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76100000020

第20章 谨言慎行无些过(1)

言多必失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南怀瑾先生认为在这个地方孔子的意思是说要言而有信,讲话要兑现;牛吹大了,事实上做不到,这是君子引以为耻的。不要把话讲得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做不到的,绝不吹牛。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做人要低调内敛,少说话是保证没有过失的最好方法。整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难以保证自己说的话中没有纰漏,一旦出现纰漏,被人抓住把柄,早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特别忌讳别人提及自己“地主家长工”的出身。他的几位患难兄弟就因在他面前无意提起他“庄稼汉”时期的事情,而触犯了他的“领袖形象”,戳到了他的短处,招来杀身之祸。

三国中的英雄刘备是个“少须眉”的形象。在古代,胡子和眉毛稀少的男子被人认为是没有男子汉气概。刘备刚到西蜀时,曾被刘璋手下胡须茂盛的张裕取笑嘴上没毛,令他十分恼火。等后来他赶跑了刘璋成为张裕的主子的时候,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张裕杀了。

与人相处,最忌多言。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在背后道人长短,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从你嘴里说出去的话,早晚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背后议论人,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得罪很多人,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无意间得知了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去说,以显示自己有多能耐。别人苦苦隐瞒的事情大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若是我们到处跟人说,那他必然会恨你入骨。处理这种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不知道。即使你不向别人提起,一旦让人知道你知道了他的隐私,也会对你有所怀疑,就算你指天发誓也是不可能消除别人的疑虑的。

明朝时期,出现了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这两个机构直接归皇帝指挥,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刺探大臣的隐私,监视大臣的动向。如果有大臣胆敢在背后说皇帝的坏话,那么东厂和西厂的人就可以不用通过刑部,直接抓人。那个时期,大臣们都是互相提防,噤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被皇帝知道惹来杀身之祸。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周围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若是碰到那些爱挑拨是非的人,即使我们没有说什么,他也要造谣生事,若是我们当真说了什么,他还不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因此,少说话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即使是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也不能什么话都说,万一这个人靠不住,把你说过的话四处宣扬,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你说的话可能也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就算你问心无愧,恐怕也难敌众人之口。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这样的人是有很好的口才,然而也许他们不经意间已经得罪了很多人,自己却还不知道。所以,我们宁愿藏拙,三缄其口,也不要做那个因一时口快而得罪他人的人。

话说三分为妙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南怀瑾先生认为“讷”,是好像嘴巴笨笨的。利嘴除了教书、吹牛、唱歌以外,没什么用。真正的仁者,不大会说空话,做起事情却很敏捷。换句话说,先做后说,而不是光吹不做。

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过多地向旁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藏拙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一般人总是急于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以期得到别人的认同,获得满足感。这样的人看似聪明无比,却是最傻的。当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推到别人的面前时,就再也没有隐私可言了,对于别人来说,你就不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人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心复杂多变,你对别人推心置腹,别人未必同样对你。逢人就把肺腑之言说出来的人固然可敬,但却不值得提倡。

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而话说的太多的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当你触犯别人的底线的时候,就会遭到别人的打击与报复。要知道世上不只有你一个聪明人,而你偏偏要做那个出头的,自然会招来别人的不满,给自己增加困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195年),就在曹军和蜀军在汉中僵持不下之时,曹操的主簿杨修却因一根“鸡肋”掉了性命。而在此之后他便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代表。

有一回,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结果是“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害自己,便对别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并装模作样地杀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侍。结果是“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而又只有杨修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别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临机处事的能力,分别派两人出城办事,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要放行。结果,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之下,杀了门吏,出城而去。

曹操手下的聪明人很多,像郭嘉、程昱、荀彧、贾诩等都才华横溢,他们却没有因为有才华而被曹操杀掉,这是因为他们懂得藏拙。在与曹操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了解了曹操的个性,因此,总是三缄其口,尽量不说话,就算是说,也是很隐晦地说,因而没有遭到曹操的嫉恨。

曹操的二儿子曹植才思敏捷,聪明能干,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决心废掉世子曹丕,而立曹植。废长立幼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事情,往会引发动乱不安,所以大臣们总要据理力争,往往不惜豁出生命。但做主子的人却往往不愿意听从臣子的意见,双方会闹得很僵。曹操也是这样,自己下了废长立幼的决心,便不再愿意听臣子讨论这件事。

有一次,曹操屏退左右侍从,引谋士贾诩进入密室,向贾诩问话,贾却沉默不语。曹操再问,贾还是不答。这样一连几次发问后,曹操生气了,责问贾诩:“和你讲话却不回答,到底为什么?”贾诩回答:“对不起,刚才正好考虑一个问题,所以没有立即回答。”

曹操追问:“想到了什么?”贾答:“想到了袁本初、刘景升父子。”曹操大笑,决心不再废长立幼。

原来当年袁绍就是因为想要废长立幼,结果导致几个儿子之间互相不服,各自拉帮结派,争斗不休,这才给了曹操可乘之机,灭了袁氏势力。刘表也因废长立幼导致了内部的斗争和分裂。

言简意赅地表达你的看法,然后就保持沉默,留一个宁静的空间给别人好好思考,一个意想不到的主意也许就因此诞生了。在你批评别人时,适当的沉默可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他人时,那人一定情绪相当激动。他也许不但不虚心接受意见,而且还会反唇相讥,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开脱。这时的你,最好就保持沉默吧。

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个人少说话做聆听者,否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论不休,岂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什么事情,话说三分就够了。如果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多事情不需要点破,轻轻一提就可以了;如果对方不是一个聪明人,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连说带比划,恐怕他也不能了解你的意思,又何必多费唇舌呢。就像孔子说的一样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是其次,做事才是最重要,把事情做好了,不需要说什么,别人自然能够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行而后言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道:“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古今中外,人类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事实;理想非常远大,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说和做都是一个人必须要掌握的两种能力。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我们的意志和思想需要说出来,实践过程却需要做出来,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事情。有个小故事说美国人是边做边说,德国人是做了再说,日本人是做了也不说,中国人是说了不做。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却说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人大多喜欢说大话。国人比较好面子,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尊敬自己,因此,不顾事实真相,大吹法螺成了人们的通病。

世界上的事情在没有做之前,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做成,或者是做不成。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况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影响事情的进程。因此即使还差一步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成功。就因为我们好面子,所以我们习惯于在事情还没做之前就自吹自擂,说自己有多么厉害,到头来却不能把事情做好,结果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这种事情做得多了,就再也不会有人相信我们。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些官员就是因为自吹自擂,结果丢官去职,甚至丢掉性命。

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7年),天下大乱,唐昭宗忧心忡忡,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才能够辅佐自己,平息一切。时任国子监博士的朱朴自夸道:“如果我当宰相,一个多月就能使天下太平。”病急乱投医的唐昭宗相信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左谏议大夫,同平章事。

朱朴昏聩无能,见识浅薄,是一个迂腐的儒生,根本就没有什么安邦定国的才能。诏令颁布之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当上了宰相的朱朴一直也拿不出一条能够让天下太平的措施出来。唐昭宗一怒之下将他贬到边疆蛮荒之地去了。

世间万物都是复杂多变的,谁也不能预料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定事情的结果。把话说得太满,将来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最终会将自己推向窘境。

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不是说而是做,只有做好了,别人才会认可你,否则即使你说得天花乱坠,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很多时候,也许我们认为凭借自身的能力,完全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于是在没做之前就把话说满了,然而却因为一些意外情况事情没能做成。这样一来,也许别人本来是认可我们的,却因为这件事情而小瞧了我们。因此,话不要说得太满,即使将来做不成也不会丢掉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没有做成之前,什么都不要说,等到事情做成了再去跟别人说。

还有一部分人为了哗众取宠,什么话都往外说,很多不着边际的话到了这些人的嘴里,就变得活灵活现。也许别人不会把这样的话放在心上,但是一旦别人较起真来,自己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自称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仓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以致“沉醉至今,犹未全醒,不知今日世上是何甲子也”。

当时赵王坠马伤胁,大夫说须千年血竭敷之乃瘥,赵王下令求血竭而不可得。有一个叫艾子的人对赵王说:“有一个方士,已经不小于几千岁了,把他杀了,取他的血,一定会很快痊愈。”赵王大喜,秘密派人捉拿方士,要把他杀了。这方士吓得大哭,不得不对赵王说了实话:“昨天我父母五十大寿,邻居带着酒来祝寿,我喝多了酒,所以才说了那些话,实在是没有活了千岁。艾子最喜欢说谎,大王千万不要听他的。”赵王听到后,哭笑不得,把他大骂一顿,然后放了。

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快乐。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样,必须保持在一个度上,一旦超过那个度,就会损及自身。说话也是一样,话不能说得太满,给自己留下缓冲的余地,才能随时调整自己,做到进退自如。

说话是一种艺术,话说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我们不仅要具有做事的能力,还要培养说话的能力。仅仅具有做事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孺子牛;仅仅会在嘴皮子上下工夫,没有真实本领,也不会走得太远。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做事,小心翼翼说话,有功则显,无功则隐,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路成为坦途。

谣言止于智者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然后孔子就发誓说:“我如果做了错事,上天就会厌弃我啊,上天就会厌弃我啊。”

南子是卫国国君的宠妃,长得很漂亮,但是把持朝政,名声不大好。当时有人认为孔子希望借助南子的力量介入卫国朝政,因此去见南子。南怀瑾先生不认同上面对这句话的注解。他认为孔子见南子,是事实;子路不大高兴也是事实,孔子也的确“矢之”。“矢之”是很严重的,等于赌咒。赌什么咒呢?问题在下面这句,“予所否者”,孔子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是不对的。这里要千万注意,古人说:“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人言可畏。又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己。所以孔子是说,你们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一样,我所否定的,我认为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不但人讨厌他,就是天也讨厌他,那么这种人便不需要与他来往。

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总是这样的,再正直的人也经不起谣言的中伤。谣言从一个人的口中传出来是谣言,当它大面积传播,所有的人都在说的时候,谣言就变成了“事实”,身虽正,影子却已经斜了。流言蜚语的力量是可怕的,它能够摧毁一切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关系。再牢固的关系都会有缝隙存在,谣言是无孔不入的,当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就会将这个缝隙扩大,最终破坏这个关系。“谣言三至,慈母不亲”,即使是母子亲情也经不起谣言的离间。

有人听说曾子杀了人,于是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的母亲相信儿子不会杀人,因此没有理会这种谣言。过了没多久,又有一个人跑来告诉她曾子杀了人。这个时候曾子的母亲开始犯嘀咕:“难道儿子真的杀了人?”但是她还是选择了相信曾子。可是,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的时候,她相信了谣言,于是越墙逃走。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相信大多数的人,因此,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就很少有人能够把谣言依旧当成谣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只有那些聪明的人,才能发现谣言背后的真相,才能破解谣言,使谣言在自己这里戛然而止。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你的成功你决定

    你的成功你决定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入馨香绕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未来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 青年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本书主要包括青年的青春、求学、恋爱、婚姻、处世、就业、发展等心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对存在的心理问题阐明了调适方法。
  • 趣谈领导学

    趣谈领导学

    本书介绍了领导学的发展、来源、特点,领导者应预备的素质,领导作风问题,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等。
  • 奥运励志故事青年版

    奥运励志故事青年版

    本书系人生观青年读物,选取了奥运感人的励志故事,结合青年的生活学习,列举大量案例,激励青年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我是你的主宰

    我是你的主宰

    这位师兄,请问大师兄在哪儿?哦~十一师兄在后山练剑呢。???师兄,我问的是大师兄在哪儿?是啊,我说的就是十一师兄啊~*&#…¥€,特么的你是不是脑子瓦特了,我问的是大师兄,十一师兄是个什么鬼,关我P事……呵呵~十一师兄来了,你自求多福吧
  • 树上落下只小妖精

    树上落下只小妖精

    古宝灵木,万叶滋润,偏生落了只落叶小妖精,娇娇可人,一下子便入了伊五王爷伊洵南的眼,成了伊洵南的心尖尖,冰山冷男因她化成柔水暖男,终是冠宠无边……
  • 长世欢

    长世欢

    年少初遇尽付真心,你给我最郑重的承诺。多年后再见,你高高在上,身边风云万千,我在你左右厄运不断,待风云落定之后,是否还会有你最真挚的回眸?还是温柔的笑,同我说,护在我左右?曾以为,世间开得最茂盛的白束,它早就随着云浮宫的消失而幻灭,化为灰烬!后来才知道,最茂盛的白束,盛开在水月城,怒放在你窗下,风雨飘摇也好,物是人非也罢,都如同在那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尽情妖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公主进化史

    公主进化史

    秦康乐看看左边伪宠爱她的皇帝爹,在看看右边一群虎视眈眈的皇子,后面一群羡慕嫉妒的妃嫔,下面则是满口仁义礼法的大臣——真是满心的呵呵哒!谁说公主是富贵闲人的,给我滚粗来!某皇夫高举小旗,还有我帮你啊!
  • 猫咪邪王:五毒魔妃缠上瘾

    猫咪邪王:五毒魔妃缠上瘾

    她是二十一世纪一名网络写手,一朝穿越,附魂男儿身,为爱换魂,却遭抛弃,她成为媚娘,立誓精研媚术,寻找噬血泪珠,征服魔尊,杀尽天下薄情郎,一个手无搏鸡之力的写手如何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当他练功走火入魔,穿越到二十一世纪一只小猫咪身上,每天的猫粮是主人的爱心蛋炒饭,一天主人冲着小猫咪傻傻笑道:“如果我能嫁你就好了!”翌日,小猫咪一头撞死在墙上,他耗尽千年功力,打开命运之轮,为的只是她的一句话:如果我能嫁你就好了!
  • 鹰且留情

    鹰且留情

    卫沁翎这辈子最爱的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未婚夫鹰荻峰了,从小,他的表现就极为出色,并且受尽众人的拥戴,而这样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天之骄子,却独独骄宠、呵疼她一人,如此受尽宠爱的她是幸运的,这点她知道,也因此,即便相识近二十年,对他的爱却是不减反增,当然,他也爱极了她……
  • 天域圣君

    天域圣君

    楚天,天域楚家武学废才,父亲在一次家族任务中不幸死去,从此沦落为孤儿,艰难度日,受尽家族欺凌。一朝风云变,父亲被冠以背叛家族的名声,被家族除名。废材楚天,扬手间毒雾漫天,以一人之力毒杀家族高手,但最终无力回天,含恨而死。一朝睁眼,下界重生。这一世,他要独步天下,杀回天域,为父报仇。这一世,他要掌控天下,睥睨天地,唯我独尊。
  • 天假真缘

    天假真缘

    天下间最厉害的法器不是金刀,不是玉剑。而是以你之血,伤我之心。他的右手,天生自腕经生着一朵双蒂的雾莲,一色白,一色黑。一曰“道”,一曰“魔”。血引莲生,是一念成仁,还是一夜疯魔?!谁能堪破正邪,仗剑笑傲!谁能明辨黑白,颠倒浮沉!身世的秘密让他挣扎,情义的纠葛令他矛盾!到头来这凄凄人世是道错了,还是情错了!?是心伤了,还是缘谬了!?
  • 斗罗大陆忧舞君影

    斗罗大陆忧舞君影

    他和他亦是神界的最高的神坻,千年之前,夫妻共存。百年之后,恨犹如海水一般。他悔,她漠,“如果在来一次,我宁愿不在遇见你!”
  • 萤之舞

    萤之舞

    故事开始于2010年的6月27日,“我”接到了女友提出分手的短信。因为无法承受这般突如其来的打击,便冲出家门。途中,竟然偶遇一件强奸杀人案,我因为自己的懦弱见死不救。几个月后,我竟然在自己所就读的大学发现了一个和和受害者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更加糟糕的是,我竟然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与此同时,神秘凶手练练作案,一切都似乎与两年前发生的一起惨烈的凶杀案有关……真相到底会是什么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