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8600000009

第9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二)(1)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说:

“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所以,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出发,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

他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士人“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完全违背了“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本意。他尖锐地指出:这样的学校,其名“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因此,他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他对当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也是切中时弊的。

(二)论“小学”和“大学”教育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分别提出了两者不同的任务、内容和方法。8岁至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他说:“古者小学已自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同时指出,“蒙养弗端,长益浮靡”,若儿童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长大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再要弥补,就极为困难了,“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因而,他认为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以下三点。首先,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在朱熹看来,小学儿童“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很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而一旦接受了某种“异端邪说”,再教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就会遇到抵触。因而,必须先入为主,及早进行教育,“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使其习与知长,化与心成,而无扦格不胜之患也”。其次,要求形氛生动,能激发兴趣。朱熹接受程颐等前辈学者的思想,认为在对小学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力求形象、生动,以激发其兴趣,使之乐于接受。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广泛地从经传史籍以及其他论着中采集有关忠君、孝宗、事长、守节、治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诗、故事等,编成《小学》一书,作为儿童教育用书,广为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再次,首创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从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过程。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是在“小学已成之功”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与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大学教育任务也与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是培养“圣贤坯璞”,大学教育则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再进一步精雕细刻,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写道:“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在大学教育方法方面,朱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重视自学。他曾对学生说:

“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在教师指导下重视学生的自学与研究,确是大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其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不囿门户之见,进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交流的做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美谈。朱熹认为,尽管小学和大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具体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两个阶段又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所作的教育阶段的划分,并不是像“薰莸冰炭”那样截然对立。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某些客观规律,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鲜内容。

(三)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他说:“德行之于人大矣土诚知用力于此,则不唯可以修身,而推之可以治人,又可以及夫天下国家。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就是说,德行对人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修身,而且还可以推而广之去治人、治国。因此,古代的教育者都把道德教育置于优先地位。反之,如果缺乏德行而单纯追求知识,人就会像离群的“游骑”,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归宿。

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立志

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他说:“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日: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思不进。只思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于已”。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所谓立志,即是树立要做尧舜或圣贤的目标。“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但一般自暴自弃的人,多半不能树立做圣贤的明确高尚的目的。他说:“今之学者大概有二病:一以为古圣贤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功夫;一则自谓做圣贤不得,不肯做功夫”。自暴的人不屑做圣贤,自弃的人不敢做圣贤,这两种人都不能立志,所以都不肯做佳养功夫。立志又要勇猛坚决,才会有进步。他说,“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何谓勇猛坚决呢?就是如饥思食、渴思饮的态度。”所以他又说,“立志要如饥渴立于饮食。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朱熹认为立志要明确高尚、勇猛坚决,这样就有坚强的信心,何患不进?”

2.主敬

程颐曾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

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认为主敬包含以下几个意思。第一,所谓主敬,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朱熹说:“敬是不放肆的意思”。所谓“不放肆”,即是严肃谨守记礼法的态度。所以他又说,“敬只是收敛来”,“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即是把放荡的心收敛起来,做一身的主宰,培养自我支配的能力。第二,所谓主敬,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他说:“敬只是一个畏字”。所谓“畏”,“如居烧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可畏是警惕的态度。第三,所谓主敬,是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他说“主一只是专一”。“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敬是始终一事”。朱熹是十分重视主敬的工夫的,认为这是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贯穿在整个佳养过程的始终的,所以他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有人间:“敬何以用工”?怎样做敬的工夫呢?他答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这是一句很扼要的话。所谓“内无妄思”,即是念念存天理而去人欲。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气容肃,皆敬之目也”。“内无妄思”,是潜伏的内心精神生活的控制;“外无妄动”,是显着的外在身体动作的支配。只要能支配身体的动作,便能影响内心和生活;反之亦然。

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内无妄思,便自然外无妄动。他把这叫做“内外夹持”。他的这种主张,是和他的中华民族主义世界观及人性论分不开的。他的主敬修养,也吸取了佛教“入定”的因素。他反对不要名教的宗教,却把名教中含有的宗教的禁欲主义因素在禁锢人们的心灵上,这表现了他的理学教育思想的特点。

3.存养

孟子讲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从“性即理”的思想出发,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心”存养起来,要收敛其身心,使精神常集中在这里,而勿便失忘。他说,“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焦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遇事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所谓“存心、养心”,是专指心而言。从另一面说,就是不要失忘此心,“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但人的“心”中交杂着物欲和义理,因此朱熹认为“存养”就只要收敛此心,使它都安顿在义理上。“学者为学,未间其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想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所以,有时他把存养和穷理联系起来:“学者须是培养。今不作培养功夫,如何穷得理。”

4.古察

朱熹认为,“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的是人欲,正当于平分界处理会”。因此,一方面对天理来说,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另一方面对人欲来说,他提出“省察”的工夫。他同意他的学生的看法:“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涵养对省察可以起推进作用,“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矣”。“省”是反省,“察”是检察。

所谓“省察”的工夫,就是要求学生对人欲之私意在“将发之际”和。

己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他说,“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

念虑之萌,固不可不谨;言行之着,亦安得而不察”。朱熹的“省察”工夫,即“求放心”的工夫。他认为不良环境及一切物欲蒙蔽以至于使精神昏味,本然的善心丧亡,“道心”主宰、支配不了“人心”,“人心”却要主宰、支配“道心”。“省察”的工夫,即是随时清醒、谨慎从事,把违反天理的言行压抑掉,而且更要窒息这种思想在他们头脑中任何的萌芽。“省察”本心,揭去昏翳,使心中的“理”永远保持通明,这就是朱熹道德教育与修养的重要任务。

同类推荐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翻译领域,她提出了非凡的翻译思想和策略。但在我国,因其作品理论晦涩难懂,把她作为翻译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更是如凤毛麟角。本研究将从她复杂的学术背景入手,研究她翻译理论的观点,希望推进翻译理论的纵深发展。
  •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从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入手,重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不仅具有生存的能力,还更多地开发他们的才智。使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求知的快乐,增添达成目标的信心。
热门推荐
  • 终极天神

    终极天神

    大家好,我叫王胜,一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于我一欢幻想所以无意间想起了写小说,也就是《终极天神》,希望大家捧场!谢谢!
  • 我的遗愿名单

    我的遗愿名单

    “在你死之前,有什么遗愿吗?我替你完成。”艾斯“我不想老爹为了救我而死……”佐为“让我与围棋之神对弈……”郭靖“我要大宋正道永昌……”燕归人“苦境兵燹休止……”雨果“如果不能登上撒冷,我的人生将毫无意义……”波罗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为了挽回遗憾,江华走上了帮人完成遗愿的道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见你就是美好的开始

    遇见你就是美好的开始

    一不小心踩着狗屎运进了本市重点中学,本以为接下来的三年可以安安心心做个书呆子,不料想遇到了她…“对我微微隆起的小腹你有兴趣负责吗?”………
  • 绝世萌女皇

    绝世萌女皇

    第一次写小说,不会用什么精美的语句。见谅
  • 我的青春NO作NO矫情

    我的青春NO作NO矫情

    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想,过的无忧无虑一点!
  • 暗恋成瘾

    暗恋成瘾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你暗恋过吗?暗恋过的一定要进来看。没暗恋过?还是也要进来看。
  • 至尊吞噬

    至尊吞噬

    宇宙本源融于魂,吞噬印记!噬灵圣体本天成,吞噬天地!七口天芒神刀(死亡、毁灭、轮回、生命......),每一把不仅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而且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太极图、盘古幡,诛仙剑,混沌钟,上古圣物!七刀合一,九星炼阵图,且看陈天如何将其炼制成能与先天混沌至宝争雄的不世神兵!阴阳合体,后天太极!至阳极阴,太极之魂!且看陈天如何为至爱打造护身至宝!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的岁月...等待你来一起纵游!不证混元,吞噬天地!屠魔弑神,逆天战道!圣人不灭,已成往昔......
  • 千古令

    千古令

    百国联手创造上古神纸,现世时却不翼而飞。引起百国误会,上古时期就此灭亡。现代,神纸现世,化成人形,引用百星,回到上古时期。却意外成为恒灵国七公主,被迫与他人联姻。在相处中,深爱上了对方。在这时,这个时期的上古神纸现世,但只能留下一位。她选择……
  • The Lone Star Ranger

    The Lone Star Rang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