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2000000006

第6章 生死之间(3)

我在日本的时候,曾看了一则电视新闻,在奥林匹克运动大会上,一位日本的游泳选手,得了蝶式一百米的冠军,记者访问他,问他是否知道比肩的是俄国选手,得了第二名,他回答说:“我管他是谁!我只知尽最大的力量去游,如果我想到身旁有位俄国劲敌,我就会成为第四、第五名。”所以,我劝各位,在这七天之中(第一天已经过去了),一定要放下,放下你的过去,放下你的未来,即使你身旁的人与你有什么关系也要放下。

所以,在修行时一定要把身体忘了;把心忘了是不容易的,心忘了并不是白痴,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没有念头,这个我们会慢慢体会到的。首先,不要老是想到身体,身体是臭皮囊,你越是爱惜它,它越娇生惯养,你越多给它一点负担,它越坚强。所以不要原谅自己。一切放下,身体首先放下来,身体不是你的!有人一定要说:“身体不是我的,怎么行呢?痛也是我的,怎么不是我的?”告诉诸位,不能这么想,这样就会姑息,不要饶它,不要原谅它,也不要老是想到自己的健康恐怕不行,要大死一番才行,如何死?谁死?死了你的心,也许你会想,身体不能死,死了就不能修行了,其实是“要你有个不怕死的决心,才是放下的入手处”。

孔子曾说:“朝闻道,夕可死矣。”何况我们都是为了参禅、修道。所以,为了修道而死的,下次来再修,力量是会连贯下来的。有人说:“开悟之后死了还好,不开悟而死,不是可惜吗?”所以还是慢慢来,身体要紧,法身要借色身来修。但对我们修道人本身来讲,是不可这么说的。假如说宝贵我们色身的生命,法身的生命就得不到了。所以大死一番是什么?是死掉你这一条心,什么心?首先要死掉爱护你自己身体的心。因为连着身体来的是五欲,五欲是五条绳子,把你绑在生死里不得自在。

有些人常这样说:“当我年纪大了以后,就放下来;现在有儿女,有家庭,我需要供养他们,所以我需要工作,到我退休了,我就放下来。”放下来做什么?到深山里去修行,结果修行的时候,他却写出一本厚厚的回忆录来,将这一生曾有过的轰轰烈烈的事写下来,传之于后世,藏之于名山。结果人虽在山里,心却在他过去的回忆中及未来的梦想里打转。这不是修行,修行一定要把你的过去和未来放下,现在也要放下。其实,过去已成过去,所以是没有的,未来尚未出现,故也是没有的,现在当然也是没有的。

——圣严法师:《拈花微笑》

坦然对生死

在空或在海,或在山谷中,皆不能避死,死无处不侵。

──《佛陀语录·中篇·死品》

佛说:“人及众生,若死期一到,虽在天空之中,或在大海之中,或在山谷之中,亦不能避免一死。盖天下无有一地方,死所不侵入也。”

发生天灾人祸,造成意外伤亡,当然是令人悲恸的事,但活着的人,除了哭诉及怨天尤人之外,应该还有很多事等着完成。

面对生离死别,人们之所以如此哀伤,主要是不了解人是为何而生的。依佛法的认知,人来到这个世间,有两个任务:一是还债受报,偿还过去多生之中恩怨情仇的债务,接受福报与苦报;二是还愿发愿,人们在过去无数世中曾经许过的心愿,必须逐一完成,在受报还愿的同时,也可继续发愿。当在这一生中的债务及愿心告一段落时,便算任务结束,就可以安心地离开世间了。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阶段完成这一生的任务,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走了,有的人则到八九十岁,甚至活到更高寿。最难释怀的是因意外事故往生者,在外人眼里看来相当凄惨,在《药师经》中称之为九种“横死”之一,但是对当事者自己来说,或许要比久病死亡者,少受了点病苦的过程,也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些人走得突然,许多事情尚未来得及交代;但纵使留有遗憾,他们在这一生中的任务毕竟已经结束。

曾有些在空难中往生者的家属表示,亡灵曾经托梦给亲友,说他们泡在水里很冷。这种情形是因为亡者过于执着那具遗体,误以为浸在水里的遗体还是自己,遗体是冰冷的,便以为自己很冷。其实死亡之后的遗体,已没有神经的感觉,是不会感到冷热的。死后仍觉得冰冷的情形,常发生在投水自杀者及空难落海的意外死亡者身上,他们不知道自己已死,又过于执着自己那具浸在水中的遗体。这时家属必须引导亡者,告诉亡者:既然已经死亡,就不要在乎遗体的冷热了。

对亡者的亲友来说,悲伤固然难免,但更应该做的是帮助亡者诵经、念佛、做善事,以一声声的佛号,祈求、帮助亡者往生佛国,也可以让家属的心灵获得平静。既然意外已经发生,无法挽回,家属一定要化悲伤的心情为慈悲的力量,慰问、勉励这些亡者,帮助他们往生佛国净土,这样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平常日子里,一般人总认为这种不幸的事情,大概不会发生在自己或是亲人身上,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其实,大家最好在心理上都要做最坏的准备,每次出门之后能不能平安回家,会不会造成生离死别,都是未知数;每天晚上就寝之后,会不会一睡就不再起身,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因此,人们最好有宗教信仰,才知道如何随时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遇到意外时,才不至太多恐慌而不知所措。当然,生命是相当珍贵的,除了作最坏的准备之外,也要有活过百年的打算,才不至于辜负这一期的生命。

——圣严法师:《人世间》

我这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我的外婆刘氏。抗战初起,她被日军火烧、刀砍、推入江中,所幸都能不死,她对我说:“面临死亡,不要惊慌!”后来,我多次在死亡边缘游走,从不惊慌,外婆的话,对我影响最大。

常有人问我对于生死的看法,我这一生走遍五湖四海,虽然惭愧鲜少建树,然自忖对于佛教事业总是戮力以赴,因此每天都生活得法喜充满,最难得的是:我曾经多次面临死亡。对于生死,我从外婆的话里体悟到的是:生,未必可喜;死,亦未必可悲。

记得小时候既胆大又顽皮,有一次路过一条大水沟,我想一跃而过,没想到却陷入水沟里,一个碎玻璃瓶口穿足而过,将脚丫子截成两半,顷刻间,鲜血如注,我随手撕开衣角,胡乱包扎一番,回去也没有看医生,过了些时候,居然自己愈合起来。回想当时因为年纪太小,外婆的话、外婆的勇敢精神,让我不懂得害怕,觉得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家乡每逢严冬必定下雪,连河川都冻结成冰,我经常和哥哥在雪地里玩耍,在冰河上溜冰。八岁那年的春节前夕,我独自在冰河上散步,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枚雪白的鸭蛋,心想把它捡起来,再走向前一看,原来只不过是冰块即将破碎的白印而已。正想转身离开时,一只脚已经踏入溶冰,刹那间,整个人就掉进了冰窟,怎么奋力也爬不上来。这时,我全身冰冷,以为这下应该是没救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竟然像游魂似的,在寒风中站在家门口敲门,哥哥应声开门,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这才发觉自己全身都结满了冰块,至于是如何从冰窟中上来的,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家人一再追问,才忆起在朦胧中似乎有一位老婆婆送我回到家门。

中日战争爆发那年,我才十一岁,对于生死开始有了些微体认。那时,处处烽火弥漫,当前线不断传来胜负伤亡的消息时,在后方的我们,也无时无刻不是在枪弹的威吓下过一天算一天。常常天还没亮,兰花会、大刀会等民间抗日组织便起身操练武术刀棍,口里还声嘶力竭地喊着:“杀鬼子喔!杀鬼子喔!”助长了我们不少勇气,也平添几分紧张气氛。每当枪战格斗结束,街头巷尾的孩子一个个都跑出来数死人,丝毫不知“死”为何物。直到有一晚,我为了躲避日军的杀戮,情急生智,赶紧躺在尸堆里屏息装死,这才深深感受到:生死原来只在呼吸之间啊!

次年,我在栖霞山出家。参学期间,饱受病苦的磨难。记得在十五岁时,我乞授具足大戒,因为燃烧戒疤时,戒师吹气太猛,以至于头顶上的十二个香珠烧在一起。将整个头盖骨都烧凹了下去,疼痛倒不要紧,但脑神经已被烧死,我变得健忘而又笨拙,但是没有半点怨尤。后来,靠着每夜礼佛祈求,在观世音菩萨的加被下,我不但恢复了记忆,还比以前更加聪慧。一段意外的灾祸,没想到竟成了得福的因缘,我的信心道念也因而更加坚强。

十七岁时,我染患疟疾,乍冷乍热,极为难受。当时在丛林参学的人,都抱定把色身托付给护法龙天的决心,即使得了疾病,也从未听过有人请假休息。我拖着虚弱的病体随众作息,直至全身虚脱倒卧在床上。大约一个月后,家师志开上人遣人送来半碗咸菜,我捧着那碗咸菜,感动得涕泗纵横,感谢师父如此爱护弟子。于是,我立下誓愿:“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将全副身心奉献给佛教,以报答师恩。”未几,我的病就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了。

过了两年,我来到焦山佛学院读书,不知怎的,全身长满了烂疮,历经数月,都未见转机。平日灼痛难耐不说,时值溽暑,脓汁和着汗水紧粘着衣裳,每次脱衣换洗时,身上的一层皮也随着衣服一齐剥下,那种摧肝裂胆之痛才是苦不堪言。当时,物质贫困,三餐不饱,更遑论下山就医。或许是命不该绝吧,我又熬过了一关。

后来,我安耽在中坜某个寺院。有一回,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脚踏车,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径行驶,为了让路给迎面而来的两名学童,我一个闪身,不料却连人带车滚落到约有四丈高的山崖下。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头朝下、脚朝上,脚踏车则支离破碎成三十几块,散得一地都是。一阵天旋地转,金星乱冒,我合上双眼,自忖已经与世长辞了。

过了不知多久,我爬坐在地上,环顾四周的花草树石,想到阴间与阳间的一切居然完全相同,不禁怀疑自己究竟是死?是活?我摸摸头顶,捏捏四肢,感觉没有异样;又触触鼻孔,碰碰胸口,发现自己竟然还一息尚存,大难不死。赶紧起身,将脚踏车碎片一一拾起,用平日载货用的绳子捆好,扛在肩上,走着回去,一路上只惋惜着车子坏了,损失惨重,一点儿也没想到自己是否无恙。这天,我在日记上写着:“平时是人骑脚踏车,今天是脚踏车骑人。”

二十八岁那年,为了担任影印大藏经环岛弘法团领队,扛着大型录音机前往花东宣传,不料却因此患了严重的腿疾,疼痛无比。医生说:“别无他法,只有将腿锯断,以免病菌蔓延,有致命之虞。”我听了以后,并不懊恼,自念:“腿锯断,不能行走,正好可以专心著书立说,从事佛教文化工作。”我一点都不觉惊慌,努力筹措锯腿经费,没想到过了些时日,竟不药而愈,自庆免挨一刀。但是就在四十年后,却在浴室内滑了一跤,自己把腿骨跌断了。手术后醒来的第一件事,是请护理人员告知在加护病房外等候的弟子们:“我很舒适安乐!”两年来,我拄杖云游,远赴各地弘法如常。我确实未曾感到丝毫不便,反而觉得:人生有一点缺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九五七年,蒙信徒赞助,在新北投温泉路购得一屋,将它命名为“普门精舍”。记得一个台风夜里,倾盆豪雨,如排山倒海般下个不停,忽闻屋后轰然作响,原来半山腰的落石滚滚而下。我在一片漆黑中端坐念佛,倾听千军万马似的呼啸不停的风声雨声,心中倒不惶恐自己是否有生命危险,只是慨叹:“如果房子被风雨冲毁,不但有负信徒美意,更让教界人士笑我福报不全。”次日天亮,风停雨罢,我信步踱出屋外检视灾情,只见山的上半部完好无碍,而山的下半部则因为完全崩落而架空,精舍居然没有被落石压垮,众人目睹此景,莫不称奇,并为我捏了一把冷汗,我只有默默感谢诸佛菩萨的庇佑。

一九八一年间,我的背部遽痛,荣民总医院的医师看了我的X光片,告诉我说:只剩下两个月的寿命了!并且一再叮嘱:务必在几日内再来复检。我因为南北奔波弘法,一忙起来,也忘了这么一件事。一年后,医生再看到我时,大吃一惊,思维良久,才开口问我:“以前背部是否曾经受伤?”我左思右想,才记起数年前在台风天巡视灾情时,曾经从高处摔落地面,当时也是因为法务系身,而无空就医,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X光片上的黑点原来正是体内久积未散的淤血啊!

我想起慈庄的父亲李决和居士在宜兰念佛会任职总务主任时(一九六四年),寿山寺落成,请他到高雄帮忙,他忽然吐血不止,特地请铁路医院的医师来检查,这才发现:他的五脏六腑全都腐烂多年,他却不以为意,每天依旧勤奋工作,忙里忙外,后来竟然又活了二十年。七十五岁时,还随我出家,年高八十,才舍寿往生。

在年轻一辈的徒众里,也有染患痼疾而毫不畏怯的,像永文,二十岁初来美国时,得了红斑狼疮,她抱病苦读,终以优异的成绩,在一年内于美国完成专科学业,被全校师生誉为“超级女尼”;十年来,她受尽病痛的折磨,几度差点丧命,却依旧乐观勤劳,不落人后;现在担任美国西来学校校长,并主持《佛光世纪》发行工作。其他的弟子如依宽,在监督极乐寺工程时,曾被山洪冲下,几乎被埋骨在泥砂中;永满,因为尽责看守佛光山的停车场,而被恶徒乱棒击打头部。但是他们从未喊苦,也不退缩,一本为法忘躯的精神服务大众,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想起了古德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则更为潇洒从容,洞山良价禅师在集众开示后,坐化而去;听到弟子的悲号,又张眼复活,七天后以愚痴斋训徒完毕,再端坐舍报。德普禅师令弟子办斋祭祀,在享罢祭祀之后,怡然长辞。晋朝徐明叛乱,劫烧民舍,性空禅师独往贼营斥贼,贼欲斩师首,他却吟偈自称“快活烈汉”,贼众见状动容,非但不杀,还恭送回山,当地居民也因此而消灾免难;后来,他在死前预知时至,坐在自制的木盆里,放入河中,吹笛随流而化,三天后,被人发现坐化在沙滩上。其他还有丹霞禅师策杖着履站立往生,金山活佛妙禅在淋浴冲身时悄然立化,其他如隐峰禅师的倒立而亡,庞蕴居士一家人的生死自如,更是传为趣闻美谈。这些禅门先贤们来去自在的风范,无非是对吾辈凡夫俗子的说法示现:放下执着,随缘放旷,自能超越于生死之外!

所谓“平常心是道。”生死循环本是天地运转的常道,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平常心来看待死亡。更何况人死了只不过是换了一副躯壳罢了,我们的意识(类似《远见杂志》所说的“生命密码”),乃至业力还是生生不息地由此世递嬗至彼世。因此,生固然不是实有,死也不是真灭,既然如此,于生死又何惧之有呢?最重要的是应该把握当下,以创造继起的生命啊!

——星云法师:《迷悟之间》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东西方越来越多的人醉心禅学,不像大多数西方人士已经了解的东方文明,作者认为他们接触的都是变样的禅学,对此作者抱以深深的忧虑。通过本书,作者向世界介绍本真的中国禅学,指出中国禅和印度禅的不同,并且正本清源,阐明禅与老庄的关系,强调禅是中国思想的结晶,还给禅学一个本来面目。相信用心的读者已能管窥。
热门推荐
  • 我爱你,不爱

    我爱你,不爱

    她遇见了他,是他的幸,可她最后没有得到他,是她的命。“是命吗?可是,我从不信命!”她抬头望天,落下两行泪。“这一生,我都不要看见你。”他转身离去,不顾身后的她,可她却没有看到,他转身之间,一滴水珠落下。
  •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读书随处净土”。因读书,便能从世俗的喧嚣中寻处绿荫,而书总也不因了你的冷遇弃你而去,它只会在原处静静地等你回来,然后将你的心浮气躁变为气定神闲。“书不厌百回读”,有的书让你心动,有的让你牵情,有的摄魂,有的惊涛骇浪、奔腾呼啸,有的风平浪静、天海一色,有的清澈舒缓、波澜不惊……这一部散文集,给你的是感动,让你在感动之后对生活满怀感恩。
  • 逍遥一念

    逍遥一念

    缘起一念,一念万年。爱情情仇,生死轮回。一个和尚、一个道士,一个乞丐,一个侠士,四人之间究竟有何不息的情缘?
  • 倚天屠龙乱记

    倚天屠龙乱记

    话说中原武林为了打破元朝鞑子对教育界的垄断与西域明教联手创建了‘明教中原综合性武林大学’,这一把手的位子本应该归武林泰斗张三丰莫属,只因三丰大叔私生活极不检点,作风存在问题,并于多名年轻女子发生超友谊关系,生了七个儿子,严重超生,与国家提倡的少生政策极不相符,结果被元朝计划生育管理协会差办,人证物证居在,无处抵赖,党内处分,只混了个副校长,白眉鹰王殷天正捡了个大便宜做了第一把交椅。张三丰之孙,殷天正之外孙张无忌一次偶然,救下了赵敏而引发的故事。学校里的11女女的搞笑生活。
  • 洋紫荆之恋

    洋紫荆之恋

    她是杨将军之女杨紫荆,他是北国二皇子北梓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爱之深,狠之深。
  • 我俩说好一辈子

    我俩说好一辈子

    【宠文】这是一个警夫甜妻的故事“我现在一无所有了。”“没关系,我养你。”田暖踮起的脚尖,双手紧紧攥住了他警服的领口,闭了眼,轻轻吻上了他的唇。郑伟光伸手将她拦腰抱起,开口道,“我不吃软饭,倒是田医生你,要吃我一辈子硬饭了。”
  • 魔魂纪

    魔魂纪

    东方簌落密林,古老神秘。南方水域五族,离奇消失。西方魔幻冰原,缥缈人烟。北方问鼎阿努,叱咤云巅。军人少年带着阳光与热血自阿努而来,命运的捉弄使他被卷入一场阴谋。可由此开始,他意外地一步步揭开了身世之谜……一切究竟是宿命?是报应?还是诅咒?重重迷雾的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魔魂纪》将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玄幻故事。有兴趣请加读书群330917761
  • 宿命爱恋

    宿命爱恋

    明明喜欢他,却不敢告白,可当沐汐玥放手后林雨轩却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喜欢的人是沐汐玥,当两个人在一起后,又发生了什么导致惨剧上演?
  • 入星环

    入星环

    坚持较为严谨的数据结构,遵循良好的叙事逻辑!
  • 杏闻胭脂清

    杏闻胭脂清

    夏朝纷乱,六界不平,在这神魔妖横行的世界,且看小神女清月摸爬滚打,如何找寻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