。她的性格活泼惹人喜爱。对于玟岸他生性冷漠对于阿修罗和魔界的王才会使他的唇角微微上扬。他们两个命中注定,从初遇到相识再到……
  • 步步生莲之妖妃来袭

    步步生莲之妖妃来袭

    特工任务失败,不料穿越异界南疆,又被送入皇宫,凭借着妖孽的智慧和眉毛,她在皇宫虽然步步惊心,却是慢慢崛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世界都以为我靠颜值

    全世界都以为我靠颜值

    “总裁,夫人在小黑屋三天了。”“所以她,认错了?”“夫人早就翻墙啦!”靳知寒:???——符朝烟只想当个废物,然而全世界都在逼她营业。“我不会演戏,也不想进娱乐圈。”——于是她拿了影后。“我文笔很差,不会写东西。”——作品获国际文学奖。“只学过一点乐器,献丑了。”——钢琴十级,古筝八级,箜篌接班人。“运动?奥运会?那是什么?”——射箭金牌,打破世界纪录。“我没谈恋爱,没人追我,我没有桃花。”——结果开了一树桃花。“我不会唱歌!这是真的不会!”——她……真的是死亡歌姬!【娱乐圈+女强男强+1v1宠文不虐+男女主身心干净】
  • 剑之决凌霄

    剑之决凌霄

    “从天才到庸才我学会坚强,从别人的仰视到冷眼我学会忍耐。静看大陆风云密布我只需掌管头上那片晴天”
  • 光辉之路

    光辉之路

    其实,我一直拼命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仰望星空时的那一丝忧伤!然后怀着好奇与敬畏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