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86900000011

第11章 圣祖 康熙(1)

康熙帝的一生可以用辉煌来形容,他天赋极高,性格又坚韧顽强,他先是在16岁的时候铲除权臣鳌拜,后又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准噶尔,开创了一代盛世。他热衷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把西方的科技引进到了中国,可惜的是,这些科学技术只是他一个人的个人爱好而已,如果他能够认识到这些科技对国家的发展的作用而把这些科技引进到国内来的话,那么大清朝乃至整个大中国可能就会更富强。他晚年两立两废太子,导致了诸多皇子为争夺皇位而明争暗斗,使得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康熙帝位的由来

康熙帝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母亲是佟氏,汉军正蓝旗人,顺治帝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从汉军中选妃,但佟氏不是顺治帝的宠爱,玄烨也不受顺治的喜爱。但庆幸的是,玄烨的祖母孝庄太后对玄烨母子很是钟爱,还派自己的侍女苏麻拉姑去协助保姆照看玄烨,她还经常亲自对玄烨进行教诲。

顺治帝对爱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非常偏爱,一直希望能由他继承皇位,但可惜的是皇四子福薄命浅,才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直到这个时候,玄烨的处境才开始慢慢变好。一次,玄烨和哥哥福全、弟弟常宁进宫拜见顺治,顺治问儿子们长大了有什么志向,福全因为是庶妃所生,地位低,他答道:愿做一个贤王。常宁才3岁,还什么都不会答,只有玄烨,高声的答道:效法皇父,勤勉尽力。顺治知道他这么小的孩子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一定是太后教给他的,心里便有了让玄烨继承皇位的想法。

两年后,年轻的顺治皇帝一病不起,到了不得不讨论继承人问题的时候了,顺治帝的玛父汤若望对顺治说: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再不会被“这种可恐怖的病症”所伤害,再加上孝庄太后的支持,他立下了让玄烨继承皇位的遗诏。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玄烨在孝庄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登上了皇位,改年为康熙元年。

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当时的大清,虽然已经一统天下,但实际上,民间的各种反动势力还很猖獗,康熙帝即位后,上承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康熙真可谓是一代圣君。

南书房是什么机构

南书房是康熙十六年设立的,是为了调整中央权力而出现的一种机构。清初,清廷保留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重要的国家大事都由这个会议定夺,而同时,清廷还仿照明朝设立内阁为处理政务的最高官署。当时的朝廷状况是,一部分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过大,而同时内阁又凌驾于六部之上,这对于皇权的集中十分不利。为改变这种状况,康熙决定设立南书房,“拣择词臣人品兼优者充之”,成为处理政务的机要机构。南书房并无员额限制,供职的官员也无品级,但必须由皇帝亲自挑选。

顺治帝长子福全的“贤王”之志

福全是顺治帝的次子,顺治十年七月出生。顺治的长子钮钮还未满3周岁的时候便夭折了,于是,身为二子的福全便成了顺治帝的长子。福全虽为长子,但因为他的生母董鄂氏是庶妃,所以,他的地位一直不高。福全出生时,他的父亲顺治帝也才刚刚17岁,在父亲还是个孩子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对他的孩子投以父爱的,所以,福全从出生就没有得到多少父爱。而他的皇祖母孝庄太后又比较偏爱皇三子玄烨,因此,福全从来没有过什么优越感。

顺治十六年,顺治帝有一次召见了福全、玄烨和皇五子常宁,在谈完了正事后,顺治问他们长大后有什么志向,皇五子还太小不会回答,玄烨在皇祖母的教导下回答:效法皇父,勤勉尽力。顺治知道,玄烨只是个孩子而已,不可能回答出这样的话来,一定是孝庄太后教的。而轮到福全回答时,福全的回答却让顺治帝十分惊讶,他回答的是:“愿为贤王。”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福全在小的时候,确实是没有什么优越感的,也没有什么感到自己很了不起的地方。

顺治帝去世后,皇三子玄烨继承了帝位,福全作为皇帝的哥哥,尽心尽力辅助皇帝。康熙六年,年仅15岁的福全以皇帝的亲哥哥受封为和硕裕亲王,从这时候开始,他的贤王之志正式开始了。

清代宫廷后妃制度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在清初时没有确立,真正的宫闱制度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康熙帝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与其他朝代的后妃制度不同的是,清代还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

福全痛失大将军位之谜

康熙二十九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率军两万人,气焰嚣张地闯入清朝的领地,并一步步向京师逼近。康熙大怒,命皇兄福全领抚远大将军印,率领大军攻打噶尔丹。此时已经38岁的福全第一次以大将军的身份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向准噶尔前进。福全以前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但他自幼就精习骑射,时常在山野围场中驰骋,所以,对统军作战也并不陌生,再加上临行前,康熙对他的面授机宜以及身边那些身经百战、富于谋略的八旗悍将,所以,他一点也没有觉得此行会有什么不妥之处,反而心中是充满了激情,期盼能够早日得胜回朝。

不日,双方便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即乌兰布通大战,这一战,使得不可一世的噶尔丹领教了清军的厉害,他不敢再与清军正面作战,而是想法伺机逃走。他派出使者与福全谈判,但他们的无理要求被福全拒绝了。后来,噶尔丹又派西藏喇嘛济隆以达赖喇嘛使者的身份与福全谈判,济隆说只要清军交出噶尔丹的人质,噶尔丹就会无条件地退军。福全坚持拒绝,实行康熙交代的等待盛京、乌喇、科尔沁的援军到达后合围歼灭噶尔丹。济隆无奈以誓言来游说福全,福全令其拿来噶尔丹的誓言,于是,济隆就遣返使者去拿来噶尔丹的誓谕。

但是,时间过去一个多月了,去往噶尔丹的使者也还没有回来,福全估计噶尔丹可能已经逃走了,再加上自己军中粮草将尽,便令部队迁往哈吗岭以南。没想到,此举令康熙很是不悦,并驳回了福全动用喀喇沁王的车运送粮草的要求。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认为:运送粮草骆驼就可以了,而福全不等命令就令部队内迁的过错,等回京后再另行处治。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收到了噶尔丹的谢罪誓词后,康熙才令福全等人撤回,命他们在朝阳门外等候调查。这样,乌兰布通大战的主帅、抚远大将军福全在大捷后等待时机大败敌人成了坐失良机,而因为粮草将尽的内迁变成了擅自撤军。这样的一种说法,福全马上就由功臣变成了罪人。康熙撤销了他的议政王资格,大将军王的兵权也被收回,就这样失去了他第一次的大将军印。

才华横溢的满族诗人纳兰性德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是大学士明珠长子。他年少时便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年仅22岁时便中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正三品。曾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31岁。他生命虽短暂,但著作颇丰,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

汤若望获罪始末

汤若望是一名德国的传教士,曾受到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信任和赏识,顺治帝还曾称呼他为“玛父”,就是汉语里爷爷的意思。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帝刚刚即位,这位顺治帝的宠臣就被获罪下狱了,没多久就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汤若望既然是一位传教士,那么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教,但这在以道教佛教为主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也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让汤若望从一个宠臣变成阶下囚的就是一个叫杨光先的人。此人心术不正,专靠诽谤人为生。这个人信奉道教,发誓一定要把宣扬基督教的汤若望铲除。他先是诬蔑汤若望为皇太子选择的葬日不吉祥,导致了董鄂妃和顺治帝的早逝,要求汤若望为此负责。对此莫须有的说法,辅助大臣鳌拜深信不疑,因为他信萨满教,而四位辅助大臣中的三位也都要求汤若望为此事负责,要求严惩汤若望。

康熙三年四月,汤若望突然患脑溢血而半身不遂,丧失了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杨光先先下手为强,写了一本《不得已》的书诽谤汤若望及他的同事南怀仁等。随后,汤若望和他的同事们被捕。在他们入狱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不祥之物,是一种警告。在狱中,南怀仁接到命令,让他从狱中牢窗的小孔中计算一下下一个日食的时间和规模,刑部的官员是希望用这个方法让南怀仁计算错误,从而证明基督教在传播错误的天文历法。南怀仁由汤若望当顾问,终于算出了下一次日食的时间是3点。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在看着天空,看一看到底谁的计算准确,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到了3点,日食终于出现了。

虽然汤若望胜利了,但中国的官员们只相信他们自己的历法,还是不相信汤若望的西方科学。所以,汤若望不久后还是被判斩刑,鳌拜后来改为凌迟。但奇怪的是,就在这份审判交到康熙帝手里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大的地震,所有人都说这是天谴,于是,这些辅助大臣们不得不退让,放弃了处死汤若望的决定,汤若望就这样死里逃生了,可惜的是,一年后,他就病死了。

传教士南怀仁

南怀仁,比利时人,清朝初年到达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1659年他来到中国,在陕西传教,不久被朝廷邀请到首都北京,帮助著名传教士汤若望为政府修订历法。1664年曾经因为反对天主教中国官员的陷害,被关入监狱,不久又被释放。1668年他再次得到皇帝的重用。1676年,他参与了中国政府和俄国进行外交交涉事务,担任翻译。1688年南怀仁在北京去世。南怀仁在华的三十年,传播了西方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机械学及火炮方面的知识,对于清初的历法改革、天文仪器的制造及铸炮御敌,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朝元老索尼

索尼,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父亲硕色,是努尔哈赤时期大学士希福的哥哥。努尔哈赤时期,硕色一家从哈达部投奔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因为他们兄弟父子精通蒙、汉文字,就让硕色和希福同掌直文馆,并授索尼一等侍卫。天聪元年,索尼跟随努尔哈赤攻打锦州,立下大功。

此后,索尼一直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即位,索尼继续跟随皇太极伐明打天下。因赫赫战功,崇德八年,索尼被授予三等男爵位。

皇太极去世后,因没有立下谁继承皇位的遗诏,朝廷中一时间纷乱不断,在豪格和多尔衮明争暗斗的关键时刻,索尼首先提出应立皇太极的皇子为帝的说法。这就为后来立福临打下了基础,并最后成功立了福临为帝。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多尔衮为摄政王,朝廷上下慑于多尔衮的权势,大都依附于他,但索尼坚决不肯投靠,这使多尔衮对他怀恨在心,不久,就找了一个借口罢官抄家。

顺治亲政后,顺治帝特意下旨召索尼回朝,恢复职位和爵位,并赐免死两次,总领内务府事务。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去世,遗诏命索尼等四人为辅助大臣,辅佐幼帝康熙。

康熙六年三月,索尼奏请14岁的康熙亲政,但康熙未应允。四月,康熙下召褒奖索尼,并授索尼一等公爵,与原有的一等伯爵一并世袭。同年六月,索尼病逝,他得到了清代最高的谥号“文忠”。

索尼的爱子索额图

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的爱子。初出仕的时候任侍卫。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是康熙朝的重臣,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即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康熙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此后便深受康熙的信任。康熙二十七年,索额图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领清朝使团前往色楞格斯克,与俄方代表会谈两国边界问题。最后,双方在对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四十二年,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于禁所。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年仅8岁的玄烨,临终前,顺治帝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为辅助大臣。在索尼还活着的时候,大家还都能相安无事,康熙六年,首辅索尼去世了。此后,朝中就没有平静的日子了。

因为索尼是首辅,大家还都能听他的,等他去世后,皇帝还年幼,而辅臣之间没有一个先后顺序,由谁说了算,就成了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在剩下的三人中,就数鳌拜的功劳最大,而他也仗着自己的赫赫战功,不把年幼的皇帝看在眼里。等索尼死后,他就开始展开自己的一系列行动,想要夺取权力了。

不久,鳌拜就编造了苏克萨哈的“不欲规政”的二十四款罪责,议定苏克萨哈及其子必须斩立决。康熙不同意鳌拜的所请,但鳌拜竟每日上奏,强行让康熙在奏折上盖上了玉玺。鳌拜的一系列行为,让康熙实在忍不下去了,他必须想一个方法把这个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之意)除去。

因鳌拜党羽众多,铲除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于是,康熙表面上不动神色,暗地里却已经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康熙找了一些忠实可靠的少年侍卫,以练习摔跤为名组织了一支亲信队;其次,康熙把鳌拜的亲信以各种理由派出了京城,以提防这些人反弹。

准备妥当后,康熙八年,康熙召鳌拜进宫,被那些少年侍卫当众擒拿,遏必隆也被缉拿。但是,擒拿鳌拜牵扯的事项太大,为了稳定朝廷,康熙对鳌拜从轻发落,免除了他的死刑,改为囚禁,直至病死狱中。对遏必隆也是从轻处治。

既是忠臣也是权臣的鳌拜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战南北,战功赫赫。顺治朝,鳌拜得到了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信任和重用。顺治去世后,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康熙八年,鳌拜因飞扬跋扈,把持朝政,最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个功臣也是忠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对主子矢志不渝;后半部分却是专擅弄权,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同类推荐
  • 梦返战国

    梦返战国

    刘云,一次日本旅游却意外穿越,到了战国时代!明君,贤臣,还有名门望族。战乱纷起,民不聊生,他又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厮杀,战争,谁又是这乱世的霸主?且看他小小明朝人,如何统一河山,平定战乱,掀起空前的革命风暴……
  • 古代民族史

    古代民族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

    这是一本YY的作品。与其他三国题材的小说不同的是,主角是汉献帝刘协。看多了许多在三国时统一天下的故事,以能臣猛将的名义。可是对于汉献帝刘协这个三国时期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我们关注太少。本来“聪敏好学”的他,具备成为一个明君的资本。可命运开了个玩笑,他成了一个傀儡。这次,历史从李傕、郭汜叛乱的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开始。来自21世纪、重生至三国为刘协,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 下堂妻老丑妇

    下堂妻老丑妇

    北疆并肩一字王的大女儿苏陌清,哭着喊着嫁给了小她七岁的三皇子李辞。本以为就此过上你夺王位我杀人的美好生活,却不想一夕之间成为废后,独居冷宫时方知夫妻离心已久,心灰意冷。本以为余生枯守冷殿,谁知北疆祸事再起,丞相离奇死亡……朝堂四方殿,无情帝王家,两人又该走向何方?非重生文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热门推荐
  • 帝师简雍

    帝师简雍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蜀汉先主刘备的发小。《三国演义》有这个人物,打酱油的,出现的场合不多,业务一是送信,二是跑腿传话。在《三国志》有传,略略几百字,可称道的事勉强有两件,一是劝降刘璋,一是劝刘备禁酒的某个措施有些不当,在别人的传记里,包括刘备的《先主传》,无一字提及这个人,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喜欢玩三国类游戏的人应该也都会对这个人有点印象,刘备阵营里最早出现的武将里,除了刘关张,就是简雍了,武力不行,统率不行,智力一般,政治一般,而且随着刘备阵营的扩大(如果你玩游戏喜欢选刘备的话),你很快就会找不着他这个人了--大概在后方某个城呆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王图霸业,三国英雄,本书讲的就是帝师简雍与帝王刘备,以及他们的兄弟,朋友,敌手之间的故事。
  • 妖妃不惑君

    妖妃不惑君

    她是受尽骂名的祸国妖妃苏妲己,她心如蛇蝎,残害良民,助纣为虐。他是千夫所指的暴虐国君商纣王,他刚愎自用,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而她九尾,只是一只无辜的狐狸,却阴差阳错的成了苏妲己,被送进王宫从此冠上祸国殃民四字。其实说到底,不过是那个男人为了一匡天下所设下的不为人知的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落殊缘

    心落殊缘

    一朝入世,四对人儿,四段情缘,经历不同,深情如一。她带着绝望,令他一见钟情。她带着冷漠,是他给她温暖。他冷如冰山,被她融化冰雪。她沉熟稳重,伴他君临天下。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 水月君皇

    水月君皇

    感气!纳气!凝气!超懒修士的轻松修炼之路!
  • 香咳集

    香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觅魂之面具

    觅魂之面具

    世间到底有无鬼神??有人声称见过鬼、甚至有人也说?自己被鬼上过身,民间对鬼神的传说何其多.......一些得不到解释的现象又有多少呢......
  • 存在最后的答案

    存在最后的答案

    宇宙的生命即将结束,幸存的智慧生物该如何面对,毁灭还是重生?穿越过去,寻找那存在于最后的答案!
  • 萌宝小肉球:爸爸回来了

    萌宝小肉球:爸爸回来了

    “坏蛋爹地,快放开妈咪。”两个小肉球一左一右的抱住凌莫枫的腿,正在与他亲吻的安菲菲无奈撇开了视线。“你不准咬妈咪。”两个小肉球见爹地没有反应气急张嘴就对着凌莫枫的裤腿咬下。“嘶”凌莫枫倒吸一口冷气。“快放开吧。”安菲菲忍住笑意,看着他的窘态。“我不放,我以前已经放手一次,这次绝对不放!”
  • 甜蜜霸爱:绝宠小娇妻

    甜蜜霸爱:绝宠小娇妻

    她想离开,但是孩子是他和她之间的牵挂,他说:“你走,孩子留下”他知道,她不会放下孩子的,所以他要锁住她,一生一世。而孩子就是他和她解不开的扣,紧紧相连。
  • 【执爱之女】莞兰公主

    【执爱之女】莞兰公主

    离开拥有万千宠爱的世界,与自己爱的人浪迹天涯是需要怎么样的勇气与执念。这一路遇见了多少人,经历了多少艰辛,最终却不得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他想带她离开,永远的离开束缚与煎熬。莞兰却知道自己永远也做不了他心底那个女人,即使自己的爱不比她少。这份坚定执着的爱,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