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73400000009

第9章 唐朝佛教(2)

青龙寺毁于北宋元佑年问的兵火中,至明代已片瓦无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于1963年至1973年和1980年系统发掘整理查明,青龙寺原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50米,为唐长安新昌坊的四分之一。寺院中轴两进院落,殿台基面积约600平方米.五开间,进深四间,两端出廊,殿前有广阔月台。发掘时,出土鎏金小佛像及小银佛像、唐三彩佛像残片等文物多件。塔基长宽各约15米。 西安大兴善寺 坐落在陕西西安市南门外约25公里处,始建于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266),初名“遵善寺”。隋文帝开皇二年(582)修大兴城,又因寺址为唐长安城内靖善坊之旧址。故取前者之“大兴”和后者之“善”字组成“大兴善”为寺名。当时寺规模之大,为海内之冠。唐元和四年(809)又修建转轮藏经阁,大和二年(829)又增建观音阁,并将宫内的天王阁移建于此寺内。后进火焚,至唐末仅存藏经阁、观音阁。明永乐及清康熙年间又予重修,新建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方丈殿等,现存建筑规模为此时形成。1956年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寺内金刚殿中有宋代木刻银饰弥勒佛像,东西两边龛台上站立“四大金刚”。千手千眼观音殿正中是高3米多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两侧珍藏着清代彩绘弥勒像。以上佛像均为密宗风格。

隋唐时期大兴善寺与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同为长安城内三大译经场所。隋开皇廿年后被称为“开皇三火师”的天竺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阁那崛多、达摩·笈多曾在此传播密宗法旨;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舍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僧人不空曾在此翻译密宗经典500余部。因此大兴善寺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祥地。后来日本僧人也来此学习密宗,成为日本密宗的始源之一。

律宗及其祖庭

律宗又称真言宗。释迦牟尼如来成道的七月初一,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诺大菩萨说此真言,即为本宗的起源。金刚萨埵既受法已,遂结集成《大日经》、《金刚顶经》各10颂,纳于南天铁塔。后来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埵,承受大法,并受两大部经。其后龙树授法于龙智菩萨,龙智化行于南天竺及师子等国,寿700余岁,并传两部大法于善无畏、金刚智两位三藏大师。

善无畏初学空宗,入密宗后化行南印度,开元四年(716)前来长安,从事译经,在唐19年,寿99岁。金刚智于开元八年(720),偕其弟子不空,由海道来华,亦赴长安译经,寿71岁,卒于洛阳广福寺。弥留时嘱其弟子不空返印,觅求《大日经》及《金刚顶经》完本,不空乃至广州返印,至天宝五年(746)携回多数梵本,重来中土译经。

真言宗注重仪式、观想、结印、持咒,以使身、语、意三密相应。受三密的加持,即可即身成佛,达到自证的真法真理。 陕西净业寺 陕西净业寺坐落在陕西长安县终南山北麓。距沣峪口3公里。始建于隋末唐初,为中国佛教律宗创始人、唐代高僧道宣常居布道之处,因而成为律宗的发祥地。寺占地面积约10亩,殿字规模不算大,但因地处幽僻,历代战乱破坏极少,故保存尚好。正殿面宽五间,形制古朴,两廊及檐额皆为彩绘。寺内文物尚存有明代所制的《唐道宣律师遗迹》碑刻一方,详细记叙了道宣的弘佛事迹及其生平。

天台宗及其祖庭

天台宗以龙树为初祖,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文禅师学行精严,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一语,和《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一偈。于是朗然顿悟一心三观的哲学,口传弟子南岳慧思。思受心观后,在禅定中悟得法华三味,后入南岳,广开法门,教化群众。时有智者大师前来学禅,师徒二人,一见甚契合。智者看到《法华经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足名真供养如来”的文句,即悟法华三昧,在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提示宗师,慧思曰:“非尔弗知,非我莫识。”住大苏山潜修七年,32岁始下山,在南京瓦官闸说定慧双修的教化凡八年,又立止观四教,摄尽大乘的教义。后移住天台山,天台大师的称呼,由此而起。隋朝杨广,迎至扬州,授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开皇十七年,逝世于石城寺,享寿67岁。

湖北当阳玉泉寺

坐落在湖北当阳县城西15公里之玉泉山东麓,以山名。与南京栖霞寺、天台山国清寺、长清灵岩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寺创建于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和尚在此结茅为庵,其后梁宣帝(569~582)牧建“覆船山寺”,隋开皇初晋王杨广诏请天台山智者大师来此扩建寺院立法门。智者喜爱山水,就在此“建寺三十六,造像八十万尊”。唐贞观年间(627~649)僧法殡又增建,后国师神秀(606~706)于此创禅宗北宗。来天禧(1017~1020)末年明肃皇后又重扩建,并改额“景德禅寺”,使其规模达到“占地左五里,右五里,前后十里。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星环云绕,为荆楚丛林之冠”。元、明、清历代曾多次毁修更迭。现存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毗卢上方、藏经楼、东堂、西堂、般舟堂等,多为清代所建。其中大雄宝殿最为雄伟,面宽七开间,重檐歇山,通高21米,内外立柱共32{t7,,全为楠木所制,金柱周长达2.2米,梁架斗拱用材硕大,天花藻井彩绘斑斓,虽经历代修葺,但仍保留着宋代建筑之特色风貌。其余各殿堂楼阁形制简朴,手法统一,装饰多彩,体现了三楚古建筑的地方特有风貌。殿前有莲池,池左右为讲经堂、伽蓝堂,与禅院相连。过莲池为天王殿,殿左右开神道、坤道两门。殿后有毗卢殿,殿前庭侧立一石刻观音像碑,现音画像笔力遒劲,线条流畅,相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此外还有隋铁镬(锅,重1.5吨)、宋铁钟、元铁斧等文物。

被誉为“古代建筑明珠”的“玉泉寺铁塔”又称“棱金铁塔”,本名“如来舍利宝塔”,建于北宋嘉祐六年(i061),砖砌塔基,铁铸塔身,八面十三级,高17 9米,重53.3吨,双层须弥座,每层每面均铸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和海山、水涛、海藻等花纹图案,线条流畅自如。台座八角各铸柯托塔力士一尊,个个全身甲胄,脚踏仙山,抚顶塔座,体态刚健,庄严威武。塔面外表全为仿木构楼阁式建筑造型,每级开四门,各级交替.其余叫面各雕佛像,形态各异,104只风铎悬挂于各角飞檐下,塔形体挺拔纤瘦,稳健玲珑。每当夕阳照射于塔身,紫气金霞,交相辉映,“铁塔棱金”蔚为奇观。

寺左侧翠寒山下,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关羽死后显灵之处。流传说:“即关羽失荆州、走麦城,首身异处后,仍跨着赤兔马在此按落云头,向普净大叫:“还我头来!”后刘备应普净之请求在山上建显烈祠,至今山下还存有栓马桩。此处有一方形石柱,上刻:汉云长显灵处,为明万历年间所立,顶蹲石狮。

栓马桩侧临溪有泉,即“玉泉”,泉水由山根涌出,清碧如玉,泡如串珠,故名。宋代苏雨题“漱玉喷珠”,明代袁宏道称为“珠泉跳玉”,游人临岸静观,则池清水静,泡珠缓吐;如击掌跺石,则沸泉翻涌,串珠争冒,所谓“泉清珠错落,泉沸珠盘旋”。“游人一击掌,迭迭如贯珠”皆为写实之句,并非夸张。泉山有一珍珠桥,为解放后所增建。珠泉虹影,碧水蓝天,相互辉映,景色佳妙。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寺位于天台山麓,南朝陈太建七年(575)智者入天台,建草庵。隋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承智者大师遗意建天台寺。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店武宗灭佛时,寺毁。大中五年(851)至成通五年(864)陆续重建,书法家柳公权题额“大中国清之寺”。北来景德二年(1005),改名“景德国清寺”。南宋建炎四年(1130)诏易教为禅,元时禅教互争,元至元元年(1341)曾修缮,不久因寺僧相互攻而衰废。明洪武十七年(1384)又毁于大风,隆庆四年(1570)重建大殿,后又毁,万历二十五年(1597)又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又正建,后有增建。“文化大革命”时佛像被砸,文物被毁,1973年全面整修。寺的建筑分三条线路,主要建筑有中轴线的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钟鼓楼;东轴线的斋堂、方丈楼、禅堂等;西轴线的观音殿、藏经阁、文物殿等。

此外山东长清的灵岩寺及浙江宁波延庆寺也是天台宗的祖庭。

三论宗及其祖庭

佛灭后700年间,龙树菩萨依佛说的般若经造《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是为本宗的鼻祖。继承龙树系统而弘传本宗的,为提婆菩萨,造《百论》,广破外道小乘。般若真空,在佛灭后700年,成为有力的学说。至东晋、跳秦弘始三年十二月,罗什师东来,翻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及《智度论》等,是为我国三论宗的起源。隋吉藏大师专弘此三论,并造疏解释,一时大江南北,风起云涌,学者影从,故号三论宗。总之,本宗以自性本空,空即不执著、不实在的意思。明不生灭,排遣一切妄执,断除一切意欲。主张通过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人真空本性。从智慧入手,以求大智慧而履行中道救世。故三论宗又名空宗,或称空慧宗。 南京栖霞寺 南京栖霞寺,我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坐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北朝齐建元-年fnq(479~482),望族成员明僧绍在此伐木结庐,绝尘避世。不久,自黄龙来的法度僧讲无量寿经于此,明僧绍待以“师友之教”,并将自己的后院宅第捐献给佛门。永明元年(483),“因即邻岩构宇,别起梵居,耸峤飞柯,含风吐雾,栖霞之寺由此”。后来,僧朗自辽东来,在此大阐三论,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到唐代高祖时,在此大规模扩建,增加的殿字达49处之多,并将“栖霞精台”,改名为“功德寺”。上元三年(676),高宗御制《明征君碑》。南唐时,改名“妙因寺”。宋代又改名“普云寺”、“崇极寺”、“虎穴寺”,景德四年(1007),改名“栖霞禅寺”。明初洪武五年(1372),改称“栖霞寺”,直至今。

此寺原建筑毁于清成丰五年(1855)战火,现存建筑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和民国初年陆续修建。由于其方丈宗仰上人(1861~1921)早年曾倾囊资助过孙中山,后当孙中山获悉宗仰有重建栖霞寺之意,遂率先捐银万元,各方赞助者遂相继云集。

此外户县草堂寺也是本宗祖庭之—。

法相宗及其祖庭

法相宗又称唯识宗,佛灭八九百年问,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的请求,从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国内瑜遮那讲堂,宣说《瑜伽师地论》等,树立唯识、法相的教义。无著菩萨复自造《集论》,明一切法相,授弟子师子觉选择,故后成为法相系。又造《摄大乘论》,明唯识之理,授其弟世亲选择,战后成为唯识系。然识为能唯,相为所唯,互有密切的因果关系,不可分离,故总名唯识法相宗。近代太虚大师亦盛弘本宗。

本宗所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识(心)所显现,故称为唯识宗,又因本宗不诠明宇宙本体,只详密地把现象分类,故又称为法相宗。

西安大慈恩寺

坐落在陕西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南端。寺址原为隋代无漏寺旧址,唐初已荒废。唐贞现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报慈母之恩德而建寺于旧址上,取名“慈恩寺”。建成后,剃度僧众三百,礼请五十名高僧住持,并请玄奘法师由弘福寺迁居此寺,专建译经院供其使用。永徽三年“552)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即今之大雁塔。塔四方,底边长25米,七级,高64米,砖结构,内有扶梯可登顶层,登塔望,古城西安尽收眼底。现巳成为古城西安的象征,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盛时慈恩寺占地面积达22.8公顷,为现存面积之七倍。其建筑面积相当现有殿字、房舍之34.5倍。寺内苍松翠柏、修竹白莲、金菊垂柳、清池曲径;殿堂金佛趺坐、帷幡高悬、红鱼青磬、香烟缭绕,为大唐最大的寺院。至唐末因战乱而衰微。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923),西京留守安重霸曾予修葺,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又遭火灾。明代秦王藩府虽予修缮,但规模及华丽程度已远不及旧貌。解放后对现存殿台进行了维修加固。中轴线上尚有大殿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及十八罗汉塑像;后有经堂,两侧有钟鼓二楼及厢廨。院内古木浓阴,幽邃雅致。

陕西长安县兴教寺

坐落在陕西长安县樊川北,距西安24公里,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始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为了迁葬唐高僧玄奘法师之遗骨而建。千余年来寺院香火始终未断。清同治年问寺院殿宇全部毁于兵火,仅存玄奘与弟子窥基、圆测等三座墓塔。1922年和1939年两次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钟鼓二楼、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僧房及塔院。山门上额书“护国兴教寺”、“法相”、“庄严”等九个金字。大雄宝殿面宽五间,雕粱画栋重檐歇山顶。殿后法堂内供有释迦牟尼塑像和十余尊小佛像,塑像雕工精巧,神态生动,藏经楼竖于参天古柏之中,楼上珍藏《藏经》、《续藏经》、《大藏经》等经书万卷;还有巴利文的《贝叶经》。大殿左侧塔院内三塔耸立。玄奘法师舍利塔为仿木结构的砖塔,高23米,形似大雁塔,底层券门内供玄奘彩色泥塑像,塔背嵌有记述玄奘生平事迹的《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碑》。塔东西各有小塔,东为新罗国(朝鲜)刖王之孙圆测舍利塔;西为窥基台利塔。两小塔各高7米。塔院内还有三间刹殿,内陈列玄奘及二弟子的石刻影像、《玄奘行程图》、《玄奘传记条幅》等。石刻影像上玄奘身穿短褐,足登布腔手执雨伞,背上背夹中放满经书,背夹角挂明灯一盏,生动地描绘出高僧当年西行取经途中风尘仆仆的感人形象。兴教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进行了修缮。成为西安的旅游朝圣地之一。

华严宗及其祖庭

佛灭后700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著有《法界观》,《五教止观》,发扬华严法门。初传智俨作《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发明十重玄门,以六相融会之。次传至贤首大师,作《探玄记》、《游心法界记》、《一乘教义分齐章》等,总判释尊一代教化为五时八教,集华严宗之大成。武后时,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四万五千偈,世人称为新经。清凉大师澄观作《华严经大疏钞》,博大精微,总括小大行相,无倚无偏,大振华严宗风。清凉法嗣宗密,原为神宗学者,改宗华严,著有《原人论》,禅教并重。其《圆觉经疏钞》,与清凉思想一以贯之。

山西五台山清凉寺

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固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大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奏请重修清凉寺,清凉寺也因此由禅宗丛林和净土道场变成了密宗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期,整座寺庙被毁,唯清凉石尚存。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热门推荐
  • 三生有幸——王俊凯

    三生有幸——王俊凯

    “哇陌陌你好腻害哦”“那是,也不看我是谁”“是人,哈哈哈哈”“王俊凯,你给我站住”“就不就不,我才不傻”“你就是傻”(作者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不好请见谅)
  • 法医顾玖辞

    法医顾玖辞

    法医顾玖辞生性冷淡,可是一个小助理改变了他
  • 这个殿下不好当

    这个殿下不好当

    穿越异界成了皇子,却碰了个疯子皇帝当政,立了十二个太子,自已整日寻游天下。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章(°??°?)x12“唉,愁啊!”
  • 迷境之失落地带

    迷境之失落地带

    这不算一部典型的玄幻小说,更像是一部不太科幻的科幻小说
  • 异界武尊圣者

    异界武尊圣者

    这是一片武技与灵力唯尊的的大陆,一个被人说成费物的小子,努力不放弃成为了大陆的圣者,经历了生死磨练成尊!一个让恶人怕的,少年马天宇……
  • 我是修罗吗

    我是修罗吗

    移民穿越系统让他回到自己的面位……“玩家?哼!这里不是让你们做游戏的地方,无论你们是怎么来的……滚!”
  • 兰州历史文化(三):農耕桑田

    兰州历史文化(三):農耕桑田

    本书从河润皋土育桑田、瓜果美名天下扬、高原蔬菜走四方、两山绿龙当空舞、经济物产致富路、园艺景致金城秀六个方面对兰州农耕文化做了全景展示。
  • 我们的师尊专治各种不服

    我们的师尊专治各种不服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徒弟全开挂。弟子们个个逆天,招惹的对手越来越强!“师父师父,我又双叒叕突破了!”“滚,以后不要来烦我!”“师父师父,小师妹又跑出去玩了!”“就知道浪,给她拿一万两黄金,多买几件漂亮衣服!”“师父师父,小师弟掌握了超神一击!”“这个大逆不道的畜生,给我把他逐出师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纪一

    魔纪一

    人,兽,灵,妖,魔,神,皆为天地之灵,演绎万千变化,是为无穷奥秘,未知世界。一场说走就走的魔幻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