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67600000008

第8章 不要用”最”来要求男孩

很多父母在培养男孩的时候都会强调“独占鳌头”,他们企图用最高的目标,让孩子获得最大的进步。其实,用“最”来要求孩子,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尽管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可能会在某方面表现得极为优秀,可是在人格发育上,往往会出现负向发展。更多的时候,孩子不但无法做到优秀,还慢慢变成了一块“不可雕也”的朽木。

不要给你的男孩提出过高的要求

对孩子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超负荷的压力,不利于他健康成长。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三人行”式的家庭。孩子是父母唯一的生命延续,因此,绝大多数父母都会以孩子为中心,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都是头等大事。在这点上,无论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困的家庭都一样。

有很多父母认为,只有孩子出人头地,父母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只有孩子能够从众多的孩子中脱颖而出,父母才觉得有面子。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总希望自己未能达成的心愿能由孩子来完成,满足自己的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以很高的要求来教育孩子。

还有一些父母,他们事业有成,往往腰缠万贯或具有很高的名誉声望。由于他们自己本身的事业心极强,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他们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将来考个名牌大学,要选择发展好的行业,或者帮助父母完成事业。

对于男孩来说,父母的教育更加不敢怠慢,因为社会给男性的角色定位非常苛刻——必须是顶梁柱。这些父母都很爱孩子,但这种爱,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教育成了满足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孩子成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这样的教育,你能真正看好它吗?当然也可能,这些父母就是出于对儿子无私的爱,他们不要求儿子将来能给自己多少回报,他们不看重儿子有出息后自己的面子荣光问题。但是即使如此,这种爱,也是一种自私的爱,因为它极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很多孩子的喜好和追求可能不符合社会的热点,但不能说明孩子无能。比如,一个男孩喜好玩冰上陀螺,而且玩得花样百出,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却极差。你能说这个孩子是蠢材吗?不,天才的定义并不是成绩好,并不是在社会的热点技能上发挥出色。这个孩子能把冰上陀螺玩出花样,就说明他是天才,在那个方面,他就是最棒的。

当然,对于孩子未来的生存来说,只有符合社会热点的技能才对他有更大的帮助,他也会因为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同时,在社会和人群的认可下,孩子的各项素质会完善得很快,他的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需求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孩子来说,这的确是好的。

既然如此,我们有必要协调孩子的喜好追求与当下社会的热点技能靠近。但如果你真的以违背孩子的喜好追求为代价,就不要苛刻要求孩子,让他必须要达到最好。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子女都无法达成父母的期望,父母为此失望焦虑,孩子也觉得备受压抑。

作为父母,我们浸淫在社会之中,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在主流渠道获得成绩才是成功。我们很自然地把这种思想运用到教育中去,并不以为错。现在,一些年轻父母在孩子出世前就做好了种种计划,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表现更好。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由于父母要求高,而自己又不擅长,感到压力非常大。有一些孩子表现很突出,于是,做父母的就常常给孩子制定一些宏伟目标,让孩子去实现,结果目标太高,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压抑了孩子的潜力发挥。还有一些更过分的父母,自己都无法做到十分完美,却要求孩子处处表现优秀,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结果让孩子时时处于紧张之中,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倪匡云是一名优秀的律师,这个职业不但给他带来了名誉,还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因此,他非常儿子倪英杰继承自己的事业。

自小,倪匡云就刻意对倪英杰进行栽培,向倪英杰灌输一些法律概念。小英杰很聪明,在8岁的时候,就能把一些法律条文讲得头头是道。这使倪匡云非常得意,对他要求更加严格,还给他制定了详细的成才计划:12岁以前成为一名优秀的口才演讲者,13岁在推理、分析、判断方面不输于成人,15岁完成全部法律条文的记忆,16岁跟着自己在律师所实习,17岁拿下法律专业的文凭。

倪匡云的计划曾经遭遇了一个教育家朋友的质疑,那位朋友认为,他根本就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写传奇故事,信手拈来,根本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倪匡云很不屑地说:他的儿子生来就是做律师的,而且是做世界上最优秀的律师的。那位朋友劝说未果,看着小英杰,心生怜悯。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小英杰很早就参加社会企业举办的演讲活动,13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风云人物。在众人的追捧下,他似乎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倪匡云更加得意,他故意找到那位教育家,显摆自己的教育成绩。那位教育家发现倪英杰染上了很多坏毛病:自私,好表现,喜欢辩论、以驳倒人为乐、经常用一些刁钻的问题让一些要人下不来台。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孩子,所以哈哈一笑过去了事,可是倪英杰却错会了意,以为大家都被自己折服了。教育家提醒倪匡云,可是他刚说了个开头,就被对方打断了,教育家只好摇摇头作罢。

不幸的事情终于来了,倪英杰很希望考一所离家近的学校,那里的法律系也很不错,可是父亲要求他考政法大学。结果出来,倪英杰没有考上。这太让倪匡云吃不消了,他在人前炫耀的一切都化成了讽刺,这还有什么面目见人?他怒骂倪英杰没出息。其实倪英杰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时,也震惊了,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他很希望父亲能够安慰自己,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没想到父亲一下子否定了他,他仿佛一下子从山巅坠入了谷底。

倪英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倪匡云隔着门对倪英杰说:“好好反思一下吧,我真替你丢人,每天显摆自己多能耐,现在却成了一个大笑柄。居然连高考都没有考好,你还想当律师?枉我还以你为荣呢!”

妻子强烈反对他这样做,但是倪匡云认为对待男孩就应该给他打击,让他猛醒过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突破。倪匡云告诫妻子,千万不要安慰孩子,否则只会让他变成软蛋。躲在屋里的倪英杰听到这些话,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也决定复读,东山再起。

倪英杰变得非常消沉,只埋头读书。倪匡云还是采取那样的教育措施,对他施加压力,让他做到最好。一次,倪英杰被父亲拉去给一个着名企业做演讲,告诉他这将决定他的未来,一定要讲好。可是,倪英杰看到台下有人窃窃私语,就蒙了,他一下子想到自己的高考失利,他认为大家都在讨论自己,这致使他两分钟没有想到演讲的内容。尽管在父亲的引导下,他最后终于想了起来,可是却发挥失常,说话磕磕巴巴,让倪匡云大失颜面。

这之后,倪英杰每况愈下,频频出错。又一年高考来临,倪英杰再一次失利。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差点跳楼自杀,幸亏倪匡云及时赶到,救下了儿子。倪匡云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起教育家对他说的话,决定反省自己。

倪英杰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是父亲的错误引导,他肯定会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甚至很有可能是父亲要求的法律方面。但是由于父亲的强迫,他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多的压力,不但要学习,还要不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负荷。但父亲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不断给他施加压力。父亲过高的期望,让倪英杰的自我要求也变得很高,这无形中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使他在面对失败时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果在他第一次没有完成要求的时候,父亲哪怕只是给他一个安慰,也可以让他重新拾回自信,可是他的父亲却一如既往,仍然高标准、严要求,结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在遭遇严格的要求的时候尚且会产生自卑心理,何况并没有天分的孩子呢?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绝对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会造成亲子间矛盾,同时,还会让孩子产生变成自卑心理。

所以,父母们不要只顾着恨铁不成钢,应该先想想以孩子的条件,适不适合,能不能够成你所需要的“钢”,即使能成钢,也要慢慢来,不要给孩子超出他承受能力的要求,以免得不偿失。

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不要超越实际地逼迫孩子,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最终摔得最重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孩子。而且摔得越重的孩子,恢复得越缓慢。父母如果没有耐心,不能接受孩子的“低”成绩,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

学会接纳你的男孩的弱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家长要在自省中先学会接纳孩子的弱点,发现孩子的优势。

有很多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儿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让自己操碎了心,却还是一副“扶不起的阿斗”的模样,真是恨铁不成钢。

其实,孩子是家长的镜子,问题孩子身上必然有问题家长的影子。那些抱怨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呢?

一位妈妈向教育专家倾诉:儿子该参加高考了,可是选择志愿问题却成了母子间的一堵墙。儿子想报美术专业,可是妈妈不认可,怕他将来养活不了自己。而儿子非常喜欢画画,还参加了全国举办的漫画比赛。妈妈的理由是他虽然参加了比赛,但是没有取得名次,所以,画画并不是他的长项。儿子则认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能做好。母子俩一直争执不休,影响了母子之间的感情不说,还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教育专家认为这位妈妈应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位妈妈立刻就急了,她说:“这孩子画画从来就不行,画什么都不像,而且没有其他特长,他性格又比较内向,只适合选择常规的专业,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教育专家一听立刻问道:“你在孩子面前,总是强调他做什么都做不好吗?”这位妈妈一下子沉默了。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儿子,因为她的确没有发现儿子有什么优点,而这肯定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自己的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这可不是唱高调,的确是如此。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让孩子把优势藏了起来,而不断展现弱势。

那么怎样的教育会让孩子发挥优势呢?

第一,欣赏孩子。

孩子在小的时候做什么都不会像成人一样“有模有样”,即使那些天赋特别强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在孩子开始某项活动的时候,父母没有欣赏,反而只有打击,比如说“你画的那是什么啊”,就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同时丧失信心,否定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非常能说明问题:

幼儿园时,第一次参加家长会,老师对妈妈说:“你的儿子上课在板凳上连5分钟都坐不住,我怀疑他有多动症,建议您带他到医院看看。咱们班现在有30位小朋友,他是最差的一个,你得帮助孩子改正。”

妈妈非常难过,流着眼泪回到家。这时候孩子满怀期望的看着妈妈,妈妈看到孩子的小脸,心里一酸,却笑着说:“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现在板凳上能坐3分钟,再努力一下肯定能坐上5分钟。你知道吗?其他宝宝的妈妈都在羡慕妈妈,因为在咱们班里,你是进步最大的一个。”儿子笑得很开心。

上小学了,第一次参加家长会,老师对妈妈说:“你的儿子总是无法理解数学老师讲的课,这次数学考试是班里的倒数第二名,数学卷子居然只答对了两道题。我怀疑他智力有问题,你最好带他到医院去查一查。”妈妈又是哭着回了家。

孩子依然满怀期望地在等着妈妈,他的眼神似乎有些暗淡,妈妈对孩子说:“数学老师说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从很多难题中找到两个正确答案了。老师对你很有信心,说你有些内秀,只要再努力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超过很多小朋友。”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放了光,他不再沮丧,央求着妈妈给自己做好吃的。妈妈笑着答应了。

从此后,妈妈发现儿子变得非常懂事,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开始自己照顾自己,自觉地学习。

上初中了,第一次家长会,妈妈坐在儿子的座位上惴惴不安,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批评。但是这一次,老师点完了差生名额,居然没有儿子。妈妈有些不习惯,就问老师,老师说:“按你儿子现在的情况,考重点高中是没有希望的。”妈妈欣喜若狂。

儿子还在等待妈妈,这一次,妈妈看不出儿子眼神背后的含义,妈妈说:“老师很欣赏你,说你最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儿子咧开嘴笑了。

上高中了,第一次家长会,妈妈信心满满地坐在儿子的位置上,老师却说:“你孩子考重点大学是没戏的。”妈妈点点头。

回家后,这位用心的妈妈对满怀希望的孩子说:“老师说了你考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考重点大学,就要更努力。”孩子似乎有些惊讶,但是他点点头。

又过了三年,这个孩子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天,妈妈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儿子手拿通知书跪在妈妈面前哭着说:“妈妈,我知道,所有的老师都说我很笨。但是你却不停地鼓励我,说我聪明。妈妈,因为有你,我相信,我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妈妈搂着儿子放声大哭。

父母的欣赏可以成就一个不聪明的孩子,父母的打击可以毁掉一个聪明的孩子。案例中这个孩子被老师认定是多动症、智障,可是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却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就是欣赏的力量。

第二,面对孩子不擅长的任务,更需要用欣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

很多父母怕孩子吃苦,就不愿意让孩子尝试一些他并不擅长的活动。但男孩好奇心强、乐于挑战,他需要通过行为来释放内心的能量,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尝试之后却发现自己很糟糕,本来此时他的心情非常沮丧,可是父母们通常并不会去安慰鼓励孩子,而是讥讽地说:“你根本弄不了那个,还非得去掺和,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这等于给孩子制造心理障碍,让他永远在这方面表现得很自卑。也有一些孩子,抵抗心理非常严重,“你越说我不行,我偏要做给你看”,成功了,孩子会洋洋自得,从此不再信任父母;失败了,就会心理失衡,对父母既怕又恨,因为看到他们,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缺陷。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爱是加法。只有真正爱孩子,真正接纳孩子的一切,包容他不优秀的一面,孩子才能心安理得地去发挥他的优势。

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看父母是否有发现的眼睛。不要用“顽劣”、“一无是处”给孩子下定义。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之处,试着欣赏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慢慢发光。

同类推荐
  •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内容包括产后的生理变化及特点、产后的康复及健美、宝宝的成长与护理、宝宝的喂养、新生宝宝的特点与护理5部分。
  • 母婴护养与保健

    母婴护养与保健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道德修养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欣赏艺术作品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美的熏陶,获得艺术的陶冶的和感情的升华,从而使我们对美的鉴赏力得到提高,高尚的道德情操得到加强。
  •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从父母的改变开始!放弃那些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不再对孩子大声嚎叫和训斥,恰当地运用沟通艺术。让亲子沟通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 成功爸爸用心爱:智慧爸爸十步成长法

    成功爸爸用心爱:智慧爸爸十步成长法

    本书在于让爸爸们懂得,一个能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用心去爱的爸爸,是一个成功的爸爸,而一个有爱的智慧爸爸更是孩子成功的保障。在书中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于秀老师把爸爸们的成长归纳为“十步成长法”,并引入了很多突破传统的亲子关系的理念。
热门推荐
  • 挣扎在甜蜜之后

    挣扎在甜蜜之后

    各位书友,不好意思。本号将不在使用,本书暂停。新作爱上穿越时空丫头会继续更新。车轮真心想交各位朋友,群号:51040141。
  • 墨如瞳

    墨如瞳

    术法消逝,武道衰退,瞳如墨,应劫生。死气漫天,亡魂蔽日,夜虽冷,终将明。
  • 青春韵语--栀子花开了

    青春韵语--栀子花开了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分为山水寻梦、田园踏歌、花语芬芳、云崖望月、寸心悠悠、茶韵飘香、缘来缘去、红尘有梦八个板块,语言生动优美,向读者展示了精彩的人生。
  • 妃本倾城:王爷你好坏

    妃本倾城:王爷你好坏

    画面一:北上烨宸摸着她的头轻笑:“小傻瓜!”谁知她暴跳道:“我伏曦3岁识字,4岁练武,5岁学医,14岁修炼秘法,天生就有法术,你竟敢说我是傻瓜?!!”“好好好,你是天才!”他赶紧道。画面二:伏曦满脸怨气的蹲在一旁,埋头不理他。“小曦,如果你再不理我,我就去找凌蕊霄!”他的语气充满了调趣。谁知伏曦突然站起来抱住他,威胁:“你敢!”“为夫不敢!”他举起手投降。画面三:伏曦高兴的抱住他。谁知他竟然问伏曦:“为夫怎么样?”伏曦双手点赞:“王爷你好坏!”
  • 80后的人

    80后的人

    人生的成长与无奈,世态的炎凉,人世的沧桑
  • 想活就得谈恋爱

    想活就得谈恋爱

    她遇见他是她注定的劫难,她说“你以为我被你骗的团团转,其实我早就知道。与其说你骗了我,不如说是我情愿被你骗。”她死后,他说“若有来世,不必背负血海深仇。我必不负你。”几世情缘,最后有情人是否能终成眷属?
  • 大慈悲不渡

    大慈悲不渡

    北来佛,红尘泪,大慈悲,难自渡。小北与他师父大慈悲的日常。
  • 校园纯爱:校草们的奇葩丫头

    校园纯爱:校草们的奇葩丫头

    天啊,我们学校怎么会有这么多校草,而且都天天围着我转,亲们,你说我该选哪一款,啊~,我可不可以都要!
  • 长清令

    长清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倾尽二世之念,换来的是缘还是劫。“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不喝孟婆汤的代价你付得起吗”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只是我曾见过她带给我的光明,我再也回不去那黑暗的深渊。
  • 重生之异能战神

    重生之异能战神

    堕落少年徐钟皓,在一次意外中重生到了六百年后的地球,本以为能够过上只有电影里才有的高逼格生活,谁料却突然爆发末世,到处都充斥着发生变异的生物,各式各样的异能者也随着末世的爆发逐渐出现,徐钟皓却人品大爆发激活系统,从此,徐钟皓将无所畏惧金钱,美女,权力,生命,还不手到擒来?“这个世界,我为神”—异能战神徐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