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2500000133

第133章 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2)

此时,蒋介石认为刘邓大军是北渡黄河不成而“南窜”,以20个旅分路尾追,另以一部分兵力在平汉路侧击,企图将刘邓大军歼灭在黄泛区。刘邓大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两天的时间,迅速通过了宽达八、九十里的黄泛区,然后渡过了沙河、洪河,矛头直指大别山。此时,蒋介石才如梦初醒,慌忙调集了3万多人赶到汝河南岸,企图挡住刘邓大军的去路。在“到达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刘邓大军同敌军展开了激战,20日渡过汝河,27日全部渡过淮河,进入了大别山北麓的固始、潢川等地区。经过20多天的连续行军,刘邓大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先于蒋军进入大别山地区,胜利地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到达大别山后,刘邓大军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开始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三纵在皖西,六纵(欠1个旅)在鄂东,一纵、二纵在大别山北麓商城、罗山地区牵制敌人。到9月底,共歼敌6000余人,解放县城23座,初步打开了局面。此时尾追刘邓大军的23个旅也进入大别山,企图将刘邓大军赶出大别山。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的“目前作战似应避开桂系主力,集中歼灭中央军及滇军”的指示,进行了河风桥、钟铺、斛山寨战斗,将敌人的机动兵力全部调到大别山以北地区。10月12日,中原局发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决定建立鄂豫皖西两个军区和区委,积极发动群众。此时,集结在大别山北部的国民党军6个多整编师,企图合击刘邓大军。刘邓大军避实就虚,于10月8日,在六安东南的张家店歼敌1个旅。10月27日又集中1个旅的兵力,在蕲春以东的高山铺地区伏击敌人成功,歼敌两个半旅约12万人,对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产生了重要影响。刘邓大军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到11月下旬,共歼敌3万余人,建立了3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战略展开,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3领导三军创建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牵制了20多个旅的敌人,西北野战军也将胡宗南主力吸引在西北,此时陕南、豫西地区极为空虚,毛泽东决定奇兵突出,杀向豫西山地,创建鄂豫陕根据地。1947年7月19日,毛泽东会见了陈赓,指示他和谢富治率一个集团军(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三十八军和第八纵的二十二旅组成,后改为兵团)挺进豫西,配合刘邓大军经略中原,并进一步指出,豫西敌人兵力空虚,是个空子。

挺进豫西机动作战,大量歼敌,开辟根据地,可以迫使胡宗南军南调,配合陕北我军,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可以配合刘邓进击中原。毛泽东还给陈赓讲了破釜沉舟的故事,要求陈赓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出去,克服在新区遇到的困难。毛泽东说,弹药不足,由蒋介石来“补充”,伤员安排,要依靠群众!根据地是创建起来的,不是一切都搞好了才去革命。蒋管区的人民遭受封建势力和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你们去了,要好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革命的高潮推动起来,这样就一定胜利。

1947年秋,毛泽东在神泉堡。遵照毛泽东的指示,8月22日陈赓等率部队在垣曲强渡黄河,迅速占领洛宁、新安、渑池、宜阳等城镇,歼敌四千余人,逼近洛阳城郊。蒋介石慌忙从尾追刘邓大军的部队中抽调整编第三师等,加上其他部队,组成第五兵团和陕东兵团,企图打通陇海路,夹击陈谢大军。根据这一情况,毛泽东于8月30日、9月4日连续指示陈、谢:“避开强固设防据点,专打守备薄弱据点,并力求运动战,力达机动迅速、广占敌区、多歼敌人之目的”;“应该占领县城与占领乡村、消灭敌正规军与消灭敌地方武装,看得同等重要,全军都要有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的决心”。同时指出:西面空虚,攻取较易,洛阳附近,敌军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迅速乘虚西进,抢占陕县、灵宝、阌乡、卢氏等城,广占敌区,多歼敌人,既可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又可打开陕南局面,对尔后南出汉水或东出平汉,建立鄂西北和豫西根据地有利。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陈赓等率主力向西挺进,经过3个月的作战,歼敌4万余人,建立了豫陕鄂、陕南根据地,完成了战略展开,孤立了豫西重镇洛阳,并威胁潼关,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作战。

依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挺进鲁西南地区,9月9日在菏泽之沙土集歼敌9500余人,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和山东战场抽兵增援,对刘邓大军和山东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9月26日,陈粟大军6个纵队分两路挥师南下,超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9月底,10月初毛10月10日,公布了毛泽东在神泉堡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泽东连续电示陈、粟:在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队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从事歼灭境内小股敌军、军团、地匪、保甲,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实行土地改革的任务,每师拨出一个营的架子(干部)及一个连的兵力,建立各县武装基干,各纵主力则在自己辖境内往来机动作战,包括破击铁路在内,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为不久的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陈粟大军以纵队为单位分散展开,广泛发动群众。至10月底,解放了洪泽湖以西、平汉路以东、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11月上旬,又发动了对陇海路的破击战,破坏了陇海路徐州至兰封段的铁路线,进一步沟通了豫皖苏与鲁西南的联系,迫使国民党军调集15个旅的兵力增援,其中包括用于进攻刘邓大军的8个旅,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陈粟大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在豫皖苏地区的展开,孤立了敌人的战略要地开封、郑州。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分别进入大别山、豫陕鄂、豫皖苏地区,并胜利完成了战略展开,在中原战场上形成“品”字形的有利战略态势,互为犄角,互为配合,使国民党军后方变为人民解放军的前进基地。蒋介石为了争夺中原,经营华南,于11月下旬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纠集了33个旅向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进行围攻。根据这一情况,毛泽东指示陈粟野战军和陈赓的太岳兵团发动平汉路、陇海路的破击战,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开展内线外线的斗争。

为此,邓小平率3个纵队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刘伯承率1个纵队向淮西转移,另以2个纵队越平汉路,开辟了桐柏、江汉解放区。12月中旬,陈粟、陈谢两路大军发动了平汉路、陇海路破击战。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总力战”。12月30日,三路大军在确山胜利会师,大别山、豫皖苏、豫陕鄂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创建了中原解放区。为此,毛泽东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

与此同时,内线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的部署也展开了战略反攻。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等指挥下,取得了沙家店大捷,然后转入内线反攻,发动了黄龙、延清等战役,使关中、华北连成一片。许世友等率领华北野战军山东兵团举行胶东战役,歼敌63万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外线作战。聂荣臻率领晋察冀野战军发动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使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林彪、罗荣桓等率领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歼敌69万人,将敌人压缩于长春、吉林、沈阳等孤城。各战场人民解放军的内线与外线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面战略进攻的总形势,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从而结束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长期以来的战略防御地位。这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

为了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更好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十二月会议后,毛泽东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党的重要政策的研究上。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统一战线、整党、新区工作等方面。他向县区乡村干部及农民进行调查研究,仔细审阅下面送来的报告。他经常同周恩来、任弼时及其他领导人一起就政策问题交换意见,并提出若干问题和意见请中央工委的刘少奇、朱德和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各大军区、各野战军领导人提出意见,还十分注意阅读新华社汇集的国内外新闻报道、评论以及《晋绥日报》登载的消息文章。在此基础上,他为中共中央起草有关政策和策略方面的指示,为新华社撰写评论和文章,在许多场合作讲演,还组织其他人撰写文章、社论、报道,经他审改后发表。在1948年上半年这半年时间内,这种政策性的指示、文章、讲演有近百篇,其中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15篇。

为什么毛泽东在这时要集中精力来研究政策问题?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是革命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关键,也因为在革命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不少工作中出现“左”的错误倾向,使他更感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明确地告诉全党:“现在敌人已经彻底孤立了。但是敌人的孤立并不就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他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讲得更透彻:这次战争,胜利把握很大。但是没有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参加的民族统一战线,全国胜利是不可能的。蒋介石确实孤立,但是蒋介石孤立并不等于我们胜利。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对,比如侵犯了中农、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开明士绅、知识分子,对俘虏处理不对,对地主、富农处置不对等等,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胜利,共产党越发展越多会变成越发展越少,蒋介石的孤立会变成两方面都孤立,人民不喜欢蒋介石,也不喜欢共产党。这个可能性完全有,在理论上不是不存在的。

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毛泽东说出了一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二、革除中国农民的千年穷根

1土地改革初期状况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指挥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大决战的同时,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从而获得了战胜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民主、和平、团结的方针,同时要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为了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发展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采取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国民党一边玩弄“和平”阴谋,一面大肆进攻解放区,在此情况下,有些同志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斗争上,而忽视了对人民群众的发动。在一些老解放区,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减租减息,在一些新解放区,还未能及时开展这一运动,农民对土地改革尚有许多顾虑,而一些顽固地主则对减租减息运动进行或明或暗的抵制,这些都不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

为此,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内指示,阐述了减租的意义、方法等。他指出:“我党当前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为达此目的,使解放区农民普遍取得减租利益”,发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改善人民生活,供给军队的需要,“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只有减租和生产两件大事办好,才能克服困难,援助战争,取得胜利,”为了确保对减租工作的领导,毛泽东要求领导同志必须实行分工,“留在后方的领导同志,除了作直接援助前线的许多工作之外,一定要不失时机,布置减租和生产两件大工作。务使整个解放区,特别是广大的新解放区,在最近几个月内(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普遍地实行减租,借以发动大多数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同时,在1946年内,全解放区的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务使有一个新的发展。不要因为新的大规模战争而疏忽减租减息和生产;恰好相反,正是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而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同时,减租运动必须依靠群众,“这是减租成败的关键”,并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使地主活下去,“不去帮助国民党,对于农民和全体人民是有利的”。毛泽东明确规定党的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并要求在减租运动中,必须帮助大多数农民组织在农会中。最后,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搞好减租和发展生产这两件大事,就会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战胜一切反动派。

1945年12月底,毛泽东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再次强调了减租运动的重要性,指出:“各地务必在1946年,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使广大群众成为解放区的自觉的主人翁,否则,“群众便不能区别国共两党的优劣,便会动摇于两党之间,而不能坚决地援助我党。在老解放区,则应复查减租减息的工作,进一步巩固老解放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区自1945年冬至1946年春,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减租减息运动,使广大农民在此运动中翻过身来,从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最初步骤,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大传

    曾国藩大传

    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他创办湘军,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克己勤政,鞠躬尽瘁;他是功成名立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也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的真实面孔到底什么样?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邓肯

    邓肯

    邓肯,一位举世闻名的舞蹈天才,她摒弃古典芭蕾的严苛性,主张以自由流畅的方式呈现舞蹈,据此创立了自成一格的全新的舞蹈模式,从而成为现代舞的先驱。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一位历尽风霜的女性,一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她坦率,真诚,被誉为世界自传文学史上经典之作。邓肯,一位举世闻名的舞蹈天才,她摒弃古典芭蕾的严苛性,主张以自由流畅的方式呈现舞蹈,据此创立了自成一格的全新的舞蹈模式,从而成为现代舞的先驱。邓肯,一位浪漫又多情的现代女性,她藐视婚姻,特立独行,曾与多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相知相恋,谱下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爱之歌。
  • 莫扎特

    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从3岁时就涉足乐坛,年仅六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扎特为什么那样受到人们的酷爱,是因为莫扎特像萧伯纳所说他的文雅犹如路易十四宫廷这文雅呢,还是因为莫扎特像贝多芬所说,是大师中的大师,是一个为作曲家所欣赏的作曲家,而远远不是流行的作曲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本书正以故事的形式奉献到读者的面前。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热门推荐
  • 他说情深不寿

    他说情深不寿

    曾经,陆晚晚觉得她爱上的人,即使到死,她都会一直爱着他。可人生太多的意外,他意外的爱上了别人,意外的放弃了属于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那些劈头盖脸碾压而过的疼痛,让她一步步蜕变,很久以后,她被阿珂宠成个孩子时才想明白。幸福,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你出现了,他爱你,而你值得拥有他全部的好。
  • 黑与影

    黑与影

    临近深渊,黑侵蚀了影,笼罩了整片大地。是被无尽的深渊吞噬,还是在长长漫河中漂泊。
  • 一乘佛性究竟论

    一乘佛性究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山岕茶系

    洞山岕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词枝言言

    词枝言言

    这里面写满了作家词枝个人的心里话,作为一本很随心的书,希望这里面能够带你回到人与人最美好的那段情感。
  • 穿越异界把仙修

    穿越异界把仙修

    昆仑山之旅因意外事故打开轮回阵穿越到了修仙世界—玄界走上了修仙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恋上薄荷

    恋上薄荷

    爱过,忘了,痛了。人家说,爱人一年要用五年的时间忘记,我爱了你九年,要用多少时间忘记。还是,我要爱你一辈子,永远不忘。由于糖果被送去补习班了,不能用电脑了。所以,本书暂停更文
  • 逆反倾城:欲绝冰凌

    逆反倾城:欲绝冰凌

    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神,亦是六界中最后一个神。她的降临,震撼六界;她的一生,满路荆棘;她的血液,麒麟圣血;她的孤傲,无人可敌。“我的命运我做主,即使魂飞魄散,我也要逆天改命!”对于她来说,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做主,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她本无情,亦本无爱,却因他的到来,一切皆变。她注定是他的生死劫,生死劫,要么死,要么亦疯亦傻。而他,亦注定是她躲不过的情伤。“我从不后悔遇上你,我后悔的只是我会爱上你,如若有来生,我宁愿魂飞魄散,也不要再爱上你!”“对不起,我爱你,别离开我。”“最后了,才敢和我说我爱你么?你不配和我一起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