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0100000033

第33章 激发求知欲,培养孩子勇于创新的性格(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具备了勇于创新的性格,孩子才不会满足于现状,才不会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地寻求新的出路。这样,他在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才会走得更远。

鼓励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

见识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视野,促进经验和知识的累积。如果视野狭窄,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就失去了接受新事物的机会,那么即使智商很高的孩子,也难以具备创新的能力。

在儿童乐园的一个滑梯处,有的孩子多高都敢去玩,而有的孩子却连最矮的滑梯都不敢上,甚至连上滑梯的必经之路——楼梯都不敢上。只见一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看着滑梯犹豫了半天,就是不敢滑下来,最后,一旁的妈妈失去了耐心,把他抱着滑下来。

有些孩子则玩得非常欢,并且采取不同的姿势滑下来,有躺着滑下来的、有趴着滑下来的、有侧着滑下来的,有的孩子甚至勇敢地头朝下滑下来。一旁的父母丝毫不担心,他们说孩子很小就接触了滑梯,已经玩得很熟悉了,并且时常创新一下动作。

这件事情不禁让我们想到,现在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子遇到挫折、受到伤害。所以,他们根本不敢过早带孩子接触新事物,害怕孩子不小心受伤害。但事实上,这阻断了孩子接受新事物、开拓视野的渠道。

在德国,人们很重视让孩子接触新事物,不管是玩耍方面的事物还是动手能力方面的,父母都会让孩子从小接触,使孩子从小就成长在接触新事物的氛围里。

6岁的女孩琳达是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的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德国人。当妈妈得知琳达在学校里学习一些手工编织或缝补的课程时,实在难以置信。她认为针是危险的东西,为什么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自己缝制鞋袜,甚至缝纽扣和补衣服呢?

她带着有点质疑的语气,问自己那位德国老公:“你以前小学就开始学针线活吗?”老公傻傻地望着她,似乎觉得她问了个匪夷所思的问题,不知该如何回答,就只好反问道:“那你是几岁开始学的?”她心虚地回答:“当然是十几岁呀!”结果老公说他小学就学会缝衣服了。很简单呀!班上男生女生都要学习基本针线功夫,因为这是学习独立的基本步骤。

之后,妈妈觉得既然琳达都已经在学校练过针线基本功了,她便教女儿玩刺绣,想以此打发女儿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妈妈简单示范了最基本的来回刺绣法,又利用粉红色丝线绣出一朵樱花做样本。琳达看到妈妈的杰作后,拍手叫好。正当妈妈准备示范第二朵时,琳达就夺过绣盘,开始自己的刺绣初体验了。

琳达的实力果然不可小觑,那朵樱花绣得还真是惟妙惟肖,妈妈惊呼:“绣得比我的还好!”接下来,琳达大胆地绣出了妈妈以往从未绣过的图案,让妈妈兴奋地拍手叫绝。

不可否认,创新是建立在对某事物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了解,没有受到新事物的启发,根本不可能有创新的思维及创新的行动。假如鲁班当年没有上山砍柴,他就不可能接触新事物——茅草,也就不会发现茅草叶片上的的齿轮,就不会发明锯子。

同样的道理,孩子在没有接触过滑梯前,也没办法创新下滑的姿势;孩子在没有学习针线活之前,不可能绣出惟妙惟肖的图案……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这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可以多带孩子去城市,让孩子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如果你住在城市,可以多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孩子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还能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孩子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鼓励孩子大胆在玩耍中探索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鼓励孩子玩出新花样,玩得“出格”,必要时,也可以一道参与玩耍。

暑假的一天,可可拿着一块磁铁玩。左吸一吸,右吸一吸……嘿!无意中从地上吸起了一根针,他高兴地继续玩,一块小铁片“落网”了。

可可把搜索到的东西放在桌子上,用磁铁吸着玩儿。这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磁铁把针吸起来,针好像不情愿,晃晃悠悠的,似乎要从上面“跳”下来;而小铁片却牢牢地贴在磁铁上,不用点力是拔不下来的。

这是为什么呢?可可带着这个疑问去问伙伴杨峰。杨峰拿着磁铁、针和小铁片翻来覆去弄了大半天,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一起思索: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当天可可没有得到答案,回家后爸爸建议他查找书籍,或者去学校问老师。当可可把这个疑问告诉老师时,老师夸他细心,还和他一起分析原因。

鼓励孩子玩出新花样,就是在鼓励孩子创新玩法,玩法创新了,玩得才有新鲜感,才会玩得更开心。鼓励孩子大胆在玩耍中探索的同时,要求父母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

一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不允许孩子接触稍有冒险性的活动。

二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父母总喜欢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生怕因玩耍而弄脏弄坏了衣服。讲究卫生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影响孩子放开手脚玩耍。

三是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了各式各样的玩具,但是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父母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让孩子学会爱惜物品是对的,但若要求过严,玩具就失去了玩具的意义,孩子会玩得不开心、玩得不尽兴。

总之,孩子不仅要玩,还要玩得花样百出,因为这样玩不但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开朗活泼的性格,使孩子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

南南是个好动的“野性”男孩,上楼梯时,别人是一级一级走着上,他是蹦着上、跨着上,从一次蹦(跨)一级,到两级、三级,最后到四五级。有时和妈妈从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个出口旁边通过时,尽管并不需要进去,可南南也会抢先几步,快速跑下去,再从另一边跑上来,常常因为绕了道还能赶在妈妈前面到达而得意扬扬。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大人走路是尽量走近道,可他非要绕道上下楼梯。后来妈妈才知道,南南把这当作一种玩耍的乐趣了。原本父母害怕南南磕着碰着,但事实上因为平常活动得好,南南身体很灵巧,很少磕着碰着。

在家里,南南喜欢拆玩具,为此爷爷奶奶没少说他。可是,爸爸妈妈却鼓励南南尽情地玩耍。爸爸妈妈会放手让南南选择玩什么,怎样玩,为他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和南南一起探索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一起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共同交流和分享其中的乐趣。

爸爸妈妈在教南南玩玩具的时候,不是只教他怎么玩,还激发他对玩具内部构造的兴趣:这个玩具为什么能跑啊?它是怎么跑的?这个小汽车是怎么拐弯的?鼓励南南拆开玩具研究。等到他明白了玩具的原理以后,爸爸妈妈再让他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虽然这对南南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但他在一点一滴的琢磨中,逐渐锻炼和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喜欢观察、思考问题了。

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和南南一起玩的时候,他的聪明、他的大胆、他的想象力之丰富、他的创意之巧妙,都是他们自叹不如的。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但要放手让孩子玩,而且要善于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玩,玩出新花样、玩出新感受,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这样孩子才能在玩耍中收获新经验、获得新启发,锻炼创新能力。

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生活中,有的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太阳是红色的?”“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跟着走?”“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爸爸为什么不生能孩子?”……有时“为什么”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有的问题离奇古怪,让父母无法回答。有的父母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或者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信口开河,或者斥责孩子,或者不予理睬。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但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才能,反而经常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问老师:“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真是笨死了,便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于是就问:“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非常恼怒,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老师的责骂后,委屈地奔出教室。

回家后,爱迪生告诉妈妈:“妈妈,我想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感到很生气,她找到学校:“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爱迪生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恩格尔告诉爱迪生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放弃了上学,妈妈承担起教他读书的工作。爱迪生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历史、文学,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读童话的时候,爱迪生已经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英国史》等着作。

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12岁那年就不得不出去工作,成了火车上的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经过长期刻苦钻研,爱迪生终于成为着名的大发明家,一生为人类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

爱提问,是孩子的共性。解答孩子的“为什么”是一门学问。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不应该不予理睬,更不能张口就骂。孩子的提问,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求,包含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孩子越爱动、越爱提问题,也就越聪明,越有创新能力。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对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要悉心加以呵护。

如何面对孩子的提问呢?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试试。

(1)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提问并予以肯定。

提问是好奇心强的表现,也是了解新事物的一种学习方式,家长对此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机会对他进行各种教育。切莫因为孩子的提问荒谬、怪诞而斥责孩子。这就要求家长端正态度,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对象来对待。

有一个细节家长不得不注意:当孩子提问时家长最好蹲下或者俯下身子,使孩子的视线和你的视线在大致相当的高度,这样孩子会有一种平等的感觉,会更好地和你沟通。孩子的问题是随时随地的,这就要求父母不厌其烦。有时同一个问题孩子可能重复地问,即使这样父母也要很有兴趣地回答,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不知道的问题。

有的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家长不能随便搪塞或胡乱回答,更不能对孩子横加斥责。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暂时回答不出来,等请教了别人或查找书籍、资料后再回答,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无穷的奥妙和疑难,连父母都有不知道的,从而激发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有位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家画青蛙的时候,突然问青蛙是否有耳朵。家长一时愣住了,因为平时从来没遇到过这种问题,只知道青蛙叫的声音比较响亮,也没听说青蛙有耳朵。为了面子和威严,家长装腔作势地给了孩子答案:“青蛙没有耳朵。”孩子没有罢休,问道:“如果它没有耳朵,怎么我走近它身边时,它就会扑通一声跳下水呢?”孩子的反问使家长支吾半天也答不上来……

很多家长遇到一知半解的问题时,为了不失面子,或保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硬是打肿脸充胖子。如果家长不懂装懂,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将会使孩子受害一生。孩子知道真相后,也会埋怨家长,这样一来家长还是保不住面子。所以,家长应该做诚实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回答孩子的怪问题时要干脆利落,要讲究方式。

有时孩子淘气,故意提一些怪问题,目的在于难住家长,然后和父母讲讲条件。对这种提问,家长要干脆利落,不要让孩子得逞。有些问题在回答时要讲究方式,不要弄巧成拙。如:一位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随口说了句:“你是从河里捞上来的。”结果,孩子每次经过河边时都要看一看河里是否有小孩,这是很危险的。

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家长喜欢编故事。比如一位家长说,是爸爸把一颗种子放进妈妈的肚子里,种子会一天天长大,把妈妈的肚子撑得鼓鼓的,等到种子成熟后,妈妈就把你生出来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问题也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4)有些问题不必急于告诉孩子答案,可以先启发孩子动脑筋想想。

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想到了就提出来问,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对这些提问,哪怕家长已经知道了答案,也不必急着先告诉孩子,而启发孩子先思考。比如当孩子问:“糖会溶解还是会沉淀?”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试验一下,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还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之,作为家长,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为什么”,鼓励、肯定孩子的“为什么”。给孩子一份理解、一份鼓励、一份解答,也许就会造就一个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

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使孩子的头脑不至变成知识的贮藏宝库和真理、规则、公式的堆积站。就一定要教给他思考。而在教孩子思考的时候,应力求避免那种单一的思考方式,启发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从多个方面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天,立诚在做数学题,爸爸过去看了看,突然爸爸在草稿纸上写出“4+5-1=?”这个算式,问立诚怎么算。立诚回答说:“4+5=9,9-1=8。”爸爸问:“为什么要先算4+5,再算9-1呢?”立诚不假思索地说,老师都是这么教的。

的确,立诚说的是真话。爸爸说:“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后,我们在计算‘27+38-46=?’和‘257+368-476=?’时,往往会先做加法,再做减法,这样既增加了计算难度,又增加了错误的可能性。所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学习方法。”

在爸爸的启发下,立诚改变了思维方式,创新了一套更活、更巧、更简单的方法做题。他把27+38-46变成47+18-46再变成1+18=19。

同样的道理,8÷3×6这道题,立诚原来算出来的结果是小数,使用计算器算出来的结果也是小数。既麻烦,又不正确。而在爸爸的启发下,他轻松地算出的结果是整数:如8÷3×6=8×2=16。

同类推荐
  • 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本书按照宝宝成长的月龄分为22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了:早教专家说、早教可以这样教、大动作训练、语言训练、数学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结构设计,以游戏实战、游戏目的、注意事项等为内容填充。
  • 5分钟让宝宝远离疾病

    5分钟让宝宝远离疾病

    让宝宝健康快乐地生活,是所有母亲共同的心愿。本书从孕育的第一时间开始,向新妈妈们讲述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并逐一介绍了如何让宝宝远离先天疾病、意外伤害、心理疾病、习惯性疾病、突发疾病等。以及从春、夏、秋、冬四季入手,让每一位妈妈都能掌握宝宝在各个季节易患哪些疾病,并且从容应对。本书集可读性、实用性为一体,是一部育儿防病的理想参考书。
  • 精雕细琢12年

    精雕细琢12年

    本书介绍了抓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应注意从兴趣、积极、礼貌、责任、品质、技能等六方面着手,让孩子在12岁之前铸就健全人格。
  • 巧妙地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巧妙地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的优劣,是衡量孩子基本素质的主要标准,也是通向未来成长之路的关键。优秀的父母,会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巧妙的辅导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们未来人生奠定坚定的基础。本书告诉家长: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辅导孩子听课、作业为、复习与考试。它以生动的案例启迪家长,巧妙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以实用独到的技巧方法,为广大家长教子成才献计支招。
  • 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从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如何构建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如何打造美丽的校园生活、如何构建健康的性心理发展及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几个角度着笔,详细分析了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以及每个问题的心理根源。针对这些问题与困惑,作者主要从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及心理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来阐述,并着重讲解了成人应该如何面对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及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末之独步江湖

    汉末之独步江湖

    重生汉末,颠覆了刘辩的想象,这确定不是武侠世界?刘辩何去何从?接受命运,不,刘辩要变强,他要活下去!皇位他要,江湖他也要!
  • 眼里住着他

    眼里住着他

    故事梗概:到了大二的方若梦和许意也依旧距离自己的喜欢的人非常遥远,方若梦决定一定要在三之前拿下自己的男神张艺兴,至于许意就无所谓多了,只不过缘分来敲门的时候,谁是躲不过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级大当家

    神级大当家

    作为一名山贼大当家,不能没有梦想,圈地称王独霸一方,横行万里无人可挡………可就在刚刚,山头竟被无数修真者包围了………
  • 武灵驭兽

    武灵驭兽

    玄灵大陆,随便挥挥翅膀就能卷起飓风的魅影青鸾,黑夜里桀骜狂野的君主幽灵狼,裂地兽,飓风雕,憾地熊........等等等,这是一个灵宠的世界,修炼体系分为,灵兽附身加持战力的战灵使(灵兽具现化),还有召唤灵兽战斗的驭灵使,我们的主角林峰,年轻的驭灵使,看他一步步和作者变强。(咳咳),萌新首发,还望支持。PS:致敬我的看的第一本小说《斗罗大陆》,以及我的童年《宠物小精灵》。
  • 风吹过八百里

    风吹过八百里

    末涵喜欢沈遗就像是风走了八百里,回过头来,依然喜欢你,唯一遗憾的是,我们各自安好。
  • 腹黑男vs痴情男

    腹黑男vs痴情男

    一个爱玩女人的阔少花花公子。一个痴情的打工仔。两人爱上同一个女人。一个巴掌打出来的‘爱’。不是所有爱都是你侬我侬的。欢喜冤家。一个女人纠缠在俩个男人之间。霸道男人霸道。痴情男的默默守候。
  • 狂妃哪里逃

    狂妃哪里逃

    意外穿越?怕什么,身为有智慧会思考的现代人,区区历史得心应手,弄清楚是哪朝哪代,一定能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天定王朝,白氏一族,未知历史,谜样乱世——这是什么鬼?乱世皇权,阴谋诡诈,诸国暗战,步步维艰——吓死本宝宝了!某女狂笑:“嘿,我既然穿越了,一定是主角!位高权重,荣华富贵,美男环绕,一样别少。”一道惊雷,天上飘来一行字——你想得可真美!真相是——爹娘俱亡矣,寄人篱下活,人人可欺凌,生活不如狗。某女扶额,“这设定太坑爹辣!穿越不应该是主角吗?!”嗯,主角?要当主角就记住,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游刃有余,就可主宰命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好像是饕餮

    我好像是饕餮

    一个只想天天喝肥宅快乐水躺赢人生的娃偏偏命运……对他挺好,让他如愿以偿了看他如何利用金手指冲上人生巅峰?管他呢,躺就完了秦奋对你最大的尊重,就是把你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