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8600000004

第4章 儒学集大成者朱熹(3)

其《史说》更强调:“观史当如深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如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知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由此可见,吕学已严重脱离理学家的思想轨道,而与南宋时期倔起的永熹功利学派的思想主张相一致。故而吕祖谦虽为朱熹的学术好友,但他实际上并未少受朱熹的攻击和责难。

朱熹一直认为,历史书籍不值得学习和研究,阅读历史着作只是像看人打架,非但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弄不好还会把人看坏了。

在他看来,陈亮、吕祖谦的学术之所以驳杂不纯,没有成?”纯儒,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书看得太多的缘故。为此,朱熹提出了“读书须是以经为本,而后谈史”的主张。据此可知朱熹与吕祖谦的学术异同。

至于陈亮,也算是朱熹的一个重要讲友。他曾和朱熹为了辩论王霸之学而有许多书信往来。作为浙学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的思想主旨是专务实学,以务实二字为学术的根本宗旨。因此之故,他极力反对空谈性命的理学,以为性命之学并不能解决当时南宋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其《送吴允成序》写道,自北宋理学家的性命道德之学兴,“而寻常烂熟无所能解之人自托于其间,以端悫静深为体,以徐行缓语为用,务为不可穷测以盖其所无,一艺一能皆以为不足自通于圣人之道也。于是天下之士始丧其所有,而不知适从矣。

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事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可见性命之学危害之深,误国之重。基于此,陈亮在与朱熹的反复辩论中,主要讨论的是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关于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

他们都肯定道的重要性,但其争论的焦点在于道能否离开人事、万物而独立存在。对此,朱熹持基本的肯定态度,以为从原本的意义上说,道是可以离开人事、万物而独立存在的形而上者。陈亮反对朱熹的这种神秘主义的解释,以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自然及人事的活动是宇宙间的实际内容,所以道只能存在于人事与万物之中,“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离开了人事万物便无所谓道。二是关于王霸、义利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以功利论是非,而主张将王道、义理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对此,陈亮并不是直接反对王道、义理与仁义,而是主张应该将正与霸、义与利结合与统一起来。王道仁义无非是爱人利物的救民之心,而仁义之心只能通过利民的实事实功表现出来,此?“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对于陈亮的这些见解,朱熹出于理学家的立场一直视为极为危险的言论,《朱子语类》载其语录说,陈亮的学术已传到“江西,浙人信得已多,家家谈王霸,不说萧何、张良,只说王猛;不说孔孟,只说文中子。可畏,可畏!”由此也可反证陈亮学说在当时的影响。

和陈亮的思想倾向比较一致的是叶适。作为永熹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的思想主旨也与朱熹的理学思想相反对。永熹事功学派的学统源远流长,它虽然昌盛于南宋前期,但其实际渊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北宋中期。当时有王开祖、项昌期、石林三人在永熹一带讲学授徒,开永熹学派之先声。至薛季宣的时候,永熹学派的规模大体形成,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故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薛季宣是永熹学派的真正开创者。薛季宣为学的基本特色如《宋元学案》卷五十二所说:“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落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于一种闭目合眼,朦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因此,不论薛季宣的学术渊源从何而来,但其思想主旨与正统的理学传统已明显不同,则为无可疑的事实。继薛季宣而起并传其学的第一大是陈傅良。他格外重视事功,以为“所贵于儒者,谓其能通世务,以其所见之享功。”也正因为他对事功的重视,遂引起朱熹的极端不满。朱熹在《答胡季随(大时)》的一封信中抱怨道:

“君举(薛季宣)先末相识,近复得书,其徒亦有来此者,析其议论,多所未安。最是不务切己,恶行直道,尤为大害,不知讲论之间颇及此否?王氏(通)《中说》,最是渠辈所尊信,依仿以为眼目者,不知所论者云何。”据此不难看出陈傅良与朱熹的思想冲突。

陈傅良的学生很多,但真能发挥其学术,张扬其事功旗帜的还要首推叶适。叶适师承陈傅良、薛季宣,并在他们的基础上将永熹事功之学又向前推进。他一方面比较系统地清算了永熹学派所承袭的二程道学思想,另一方面又把永熹事功之学系统化,从而成为永熹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早年与朱熹的学术思想倾向有一点接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政治观点上的一致。但是到了晚年他对朱熹的学术思想则持相当严厉的批评态度,双方的分歧也日趋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于儒学的道统问题。道统说原本起自韩愈,但到朱熹又有新的发展,他们以儒学的直接传承者自居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对此,叶适极为反感。他在写给他的学生吴辅明的一封信中说:“道学之名,起于近世儒者,真意曰,举天下之学皆不足以致其通;独我能致之,故云耳。”也就是说,儒学道统是理学家编造的一个学术谎言,如果圣人之道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神秘的代代相传,那么这种道于天下国家又有什么意义呢?叶适与朱熹思想分歧的第二点是关于道与物的关系问题。叶适认为,道不能离开物而单独存在,“物之所在,通则存焉”。这显然与朱熹的理气观有所不同。他们之间争论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义利的关系问题。叶适和陈亮一佯,坚决反对“高谈者远述性命,而以功利为可略”的主张。以为善为国者的起码要求必须是“务实而不务虚”,然而那些所谓的正统理学家则“以性为静,以物为欲,尊性而贱欲”,认为人欲是一种极为不洁的东西。

叶适认为,人的自然欲望是一种本然的东西,是一种无法掩饰的本能欲望,是情势之必然。故此,他主张顺其所欲而有适当的节制,而不能“教人抑情以徇伪”,人为地、不适当地克制人的合理欲望。统观永嘉、永康学派与“正统”理学家的思想分歧与争论,可知他们虽说与“正统”理学家意见不一致,但他们依然是在儒学的思想框架内进行思考,他们的思想资源依然是那些儒家经典。如果说他们不同于朱陆理学心学之争,那么只是因为他们是站在理学的外部去反对理学正统。

对于朱陆之争和朱熹与永嘉、永康学派的争论的不同性质,判断最清的莫如朱熹本人。他清醒地意识到,陆九渊的学术思想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只是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较深罢了,“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旦无可摸索怕会转去”。而像浙东永康、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则不然,一是功利之学“大不成学问”,一是“若功利,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朱熹反而将陆九渊视为同调。

关于陆九渊与朱熹的争论过程,前面已有大概的描述,现在所要讨论的是他们的分歧要点,并由此概见陆九渊的思想特征。

(五)关于“理”的分歧

原则上说,朱陆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然而从这个共识继续探讨,他们之间的分歧愈趋明显。陆九渊借助儒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由自心而生发。其《杂说》篇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其《语录》卷三十四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显然陆九渊对“理”的理解与朱熹不同。也正是由这些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学术思想的一些基本方法的严重分歧,比如朱熹?穷理“(“道问学”),陆九渊说“明心”(“尊德性”)由道问学,强调格物致知,即物穷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为人的道德水准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愈迸,朱蕉说,“格物穷理,乃吾人入圣之阶梯。夫苟信心自是,而惟从事于覃思,是师心而自用也。”

由尊德性,必然强调“先立乎真大,而后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使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故此陆九渊强调为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进知识,而是为了实现道德的至高境界,因此,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把握,都不可能直接有助于实现增进道德境界的目的,人的本心就是道德的根源,因此只要扩大、完善人的良心结构,就能实现增进道德的目的。有鉴于此,陆九渊格外强调求放心、存心的功夫,而视格物穷理为支离破碎的为学手段。

(六)关于对“气”的不同理解

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气”是一个和“理”相对待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一是指形成人物之别,贤、愚之殊的内在因素,即气质之性。而在陆九渊的思想体系里,虽然也大谈气质之性的问题,以为其人性论寻求客观根据。但是在他的概念中,“气质”只是一个生理、心理意义上的问题,它的哲学价值只是作为“心蔽”的外界原因之一而已。他说:“人亦有善有恶,天亦有善有恶(自注:日月蚀恶星之类),岂可以善皆归之天,恶皆归之人?”又说:“学者之病,随其气质千种万态,何可胜穷,至于各能自知有用力处,其致则一。”由此可见,陆九渊思想概念中的“气质”实是指人的一种生理或心理状态。故而他和朱熹不同,他认为,人的这种生理心理品性和人的社会行为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唯一的关系,即人的气质并不能决定人的善恶贤愚,并不能决定人的最后归宿。在他看来,人的“心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资禀”,一是“渐习”。资禀源于先天,人共生于天地之间,无非同气,人气禀清浊不同,故有沉滞者,有轻扬者,有恣纵而不能自克者,有能自克而用功不深者等等不同状况。针对这种状况,陆九渊认为,学能变化气质,只要能“动皆听于义理”。

(七)关于对“心”的不同理解

在朱熹看来,所谓心,是人的知觉认识能力,是人的行为主宰;然而在陆九渊看来,心是人的伦理本能,是人的本质所在。他说:“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基于此,陆九渊反对朱熹关于人心与道心的区分,以为人心道心只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心的性质和状态,如果强将二者对立起来,则分明是“裂天人为二”,从理论上也很难说得通。

基于此,不难看出陆九渊的思想特征,主要是在与朱熹的思想冲突中来开展自己思想的论证。至于他的学说的积极意义,便是打破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上继孟子而建立心学的思想体系,从而称为宋明理学中心学的开创者。后经王阳明的迸一步发挥,终于使心学派别在宋明新儒学中独树一帜,与程朱理学长期对立。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日本文化新论

    日本文化新论

    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具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发展,学习日语的人数增多,人们从各种渠道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特别是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热情很高。但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少是通过国内出版的很多日本文化概要等书籍来进行的,这类书籍在传播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看见未来

    看见未来

    未来到底会怎样,当一个无比巨大的逆转时代遽然降临之际,地球和人类将受到什么影响并发生何种变化?人类将如何应对?假设人类的未来中的一切规律均是依赖时间而存在,就是说,假如把时间抽离了,那么这些规律自然而然的显现了。
热门推荐
  • 莲月禅师语录

    莲月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浑宇灵书

    浑宇灵书

    拓脉,九冥,通浑,重浑,地浑,人浑,天浑,在堕落大陆上,少年风飞扬携带着浑宇灵书在尘世中逐步成长,爱人,功法,朋友的羁绊在堕落大陆艰难前行,到底本心是什么?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为的便是打破这天道建立新的规则。
  • 景语漫记

    景语漫记

    深锁高墙十五年,一日,父王允我出宫游历,这才让我看到这世间是怎样的景象……
  • 伊凡诺夫·海鸥

    伊凡诺夫·海鸥

    本丛书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优秀中文译本结集,分四卷出版。本卷包含名剧《海鸥》和《伊凡诺夫》。喜剧《海鸥》描写乡村富家少女妮娜的爱情理想和遭遇,于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
  • 元灵异界录

    元灵异界录

    生存与死亡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无限接近王者才能领悟活着的真谛
  • 妖王想把我吃掉

    妖王想把我吃掉

    妖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要把你吃掉~”苏晨:“嗯!土味情话?”妖王:“我会留下一个脚趾头,泡在鱼缸里,天天喂它虾米~”苏晨:“啊!这么重口味?”妖王:“请你做我的新娘,我把心挖出来给你吃~”苏晨:“滚!出!去!”
  • 暗黑校园:被流放的少爷

    暗黑校园:被流放的少爷

    她,南宫秋寒因听从养父的命令而去到Z国GN市的暗黑学院上学;暗黑学院是一所被称为恶魔学院的学校,里面的学生全部都是全球的贵族子弟,可能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而被流放到这暗黑学院。暗黑学院里并没有所谓的恶魔,反而有十大天使;每一个天使都极为优秀,可为什么却还是被家族流放到此了?十大天使之中,竟然都没有她要找的人?那么,恶魔的孩子……到底是谁?!(绯王系列·第二名作·孤儿绯i著/简介白痴路过)
  • 虚妄蜉蝣

    虚妄蜉蝣

    直至我们满面风霜才肯回头想自己走过什么罪孽聚集的道路。贺庭锡负了她一辈子,也磨蚀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旖旎之日,如同秋日的红枫凋谢在寒风中。我该如何走好没有你的后半生?只好也来到无尽黑暗的死亡之中,重新寻找与你相逢的地方。
  • 潮汐海灵

    潮汐海灵

    在遥远的征服者之海,生存着强大的凯马族。生活在他们亲手打造的最坚固的堡垒--阿纳波斯内。也正是主人公菲兹的家。在一次探险时,菲兹和他的队伍遭遇凌龙的袭击。菲兹阻挡凌龙,使朋友可以脱险。当菲兹回到阿纳波斯时,阿纳波斯已成为一片废墟。菲兹决定去找其他可以生活的地方。毕竟,他是凯马族最后一个。
  • 清浅岁月阴阳心

    清浅岁月阴阳心

    奇楚才,强大的异能者,神族后羿,拥有通晓天地命运之能,掌握着人类通往神族的密境,血液可救人于生死之间,免轮回之苦。世人皆想寻之,却不知多少真正的所谓神族都想摆脱自己的命运!一个个异能者,成为多少人的眼中异物,欲得知而为已用或者毁灭,才谱写了一个个不为认知的爱恨交织的故事!神族,人类,阴阳界,不过也是不同的生命体系而已,皆为爱恨所苦,皆有欲望难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