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400000030

第30章 难忘师恩(7)

今天,老人虽然匆匆离我们而去,但是如果他的在天之灵能知道今日的成电已经日新月异、人才辈出、正屹立于我国名校之林时,一定会欣喜万分的!

电子科大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励精图治和无私奉献,方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是来之不易的。其中何尝不包含着像周玉坤老教授等老一辈人的一份心力呢!但愿年轻的后来人:别抹去这淡淡的历史印记!

母校师长,老同学——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嘉林

人的一生,我以为最值得记忆和留恋的,是大学时期。不谙世事,充满期望,金色的年华,纯净的心性,是一生中长见识、广交往的年代,是一生中最受益的时期。

而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事情却纯属偶然,恰如我1957年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当年,我在北京第九女子中学毕业,正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地球化学系,班主任老师把我们几个优秀生找去,重点介绍了于1956年新成立的成都这所学院。首先吸引我的是学校所在地域。我从小爱看武侠小说,对峨眉山极为向往,总幻想能近距离感受一下那些侠义的剑客,拜他们为师学上两招。其次是学校设立的那些新专业,极具神秘,好奇心驱使我选择了成电。

这不经意的偶然,让我进入了一所充满朝气、创业奋进、又不失传统美德的新型大学,并愉快地度过了难忘的五年大学生涯。在这里,我确立了终身从事的职业。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想来,仍觉得兴奋和庆幸。回首当年,如烟往事,仍历历在目,新鲜而有趣。我将它们片片段段地记录下来,以作回味,以留念想。

入学新生

当时,从北京到成都,要在宝鸡转车。当我提着一只小皮箱走出宝鸡火车站时,不禁被眼前荒凉的景象吓呆了,这哪里是什么城市,迎面横着一座秃山,一条长街凌乱肮脏。我坐在小箱子上便大哭起来,一种举目无亲的无助感油然而生。幸喜同行的伙伴找到了成电派来接站的魏老师和王老师,及时为我们安排好一切,还带我们去吃了宝鸡的怪味鸡,以至,我一直以为怪味鸡是宝鸡的特色,还误以为宝鸡是因此鸡得名。多年以后,才搞清楚它是一道典型的川菜。

魏老师和王老师是我入校前首先见到的两位老师。虽然以后再没有见过他们,但却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至今记得他们。

次日,从上海来的一车厢同学抵达宝鸡,魏老师安排我们随车同行,带队的同学叫卢铁成,调干生,较我们年长,很沉稳老练,对我们似兄长般关怀。一车人热热闹闹地随火车穿越秦岭、巴山的崇山峻岭,抵达了物质丰饶的成都平原,欢快地步入学校大门。

同车来的北方同学李印,放下行李便去逛街,回来后兴冲冲地大声对我们说:“快去,快去,满街的梨呀、桃呀都张着笑脸欢迎咱们呢,只可惜,没钱!”是啊,那时候,我们都是一群穷学生。

我刚被安排住进三系女生宿舍,便有一位瘦高的自称是学校广播站的大嘴男同学找上门来,问,你是北京来的吗?我说是呀。他说,我带你去我们广播站看看,好吗?出于好奇,我站起来便随他前去,进主楼一层往右一拐,便是院广播站。我走了进去,并荣幸地成为广播站播音组的一员。从此,它成了我大学五年最喜欢的去处。在这个人才济济、和睦协作的环境里,我结识了许多默契的学友。同时,我还长了见识,丰富了艺术素养,锻炼了工作能力。它使我终生受益也使我终生难忘。那位看似不经意,实则早有预谋把我领进门的学长,我称其为“杨告鸟”。他其实是学院广播站播音组组长,高我一届的杨鹄同学。

不久,又有一位高年级同学来找我,学院为纪念12·9运动,组织一台文艺演出,其中一个独幕剧是“放下你的鞭子”,他动员我去出演女主角香姐。演香姐爹的是高我一级的夏同学。中学时我曾任校剧团团长,学校还送我去北京市业余艺术学校学习过,自认演这样的一个角色不在话下。那是一对卖艺的父女,女主角应具有许多基本功,但走园场、鹞子翻身等我都不会,自己也没有下工夫,马虎走过场,根本没演出香姐的特质。虽然是一台业余演出,同学们也不会对此作出过多的评价,但我内心却很自责。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常以此事为戒,每每拿到一个课题,我都会认真地做好基础准备,再去实地操作。

多年后,我出差成都,回到母校,到教工食堂找人,远远就听见有人喊:“快看,我闺女来了。”定睛一看,原来是曾出演过香姐爹的夏同学,他毕业留学任教了。时过境迁,这么多年过去,恐怕只有当事人还记得当年演出的那一幕了。

师长

成电建校由交通大学有线系、华南工学院无线系和南京工学院的相关专业构成,教师和学生整体搬迁。因此,虽是1956年第一届招生,1958年就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教师们带来了名校、老校治学严谨、育人为本的风范,学长们体现了见多识广、大气活跃的精神。这样,成电刚刚建立就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呈现出一种包容、大度、胸襟开阔的氛围,以至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精英、学者,纷纷热忱满怀地投入学院的建设中。

我清楚地记得进校的第一堂课是劳动课。新建学校到处都是未竣工的建筑,我们班的同学从主楼往教工宿舍运土。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从未干过粗活儿的我,挑起一担土艰难前行。两个箩筐不听使唤,顾了这头,就掉了那头。一位年轻的教师走过来,见我的狼狈样,笑着说:“还是学理工的,杠杆原理都不记得了,找支点呀。”是啊,阿基米得说找准支点能将地球撬起来。我挑起这么一小担土,只有找到支点,才是真正的关键。

回想大学五年,我的那些让我数十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师长们,不是一直在谆谆教授我们找准各门学科的关键点吗?

记得高等数学老师杨俊明给我们讲微分课时,举了一个“明朝汤”的生动例子,来形象地说明t的含义。他说,北京有一家全国知名的餐馆叫砂锅居,它的招牌菜式叫“明朝汤”。相传,从明朝开始,它每天留一勺煮好的肉汤放入新煮的汤中。日复一日,延续至今。今天的人还能品尝到明朝汤的滋味。其中,明朝的因子只是微乎其微的t概念。鲜明有趣的例子,使我们对t这一数学概念清楚明晰;以至同学们说到t就想起“明朝汤”,也就立刻想到和蔼风趣的杨先生。

“画法几何”是女同学最头痛的课,机械制图实在枯燥恼人。记得一次画圆弧连接(描图),我描的是一个水阀的剖面。底图画好,开始描图。圆弧连接处始终不光滑,总有毛刺。于是我一遍一遍地加粗,最后描成了令人眩晕的一团黑。正巧教“画法几何”的老师朱宗麟从我座位旁边走过。他拿起我描的这一团黑,笑着幽默地说,你描成了一个奥赛罗。他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我始终没忘那个奥赛罗。后来,我下了一番工夫,终于把它变成了一个泰斯特梦娜。朱先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老师,我们的扎实功底多亏了他。他的手风琴拉得优雅动听,与机械的制图课相得益彰。

量子力学是一门极抽象的课程,满篇的公式看得人眼晕,唐茂成老师用他那洪亮的男高音,把一门纯理论课程讲得像弹钢琴曲般抑扬顿挫,富有乐感,确实不是一般的功夫。

恽正中老师的固体物理课严谨缜密,内容丰富,同学们都佩服他的治学精神。

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当属陈星弼老师。大家都喜欢听他的“半导体物理”课,他讲课充满智慧,课堂上他潜移默化地带领大家走向探索知识之路,调动同学们每一根神经,开启思索之门。没想到他的充沛精力能保持到80岁高龄。他的建树是电子科大的骄傲,尊敬的师长,衷心祝愿您长寿健康。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电子科大微固学院的前身是三系,它的创始人毛钧业教授,是我们十分尊敬和怀念的老系主任。他高尚的人品,谦和稳重的治学态度,鞠躬尽瘁的育人精神,为学院的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曾带领学生完成诸多课题,却很少在学术论文中留名。他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地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并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三系第一届毕业生的郭苕华先生,曾从美国回来探视,还万分感慨地提起毛主任当年资助他200元人民币回家葬母的辛酸往事。1958年的2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我们那时每月的伙食费是9元钱。

电子科大正气的学风,优良的师德,始于建校初期的这些师长们。他们为学校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老同学

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53年前的老照片,七个土里土气、“瓜西西”的女孩,斜着身子站成一排,个个面露微笑,腼腆而天真。那是我们7524班的七个女孩在报到后的第二天在圣灯寺的那个小照相馆拍的照片。高个子的刘翠屏、李次樱来自广州,程思琪来自万县,金贵永来自重庆,何瑞芸来自乐山,我从北京来,严礼华来自产井盐的自贡,七个人中她年龄最小,却最爱操心,我们每个人的起居生活、学习诸事她都会替你考虑到,比对自己的事还要关心。

班上有一位从湖南来的谢同学,穿的衣服补丁重补丁,礼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宿舍便同我们商量。七个人凑齐布票和钱,星期天她上街买了布,还让我以演话剧需要道具为名,向谢借了一件外衣,由我们的巧姐金贵永剪裁,利用课余时间一同缝制。两天后一件蓝卡其布学生装便做好了。大家喜不自胜地给谢送去。他的感动可想而知。班上的男同学还据此编了一首用民歌小调谱曲的歌来传唱。

同学们都来自全国各地,谁也不去关注谁的家庭背景、贫苦与否,大家都是风华正茂的学生,读书、求知、劳动锻炼,仅此而已。平等,使我们之间的关系简单而自然,人的心性也因此单纯而洁净。我们的大学时期(1957~1962年)经历的是一个特殊年代,“大炼钢铁”“除四害”“三年自然灾害”……那些奇奇怪怪、背离常规、令人难以理解的政治活动,把人心搅得乱七八糟。我们之所以都能平安度过,是系里面那些有良知的政工干部和班上党团组织的负责人,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是班里同学的相互信任和关爱,是老师们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地坚持职守,让我们在饥馑贫困中、政治压力下,仍能沉下心来读书求知,以至顺利地度过五年的求学生涯。相比一些老师和同学的遭遇,我们可谓幸运。

记得2009年9月,在一次全年级同学聚会上,一位曾任年级学生支部书记的同学十分真诚地对大家说,过去有些事情做得不妥,对不起大家。同学们都动情地齐声说,那是时代的过错,你不必背此重负。

如今,同学们早就各奔东西,定居五湖四海,但我们多数人始终保持联系,始终都在互相关注。年级的热心人漆再钦、杜正俊、吴素君,组织在成都的同学们经常活动,每当外地有同学来,也都是他们张罗聚会,使同学们感受着浓浓的友情。

而我们班的同学,还有一个聚会的小据点,就是蒋臣琦家。性格平和、诙谐、幽默的蒋臣琦,清瘦得像一根竹竿。大学五年,没见他同谁红过脸。与人交谈,始终和蔼亲切,在班上人缘极好。多年后,他升任四川省电子厅厅长,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本色。每次我出差到成都,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到招待所接我到他们家。

2009年9月,我们一伙外地的同学到成都聚会,住在他家。他把卧室全让给了我们,自己睡在沙发上,还喜滋滋地对我们说,感谢你们给了我再当一次“厅长”的机会。他的夫人就是当年与我们同宿舍的“好管家”严礼华。

大学生活,历经半个多世纪,留下的是如虹般的回忆。

一朵蒲公英盛开的理由

皮箱变得沉甸甸的,这次装满,就是真的要走了。

经过三楼的信箱时,我看见了您的名字。觉得好像还是昨天上午九点的样子,阳光很好,您站在讲台上,我坐在阶梯教室靠左的窗边听您讲课。

您面前的书翻过好几页,上面该留有夜里备课时画下的红线吧?

您写字时手指有力,可是肩膀有些瘦削,粉灰洒下来时在鞋尖留下一层霜了。

您说话的样子有些激动还带了一点口音,声音仍然清亮,左手仍然保持着习惯的姿势。

您点击鼠标的动作似乎不太熟练。

您中途停下来喝一口水、抹一把汗,然后继续刚才的那道题。

……

那个时候,窗帘拉了一半,放映Word的投影仪上,您的头像随着您的声音晃动。3年前、5年前,甚至10年前,您的样子也是这样刻在每一位学生心里的吗?那时候您还年轻,还骑着自行车穿过长满银杏的校园,还偶尔去地面有些坑洼的风雨棚看球,或者还在下课的间隙,被一堆扎了马尾、剪着平头的大孩子围在中间,拉拉杂杂侃大山。

想起这些我才发现,您在我记忆里不只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不只是一张有些严肃的脸。我十八九岁到二十来岁的这段时光,那么灿烂,该是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吧?您和那些同我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们一样,总是在一回头时,就被定格在2000年的夏天,一直到2004年的7月。

您还会记得我吗,老师?那张考卷、那个编号、那种被批评时吐吐舌头的动作、那个作业本上或工整或别扭的名字……其实还没离开呢,我心里为什么就有些酸酸的?我不知道离开之后,还会不会在某个迟到的早上匆忙遇见您,满脸通红地叫声“老师早”,然后看见您促狭的表情、扬起的嘴角;我也不知道,离开之后我会不会在那句表扬和鼓励面前还是嘿嘿傻笑,会不会对着令人惭愧的分数和您脸上的笑意,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我想,关键是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像您一样的人,能够这样无条件包容我的过失,能够这样真心为我每一点成绩喝彩。

老师,您看过开花的蒲公英吗?它们积蓄了整个季候的力量,只是为了有风的时候,把每一个撑开小伞的孩子送走。那些尚且懵懂的新生儿,即使有一些眷恋,也会在漂流的过程中,贪恋一片草地,一条河流,一块岩石,一朵鲜花。我想,您一定知道,每一朵蒲公英送出的小伞兵,不管停留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总是会扎根沃土、长出花蕊,也一定会积蓄整个季候的力量,献给它们未来的小伞兵,让那些洁白的花朵开遍整个山坡,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您一定也是这样吧,所以才会这样耗费一季又一季的青春,送我们迎风远行,即使岁月流逝,即使年华老去。请您相信,每一个蒲公英的孩子都记得那消失在时光罅隙里的岁月是怎样珍贵,它们都会像您一样,把同样美丽的花朵,洒满您身后春天的郊外。如果有一天,我捧着那些果实给您,您会不会依然是今天的模样,还是已经韶华逝去、鬓白如霜?

我经过三楼的信箱前,看到您的名字,我真的想了这么多。我离开的时候如果哭了,请不要笑我,老师。

我了解每一朵蒲公英盛开的理由。因为,您就是在用这样的心情看着我们离开的脚步,看着青春在我们身上永远延续。

(2004届毕业生)

同类推荐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
  • 一隅芬芳

    一隅芬芳

    为引导全民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房展,大庆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整理了三位读者的作品:张业隆的小说以自身三轮车夫的亲身经历为原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并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群体的生活百态,从底层人民的生活变迁反映时代及社会的变化。基于实际有感而发,苦涩而又乐观,辛劳而又执着,简单却不肤浅,普通却又非凡;杜天明的古体诗词曲赋以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厚朴情怀为创作源泉和动力,题材广泛,反映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自身的心路历程;管庆林的自由体诗歌结合自身生存状态,记录经历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身被生计所缚,心在自由飞翔,充满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浪漫主义情怀。
  •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体面的普通人

    体面的普通人

    这世界谁不是双手双脚一颗心的普通人。活出希望,就是体面。体面这两个字,从来都与物质无关,而是接受平凡的坦诚,以及面对波折的坚韧。【只要还有明天】因为穷,小小的美雪被父母卖掉。十几岁挺着大肚子,丈夫却死在战场。以为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却被骗去远方做慰安妇。九死一生逃了回来,在乱葬岗找到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怀中儿子的身体早已冰凉……这是一个让人觉得甚至连死都不能消除痛苦的漫长人生,可是这个她却以八十多的高龄站在我面前。【寻找佐伊】最具有人文情怀的故事。一个快要病逝的老太太,为什么从日本奔赴中国,只为寻找一个叫做“佐伊”的大象……
  • 文本与阐释

    文本与阐释

    本书汇集了夏志清一生开创性研究的精华,内容涉及《红楼梦》、汤显祖、《老残游记》、《镜花缘》,还有端木蕻良、沈从文、张爱玲、白先勇的小说等。这些名著,有的早已沉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之中,有的经夏志清阐释,在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得以确认。书中处处机锋,又兼具国际视野,于中国古今叙事传统中娓娓道出西方批评理论和人文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完美奇迹

    完美奇迹

    历经生死两茫茫,青衫长剑逍遥行。羽扇轻舞谈笑间,登高绝顶最孤独。是谁?让我那平淡的心,起了一丝涟漪。是谁让我那封闭的心,打开一丝缝隙。是谁逼迫我走上那强者之路,蓦然回首而你确不在我身边。你那平静的心我已懂得,想珍惜你已红颜白骨。想挽留奈何登凌绝顶依然已成回忆。
  • 学生阅读经典:茅盾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斯散文多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散文速写下的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
  • 异界另类法师

    异界另类法师

    一本神秘的书籍,让他在这个充满了魔法的世界醒来,只是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你是个法师,法师啊,你拿着矛上来捶我算什么啊!”对手颇为不忿地看着莫晓,痛心疾首。“战斗法师了解一下?”莫晓笑着挥着手中的战矛,将这个世界捅了个通透。
  • 黄帝素问直解

    黄帝素问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卑鄙的外乡人

    卑鄙的外乡人

    群星归位中蕴含着星辰陨落的真相。此乃创世之初,此乃终结之末。诉说这一切的即为我之不朽。上位者,星辰贵族,神祇的化身,诡异的眷族……我手持旧神圣典,封印旧日,驱逐外神,留下无数传说。你问我如何做到?谨记这十六字真言:毛多弱火,体大弱门,身胖弱菊,有鳞弱雷。对,我就是那个卑鄙的外乡人。合理党,单女主,前期节奏稍慢,还请见谅。群:74840213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伊卡斯特

    伊卡斯特

    讲述了一个关于精灵族法师的成长故事,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
  • 花语楼

    花语楼

    我本是堂堂21世纪的某医院的一位重量级医生啊,可谁知造物弄人,不曾想有朝一日也会穿越,还是到了这么一个不明所以的地方,成了一个五岁的小姑娘。不过还好,至少比前世强多了,成了山庄的大小姐,有爹疼有妈爱的,还有个风流倜傥的哥哥,虽然娘亲也在十岁的时候过世了,可倒也过得风生水起。我一度认为,可能这辈子就会这么安逸的过下去吧。谁又能想得到,一夜之间又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是不是上天总是这么爱开玩笑,给了我亲人,又让我失去亲人,这么多年我早就把他们当成亲人了啊,既然是亲人,我又如何能让他们白白惨死。我一定要让那些害得我家破人亡的人付出他们应得的代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真的不是小人

    我真的不是小人

    创世首部现实题材作品。小说套路中有深沉的思想!你说我吹牛?花样年华的我有志不在年高!有钱大佬重生滚滚红尘;杰出少年为民服务,攀登人生最高峰……
  • 君夏

    君夏

    君临天下,不过只在一念之间。“江山和我,你选哪个?”“半夏,你就是我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