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2000000019

第19章 告别生命(1)

悟思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死亡毕竟是每个人都要走的路,人生百年恍眼过去,当面临年老多病、面容枯槁难堪之时,死亡也离我们近了。死亡的痛苦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而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自在地面对死亡的阴影,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人是怕死的动物。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盗匪,他们应该是不怕死的,但上刑场时大多是被宪警人员架着走,看样子这些盗匪也是怕死的。病人被宣布得了绝症后,据说大多死得较快,这也是人怕死之故。二战时,纳粹德国的特务人员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先让犯人目赌一个人被割腕慢慢流血而死的整个过程,然后将此犯人蒙住眼睛以冰刀假装成刀割此犯人,一段时间后,犯人没流半滴血,但也死了,原来是被吓死的!可见人的内心有多么怕死!此外,像人怕黑暗,不敢独处,怕蛇、怕鬼,怕老没有人养,怕生病无人照顾,还有些人怕世界末日,所有这些“怕”其实都是源于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生死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佛陀曾说:“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怪!”佛教告诉我们,“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死只是假死,只要不灰心,不灭识,人的生命可以延长,可以永生,生死即涅槃。我们不能简单将佛教的“生死学”视为迷信,它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使人们知道,有生就有死,人们应该把死看成与生同样自然,以便来日接近死亡时能从容自在地面对。佛教以“人有来生”的观念开导大众,使人们充满希望,消除死亡的恐惧。佛家的终极关怀,是从生命的当下做起,不是等到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再来做。

佛菩萨主张“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佛教是一个重视生命的宗教,佛教是一个重视临终关怀的宗教。佛教史上,对于老者、病人、死亡的关怀,都有丰富而周足的记载,用心之诚,关怀之深,千载之下,万古常新。佛陀本人就曾经伺候病人,开示老者,关怀其父王的临终;祖师大德也是如此,代代相传,直至如今,感人不已!

当告别生命之时,人们总是充满了厌弃、无奈、不满和恐惧,生命也因此变得更加脆弱。老、病、死本身已经是肉体上最剧烈的痛苦,而更深一层的心理折磨,使人们又“受了第二支箭”。对于每个人,能够在亲人和朋友的关怀中往生,是临终前最大的愿望!死亡需要尊重,在必须经历的生命历程的终点,人人都需要平等地得到尊重!

当我们逐渐解开了神秘的生命面纱,当我们看清了生死那丰富多彩而玲珑剔透的本来面目,我们就应该不再畏惧死亡。当死亡来临时,心怀宁静和喜悦地去接受,走好生命最后一段旅程!

在死亡面前

茫茫苦海,芸芸众生,匆匆过客,碌碌何为?古人说:不为名来,即为利往。人们平时就在“名利”上竞走奔驰,追求寻觅,无暇顾及生命的真相,直到大限来时,方知岁月不饶人,老病交加,手足无措,心烦意乱,哭爹喊娘。

人世间,对于这种急需关怀的临终者,或者不问不闻麻木不仁,或者冷眼旁观无能为力,或者忧愁洒泪以示同情,或者药物麻醉求安乐死,或者虚狂妄语哄骗蒙蔽,此等情景,都只是徒增死者之伤感,虚掩死亡之真情,怎不令人感慨万千,悲心泉涌!

长夜漫漫何日晓?幽关黯黯不知春!

面对死亡的种种肉体剧痛,和如此凄惨哀绝的情境,既不可若无其事的样子漠不关心,也不可杞人忧天的样子庸人自扰,而是要拿出真正的勇气和毅力,敢于为临终者扯破虚伪的面纱,直示本来之面目。

第一,有生必有死,这是生命历程不可抗拒的规律,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必有死,聚散无常,自是世间之常规,必须首先告知临终者此一真正可靠之事实。

第二,死亡无有定期,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无论寿命长相如何,无论何时何处,生而为人备受黑白无常之威胁,白天和黑夜不停地交替着削减了生存的岁月。雪峰颂云:“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脱了袜和鞋。三魂七魄梦中去,未委明朝来不来。”

第三,死亡是生命转折的关键,不是游戏的结束,而是一期生命的终结,另一期生命的开端。犹如开着一辆车,到了机器部件都已损坏,再也开不动的时候,就必须带着装在车厢里面的物品,选择另一辆新车,延续原来的目标,回归故乡的家园。否则,永远只能流浪在他乡,而失去真正的自由和温馨。

第四,在死亡面前,过去生活的一切负面记忆,都显得不足挂齿,首先要原谅自己,其次要原谅别人,然后再原谅其他的人和事,原谅一生中所有的不满、积愤和误会。顺便就要放下肉体和心灵的痛苦与创伤。

第五,临命终时,可以寻求生命的美好向往和究竟归宿,放下包袱的清净身心多么完美无缺,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何等微妙绝伦,向往着生命中究竟觉悟的洒脱自在,这是寻找安全港湾的最佳时刻,多给临终者赞叹、引导和鼓励。

第六,生命之尊严,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摧毁,一切来源于尊重。对临终者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恭敬尊重,超越怨亲敌友的差别,没有国界肤色和种族的区分,亦无男女老少相貌美丑的执著,更无身份地位行为善恶的评判。生命就是生命,离开一切现象上的差别,完全投入到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海洋,闪烁着无限智慧和慈悲的光芒。

从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不停地关怀自己,不停地为自己打算。从小就打算能够过得开心好玩,无忧无虑;稍长又打算自己能够名利财色样样如意,出人头地;后来还打算自己能够妻贤子孝人际和美,安享天伦之乐。难道就不能为自己的死亡和下一期生命做一次打算吗?当然是可以的。

无论在社会历史上,还是在宗教历史中,古今中外,都有数不清的圣贤们完成了临终自我关怀的大业,显示了生命的洒脱!佛教自然是特别重视“自度度人”之实践性的宗教,具有非常清晰的“自度度人”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一部《佛教史》,就是一部生命的实践智慧学史,一部《高僧传》,就是一部生命的自由洒脱传。

能够微笑着面对死亡,这并不是天方夜谭的古老传说,而是潇洒大方的自我关怀,也是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当死亡无情地降临时,与其哀伤悲叹和十万个不愿意,不如冷静一点儿承认这是一期生命的终结,坦然面对而不逃避,其实,眼泪和微笑也就在一念之间。

不过,同样的死亡微笑,却有不同的微笑内涵,这又是生命的另一个丰富多彩的层面,也只有透过佛法的眼睛,才能让我们彻底看清楚此中的富有和庄严。佛法中的五乘正法,就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能够获得此五乘中的任何一乘,就都可以在死亡的时候,面带笑容而不会憾恨交加、痛苦不堪。但是,菩萨乘的重点却在利益他人,即使在死亡面前,也不会忘记关怀他人,所以并不局限于自我关怀。

首先,最低程度的死亡微笑,也要在临终时超越恶业的束缚,包括事相上的去恶从善,以及心灵上的没有恶业之阴影。人乘就是实践做人的善良行为(善业)——五戒,相当于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具有严格意义的正人君子之素质,也就是对待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善意的谅解。世间许多豁达的人,并不信仰什么宗教,也能够笑面死亡,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按照佛法看,此人来生还有资格获得美好的人生。

其次,稍微安宁的死亡微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实践了纯善纯美的人,无论是行为上,还是心念中,都没有让自己留下悔恨和痛苦,从善如流的生活态度,一直延续到临终时刻。社会上阴暗丑恶的漫布和泛滥,也不能侵扰内心纯善的唯美主义,这是天乘的实践结果,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加心灵的无贪、无嗔、无痴,身心世界一片祥和善意,死亡之后即可到达生命的快乐天堂。

这两种死亡的微笑,都是从自我关怀中获得,也是佛法与其他正统的宗教,乃至世间法的共同层面,学佛与不学佛,只要认真面对死亡的问题,在平时经常训练涵养,就都能够达到的。但是,这两种死亡的微笑依然是处于轮回生死的状态,并不是永恒的微笑,而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将来还会笑不出来而痛哭流泪的。佛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并不满足这两种看似轻松随意的死亡微笑,所以佛法的真精神还在于超越世间的善和恶,获得生命更深层次的洒脱。

佛教临终自我关怀的真正目的,也就是使临终者解脱轮回之痛,从此不再流浪生死险道,不再因风皱面,不再为雪白头。这是修习声闻乘和缘觉乘有所成就的人,自己渡过了生死苦海,而在死亡时脸上露出的灿烂微笑。

首先,声闻乘的成就者叫做阿罗汉,消除了思想和见地上的根本错误,一般来说,具有三层含义:一、杀贼,贼,指见解、思维上的迷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二、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不再接受生死的任何痛苦,也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故称不生。三、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生死的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所以,这才是能够真正做到自我关怀的圣者,才是临终时真正洒脱的实践证明。

其次,缘觉乘的成就者叫做辟支佛,这在思想境界上要稍微高出声闻乘的圣者。他们有的是无师自悟,称为独觉;有的是听佛说十二因缘法而悟道,称为缘觉。明白了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没有任何可以主宰的内容,死亡也是如此,本来就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一种现象,所以不受这一切现象的束缚和世俗的纠缠,超然物外,释然解脱。

佛法中的这些理论方法,历史上的这些实践记载,都很丰富明了,清晰可辨,实践起来也并不是特别困难,有心学人自可从中获得生命品质的提升,实现生死自如的愿望!当死亡来临时,便可以幽默地跟自己开个玩笑,谈笑间迈向解脱自在的死亡之路,死亡的微笑也将充满人间!

生命的伟大就在于生命内在的无穷力量,具体表现在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上,佛法就是开发这种生命力的理论和方法。一个处于脆弱状态的生命,并不知道自己这微小脆弱的个体也具有内在的完美性,特别是面临死亡的时刻,更是不堪一击,所以需要明眼人给予正面的关怀。而仅仅获得自身的解脱,也只是不受痛苦折磨的自我关怀而已,所以并不是佛法的终极关怀,也不是生命的全部内涵。而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仍然能够反过来关怀还活着的人,也就是临终的反向关怀,才是生命真正伟大的写照,亦是佛法高深微妙之所在。生命的广博和伟大,原本就可以无穷尽的付出,在付出中获得美妙甚深的幸福快乐,真是不可思议!

这种反向关怀也是大乘佛法的优越之处,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知道,大乘行者主要就是修行六度乃至十波罗蜜,第一个就是修习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修行布施就是学习付出,包括财物体力方面的物质付出,和知识技能、思想理论甚至爱心真情方面的精神付出。在智慧和慈悲的指引下,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面对死亡,能够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已经是惊天地、泣鬼神。而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面前,在丰富多彩的生命当中,这仍然显得微不足道,可见佛法对死亡的透视和对真理的阐发,是达到何等圆满无碍的境界。

——达照法师:《饬终:佛教临终关怀思想与方法》

死亡的艺术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早都将面临的事实,早一点认识并作充分的准备,只会有好处;如此一来,将不至于对死亡的愚痴无知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与害怕,更不会因为自己错误的看法,将死亡的情况,弄得更糟,这就是我们要关心“死亡”的目的。

一般的人,活着的时候,迷迷糊糊地造业,死的时候,又被业力牵引,仓惶无奈地离去,这种生死都做不了主的人生,真是一点美感都没有,更遑论什么“艺术”了。今生纵使你是达官贵族、亿万富翁,纵使你是沉鱼落雁、貌赛西施,死亡一到来,你就得舍弃所拥有的一切。那么,要降低这种“大布施”的逼迫感,就该在活着的时候,将身心的妄执,布施给空性;将安详喜悦,布施给众生——毕竟唯有觉醒的人生,才能真正懂得死亡的艺术。

有情众生是一群迷惑的演员,重复着演出痛苦的悲剧。

看过歌剧或话剧的人,对于戏剧结束后,演员出场谢幕时,洋溢在脸上的表情,印象一定十分地深刻。那种充满喜悦、笃定、感念众缘的神情,事实上,正是这出戏的最高潮处。善知识,当你在人生的舞台上谢幕时,内心是否也满怀着安详与踏实的觉受呢?如果是的话,可以肯定的,你已尽心尽力地演一出“深信因果、植众德本、净业成就”的人生大戏。那么,接受掌声与赞美是相得益彰的,又何以会忧苦怖恼而眷恋着不肯下台呢!

死亡不是灭绝,而是另一个生命的起点。由于死亡的心是接续来生的近因,因此临终的心志,更是无可言喻的重要。当然,明白死亡的过程,并预为准备,就成了人生大学必修的一个学分了。

记得有一次我到某大学去讲课,遇到一位留美的哲学博士,这位系主任对宗教也是很热心,对我说:“法师,我看你没几岁喔!我应该与你谈一谈。”于是,他对我说:“天地之间啊!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所以,人的生命是连锁的,植物的生命也是连锁性的。因此,生命该是一种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法则,所以,人必须掌握现在这一点才能发挥人生的意义……”

金刚经上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哪里会有现在呢?现在只是一句假设的名词,是一种观念的承认,根本不存在这个宇宙,没有所谓真正的现在。所以,当下这一点的生命,并不只是现在;佛教不承认只有现在这一点,这一点只是假设。你说“现在”,“现在”就已经过去,而且这一点是由过去所产生的,要这样想就不会痛苦。

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开始;生死、死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说大家不会死(不懂得如何死);大家根本就没有死,只是断了气而已。

所以说,死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是一种“死亡的艺术”。什么叫做艺术呢?就是会有美的价值,由大众去公认它的价值观就叫艺术。也有人忌讳谈死亡,一听到死就产生排斥心理,觉得很不吉祥,其实“好生者焉能长生?怕死者焉能不死?”怕死就能免去死吗?人什么时候死是难以预料的。

所以不必怕谈死。

有人说:“佛教是一种怕死的宗教,只教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忽略现实,逃避现实。”其实,佛教是最面对现实的。

众生就是如此“好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欢他就恨不得他活长一点,讨厌他就希望他早一点死。所以,众生都活在强烈得失与对立法的分别中。

是故人要修行,首先要达到无分别心,也就是“中道”、“实相”。

一切不求回馈,破除得失观念,以合乎中道的精神。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不打自招:闷骚少主的落跑新娘

    不打自招:闷骚少主的落跑新娘

    舒家和陆家原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世家,就是因为一次偶遇让陆梓琛再也忘不了那个嚣张跋扈的小丫头。舒琬,作为舒家唯一继承人却不愿意管理公司,成为了一家医院的实习医生,在接二连三的轰炸式相亲唠叨之后,遇到了她的远房小叔叔,并且这个小叔叔还真看不出来和自己隔了一个辈分。不过,舒琬对这个小叔叔可没有什么好感,原本就已经有男朋友的舒琬被一次次的陷害,算计,失去了自己的初恋,也抛弃了自己的小叔叔,最后竟然成了守旧家族陆家的儿媳妇儿。“你是怎么把我骗到手的?”舒琬愤怒。“就你这智商需要骗吗?”某男邪魅的笑了。
  • 异世狂妃:腹黑大小姐

    异世狂妃:腹黑大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亚洲最大规模公司的接班人,却成了丞相府的废物大小姐。恶毒姨娘,伪善妹妹,惨无人道的父亲,个个都想至她于死地,人人都当她是软柿子?要她死?笑话,神兽我有,炼丹我会,盖世神功更是随手拈来.且看她如何强强对抗,绽放绝世风华。他是帝国皇帝都要让三分的王爷,他是惊世之才,他霸道,冷酷,他与她,本是云泥之别。众人都对她唯恐避之不及,唯独他,心甘情愿为她撑起一片天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潇洒晴天穿越记

    潇洒晴天穿越记

    晴天是个可爱且有些迷糊,很是无厘头的小女生,好美色,性格大条,而且是超级路痴,最爱青碧色。机缘巧合下,因时空出现裂缝,到了异时空风云大陆。到了古代的她不仅好运连连,而且,桃花朵朵开。最终,究竟是谁获得了晴天的青睐呢?看可爱晴天,潇潇洒洒古代游!
  • 太傲娇了如何是好

    太傲娇了如何是好

    惨兮兮的女主和傲娇腹黑的男主的故事。“遇见你是我人生一大不幸。”“不,因为你不幸,所以才遇上我。”“有区别?”“你太蠢了。”
  • 江停送晚

    江停送晚

    .曾经抱怨,曾经感慨,如今只剩满腔留恋。
  • 宠妻无度BOSS大人快走开

    宠妻无度BOSS大人快走开

    BOSS,夫人被咱们公司的人欺负了!墨夜城:直接把那些人开了。BOSS,夫人把您最爱的花园烧了!墨夜城:再建几个让她烧个够。BOSS,夫人把您的青梅竹马给打的只剩一口气了!墨夜城:什么,去告诉夫人,我没有什么青梅竹马,别让她误会!害,BOSS真是宠妻无度,昏君!墨夜城,上一世你一直保护我喜欢我,你在我面前装了一辈子的傻子,爱我入骨,最后我却让你家破人亡,被人陷害入狱,惨糟被杀,死的不明不白,这一世我轮到我保护你了,那些伤害我和你的人,我真会让他们付出万分惨痛的代价。
  • 我的夫君是头狼

    我的夫君是头狼

    精分两幅面孔将军男主&医厨双绝身世之谜女主楚鲡想,怎会有人纹着狰狞的狼首纹身?除了那等丧心病狂的北夷细作还有谁?她只不过是想趁着两国开战前发点小财,没想到却被人绑架了。那些人身材身材魁梧,凶恶如狼。扰她好梦不说,还想让她给治伤?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等北夷被大兴铁骑踏平那日,她定要绑了那厮,让他尝尝皮鞭辣椒水的滋味!某日,秦小将军无意间救了个火。疼痛来袭,一时忘了背上的纹身。楚鲡一回头,当即脸色就绿了......是夜,素来号称“硬骨头”的抗夷名将秦玳秦小将军,负荆请罪,一脸为难地跪在了媳妇面前。“夫人,我错了!”楚鲡笑的无害,抬起了地上那人的下巴“原来我的夫君,是头狼啊!“秦玳一个翻身,将人压在身下,彻底化身为狼......
  • 这个大叔不死人

    这个大叔不死人

    她,十八岁,爱上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告诉她,他活了多少个世纪,只为找到她!她笑他,以为他在唬她,直到一场意外的来临……当萝莉爱上千年大叔,当千年大叔身旁美人如云,故事会怎么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