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2900000011

第11章 龙椅上的小娃娃(6)

如果按照父死子立的方式,豪格是帝位的当然继承者。问题是兄终弟及,在满族先世也有俯拾即是的惯例。推举制已经没有努尔哈赤崩逝时那么大的威慑之力,而嫡长子继承,在当时的满洲也还不曾真正成型。这样的情况下,矛盾变得分外尖锐复杂。

各方蓄势待发,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原来旗主是皇帝本人的两黄旗,是大清国最精锐的队伍,集中了满洲的精兵强将,更享受着高于其他各旗的荣誉和待遇。要想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立皇子继位是唯一的途径。豪格在皇子中年最长且居亲王高位,久经征战,声望素著,所以两黄旗大臣一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他。

两白旗也在积极奔走计议。他们听说两黄旗要拥立豪格,坚决反对,都说:“若立肃亲王,我等都活不成了!”一致拥戴他们的旗主多尔衮。多尔衮的同母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和一批王公贝勒、高级将领跪在多尔衮面前,请求他当机立断继承大位。他们分析形势,认为死心塌地拥戴皇子的就是两黄旗那些人,甚至在两黄旗中,也有重臣拥戴多尔衮。因此,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多尔衮,不必畏惧两黄旗。

豪格在两黄旗大臣的支持和怂恿下也积极展开活动,派人到郑亲王济尔哈朗府中,告知两黄旗大臣已定:立肃亲王豪格为君。济尔哈朗表示不反对,但是又提出尚需与睿亲王多尔衮和诸王商量。

原来的天子自将上三旗,显然拥立皇子;两白旗则坚持拥立皇弟;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倾向于上三旗,而也有继位可能的代善和他的两红旗态度暧昧,处身事外作壁上观。

在这种实力分布中,双方可能都感受到了形格势禁,都产生了投鼠忌器的心理。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豪格,若想强行继位的话,都难免遭到激烈反弹,甚至引发满洲人的内乱。

多尔衮不动声色,仔细衡量各方面的力量对比。为了打破两白旗与两黄旗各持己见的僵局,在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八月十四日凌晨,多尔衮来到三官庙。他要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这两个人都是由皇太极一手提拔起来的,是两黄旗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大臣。多尔衮约见他们的目的,是要探询两黄旗对皇位继承人的最后态度。

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多尔衮听完,没作任何表示就离开了三官庙。

索尼语气很坚定,看上去没有商量余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代表了整个两黄旗的态度。但是,索尼并没有说一定要立豪格,而是要在先帝的皇子中“必立其一”。内容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想来他们也已知道两白旗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的消息,对自己的立场作了一定的修正,后退了一步。——事实上,只要拥立的是皇子,他们将来就依然归皇帝亲领,利益并不会受到损失。

也有可能,他们得知了另一股力量的态度——皇太极的遗孀,大清尊贵的女主人们。宸妃海兰珠病逝后,五大福晋只余下四位。大福晋们手中没有直接的武装力量,却并不意味着她们对于谁来继承皇位的问题无所谓,漠不关心。首先,她们当然都是主张立皇子的,皇子即位,她们便是太后太妃,立了多尔衮,她们的利益与地位便会受到损害。

那么,立哪个皇子呢?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当然希望立自己的儿子,可是对四位大福晋来说,立一位年纪不比自己小多少甚至比自己年龄还大、与她们毫无亲缘关系、有功劳有地位的皇子,并不是一个有利于自身的选择。这样的皇子,怎么会尊重厚待她们呢?

此时由尊贵的五宫大福晋所生的皇子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次官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皇九子福临,当时刚刚五岁多;另一个是西麟趾富贵妃娜木钟所生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当时还不到两岁。皇后哲哲无子,以母亲的地位而论,福临和博穆博果尔是头一等,地位高于豪格,更高于其他侧妃庶妃所生之子,福临年纪稍长,但是西麟趾官贵妃位在西次富永福官之先,博穆博果尔自然比福临更尊贵一点。

在皇九子福临与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两个孩子之间,皇后哲哲自然要立亲侄女的儿子福临。她嫁予皇太极多年,是堂堂正正的皇后,西麟趾富贵妃是无法和她相比的。

两黄旗旗主皇帝本人去世,皇后作为女主人,对旗下大臣自有她的影响力。所以,很有可能,两黄旗大臣得到了后宫之主派人送来的懿旨,向他们指出:两白旗坚决反对豪格继位,如果两黄旗依旧坚持,将会产生僵持不下甚至内乱的后果,不如就立福临,可以两全。

上三旗态度改变,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会跟着改变。两红旗始终骑墙,不足为虑,关键就在两白旗有没有可能改变态度,最重要的就是多尔衮能不能退让了。

对多尔衮这一方,哲哲和布木布泰也不会安静地等待他的态度,而是会主动做出些什么。她们应该告知了他后宫的态度:上三旗和镶蓝旗可以扬弃豪格,但决不立皇弟。可以解决目前僵局的最好安排,是立福临、设辅政王,由多尔衮执政,掌握实权,辅佐幼主。皇后勉励多尔衮为国家大局着想,不要因争位而使祖宗百战艰难而获得的宏业毁于一旦。皇后和庄妃的态度,应该是很温柔、很恳切的,调动起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情感,来打动多尔衮的心。他们认识很多年了,他的嫡福晋也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格格,是庄妃的堂姐、皇后哲哲的堂侄女。

传说里,庄妃是用爱情征服了多尔衮。在这样的时刻,我相信,为了儿子的皇位,为了自己的未来,布木布泰什么都不会吝惜。她或许不会有什么直白明确的行动,却一定会温婉地用目光、用表情、用姿态、用所有的热情,表白自己的心意,成为压倒多尔衮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按照满洲旧俗,皇太极已死,只要过了丧期,他们两个要在一起,是并没有什么障碍的。

多尔衮面对这样的情势,如何抉择?

和硕兄礼亲王代善,也被请进清宁宫,同皇后皇妃商讨过继位的人选。老迈的礼亲王总是那样模棱两可,其实他心里有数,也已拿定了主意。他本来是有资格问鼎的,但是,他老了,雄心不再,已经无意跟弟弟和侄子争位,那么,就要尽力保证国家和自己的利益。

八月十四日上午,崇政殿中,皇太极灵柩之前,王公亲贵齐集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

皇太极驾崩已经五天,这五天中有多少幕后活动,难以记述。现在到了公开较量的白热化阶段了。此时,全副武装的两黄旗精兵已经把皇城内外围得铁桶一般。按照制度,皇宫警卫历来由皇帝自领的两黄旗护军担任。不同的是,今天拱卫的兵力显然比平时多得多,崇政殿沿途与四周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会议的过程,被一位在大清做人质的朝鲜世子写在了秘密报告中。他在滞留沈阳期间,颇受满清王公贝勒们的礼遇,交游很广泛,了解许多大清朝高层的秘辛,很多重要的场合都有所参加。他的《沈馆录》中记载了这样的情形:

这一天的黎明时分,两黄旗大臣便会于大清门对天盟誓,要同心协力,誓立皇子。两黄旗的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说是保卫会议,其实大有武力威慑的意思。他们本来便有护卫皇宫的职责,能比其他旗更方便、更名正言顺地控制会场。

这样一来,议立嗣君的会议一上来气氛就非常紧张。

会议一开始,索尼和鳌拜抢先发言,提出了立皇子的要求。多尔衮命大臣们暂退,因为这是诸王议立嗣君的会议,大臣无权参与。大臣们遂退后静听,不再出声。

冷场片刻,资历最高、年长威重的礼亲王首先发言,他说:“帝逝当立皇子。豪格乃帝之长子,当继皇位。”

郑亲王济尔哈朗接着表示附和礼亲王的意见。

肃亲王豪格说:“我福少德薄,不能当此大任!”说罢,竟退出会场。——或许,他已经通过某些渠道探知了自己的处境,自知无力回天?

总之,他的离场,使自己再无半点机会。

豪格一走,豫郡王多铎和武英郡王阿济格就更加坚决地反对立豪格,说两白旗大臣都怕豪格继位后不得活路,可知他如何的不得人心。

本人退席、反对者又非常强烈,代善和济尔哈朗顺势收回提议。随后,阿济格与多铎提议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沉吟不语,未置可否。多铎即声称:“你若不愿意,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在太祖遗照里的。”

多尔衮迅即反驳道:“太祖遗诏里也提到了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不止是你一个人。”

多铎气鼓鼓地说:“要是不立我,论长就该立礼亲王!”

礼亲王一听多铎提到的三个人选:多尔衮、多铎自己,还有他代善,都是皇太极的兄弟,没有一个是皇子,便十分圆滑又十分巧妙地说:“睿亲王若应允,当然是国家之福;否则还是应该立皇子。我老了,难胜此任了。”

代善把自己的意见最后又落实到了“立皇子”,这无疑是对两黄旗大臣的一种提示,也无异于火上浇油,他们一齐佩剑而前,大声说道:“我们吃穿都是皇帝恩赐,养育之恩大于天!如果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皇帝于地下!”

会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从死皇帝于地下”,充满火药气息,表明不惜一战的决心。

在这一触即发的时刻,代善说道:“我是皇帝的大哥,我老啦,皇帝在时,我都不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哪里还能过问这么大的事?”

随即起身离开了会场。

阿济格见多尔衮已经继位无望,也跟在代善后面走掉了。

多铎眼看事态突变,便也不作声了。一直在观望中的济尔哈朗更是一言不发。

多尔衮则当机立断,顺着两黄旗大臣的话说道:

“你们说得对!肃亲王既然谦让退出,无继位之意,那就当立皇九子福临为帝。只是他还年幼,由我和郑亲王左右辅政,分掌八旗军。待他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一折中方案,符合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保住了他们上三旗的地位;两白旗因多尔衮为摄政王也得到实利;济尔哈朗与代善都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也是皇太极崇德末年的实际状况,顺理成章。

唯一一无所获的,是豪格。他既已离场,而且,失去了黄旗的力挺,不足为患。

多数人的意愿被满足了,各派政治势力再度达到了新的平衡。

大家按照惯例,在崇政殿共同盟誓,效忠皇帝,绝无异心。诸王、贝勒与满蒙汉文武大臣都参加了盟誓。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六岁的福临在大政殿正式举行了即皇帝位的盛大典礼,改明年为顺治元年,尊中官皇后哲哲和生母西永福官庄妃布术布泰为皇太后,命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从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此时此刻,多尔衮和豪格,想必心里都十分不是滋味。他们都觉得,自己比一个六岁的孩子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来坐那个宝座,却因为形势所迫使大好机会从身边溜走。

福临的优点,就在于他的“弱”,他的“小”,所以,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威胁。并且,只有他即位,能容留出一个“辅政”的空间,来协调各方的利益与要求。他的母亲以巧妙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借助各方的冲突,将他送上皇位。

或者说,正是因为皇长子豪格和皇弟多尔衮两派势均力敌,才有了福临的机会。他们不能接受对方,也没有足够的压倒性实力迫使对方接受自己而剑拔弩张,不惜以武力相拼。千钧一发之际,哲哲和布木布泰这一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的姑侄,以国母皇妃之尊,以两黄旗主母的身份介入争端,软化了双方的立场,以幼主登基、叔王摄政的折中方案,避免了流血冲突,避免了满洲八旗的分裂和大清国的内战。

登基大典这一天,福临表现不俗,留下了不少轶事传闻。

据说,小临离开永福官前往大政殿时,已是秋凉,宫女跪进貂裘披风。小皇帝看了一眼就推开了,说:“这披风里子不是明黄的,朕岂能着它?”

出了官门,高大华丽的御辇在阶下候着。福临的乳母李嬷嬷习惯地抱起小福临,就要一同上辇入座。福临却—本正经地对她说:“这不是你能坐的。”李嬷嬷先是—愣,接着满脸笑容,把福临安置在御辇中,自己在道边跪送。

大政殿内外,庄严肃穆地排列着仪仗卤簿、侍卫亲兵、文武百官、王公贵族,这样的场面没有使这个六岁的小男孩慌乱失措,反倒是那些长辈的脸叫他心里疑惑起来:他悄悄问身边的内大臣:“一会儿诸位王伯王叔王兄来朝贺,朕应当答礼呢,还是应当坐受?”内大臣说:“不宜答礼。”接下来钟鼓齐鸣,王公百官朝贺跪拜之时,那个小小的男孩便端坐龙椅,安然受拜,俨然天子之风。

喀尔喀蒙古的使者朝拜的时候,举止不合规范,起落与众人不齐。小皇帝板起了脸,问:“这是什么人,怎么不会行礼?”侍臣赶忙回答说,因是远方使者,礼节未能娴熟。福临这才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朝贺完毕,按照礼仪,王公大臣们应当恭送皇上退朝出大政殿回官。福临却走到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面前,一再谦让,定要礼亲王先行,才肯升辇回宫。礼亲王十分感动,老泪纵横……

这些故事里,可能有为表明顺治皇帝“天纵英明”夸大和渲染的成分,就像他出生时“满室异香、红光满天”一样。不过,作为皇太极和布木布泰的儿子,自幼耳濡目染,做出这样的举动也并不十奇怪。

小皇帝坐在了龙椅之上,背后,是他美丽聪明、洞察人心的母亲。

但是,皇帝不是容易做的,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二节 幼主与权臣

1.摄政王

福临登基,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辅政,本来已经最大程度地顾及了各方面的平衡。但是,这样的权力结构,仍然有人心怀不满、意图颠覆。

在亲贵王公们盟誓效忠皇帝之前,镇国公艾度礼便表示:“二王迫胁盟誓,我但面从,心实不服主上幼冲。我意不悦。今虽竭力从事,其谁知之二王擅政之处亦不合我意。每年发誓,予心实难相从天地神明。其鉴察之。”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胁迫,心里实在不服,主人年纪太小,他很不爽;两个辅政王掌握权力,也不合他的心意。令人叹息的是,艾度礼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颠覆行动,只把他的不满写了下来,在王公们一起盟誓的时候把他的这些牢骚焚告上天。或者,他是一个很诚实也很简单的人,认为天地神明不可欺瞒,必须把自己的真实心意告诉他们?

而且,他不仅不想瞒上天,连人也不想瞒。大概他的行动做得并不隐密,被穆成格和卓佛知道了,想告发他。在告发之前,他们找了个人,让他占卜什么时候去告发比较好。这个占卜的人或者觉得艾度礼并不是坏人,或者他和艾达度家有什么私人关系,总之,他悄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艾达度的儿子海达礼。海达礼通知了父亲,艾达度便去向郑亲王济尔哈朗自首。法司部门查得果有其事,艾度礼、他的妻子、儿子海达礼和那个通风报信的卜者都被斩首弃市,了结了这场闹剧一样的逆案,——说起来,帝制时代实在是残酷的,艾达度只不过对上天焚告了一张表白自己心意的纸,连告诉他人以行煽动都没有,便被送了一家人的性命,可惜了他的朴诚,枉费了他的自首,连那个卜者也牵连被杀。

或许,执政当局的意思是要杀鸡骇猴,威慑其他有可能心怀不满的人?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刀锋

    历史的刀锋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又摆到了读者面前。“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笔走偏锋,从独特的视角解析历史,并告诉我们: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放于漫长历史长河与广阔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
  • 我的大唐直播万界

    我的大唐直播万界

    ?在我来到大唐开启直播的时候!我的大唐发生了变异!有兽人族打赏的兽人奴隶,有人族打赏的战争武器,有精灵族打赏的精灵药剂与魔法武器!以及他们打赏的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欢迎来到大唐的直播间!”“这里将会带你们见证一个个的欢乐刺激瞬间!这里将会是你们快乐的天地!”“你们所无法做到的!你们想要看到的!我都能让你们在这大唐看的一清二楚!”直播先从李二弑兄逼父退位,然后大唐莫名其妙就成我的了!(本书又叫魔幻大唐惊呆史官!请各位踊跃在评论区指正!多谢打赏!)
  • 一口气读懂中国史

    一口气读懂中国史

    本书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此外,本书还选取很多相关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能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 明九

    明九

    大明第一个九千岁!大明第一个九千岁!大明第一个九千岁!
  • 花未提名

    花未提名

    对于季江泽来说,林秋晚便是命也许是上天安排,父母的离异,让林秋晚到了一个更好的家庭
热门推荐
  • 当遇到大佬后

    当遇到大佬后

    遇上大佬怎么办?攻略他!扑倒他!爱上他!No,No,No。这些都不是正常操作。我们的女主染兮表示,遇上大佬就该打倒他!抢劫他!囚禁他!恋爱系统520在线卑微:一统血书,恳求宿主正常攻略!大佬很娇弱,大佬很珍贵。请爱惜~【快穿,1v1】
  • 穹生灭

    穹生灭

    天道混沌,灵气渐稀,各方势力都在这末世之中挣扎。穷小子宋穷生一番机缘巧合之下,进入近天宫修炼。一心为母复仇的他,孰不知自己早已被几只无形的手推进了一场惊天密谋之中。万道天劫下,宋穷生直面心魔:“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谁?”
  • 未来史记

    未来史记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演绎者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本没主次之分,然而,在历史的舞台上,却容不下这么多的主角,时光如河,大浪淘沙,于是那些最终被历史所铭记的人,便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角。
  • 那次我们又相遇

    那次我们又相遇

    她是驱魔龙族的传人,降妖除魔却没有爱的权利,当她奉命来到这个时空却遇见一个和爱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等她想要敞开心扉去接受时,却意外死亡,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又给她重生的机会,才发现他和自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是否可以改变前世命运,冲破障碍相守终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呐喊之歌

    呐喊之歌

    乱世重演,群雄并起,无关对错,只有强弱。少年带着自己极其特殊的能力,见证了豪杰们的起起落落。有五万字的前传叫呐喊之歌人物志,里面有些配角的小故事,文笔比较粗糙,大家可以先看看。
  • 偏执厉少是个奶气包

    偏执厉少是个奶气包

    传闻,帝都厉少偏执成魔,还凶残,他老婆天天想逃,后来被他.......暗黑系宝藏男孩vs百面孔美人预收~加入书架,锁定果砸新文,带泥萌在黑暗中挖宝藏。
  • 倾颜绝世之逆天大小姐

    倾颜绝世之逆天大小姐

    (嘿嘿~宝宝们,来造作鸭~~?)世事浮沉,时光变迁一昭穿越,摇身一变惊!!!七十二世纪的杀手头头女BOSS竟成废材七小姐!(“笑话,呵~奴家菜刀呢”某小姐姐笑眯眯的盯着作者大大)炸!!!笑瞅她亲手调教白莲花~手撕男渣渣,天下奇珍异宝拿到手软有木有~~(“哟~帅哥鸭,陪咋喝杯呗”某女子醉眼氤氲勾着纤手妩媚道“好嘞,为夫这就来陪我家夫人”他笑盈盈的挽起某女子~~~~~~)
  • 主角时代

    主角时代

    “什么?你有武神系统?我好怕哦!”某人害怕的模样。“哈哈!看你怕了没有。”“为了不再害怕,还是杀了你算了。”新书《孰能为人》已上传,恳请各位书友收藏支持。
  • 元素萨满在都市

    元素萨满在都市

    “你是燃烧军团的恶魔吗?那你可能需要被电一电了。”陈风雷手中的闪电链劈啪作响。【魔兽类世界观小说,剧情原创,设定有所更改】
  • 怪胎之世

    怪胎之世

    这部小说只要讲了一个小男孩的身世,小男孩长大后在贵族东耀学校,东耀学校是他父亲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