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93900000051

第51章 知识者还乡的另一种审美维度——合作化时期的周立波及其小说创作(4)

这么说,当然不是疏离周立波对故乡的感情。我想强调的是,周立波与赵树理、柳青之不同,在于周立波的乡土情怀更多地包含着知识者的通达与宽广。无论什么时候,谈起故乡,谈起亲友,最容易让他联想到的是群众、农民身份。他也习惯用这样的称谓来指自己的父老乡亲。在潜意识中,他的那种知识者的自我意识很难抹去。[即使是还乡之后,周立波的文章对也很少用“乡亲”、“老乡”这样的词汇。甚至在情感流溢的散文中,他也更习惯使用知识分子色彩较浓的称谓。如《灯》写到带妻小回乡:“住了一向,我们跟农民渐渐熟识。晚上,附近农业社的农民们常常到我们这个屋场来开会、抽烟和聊天。”见《周立波文集》(第4卷),第692页。]一方面,他思念家乡,一谈起家乡的柴火红薯饭便津津乐道,自云对农业的兴趣大于工业。另一方面,他又不大囿于传统,既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赓续着迷,又能跳出乡村礼俗社会来思考问题。这就使得他完全可能用现代知识者的立场,去面对那个象征的世界,既能与那个世界融为一体,又不囿于一隅。

由于潜意识中对故乡文化的认同以及自身艺术趣味的导引,尤其是知识者个体知性力中潜在气质的作用,周立波的还乡实际就获得了一个高度,和一个被召唤的可能性。完全可能让为“唤醒”乡土而归来的还乡者,反倒被乡土“唤醒”。在过去的革命生涯中,乡土的顽强记忆已多次让这位浪漫知识者梦魂牵绕,现在,故乡就在面前,个人主体与超个人主体的融和、碰撞,使得周立波的还乡实际已成了一种超越的运动。这种超越“不是一种脱离自己,成为他人的活动;而一种脱离自身的常人状态,回到本已的存在上去的行为”。[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24-225页。]对周立波来说,这个“本已”既是一种最具鲜活生命力的个人化的乡土记忆,一种不可复制的个人经验。更是前面说过的哲学意义上人的始源性、本体性回归。所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概括的不就是人向着其始源性、本体性的亲近吗?“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徐建融:《幽香刚节,无穷清新》,《读书》1986年第11期。]这些因素,与超个人主体的意识形态动机纠结在一起,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拆解、相互抵消的张力。只有踏上还乡之路,才能让人“诗意地栖居。”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本源性求索对主体的改写才能成为事实,《山乡巨变》、《禾场上》、《山那面人家》那样的艺术趣味才能发生——而所有这一切,已经很接近知识者还乡的自我启蒙了。

四、知识者还乡的启蒙与自我启蒙

对周立波来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无疑是一个以他者启蒙为特征的运动,任务是“教育农民”。但是且慢,排除自我只针对他者的启蒙,最终可能沦为知识者的文化霸权。启蒙的目的,也包括自我解放,即将自我从内在压迫中解放出来。从某种意义说,内在压迫的解放比外在压迫的推翻更困难,意义也更重大。

现在的问题是,合作化时期的周立波有内在压迫吗?他需要他者启蒙中的自我解放吗?答案应是肯定的。伴随合作化运动的加速,周立波作为启蒙主体的困惑、分裂与内在觉醒日渐清晰。1959年初冬,《山乡巨变》续篇刚写完,还没来得及出版,秋丝瓜的原型就到长沙来找周立波,请他务必“笔下超生”,“拯救他出水深火热”。因为小说把他写成抵制合作化的富裕中农后,当地公社竟据此给他定罪。周立波长叹:“这样下去,作家难当啊。”[伯已:《有这样一位大作家—忆周立波先生》,《人物》2001年第4期。]此时,对《山乡巨变》的续篇,周立波自云“写得不满意。……关键还是我没吃透公社化。”1962年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周立波对自己的创作做了反省,明确主张写人民内部矛盾,说不写就不是现实主义。会议后,周立波与赵树理等人参加了作家轮训班。在学习时,周立波畅所欲言。他批评大跃进、公社化时期一些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说“高级化”的速度就已经比毛泽东原来估计的时间快;“公社化”更是想不到。“食堂化”赞成的只是少数。全民炼钢,把森林都砍光了,“竭泽而渔”造成水土流失。[胡光凡:《周立波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73-376页。]这些言论所昭示的,正是“启蒙者”理性和良知的苏醒。

当然,作家最终总是要通过作品来说话的。大连会议时,周立波曾对自己的《北京来客》作过反省,并说有读者来信批评他:“你写这个东西,将来是要检讨的。”[胡光凡:《周立波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73-376页。]他对自己1959年不但未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而还发表推波助澜的作品深感内疚,但也有无奈。在从正面或侧面揭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时,启蒙主体必须“服从于这些特殊的目的,因此,在此就不可能自由地使用理性。”康德把这种情况叫做“理性的私人使用”。“当他在社会中起作用、发挥功能时,”“他成为社会中的特殊环节,由此处在一种确定的位置上,在此位置上他就应当执行规定并追求特殊的目的。”[福柯:《何为启蒙》,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然而在关于合作化的主导叙事之外,我们又分明能看到若隐若现的另一个分裂的主体。它呈现为知识者还乡的另一条情感线索,并构成了另一套话语系统,即为唤醒故乡而来的还乡者,时时在被故乡的本源性审美活动所召唤。比如《山乡巨变》中邓秀梅“入乡”的闲情逸致,就是知识者还乡的情感体验介入。再如对童年、童真、童趣的津津乐道,是潜隐的还乡者的主体对象化活动,它指向记忆深处那个久远的农耕社会。《翻古》不翻出蜈蚣精,《禾场上》没有星星月亮和落沙婆,《山那面人家》没有送亲娘子教三岁伢子唱儿歌,《山乡巨变》中的“欢庆”场面没有李小辉与小伙伴对新编戏《大闹春耕》社员们在田头假吃饭的揭发,知识者还乡的情感体验便不复存在。

这是知识者还乡的一种内敛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诗意的栖居。虽有合作化使命的桎梏,但情感却不由自主地要逸出。此时对他而言,极易引起情感波动的是回忆。而回忆就是怀旧,由于它本质上是一种归属表象的活动,因此怀旧在任何时候所面对的都不是真实的世界。还乡者为故乡而来,但属于他的故乡却已经消失,一个人不可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流。现实的一切可以让还乡者感到似曾相识、温馨亲切,可以让他激动、感慨,但这是回忆和想象的效果。对他来说,真实的故乡已不可到达。不是说故乡已面目全非,恰恰相反,故乡可能依然如旧,但那已不属于他。引发早期故乡经验中的那些具体的人、事和场面已不可能重现,留给他的只是体验的余味,呼之欲出的是感觉中缥渺的场景、氛围和情绪——而所有这一切,正是诗一样的境界。无论还乡者在现实中接触到什么,他的知觉定势、心理定势都会顽强地指向从前,只有在那里,才能褪去他革命者或知识者的外套,他才能把握住时间的永恒,才能获得超验性的自由,才能回归本源。这时,表象就变得弥足珍贵起来,使命则可暂时搁置。正如鲁迅分析许钦文的小说时所说:“回忆故乡的已不存在的事物,是比明明存在,而只有自己不能接近的事物较为舒适,也更能自慰的”。[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这便是回忆的力量,它能够挤压还乡者的感觉,撞击他沉睡的心灵,激活他的情感,强迫他“向其最本已的自身”回归。而回归的结果,是由情感距离营造出的一种特殊的风格和氛围,它使还乡叙事得以偏离合作化意识形态的轨道,在能指与所指;表征与隐含;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方面留下较大的阐释空间。关于周立波还乡小说的后价值批评,之所能从民间的、地域文化的、乡土的角度进入,并连带引出风俗人情等诸多艺术追求方面的论述,根本原因即在这种情感距离。

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还乡者的情感态度,即他对乡村的情感体验怎样在文本中呈现。在以往的还乡叙事中,已经有过“荒村”、“废园”意象,或“自然的美好,人事的丑陋”。[何平:《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这是启蒙还乡中的乡村,借以警醒世人,也警醒自我。精神还乡倒是有一点和谐静穆,祥和淳朴的意思,但从那日常人生中,又总会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伤感来,兴许是日光如流水,人生太平谈,田园牧歌也总对生命平静地消磨。人生苦淡、人生苦短,于是便有另一种启蒙的意义发生。相比之下,周立波合作化时期的还乡之作,没有记忆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不完全是田园牧歌情调,他更喜欢用轻喜剧的方式,来建构知识者还乡的启蒙与自我启蒙关系。即便是对现实乡土的批判,如对亭面糊、王菊生、陈先晋这类落后农民的道德说教,其情感体验的介入方式,也是在诙谐轻松之中,掺入自我对乡村伦理和乡村情趣的认同,这样的情感态度,同时就是一个唤醒自我、召唤自我,去除狭隘和蒙蔽的过程。

周立波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以他“就是要革命”的那种秉性气质,极容易为生活中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所激动。他的人生和艺术注定不会缺少高潮——这并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合作化期间参加外事活动,年过半百的周立波照样直忤人意,[金振林:《巴金谈周立波的“三次牢骚”》,《文史博览》2006年第5期。胡光凡:《周立波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96-398页。]文革中被批斗,他也不大遮掩自己是非,“凤蛮子”本性难移。[金振林:《巴金谈周立波的“三次牢骚”》,《文史博览》2006年第5期。胡光凡:《周立波评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96-398页。]《暴风骤雨》的阶级斗争叙事,从一开始就隐伏着剧烈的冲突,注定会走向高潮,并在高潮中实现情感的完全释放。赵玉林的牺牲就是一个高潮。它无论如何难以使“革命的本能”得到平静。周立波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赵玉林的原型温凤山,足见触动之深。写赵玉林,对周立波应该是一种渲泄或解脱,此时,一种庄严、肃穆、崇高的情感会在他的内心深处缓缓升起。也许这个时候,他才会得到灵魂的小憩。

然而,同样的波澜壮阔,同样的轰轰烈烈,《山乡巨变》却写成了一部没有高潮的小说。这并不是说它没有冲突或冲突不激烈,也不是说它缺少叙事的危机和曲折,陈先晋入社的心理冲突,菊咬与合作社的劳动竞赛,都隐含着剧烈的矛盾。说它没有高潮,乃是因为那种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平和的叙事心态,让人感到迥异其人、迥异其趣。他从小说的结构布局做起,始终把节奏和冲突控制在乡村礼俗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总是要用轻喜剧的方式来缓解其中的张力和危机。亭面糊勇探龚子元一节,本来有点悬念,可一瓶“镜面”便把所有的危机给化解了。邓秀梅年纪轻轻便满眼敌情,砍竹子卖,杀猪杀牛,开会溜号,都会与阶级斗争相联系。到农民家里什么东西都要瞅一瞅,还懂得冷不丁杀个回马枪,难怪菊咬堂客把她骂得那样难听:“晓得哪里来的野杂种,穿得男不男,女不女的,……婊子痾的鬼婆子!”[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册),《周立波文集》(第3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但在“夫妻”一节,邓秀梅和李月辉再闯菊咬家,这对夫妻真真假假的双簧:扯痧、吵架,装病、假离婚,却已经是典型的乡村家庭喜剧了。即使有一点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也早已被乡村礼俗社会的道德是非冲淡到稀薄。类似的例子,已多有论及,如李月辉挨批,刘雨生离婚,亭面糊入社等,似乎无须再费笔墨。尤可说者,是整体的叙事指向,再无意识形态意义的矛盾冲突推进与高潮预设。正篇、续篇虽然都以“成立”、“欢庆”的场面做结,但绝不是通常意义的叙事高潮:合作社连开“欢庆”会的几个钱都无从开支,只好临时派亭面糊和陈先晋上街去卖点红薯,而好酒贪杯的亭面糊居然“预支”了八毛去买醉,结果弄得父子不和、人心不快——这已经有点反讽的意味了。

轻喜剧当然也是以滑稽可笑来产生讽刺效果的喜剧样式。但它不夸张、不辛辣、不做作。有矛盾而不尖锐;有冲突而不激烈;其审美效果不是让人放声开怀大笑,而是在批判中包含有几分期许的无声的、会意的微笑。这种比较温和、文雅的讽刺喜剧基本没有机智、幽默的成份,甚至它的批判也只呈现着某种性格臧否,并没有推进到某个思想文化或政治道德化的高度。所以它才更能产生轻松愉快的效果。周立波合作化时期所有小说,都具这样的叙事风格。用唐弢的话,叫“故事并不惊险,色彩并不绚烂,情调并不强烈。”[唐弢:《风格一例》,李华盛、胡光凡:《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97页。]不仅是对矛盾冲突的处理,人情世态的把握,就是经常出现的闲笔,也带有几分轻喜剧痕迹,特别能为乡村礼俗社会所接受。如《禾场上》关于鸟有无接生婆的讨论;《下放的一夜》中的蜈蚣精;《艾嫂子》中猪崽追人是为了表示“崇高敬意”和“甜蜜亲昵”;《张满贞》关于燕子没有蓑衣斗笠的谈话;《在一个星期天里》麻雀的自我欣赏;《霜降前后》公鸡打鸣是吊嗓子;《林冀生》中谈鱼的故乡;等等,再严肃的主题,一到这种地方就会变得轻松起来。而正是这种轻喜剧方式,在农业合作化叙事的凝重氛围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或可把它叫做知识者还乡的自我启蒙。

同类推荐
  • 新世纪石嘴山

    新世纪石嘴山

    本书通过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了宁夏石嘴山多年来记录的大事件概况。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不定期学术集刊。目前已出十一辑,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此次为其第十二、十三合辑。收录近期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礼仪等多方面的论文,见解深刻,颇有新意。“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学孔孟之道悟领导智慧

    学孔孟之道悟领导智慧

    本书选取了《孔子》和《孟子》中的精华,结合现代生活,阐述了领导的智慧。
热门推荐
  • 万能兵王

    万能兵王

    被称为万能兵王的许云天,是一名人见人愁,车见车爆胎传奇人物,他有最强大脑,精通十八国语言,是数学界天才,是医学界怪才,他还是一名化学家、黑客、画家、风水师、相师,无所不能。他一肚子坏水,处处招蜂惹蝶,却让无数美女为之疯狂,他奉命以大道文化集团女总裁未婚夫名义,贴身保护她,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腥风血雨……
  • 末日星球危机

    末日星球危机

    “一觉醒来,我成为了我所在城市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这该死的末世!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张大炮
  • 蠢萌萝莉玩转校园

    蠢萌萝莉玩转校园

    “学生会?好像很棒的样子!玲洛,你可以和我去试试哦!”“我随意啦,你开心就好......”
  • 皇帝的恶龙传说

    皇帝的恶龙传说

    一场意外,让罗布穿越到异世变成一头龙。刚到人类国度,就因为打劫了一个小丫头,就成了她的跟班骑士。
  • 重生之素手弄时光

    重生之素手弄时光

    沐溪上辈子特别迷恋重生小说,经常幻想自己能够重生回到过去的时光,改变自己,重拾自信,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不再渺小平凡,在生活的底层消磨一生的时光。然后一天晚上熬夜看一篇重生奋斗文,看的热血沸腾,激动非常,看累了也不知道几点睡着的,沐溪一早醒来看到熟悉又陌生的房间,看过很多重生小说的她,并不是特别激动地就接受了她重生了的事实。原来老天真的会给有着强烈意愿的人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而且还是带着记忆的单机模式,哈哈,高中生活我来啦。
  • 异界流氓大仙

    异界流氓大仙

    人生很无奈,看个女宿舍居然遇到玉帝老人家。人生很神奇,拍个脸部特写就被抓到了仙界。人生很刺激,就这么被小娘皮给送到异界了。赵无极本打算在异界安心地呆个百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但结果却是这百年时间他影响了整个异界……
  • 我假装是个大佬

    我假装是个大佬

    穿越了,向晓表示很忧伤。然而面前的一切却在告诉他:我好像是个大佬!深陷生命危机,向晓不得不将伪装进行到底。但是……超能力是要闹哪样啊!
  • 虚空意志

    虚空意志

    一片虚无之地,于混沌中诞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是空无一物,而今却有万物,现在的繁华世界,但是,万物有幸衰,凋零后又重归虚无,顾万物有终而虚无常在
  • 侯鲭录

    侯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逐神人

    逐神人

    身怀禁忌之物,诸神不容。身修禁忌之法,诸神不容。身为禁忌之子,诸神不容。“合着这群神就是针对我呗。”“那我就干翻他们做个逐神人吧!”楚凡对着天空,微微一笑,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