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9100000014

第14章 轻松让孩子爱上学习(2)

于是,有一些父母就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将其运用到激励孩子的学习上。只要孩子学得好就给其一些物质甚至金钱的奖励,并且经常对他许下这样的“诺言”:

“如果你能考高分,我就给你买……”

一位母亲为了让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好好学习,就给他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若是能考到90分以上,就奖励10元钱;若是大考能进前10名,就奖励50元钱;若是能考到前5名,就奖励100元钱。

开始的时候,这个奖励制度对儿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他每天放学回家就是钻进房间认真写作业、温习功课,几次考试下来成绩也都不错。母亲也实现承诺,给了儿子奖励。但时间一长,母亲就发现儿子学习的热情远不及开始时那么高涨了,学习变得敷衍,而且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母亲只得加大奖励的“筹码”,但仍然未见什么成效,她一下子犯了愁……其实,许多父母都会有这位母亲这样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学习动辄就给金钱、物质奖励,开始的确很奏效,但慢慢地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于是,父母就会像这位母亲一样陷入苦恼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研究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活动的时候,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有可能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兴趣。”

德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题。

最开始,所有的学生答对题了都没有奖励。而后,他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学生每答对一道题就奖励1美元,另一组则不奖励。

在两组学生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德西发现,有奖励组的学生只在拿奖励的时候很卖力地解答,而无奖励组的学生却热衷于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有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这些智力题的兴趣在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却依然兴趣浓厚。

德西认为:“奖励刺激容易引发人的外部动机,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而与之相反的内部动机则是对所从事事情本身的兴趣,它的持续时间会很长。”

由此可见,物质奖励对于人的兴趣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磨灭掉人的兴趣。父母从心理学家德西这里应该得到启示,用金钱或物质去刺激孩子学习,是不可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相反,还有可能会使孩子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将学习作为与金钱物质作交换的筹码,从而失去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尤其是当孩子本身对学习有一定兴趣的时候,父母的金钱物质奖励还有可能会弄巧成拙,使孩子盲目追逐金钱,学习主动性降低,并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那么,不用物质或金钱奖励,父母又该用什么样的奖励来激励孩子爱上学习呢?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就只是一味地说:“你必须努力,你只要能考出好成绩,我就奖励你。”然后就是罗列出要么是红包、要么是丰厚物质的“奖品”名单。

但父母要注意的是,孩子究竟为什么不爱学习呢?他是真的只单纯地需要有人刺激他一下他才会努力吗?还是说他其实是在学习上有问题需要解决?父母不问原因,只是给孩子金钱、物质奖励,这样激发孩子学习的做法,没有对症下药,当然也不会产生好效果。

所以,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开始下降的时候,父母不要直接用奖励,尤其是金钱、物质奖励去刺激他。首先要能搞清楚孩子的学习究竟出了怎样的问题,是学习上偷懒了?还是没有听懂教师的讲解?还是他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

在明了这些问题之后,父母应该针对病症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旦他“茅塞顿开”,即使父母没有奖励,他也能自觉地努力学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孩子的学习也一样,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父母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地非要用什么奖励去刺激他学习了,他会自觉地投入知识的海洋,并且还会学有所成。

2009年高考,广西理科状元是一名叫黎璇的女生。当外人问及她的母亲有什么教育经验的时候,她却说:“这要归功于女儿从小养成的效率高、时间观念强的学习态度。”

在黎璇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培养她独立看书、学习的习惯,并且还告诉她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做完之后,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样,黎璇从小就养成了自觉、独立的学习习惯,她非常重视课堂效率,几乎不会将难题带回家里解决。学习效率高和时间观念强,正是她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黎璇的例子,父母应该多多思考,与其在后来不停地用奖励来交换孩子的好好学习,倒不如最开始就培养他自己能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给孩子一些精神奖励。

其实若是孩子真的学得好,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精神奖励。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的真心夸奖将会使他产生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可以为他准备小红花,微笑、拥抱、亲吻,或是对他的成就竖起大拇指;若是孩子一段时间都表现得很好,父母就可以说:“我们给你准备了特别的奖励,以表扬你的良好表现。”然后,就可以带他去看有意义的电影、给他做一顿他爱吃的饭菜,或者去做一次旅游放松身心,等等。

父母的这些精神奖励,都会让孩子感觉好好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取得好成绩也是一件好事情,他就能继续发扬刻苦精神,也会继续努力学习。

精神奖励也要讲求“度”。

精神奖励也是一种暗示心理,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暗示,会让孩子感觉愉快。

但是,这样的奖励也是有一个适度原则的。

父母应该掌握好给予奖励的标准和次数,若是标准太高,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看不到成效,他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减少;若是标准太低,他又会很容易就能得到奖励,这就失去了奖励的作用;而若是奖励的次数太多,还有可能会让人自我膨胀,这将会导致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所以不需要任何努力了;但若是次数太少,他又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进步,他就可能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由此可见,父母在运用精神奖励的时候,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这种奖励既要能肯定孩子学习的成果,又能让孩子能够不断前进,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千万不要忘记奖励美德。

上小学三年级的齐阳在学期期末的时候,被评为班上的“劳动标兵”。回家后他高兴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妈妈,满以为妈妈会表扬他,谁想妈妈竟然一撇呢!”听了妈妈的话,齐阳兴奋的表情迅速消失了,他卷了奖状默默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结果,势必会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康,甚至人格不健全的人。父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对他的品德教育。比如事例中的妈妈,她完全可以说:“真不错!以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啊!”对孩子美德的称赞,也会促使他将美德继续发扬下去的。

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他的努力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将来他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的未来也才有可能会成功。否则,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即使他学得再多、学得再好,他也不会是个好人。看看社会上那些学生杀母、伤同学、虐待动物等事件,父母应该要能反思,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他的品德。而且当一个孩子品德好了以后,他的学习也自然就会好,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沟通箴言

奖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金钱物质等奖励,只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去被动学习,还会增长孩子的物欲;但适当的精神奖励,却能让孩子从内心爱上学习。所以,父母要善用“报酬效应”,要让这一报酬真正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而且这种激励不仅仅是激励学习,还要激励他不断发扬良好的品德。

“会玩儿,也是好事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

在孩子还未进入学校的时候,他都是在玩中学知识的,他会觉得很快乐。而孩子一旦进入了学校,开始了系统的知识学习,他就再也不能在玩中学习了。

难道是有人给作了这样一个规定吗?说孩子进了学校后,绝对不能玩耍,必须要一本正经地坐下来抱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去?

10岁的儿子很聪明,但就是很贪玩。妈妈知道孩子爱玩,但她还是要求孩子必须学习要好。于是,每天儿子玩的时候就想:玩完了会不会被妈妈骂?今天的作业还没写完;而到了学习的时候,儿子又想:昨天和同学一起玩的那个坦克模型真有意思,要是今天也能玩就好了。于是,儿子玩的时候不能尽兴,学的时候也是干耗时间而没有效率,玩不好也学不好。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着急……其实,这就是孩子不会玩的后果,再加上妈妈对学习的强调,才使得他既没玩高兴也没在学习上有什么建树。因此,关键还是父母要积极对其进行教育,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但现在太多的孩子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父母总是说孩子:“整天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精神。”但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一提学习就泄气?有的父母就会说了:“那还用说?就是没有学习精神,太贪玩。不好好管管是不行的。”这就错了!

孩子其实很单纯,对他不喜欢的事物他都会表现出厌倦,而对他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没有任何人去督促他,他也会很自觉地去努力研究、努力做好,甚至还会废寝忘食。想必许多父母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当孩子喜欢打篮球的时候,他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用来打篮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把球扔来扔去,也不管天气多热,也不管出了多少的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对打篮球感兴趣。假如孩子对学习也如打篮球这么有兴趣,那父母何愁他学习不好呢?

但爱玩的孩子就一定不好吗?他就一定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吗?当然不是!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起步,是从计算机编程开始的,而他对计算机的热爱则是从中学起编写游戏程序开始的。看起来,比尔·盖茨最初在做的事情是编程,但其实他编程的目的就是自己动手编写游戏,这个目的简单而又明确,就是“玩”。他就这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一家在个人计算与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领导者的微软公司。

由此可见,会玩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会玩的孩子非常有可能在他玩的那个领域做出成就来,所以父母就不要再粗暴干涉孩子的玩耍了吧!

让孩子既要学习,又要会玩儿,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不要动辄就训斥孩子“爱玩”。

孩子玩的时候,没准儿就是在开发他的天赋,也没准儿就是在发展他的兴趣。父母又不能读透孩子的思想,又如何知道孩子的“玩”只是傻玩儿呢?

所以,父母不要动辄就训斥孩子爱玩,要能有一双会细致观察的眼睛,要能看得到他行为的真正目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了解他行为的真正意图,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在玩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

别给孩子的学习规定硬性的指标。

父母喜欢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一个好成绩,将来你才能有出息。”要不就是直接给孩子订一个目标,让孩子必须达到某一个高度。父母的期望都是好的,但若是总用这样的期望来教育孩子,就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什么是负担?他不喜欢的事情,你叫他做1分钟,这就是负担;他喜欢干的事情,干到废寝忘食,也不是负担。”放到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来说,就是当父母让孩子为了某个目的而去学习的时候,他对它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少。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学习好比在做苦役。而且,他还有可能将学习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一旦目的达到了,那么学习也就不再重要了。这样一来,他将彻底曲解学习的根本意义。

所以,若是父母想要孩子将玩的劲头用在学习上,就最好不要给孩子的学习规定什么硬性的指标,什么考到第几名,什么要考多少分,只要孩子努力了,还有什么比快乐学到知识更重要呢?

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都会做得最好,也会完成得迅速而完美。其实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

有一些父母,总是在猛抓孩子的学习,恨不得每分每秒都不放过。他们会在孩子身边像看守一样盯着他学习,他们也会时刻“惦记”着他是不是英语单词还没背、数学练习还没写,他们甚至觉得孩子不能有玩耍的时间,“有那工夫多写篇作文多好”。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孩子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最后直接导致他对学习产生排斥,甚至厌烦的心理。

所以,父母要尽量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比如不要陪(实际是监视)着他写作业,不要总询问他有关学习的事情,让他自己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的时间,等等。父母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成长为爱迪生,也不是所有人将来都必须要做爱因斯坦。让孩子能自由地吸收知识,让他能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妈妈在他小时候就教育他要认真学习,不能玩耍。在妈妈的教导下,这个男孩的学习成绩果然很优秀。

但有一天,男孩却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在学校里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妈妈惊讶地说:“你可以去找同学们呀?”但男孩摇了摇头说:“他们不是打乒乓球就是下跳棋,但是我都不会。我去了他们都觉得我玩不好。”妈妈听后,忽然沉默了,她也发现,最近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味道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游戏是为儿童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动。”

这位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剥夺了他玩耍的权利,这才是导致他没有朋友、不能和同学正常交往的直接原因。

所以,父母要吸取这个教训,在孩子应该玩的时候,放手让他去玩。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学到许多东西,如创造力、应对能力、合作能力,等等;玩耍中孩子还能锻炼身体,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最重要的是,玩耍可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快乐的回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缺失了这项活动,那么他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从玩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一旦拥有了自信心,他再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不是要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帮助他培养起足够的自信心。

同类推荐
  • 0~5岁婴幼儿早教大百科

    0~5岁婴幼儿早教大百科

    本书将早期教育延伸到胎教,并指导父母如何给0-5岁的孩子进行早教,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有利于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 培养孩子成功个性的66种方法

    培养孩子成功个性的66种方法

    本书由小故事入手,将富有哲理的故事与睿智的理论结合,向父母们翔实地诠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将形成的种种良好个性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不良个性以及培养成功个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帮助父母引导孩子,锻造优秀的自我,由平凡走向卓越人生。
  • 怪兽家长3:学校不是斗兽场

    怪兽家长3:学校不是斗兽场

    畸形的教育导致学校成为学生攀比、斗争的场所,也将孩子培养成没有思想的牵线玩偶,灵感被扼杀,只剩下“零感”。屈颖妍没有大道理也不说专家之言,她只透过真实的故事、幽默的文笔,除了为家长打气、替教师出气、帮孩子舒口气,还告诉大家:“前面仍有路,只看你敢不敢走!让我当个先行者,只要走的人多了,就会成为正途,就能战胜歪路”。
  • 精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

    精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职场麻辣烫

    职场麻辣烫

    选录了《鲜花的功劳》、《傻孩子》、《山穷水尽卖自己》、《人生不是演习》、《错的是一味地行走》、《遭遇搅局》、《关照》、《漏水的勺子能舀大鱼》、《模拟应聘》、《招聘条件》、《重金悬赏》、《特殊人才》、《一路贵人》、《不一样的砝码》、《生命的撞音》、《诱惑》、《做一回经理》、《云姐的秘密》等近百篇关于职场的微型小说。
  • 我做佞臣那些年

    我做佞臣那些年

    仆从:“国师大人,丞相大人在外头跪着。”国师:“何事?”仆从:“丞相大人说这些日子要给您请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师:……众臣:“国师大人,丞相大人在塞外守着。”国师:“何事?”众臣:“丞相大人说这些日子要为兵洗尘,祈求来年国泰民安。”国师:……皇帝:“国师大人,丞相夫子在殿外候着。”国师:“何事?”皇帝:“丞相夫子说这些日子要帮朕行礼,祈求来年清官当途。”国师:……最一手遮天的温润丞相vs最民心所向的空灵国师书又名《丞相又抢他媳妇职业怎么办》《小皇帝又来给丞相开小灶了》《丞相又贪污了又被国师抓去了》【划重点。丞相人设:情感上死皮赖脸baolu狂;事业上绝对嫑脸的吐槽狂。爱好:敛财,抢国师职业。国师人设:管他情感事业,统统与我无瓜。爱好:睡觉,抓贪官???抓丞相???】
  • 给你我的温柔好不好

    给你我的温柔好不好

    我遇见你,就可以把所有的温柔给你,我喜欢你喜欢了三年,那就可以再喜欢很久,哪怕是一辈子,我都愿意。
  • 盲僧法师

    盲僧法师

    不度鬼,不度妖,情缘三世只度你!我心心念念的法师伏魔为道只为你
  •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这些美德成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古圣先贤。今天,这些传统美德依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本书从八个方面,向孩子们展示了200多个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源于历史事实,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读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相信这些故事所凝聚的教育意义一定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美德培养读本。
  • 没什么啦

    没什么啦

    《世间一息鸿芒》青春里一些过不去的事情。小打小闹,一整个青春就过去了。我们一路向前,风光无限,那些角落里的人们,以夜以继日的汗水泪水奋进,我们也许无助,也许对未来和世界失望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一小方天地。愉悦幸福的心底,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伤痛。你看得见谁在笑?
  • 你是眼中星辰

    你是眼中星辰

    那个夏天,耀眼的他,无助的她,再次相遇,另一个夏天——两个人,很美好。开始的甜蜜,懵懂的心,到最后压力的累计,爆发。或许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不该相遇,不该对视,更不应该,相互喜欢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