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9100000028

第28章 让不听话的孩子听话(3)

“妈妈(爸爸)知道你也有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心灵,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孩子如果表现不好,惹父母生气了,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往往容易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话,如:“滚一边去!我没有你这种儿子(女儿)!”“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真没用!”“笨死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而且孩子的自尊心比成人的要脆弱。在孩子心中,父母对他的评价比其他任何人的评价都要重要。一旦父母对他作出了贬损性的评价,就会大大伤害他的自尊心。

6岁的泠泠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妈妈听到响声后从厨房里赶过来,看到泠泠正站在墙边,对着地上的花瓶碎片发呆。泠泠看到妈妈,眼中闪过一抹恐惧。妈妈本想责备泠泠,可是看到她的眼神有些不忍心,于是,说道:“来,我们一起把碎片收拾干净吧。”

接着,泠泠陪着妈妈将碎片打扫完。妈妈拿起地上那个打翻花瓶的皮球,说:“以后不要在屋子里玩球,容易打翻东西,去外面草地上玩吧。”泠泠拿着球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

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批评孩子。如果这时妈妈大骂泠泠:“谁让你在屋里玩球的?把花瓶打碎了吧!你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小心,就会给我惹麻烦!”那么泠泠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了。父母责骂孩子,很少是为了教育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控制不住情绪,看见孩子犯错误,给自己增加了麻烦就发火。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这也是亲子沟通的一个机会,孩子惹麻烦了,和孩子沟通得好,反而能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所以,麻烦其实也没那么“麻烦”。

安安10岁了,每天早上妈妈都会给她准备午饭,装在饭盒里让她带去学校吃。可以有一天安安闹脾气,说什么也不肯带饭。妈妈问安安,安安回答道:

“班上的孩子都是直接叫外卖的,就我自己带饭吃,妈妈,你说咱们家为什么这么穷啊!”

安安的话击到了妈妈的痛处,妈妈本想说:“嫌穷你就不要在这个家待了!”可是转念想,孩子并没有错,她也不想让家里的经济状况成为孩子自卑的包袱。于是,妈妈慢慢说道:“妈妈知道你也爱面子,但是你想想,穷有穷的好处。你看,他们的妈妈哪有闲心给他们做午饭,只是给点钱让他们自己解决。而你吃到的饭是妈妈亲手做的,不是比他们幸福多了?”

安安听了后恍然大悟:是啊!我的饭是妈妈亲手做的,比外卖好吃多了。我干嘛自卑呢?她抱住妈妈,说道:“还是妈妈做的饭好吃!”

安安的妈妈灵机一动,引导安安换了个角度看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优越感是每个人的需要,一味地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贫困而自卑其实并不管用,反而是安安妈妈的办法比较实用,帮助安安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自卑问题也就消失了。

可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并不一定要用责骂的方式。如果妈妈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直接将那句话吼出去,无疑会伤到孩子的自尊,不但不能改变孩子因家庭贫困产生的自卑,而且还会给亲子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才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呢?

沟通中不要掺杂负面情绪。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更不是廉价的出气筒,父母不能一有了脾气就以“教育孩子”的名义朝孩子发泄。而负面情绪不光有愤怒,也包括烦躁、悲观……看看下面几句话:

“你看你这成绩,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你这个孩子真是让人闹心!没看我正忙着吗?”

“还在玩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脏死了!”

“你真让我失望……”

其实可以这样说:

“你这次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让我们一起来找下原因,争取慢慢将成绩提高上去。”

“妈妈现在很忙,你能等一会儿吗?”

“从外面捡回来的东西很脏,上面有细菌,你要玩的话要洗干净,消毒后再玩。”

“妈妈对你的表现不太满意,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来改变这些行为……”

去掉其中掺杂的负面情绪,以平和的态度去和孩子沟通这些问题,孩子更容易接纳。

要从内心中尊重孩子。

有的时候,父母没有冲孩子发火,可是孩子还是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所以,尊重孩子,不只是平心静气地说话那样简单。

9岁的苏童和同学打架,把同学的眼眶打青了。爸爸知道后,让苏童给对方赔礼道歉,并买了一些营养品送给对方。事后,爸爸对苏童说:“爸爸不想骂你,但是爸爸想对你提出一个要求,下次不要再打架了。”

出乎爸爸意料的是,自己的说法不但没有让苏童感动,反倒引起了他的反弹:“你知道我为什么打他吗?你什么都不知道,也不问我,一点都不关心我!”面对一肚子怨气的苏童,爸爸无奈了……说到尊重孩子,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当然”了。因为觉得对孩子“了如指掌”,尽管没有调查,但也敢大胆“发言”。想想如果是家里的老人和邻里吵架了,爸爸在安抚好邻里后一定会详细询问事情经过,然后再慢慢劝解老人。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父母往往觉得自己有权力决定一些事情,孩子只需要照做就好,忘记了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其实爸爸在送走对方后,应该好好地和苏童聊一聊。注意,不是教导,是聊天。等孩子把事情都说出来了,爸爸可以给孩子提建议:“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这种和孩子分享的建议方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学会对孩子“迂回作战”。

“妈妈,我想去那上面玩。”6岁的朱敏指着公园门口那座石狮子说道。

“不行,被管理员看到要罚款的。”

“妈妈,我要去那里玩,我就要去嘛……”朱敏开始撒起娇来。

“我说不行就不行!”妈妈烦了,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孩子,拉着她往公园里走去。

朱敏觉得委屈,不肯走,和妈妈僵持不下,妈妈用力一拽,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如果爸爸妈妈表现得太专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从内心中生出排斥感,就会和父母对着干。其实,就像上面说过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应该听自己的,所以才会语言强硬。其实,妈妈完全可以“迂回作战”,这样劝说朱敏:“你想坐上去玩是吧,是不是觉得坐在上面很威风?很好玩?”朱敏如果说“是!”妈妈可以继续说:“可是管理员不允许小孩子坐到上面去玩,这是规定啊!而且你想想,你坐上去了,然后管理员将你轰下来,是不是很没面子啊?”

这时,孩子的态度估计就会转变了。

不要做“无能型”的父母。

12岁的小君在学校打架了,老师叫来了小君的妈妈。在和老师保证要好好教育小君后,妈妈将小君领回了家。

“算我求你了,让我省点心吧!”妈妈语气中流露出太多的无奈和伤感。

小君听到后有些无所适从,只觉得胸口一股气憋着发不出来。

过了几天,学校里又传来了小君打架的消息……小君当时听到妈妈这样说时,心里可能是内疚的,也可能感觉父母很“无能”,竟然如此软弱,还向自己“求饶”。无论孩子怎样认为,他都很难真正改过来。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在孩子身上施加太多沉重的东西,不要显示出自己的无奈与无能。

不要以为只有骂孩子才是对孩子自尊的伤害,父母以孩子的行为为借口“自虐”,也是在伤害孩子的自尊。比如说:“我求求你,饶了妈妈,别给我惹事了,好吗?”

孩子需要父母来确立他行为的规范。对孩子求饶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彻底失控,拿孩子没办法。在父母这样软弱的表现面前,孩子又怎么能有决心改正自己的行为呢?

其实,小君的妈妈可以这样说:“妈妈工作很忙,如果你总是在学校惹是生非,妈妈也很累。你已经长大了,那些道理你都懂,妈妈希望你能自我约束。你能做到吗?”

沟通箴言

孩子的心灵很脆弱,父母如果说话时不谨慎,就很可能因为一句气话,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要呵护好孩子的心灵,父母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急躁,不动怒,慢慢和孩子沟通。只要父母有耐心,总会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

“孩子,还记得我们上周的‘约法三章’吗?”

只是责骂孩子是无效的,要争取到孩子合作的意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可以说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人身安全和权利才能受到保护。

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成长一样需要规矩。他心中应该有一把标尺,作为衡量对错的标准。这样,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生活中,走上自由、快乐的成长轨道,亲子间的沟通也才更顺畅。可见,规则意识应该从小在孩子的思想里扎根。

很多父母一听到“规矩”便严肃起来,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我说,你听”。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父母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

方晴上五年级,总的来说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有时喜欢和妈妈“拧”着来。妈妈叫她写作业,她非要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叫她吃饭,她非要稍等一会儿。对她这样的行为,妈妈有时也会大发雷霆。但是,妈妈仔细反省,应该努力培养她的好习惯才是关键。

一天,妈妈找女儿聊天,说:“晴晴,我们来个‘约法三章’怎么样?妈妈身上肯定有很多缺点,你提出来,只要合理,我一定改掉。”方晴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最后母女间经过协商达成一致。

妈妈要做到:

第一,进方晴房间前,一定要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第二,不随便翻看日记本、信件;第三,不逼迫方晴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乱发脾气;第四,方晴每天完成任务后,不再限制她的自由。

方晴要做到:

第一,每天放学回家后,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拖拉;第二,凡事要讲道理,不能乱使小性子;第三,每天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第四,出门前一定要让妈妈知道去了哪里和回来的时间。

规矩制定下来后,方晴兴奋得不得了,把它抄下来,贴在了书桌前。每次,方晴要违反规则时,妈妈就提醒她:“记得‘约法三章’啊!”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方晴慢慢变得自觉了,妈妈也不用在她耳边唠叨了。

妈妈和方晴之间的“约法三章”规范着双方的言行,体现着公平、平等的原则,往往这种制约更能让孩子接受,也能让她自觉地执行其中的内容。同时,妈妈也能在规矩中看到自身的不足,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当然,在使用这个方法时,父母一定要遵守规矩中的内容,孩子才会自觉遵守。

其实,给孩子订立规矩的目的一方面是约束孩子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树立他的规则意识。父母要注意在规矩和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争取到孩子的合作意愿。

李开复善用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他曾说:“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

在他的家中,他同样为女儿树立了规矩,但是规矩的条目不超过三四件事。

比如,女儿出门之前,和她约定时间,希望她准时回家;不能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聊天;重视礼貌与责任,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每次女儿违规后,他会先提醒,多次提醒没用后,才会考虑处罚。

此外,他还为规矩设置了四条定律:

第一,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第二,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第三,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事先讲好的惩罚;第四,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孩子有选择、决定的自由,也有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这并不等于放弃培养孩子成长中所需的规则和标准。李开复对孩子制定很少的规矩,并将自由限制在规矩之内,配合上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这种教育观点和方法都值得父母借鉴。

同时,他对规矩附加的四条定律一样需要父母遵守和执行。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执行这些定律,和孩子“约法三章”呢?

把规矩的道理给孩子讲清楚。

在设定规矩之前,父母一定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而不是让他盲从。即使有一些道理孩子不能明白,父母只要以身作则,并尊重他,也会使他变得讲道理,并顺从父母的要求。

对于实在讲不明白的道理,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这就是“规矩”,我们所有人都要遵守。在设定规矩后,父母先要严格执行“规矩”上的内容,起“带头”作用,孩子才会严格执行。比如,在家中不说脏话、不挑食、不浪费、看电视不超过半个小时等。

当然,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规矩“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当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父母可以和孩子协商,按照双方的意愿,对规矩中的内容进行调整。

在规矩内,给孩子完全的自由。

规矩有了,在孩子执行这些规则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完全的自由。比如,父母要求孩子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半个小时,那么,孩子做完作业后,是否看电视,父母就不能再干涉,只要他看的时间总和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好了。当然,给孩子自由的关键是相信孩子,父母要让他在规矩之中有支配时间、选择做什么的自由。

对于原则性的“规矩”,父母不能随意妥协。

“软磨硬泡”、“苦苦哀求”是孩子的惯用伎俩,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会让父母心软,父母心想“就这一次”。但是就这一次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有机可乘,认为父母说“不”的时候,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因此,父母在向孩子妥协时,必须辨别打破规矩的这种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6岁的小伟和妈妈一起散步,他答应妈妈半个小时后一定回家。可是,半个小时过去后,小伟不肯回去。最后,妈妈无奈,只得用冰棍儿“收买”了他,将他哄回家。

小伟之前答应妈妈半个小时后回家,可是由于玩得太兴奋,不愿意再回去。

而妈妈却用食物作为交换条件哄骗他回家,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取。这样无疑助长孩子“讨价还价”的不良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杜绝此类行为。

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像一些原则性的“规矩”,无论在家或在公共场合都要遵守的规定,比如,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爱护小动物等等,父母要坚持原则,夫妻双方达成一致,时时提醒孩子遵守。当然,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父母也要坚持弹性原则。

将惩罚措施列入规矩内。

规矩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有时孩子还是会存在侥幸心理或者其他理由,做出违规的行为。当说教没有用后,父母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他进行教育。

8岁的儿子刚刚接触到网络时,父亲把电脑放在客厅里,方便严格“监视”他的行为。而且父亲严格要求他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并告诉他,如果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说话,或者上了一些不好的网站,就惩罚他三天不可以玩电脑。其实,不管孩子是否违规,他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这位父亲为了减少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将电脑放在客厅里。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惩罚措施可以说是约束孩子行为规范的最后一道防线,父母不要轻易使用,将它列入规矩内的目的也主要是起警示作用。

规矩越少越好。

法国一位伟人的母亲曾描述她和三个儿子的关系时说:“我从不严厉对待他们,但约法三章,他们必须工作、运动、对我不撒谎。”这是一位80岁的母亲和儿子们所订立的规矩,规矩言简意赅,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们的期望。

同类推荐
  • 慈母家训

    慈母家训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70多位名人的母亲或女性的家训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做母亲的由于在抚育儿女方面具有独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们往往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最深。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慈母的言传身教,其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 冲动的惩罚

    冲动的惩罚

    本书以23位少女自诉“第一次”为主题,主要描写23位少女是如何奉献自己的“第一次”而偷食了禁果,每位少女的经历都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让人不得不看,本书是青少年教育最好的现实教材。
  • 亲子启智游戏

    亲子启智游戏

    《亲子启智游戏》针对0-3岁孩子的智能发育情况,以三个月为一个成长周期,共划分了12个成长阶段。分别对语言能力、动作能力、情感发展、习惯养成等进行了分析讲解。
  • 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是早期教育的倡导者,他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着手,顺应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特定喜好,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自发地学习各项技能,以达到建构一个人完美人格的目的。每个家长都可以是“专家”,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找寻成长的真理,一起去创造生活的快乐和完美。给孩子架起成功的桥梁,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些启迪。
  • 教子从此不累:资深心理教育专家的轻松教子方案

    教子从此不累:资深心理教育专家的轻松教子方案

    本书将引导父母学习如何在与孩子的谈笑互动间,化解所有的成长难题。帮助父母学习育成智慧,享受育成快乐,引导孩子学习成长智慧。
热门推荐
  • 现代逆境心理学

    现代逆境心理学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都在所能免的。每当遇到困难和障碍无法克服时,人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有时甚至痛不欲生,这便是逆境。用心理学术语准确地表达:逆境是指个体从事目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阴碍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满足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性情绪为主要特征的。所谓负性情绪即至少包括了失望、痛苦、紧张、焦虑、悲伤、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而非单一的情绪。
  • 花香岁月

    花香岁月

    我觉得人每天喝几杯水,对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能清理身体,能滋润皮肤,能稀释血液,能缓解病痛。喝了水,感到五脏六肺每个细胞都得到滋润了。我老公前几年出差,从北京给我带回来一本书,书名《水是最好的药》。上面写着肝脏也是需要较多的水份的。肝脏有专门的细胞对经过肠道加工的材料进行又一次加工。通过血液把它们——血液里含有经过加工的成分——送到心脏的右侧。肝脏需要较多的水份来处理经过加工的食物成分。我读初中的时候,看到有些杂志上问有些女名星,你是怎样保养的,这么好的肌肤。我记得有个女名星就这样回答的,我每天都喝八杯水。不过我看到有的书上写道,腹水时应忌盐或少盐饮食,并且控制饮水量。亚哥哥就适当的少喝些水,或者听医生的建议。亚哥哥,我感冒了。一会儿要到厕所里去,清理鼻子里的垃圾。清鼻子。这些垃圾流出来了,头都好像没有那么痛了。药每天也还是坚持喝了的。早上喝了一杯中药。吃了二个煎蛋,和大白菜下了一半碗面,吃了一块豆腐乳。新屋里按的是中央空调,间间房里都有空调。
  • 重生之吞天噬地

    重生之吞天噬地

    曾经的饕餮噬天,曾经的妖族最年轻的王者,号称妖族史上第一天才,意外身死后竟重生为人。看这一世,噬天如何争天霸地,一统大陆,突破巅峰,走向寰宇
  • 快穿之宿主本无心

    快穿之宿主本无心

    苏谚羽意外身亡,被莫名绑定系统?!“据说如果你不完成任务,就无法投胎转世。”系统对她如是说,一脸要挟。本以为听到这句话,宿主肯定会答应的系统悠哉悠哉地“喝着茶”。谁料,苏谚羽一脸无所谓:“哦,然后?我最讨厌别人威胁我了!”一丁点都不行!然后——系统化形抱住宿主大腿,认错状:“对不起,宿主大大,我们去完成任务吧!”从此,苏谚羽和系统开启了攻略目标的道路!
  • 一部不科学的科幻小说

    一部不科学的科幻小说

    本作以描写战争来呼吁和平。在经历与外星人的交战和内战的洗礼后,联合政府是否能重建家园呢?地球联合政府,能否在茫茫宇宙中屹立不倒呢?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 故里非长安

    故里非长安

    虽说长安归故里,故里有长安。但今非昔比,长安是归故里,那故里真的只有长安吗?杀父之恨真的能因为爱而过往不咎吗?他以为真的能用爱来感化她吗?不能。
  • 余生有情暖

    余生有情暖

    前世的凉雪,游走于黑暗之中,渴望温暖,最后却因情而死。今生的凉雪,身世坎坷,父不疼,母早逝,家里还有极品天天想着算计她。面对这样全新的一切,凉雪左踩渣男,右撕贱女,活出自己的态度。【关于遇见】她在执行任务,身受重伤,被他所救。而他被人暗害,狭路相逢,命中注定。【关于追求】自从某男回家看到某女后,某男开始变了,天天短信问候,隔三差五的示爱,想方设法的求见面,硬生生的从高冷大boss转变成戏精本精。小剧场男主:“外面哪个野男人是谁?”女主:“与你有关吗?”男主:“我是你老公,你说呢?”女主:“嗯,名义上的”男主:“……”【女兵大佬VS暗黑大boss,1v1超甜宠文】
  • 除妖师:随记

    除妖师:随记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妖兽横行,世态荒凉,道家宗祖张道陵开创道教并练出技艺与妖对抗,并吸引人们开始纷纷信奉追随他,但因时间的推移那些信仰他的人却渐渐受不了道教摆脱世俗的拘谨规则,将道分成两派,一派为保守派,依旧信道,不听国政,不闻爱悯,一生自在逍遥,普通人称其为道士。另一派虽则遵从道中的降妖除魔之意,继续斩妖,却停留在世俗中,被允许去风流一世,被允许去参军,征战,去做所谓精忠报国一使命,被允许去经商,营利,去当个普普通通的人——除了杀妖之时,故被作称,除妖师。除妖师之现世,使命永于斩妖除魔,安定天下,因其非凡的力量遂被人神化并记载下来.....
  • 入魏三载

    入魏三载

    一朝师傅失踪,把她拉入北魏波云诡谲的政局中……纸条的迷局、家族的衰败、母亲的重病一次次让她留下来,待到她情愿用余生的时间留在北魏,她又不得不离开……入魏三载,她行走于众人的悲欢离合之间,品味着,游离着,眼看着热闹喧嚣的北魏皇宫只剩下凄清寥落……乱局之中,无人能幸免,相爱之人只能分隔两地……
  • 悠久博物馆

    悠久博物馆

    时间对世间万物有两种作用。第一种,沉淀了从容,第二种,堆积了腐朽。只是,我们不够从容,而祂们亦不甘腐朽。这里的展品,来自悠久的岁月,还有或许并不存在的未来、而我,便是这悠久博物馆,唯一指定黑奴,不对,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