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1100000035

第35章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方法研究(7)

其次,必须对遗产的整体内容加以全面保护。尽管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涵、形式、功能上有所不同,却都是古镇精神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反映,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是同源共生,形神相通的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可以是众多局部的有机整合,但是其中任何局部要素都不可能完全代替整体。我们所要保护的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化的“文化整体”[108]。在保护实践中,如果只重视整体中代表性要素的保护,轻视乃至割弃其他相关要素的保护,就会形成大量的文化碎片,造成非物质文化内容的遗失(所谓“文化碎片”,是指原本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结构,成了支离破碎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应是文化的碎片,而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的文化内容。缺乏文化整体性的理念,人为地把文化整体割裂开来,单独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表面上进行了保护,而实际上却破坏了文化固有的整体风貌和遗产的价值。此外,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传承中,已成了碎片,而我们在保护时,由于缺乏对其整体性的认识,丝毫不考虑对其完整性的修复,只凭主观选择性地进行保护,也会形成碎片式的保护。目前,巴蜀古镇中已经出现了碎片式保护的现象,例如不少古镇中划龙舟传统大都保存较好,但保护较好的只是龙舟运动的本身,而对于传统祭祀仪式的保护却较为忽视;古镇传统戏剧形式一般保存较好,但对于戏剧内容典故的继承、挖掘和整理却少有涉及..,这些现象都提示我们,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缺乏整体观念。

(2)扬弃性的保护: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对环境敏感的生命存在,它在与自然、社会、历史的持续互动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异。这种变异,有正负两个方向:负向为畸变——走向扭曲变形,导致自身基因谱系的损伤以至断裂,形成一些文化糟粕,目前古镇中大量存在的迷信活动和市场炒作下形成的伪民俗即为此种情况;正向便是创新——它是非物质文化的生命体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吐故纳新,顺应同化,自我调节变革的结果,也是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念融合转化的新生态。这种积极创新,尽管外形已有所变化,但内里始终保持着基因谱系的连续性,促使遗产得以应时而变,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从文化生态学意义考察,当前巴蜀古镇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文化畸变与创新的综合结果。

“对传统必须加以有效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不是根据民族的过去的需要而是按照今天的现实要求,把真正属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保存下来,剔除那些对社会发展、民族进步起阻碍作用的落后的习惯势力和观念”[109]。因此,对于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必须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采取扬弃的技术态度,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部分得以保存。唯有如此,保护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技术方向,才具有真正的时代意义。

6.3.2巩固静态的“记忆”保护模式

所谓“记忆”保护模式,是指对于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挖掘、整理将其记录、还原、陈列、塑造和展示出来,使之成为永久“记忆”的一种技术方式,具体包括收藏展示、媒介记录和形象表达三种技术手段。“记忆”式保护在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经获得了较为普遍地应用,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规范、巩固和强化。

1)馆藏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却又与物质形态关系密切。

非物质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内核,因而物质形态往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容,能够折射和反映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巴蜀古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属于哪种类型,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物质载体加以佐证或表达,例如通过文字记载可以了解古镇历史和社会演变,通过婚嫁器物可以了解古镇的婚姻礼俗文化。因此,通过收集、研究、整理有关非物质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历史文物、历史研究文献等)并加以陈列和展示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保护实践中,我们往往采取“馆藏展示”的方式来实现遗产的“记忆”保护。

所谓“馆藏展示”,是指在博物馆、文化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物进行收藏、整理、陈列、研究、展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馆藏展示”,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图6.66私宅开设的小展览馆(西塘)重要手段。当前,建立博物馆或陈列馆已在国内外历史遗产保护中获得了广泛运用,不仅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方式,而且也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韩国为保护其茶道和韩服,设立了许多专门的礼节教育馆,在其中展示其传统工艺和技艺,培养专门人才并准许游人参观。我国江南古镇中也普遍建立了许多镇办或私人性质的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古镇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收藏、研究、宣传古镇民间传统文化的中心。

在目前的巴蜀地区,一些开展保护较早的古镇中已经建立起一批综合性的博物馆,专门收集古镇非物质文化相关物品,并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的陈列和展示等形式来保护古镇的非物质历史文化。这类博物馆或展示馆多由传统公建或者大户宅院改建而来,其馆藏内容以本地的物品为主,对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比较而言,当前巴蜀古镇建立的博物馆数量还较为有限,大多数馆藏展品类型也较为单一,这与形态与内涵丰富的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相称的。因此,建立和完善馆藏展示制度应成为巴蜀古镇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整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实物,并尽可能地在有条件的古镇中逐步建立起民间艺术馆或专题展览馆,丰富馆藏展示的内容和类型。

2)媒介记录

所谓“媒介记录”,是指借助现代科技的媒介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录音、拍摄、整理,并利用光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进而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将其声像进行保存,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资源共享,以供人们查阅、了解、认识和研究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相对于馆藏展示的保护方式,媒介记录具有特定的优势。其一,馆藏展示的内容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实物为主,展示内容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容较为单一;而媒介记录则既可以对实物进行影像记录还可以对各种相关的行为文化进行影像记录,尤其可以影像形式记录和展示各种生动的民俗、礼仪形式,甚至可以对各种民间技艺通过图像演示的方式进行解析,这在展示效果上比馆藏展示要灵活、丰富和生动得多。其二,馆藏展示一般要求在古镇内建立专门的馆舍,需要一定的建设投资,而对于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效果却仅限于古镇之内;而媒介记录不仅不需要设立专门馆舍,投资较小,而且还因为媒介强大的记忆和传播功效而使保护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社会影响力。而正因为媒介记录具有上述优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这种保护模式在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方式。

在目前的巴蜀地区,尽管大多数古镇还没有全面系统地展开保护,但出于古镇宣传和促进旅游的目的,却普遍而自觉地利用媒介记录手段对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常见的举措包括:将古镇中的民间故事、传说、典故收集起来,汇编成册出版;将古镇中的传统节庆、礼俗、民间曲艺、传统工艺技术等行为文化进行摄影摄像,永久保存;建立专门的网站,将记录下来的影像资料配合文字解说等资料上载到网页。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古镇中的这种媒介记录只是权宜性的个别行为,还未上升到一种集体意识的保护策略予以确立和推广,对古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缺乏足够的支撑力度,覆盖面不够,发挥作用较为有限。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本大为下降,这对于经济落后的巴蜀古镇来说,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基于这一保护模式的应用现状,采用媒介记录模式来推动巴蜀古镇非物质化遗产的保护将大有可为,应作为今后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

3)形象表达

所谓“形象表达”,是指将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关的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典故、传统生活场景等抽象性的文化遗产内容采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借以生动形象地还愿和再现历史,并让大众从中获取遗产信息和象征意义。不过,形象表达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一般仅限于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情景再现,其技术特点是通过可观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展示和诠释历史文化。

从保护实践来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艺术化地再现历史,同时还可以提升城镇的环境品质,近年来在历史城镇、街区以及重要文物建筑的保护中被广泛运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当前的巴蜀地区,目前只有少数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用了这一方式,比较典型的如四川大邑安仁古镇的艺术群雕。该镇兴起于民国时期,因显赫一时的刘氏兄弟而闻名,是当时的川西重镇。为了再现古镇在旧社会时期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镇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名为“收租院”的大型艺术情景雕塑。此雕塑群造型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旧社会的阶级矛盾,对古镇曾经的历史进行了精彩的诠释。但除此镇之外,巴蜀地区其他古镇以这种方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尚不多见。而以巴蜀古镇历史文化之丰富,这种遗产保护方式的应用应还大有潜力可挖。

6.3.3发展动态的“传承”保护模式

“传承”保护模式,是指针对巴蜀古镇中濒临消亡或尚存活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鼓励、扶持、改造和建设等技术手段,增强遗产的生命活性,使其能够在当代发扬光大,并被当代和后世永续传承的保护方式,它具体又可分为生活常态中的遗产传承和文化开发中的遗产传承两种情况。相对“记忆”保护模式,“传承”保护方式多样且灵活,大有潜力可挖。

1)生活常态中的自然传承

巴蜀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部分经过历史的洗礼与积淀,已经完全融入古镇居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部分遗产内容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它在该地区的文化时态之中仍然具有社会功能,或者是该地区的文化生态变化过于缓慢以至于尚未动摇遗产的生存基础。但这种遗产的生存状态并不稳定,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巨变就有可能造成遗产的彻底消亡。对于这部分的遗产内容,我们可以采用自然传承的方式进行遗产保护。

所谓生活常态中的自然传承,是指从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生存状态中吸取灵感,探索其合理存在的原理,通过保护和优化遗产生存的社会环境,使其得以保存和延续的保护方式。生活常态下遗产传承的关键在于遗产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这其中,对于零星的遗产内容,我们可以采取扶持和引导手段,将遗产与民众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加紧密地融入当地社会发展之中,从而实现遗产的保护。例如对于传统节庆、习俗仪式的保护可以和当前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传统工艺的保护则可以和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而对于一个地区中大量性存在的、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遗产内容,我们可以在该地区设立整体式的“生态博物馆”,对遗产内容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这种保护模式,与传统博物馆脱离展品原生环境的物象展示不同,也与将民俗从原生语境中抽取出来的民俗园的展示不同,它具有文化空间保护的特性”[110]。例如我国在贵州省就设立了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和镇山布依族两大生态博物馆,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浙江省也在本省规划了景宁大均乡畲族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嵊州甘霖镇前期越剧艺术保护区、长兴百叶龙艺术生态保护区、磐安深泽乡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临安昌南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等一大批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从保护实践的结果来看,采取“生态博物馆”的保护方式,对当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资源,进行真实、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环境,能够实现良性的生活常态保护。

就巴蜀地区来看,古镇生活常态中存活着大量遗产内容,如茶馆品茶、宫庙看戏、传统生产技术与工艺、节日庆典、礼俗等。对它们加以扶持、引导,对于激发古镇活力、强化古镇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在当前的巴蜀古镇中,我们可以在渝东南、川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镇进行运用,同时对于其中的技术方法我们可以在其他古镇保护中选择性地借鉴。

2)文化开发中的主动传承

在巴蜀古镇中,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尽管因丧失社会功能而濒临消亡,但它们却是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有魅力的部分,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如何实现这部分遗产在现实社会中的传承是遗产保护的关键,借助当前时兴的文化产业开发,我们可以通过主动传承的方式,扩充这部分遗产的社会功能,拓展其生存空间,为它们的保护开辟出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来。

同类推荐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十三不靠:家庭装潢焦点访谈

    十三不靠:家庭装潢焦点访谈

    本书通过采访问答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读者对家庭装潢所关心的各个方面,包括具体预算安排、材料采购、管线排放、采暖给排水、室内照明、居室布置、竣工验收等方面。
  •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南京的实际;二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既有宏观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到城市、农村、社区等不同层面的透视;三是综合研究与专项研究相结合,既有综合性的和谐社会研究,又有关于和谐南京、循环型城市、和谐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研究,而每本书又由若干专项研究组成;四是定性分析与定理分析相结合,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国内较早全面系统研究和谐社会理论与城市现代化的丛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传奇日记

    英雄联盟之传奇日记

    当英雄联盟风靡全世界时你还在苦苦挣扎吗?当S5火热进行中你还在黄铜白银徘徊吗?全新赛季!谁主沉浮?为尊严而战,为荣耀而战,为爱而战!战!战!战!S5是属于我的传奇!让我带你跳出“小学生”的深坑!让你摆脱黄铜不过白银的噩梦!教你用德玛西亚征服妹子!让我们一起高呼德玛西亚!
  • 独宠痞校花:王子乖乖被驯服

    独宠痞校花:王子乖乖被驯服

    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小公主,长大了就变得更加盛气凌人,她是全亚洲最最最最有钱首富的独生女,由于在学校太不安分,结果导致被她亲爱的爸妈送到了平民区的学校就读。第一天转学,就发生了比天塌地陷更加灾难性的灾难,她守了16年的贞操被一个为了素不相识的男生夺取了?所以她采取了一个方案,她强迫他跟她结婚,但是他却死活不肯?!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如果一个月能让他喜欢上她,那他就答应了交往。围绕一个月限期的爱情故事展开!
  • 我的二货徒弟

    我的二货徒弟

    凡人篇:帝国,门派风起云涌。争锋相对。鹿死谁手。男主师徒二人,行天下,定凡心。知天下之事,晓人间事故。看红尘往事!你以为的修仙之旅?不,“徒弟我们要拿(偷)尽天下之物”“好的师傅!我要吃遍天下!”。。。。。热血?装逼?种田?不!本文为修仙日常文。金手指?那是别人的事。我的话,一招秒,好吧!
  • 昼月

    昼月

    人生来就有两面善与恶无绝对的善也无绝对的恶何为光何为暗何为善何为恶无暗便无光无恶便无善万物都相生相克结果早注定来来往往两世交错谁又懂其中真谛?
  • 袖手天下:绝色元素师

    袖手天下:绝色元素师

    她,是来自21世纪最顶级的特工,一出手就是雷厉风行,无人可挡,一身内功,傲视群雄;“她”,是来自遥远的七色大陆,洛氏家族中的受人欺辱的七小姐,天生废材,无颜丑女。直到,她成为了“她”,什么废材,丑女的,都给她滚开!众人欺她,辱她,害她,殇她,戏她的,吃了她的,拿了她的,抢了她的,都给她吐出来,否则别怪她手下无情。还有什么太子,王爷,国师之类的,666,告诉你们别靠姐那么近,姐一术在手,天下我有!别拿那点点噱头来诱惑姐,姐才不稀罕!
  • 他说:念念不忘

    他说:念念不忘

    黎念第一次和商璟琛见面时,觉得这个男人真耐热。后来有人问黎念工作这么多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黎念脱口而出:自己给自己办结婚证。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兔公主苒雪笑正玩着捉迷藏,终于抱住一个结实的腰身,睁眼一看。她居然抱着个正在淋浴的全裸妖孽男。“宝贝,你好心急呢,那我就成全你吧。”她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美男含住了双唇。这一夜,她不仅湿身还差点失身,谁能告诉她她怎么跑到吸血鬼世界来了?邪魅男人便是吸血鬼伯爵,并意外发现当他想喝血时,只要喝她流的琥珀眼泪就好了。究竟从天而降的她,是他的克星还是幸运星?
  • 纪千黎初

    纪千黎初

    【本文青梅竹马,三观正,男帅女美,爽文+宠文】某天,年级第一的纪黎对年级第二千初说:“我这一生都只会是你的不二之臣。”同学听闻满脸不信,直到有一天看到他和她吵架冷战,没过几小时,纪黎就向千初撒娇喊抱抱求原谅还认真说道:“初一我们以后再也不冷战了。”
  • 在凡间撒野的那些年

    在凡间撒野的那些年

    她姜殷离本是三界武力值第一的万年灵果,无忧无虑,玩世不恭,行为乖张,性情顽劣。虽时常搅闹的三界一片狼藉,却偏偏与那大名鼎鼎的天界神尊玄灵子交往甚密。两人之间还有了个心照不宣的千年之约。可那魔界的狗贼柳忘川,心生嫉妒,诱骗她说是什么共掌三界,呸!最后还不是被那刚刚位列仙班的刀圣忽悠下凡,封印了法力跟记忆,吃着哑巴亏做了十几年的女尸~~“这...倒是有道理...可是你我同行,终是不合乎礼法,小道恐有伤姑娘名节。”顾伯卿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一时不知怎么推辞。“没有姑娘,如今...我便叫顾殷离,与你同行,为潜心修道,既是修道,何来男女之分?”姜殷离莫名的感觉眼前的顾伯卿十分熟悉。跟着他,或许可以让她找到自己的空白记忆,也固执的认定自己必须跟着他。自此,二人相伴而行。可偏生这姜殷离,有着倾国倾城之姿,被暗藏市井的七皇子钟不二盯上了~钟不二站在门口眯起狭长的眼,静静地观察着两个人,眼前此景与自己预料的果然不同。他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女子,不禁喃喃自语道:“天下竟有如此奇女子,不爱绫罗细软,竟愿意穿粗布麻衣,偏巧如此绝色,甘愿与一道士相伴,想来...这道士也不绝不是泛泛之辈!呵,有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