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000000004

第4章

有一次,王羲之的好友谢安、孙绰到王家去做客,王羲之拿出新近所书的得意之作--诸葛亮《梁父吟》的章草,张挂在墙上,让朋友观摩。大家对这幅古朴浑厚的书法无不交口称赞。

这时,王羲之的十五、六岁的儿子王献之正好从这里经过,他站着思索很久,忽有所悟,紧锁双眉对父亲说:“爹爹,我认为传统的章草书法气势不够开拓,而且缺乏神韵,还不如民间有人所写的似草非草、介乎草行之际的‘藁(gào)书’美观大方,容易辩认。您是不是可以变一变字体啊?”王羲之对儿子的这一建议,乍一听似乎觉得粗陋,并无可取,但后来仔细一想,又认为实有其理。

这以后王羲之渡江北游名山大川,看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又到洛阳城下看到了蔡邕的《熹平石经》,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智,从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一变汉魏以来的书风,创为形美流便的新体,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也因此被后人尊为“书圣”。

天鹅饺子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从此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看上去显得很呆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平常人都能吃到的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口吻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稳稳当当地降落在各口滚沸的锅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1斤。”“二号锅斤半。”“三号锅9两”……

王羲之感到很好奇,便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他仔细观看,这里的饺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鹅正在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满口鲜香盈盈,味美绝伦。不知不觉问,王羲之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美美地饱餐一顿之后,还觉得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配。我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不辜负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问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了指屏风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风后。”

王羲之绕过屏风,见一位白发老婆婆端坐在案板前,一个人一边擀面皮,一边包饺子。填好馅,飞快捏上几下,转瞬成了一只白天鹅,动作娴熟。更令他惊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白发老婆婆随手将饺子向屏风那边甩去。天鹅饺子便一个接一个越屏而过,降落在锅内。每两5只,按伙计报的数,每口锅下多少,斤两分毫不差。

白发老婆婆的高超绝艺使王羲之惊叹不已,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像你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白发老婆婆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40年!”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细品尝这番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它和这天鹅饺子很不般配!”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白发老婆婆生起气来,只见她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请,只是不好请啊!就拿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来说吧,都让人捧上天了!说句实话,他写字所下的那点功夫,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别学他,常言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当桨争上游。一次超前就骄傲,终久要落人后头。”白发老婆婆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过耳,羞愧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婆婆写了一副对联。

从此以后,这家天鹅饺子店就挂上了王羲之写的对联,生意越发兴隆了。这件事也改变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终生与鹅结缘,更加虚心刻苦地练字。最终王羲之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字势雄强而多变、妍美的新体,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书换白鹅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王羲之一生除了锲而不舍地读书练字外,还有一个爱鹅的癖好。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样,不管哪里有好鹅,王羲之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王羲之初到绍兴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时候,从政之暇醉心饱览越中的名山胜迹。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着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昙攘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白灰相问,相映成趣。忽而张翅狂奔,忽而引吭高歌,其中有两只鹅的毛色格外好看,叫声也分外动听。王羲之出神地看着,不觉对这两只白鹅动了爱慕之情,很想把它买回家,于是他就让艄公向岸边划去。

上岸后,王羲之父子穿过一片婀娜婆娑的竹林,见寺院门前有个老道士,便快步上去询问。那道士见父母官王羲之来了,便连忙拱手作揖,说道:“右军大人光临敝院,不知有何吩咐?”王羲之就把自己的心愿开门见山地说了。那老道士探明王羲之的来意后,不胜喜欢。他知道王大人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自己早就日夜渴望能得到一幅王书墨宝,这回王羲之居然亲临,真是求之不得的机遇啊!为了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缘,那道士就不露声色地说:“我这鹅是不出卖的,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

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兴致勃勃地来到案头,叫道士磨了墨,专心致志地誊抄起来。不到半日,一卷“铁划银钩”的恭楷《黄庭经》跃然纸上。那道士得到这卷非凡的书法珍品,顿时高兴得眉飞色舞,赶忙跑到河沿,抱起两只王羲之最中意的大白鹅装进竹笼,送给了王羲之。王羲之于是告辞道士,飘然而归,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王羲之修楔书兰亭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临沂人,后来由于中原战争频繁,渡江来到浙东。王羲之刚到钱塘江,立即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决定在此安家。

东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O年)他被朝廷任为会稽内史,从而与这片秀丽的山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听说山阴道上有个叫兰亭的地方,那里山峦叠嶂,丛林茂密,修篁(hu6ng)叠翠,竹影摇曳,别有一番恬情的山林野趣。于是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那天,邀集了司徒谢安、右司马孙绰、司左西属谢万等文人雅士和子侄辈共四十一人来到那里踏青,并举行了当时江南流行的临水洗涤,拔除不祥之气的活动--“修楔”。

修楔开始前,王羲之和朋友们围坐在一条用乱石叠成的清流两岸,发号施令的人取来五只椭圆形的青瓷羽觞(觞音如“商”,指酒杯,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魏晋,名称逐渐通俗化为“耳杯”,其后逐渐消失。),盛载着山阴美酒,轻轻地放在溪水的上端,任其悠然漂浮而下。羽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如果赋不出诗的,便罚酒一杯。

这时,曲水边上笑声不绝,羽觞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溪,磕磕碰碰地游到转弯处,恰好在王羲之的面前停住了。他笑容可掬,举起羽觞,一饮而尽,随即又赋诗两首:“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泳彼舞零,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邱。”“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固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考,适我无非亲。”吟毕,欢声四起,掌声连成一片。

太阳偏西,羽觞在众人中传递了好多次,王羲之和孙绰等二十六人当场赋诗,各抒怀抱。其中十一人各赋两首,十五人各赋一首,共计三十七首。

“流觞曲水”结束后,有人提议将这次修楔的诗篇汇编成集,共推王羲之撰写序言,孙绰撰写后序。王羲之应邀用鼠须笔在乌丝阑茧纸上乘着酒兴一气呵成了《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不但文风清秀,字字珠玑,是古代序跋散文中为人称道的佳品,其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五字,字字似“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凡重复的字,写法也各不雷同,如七个“不”字,五个“怀”字,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处理,都随类赋形,各有变化。至于二十个“之”字,有的工整如楷,有的流转似草,但都能大小参差,百态千姿,令人常心悦目,赞不绝口!

入木三分

乐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精研书势,开创了书法的新风,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年轻时并非当代最有名望的书法家,直到王羲之53岁时,他仍然非常认真地临摹古人碑帖,日日夜夜刻苦勤练,经多年不停歇地勤苦练字,因而腕劲沉稳,笔力遒健,写出的字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棒呢?这是因为他每天都非常努力地练习,努力到连走路的时候,都会用手指头在衣服上不停地写,日子一久,把衣服都写破了。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架势,手指也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画破了。

王羲之因为不停地勤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茶几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

王羲之的朋友把他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雕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了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啊!

后来,有人就把王羲之写字能渗入木头三分厚的事变成“入木三分”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写文章、讲话或是表演得特别好。

十八口大缸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也是着名的书法家。他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希望有一条通向书法成功的捷径。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见父亲正在案头挥毫,就走到跟前,毕恭毕敬地问:“爹爹,人家都说您字写得好,请您把写字的秘诀告诉我吧!”

王羲之放下毛笔,慈祥地望着儿子,一幕幕往事顿时浮现在他的眼前:自己年轻时曾寓居山中临池学书二十余年,池水尽黑。又有几次沉迷于书法的魅力,竟把墨汁当蒜泥给吃了,真如俗谚所说:“刀子要快多磨砺,学问要深功夫长。”想到这里,他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是有的,它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能够知道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以后,始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他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一年后就熟练地掌握了悬肘运笔的手法。

王羲之为了及时纠正王献之在学书过程中的弊病,常常翻阅他的习字本。有一次,王献之正在用功,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但他竟然没能拨动。

王羲之意外之余感到很高兴,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小献之听了不由得心中沾沾自喜,再加上众人也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久了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开始洋洋得意起来。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这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王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五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五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认真地看了看,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只要像这几年-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十八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王献之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王献之现存世的墨迹有行书《鸭头九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等,其正、行、草书帖札,散见于宋人所刻的丛帖之中。

误笔成蚁

同类推荐
  • 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

    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

    《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主要内容包括新疆亚克西,故乡母性的语言,我愿跟她去放羊,长调胸腔飞出的歌谣,歌声明月寄哈达,沙枣树下的女性芬芳,松林下的小山羊,伊犁河月夜多美好,伊力特曲·老酒鬼,清泉纯净奶茶香,草原“花儿”美,可克达拉的夜色,塔里木河故乡的河,歌声里的石榴,艾里甫与赛乃姆,阿瓦尔古丽,诗人玛依拉玛依拉,半个月亮爬上来,新疆英孜西西那西嘎,葡萄火焰中的冰凉,玫瑰花的姑娘,歌声里的达坂城,掀起你的盖头来,冰山上燃烧的火焰,打起手鼓唱起歌,穿透灵魂的黑眼睛,生命的力量牡丹汗,三道岭生活的歌唱,哈拉布拉我的故乡,高高的白杨排成行,阿丽坎姆,阿盖碗茶,情人啊我的心,后记。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陶器、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陶器、

    本书包括古代陶器概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先秦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器、陶俑之谜等内容。
  • 课外雅致生活-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紫砂壶的收藏和鉴赏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其市场情况也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紫砂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编者编写了这本《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紫砂壶的起源、发展、工艺、造型、装饰、鉴别、购买、收藏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近来颇受关注的现代紫砂陶艺和紫砂雅玩、实用器皿等,予以全面详细的介绍。本书体例清晰,分类明确,非常便于阅读和查找。同时,书中配用了数百幅精美的相关图片,使读者既能快速地感性认识紫砂壶,又能够由此深入了解其深层次的知识。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切实受益。
  • 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本书通过以物讲史的模式,围绕一些传世绘画作品而展开,用大众化的视角追忆它们流传的历史,体味它们蕴含的文化,评述与它们相关的传说与典故,同读者聊一聊文玩字画的收藏及背后的那些事儿。
热门推荐
  • 进退有仪

    进退有仪

    最不像宫斗剧的宫斗小说?不谈爱情,只谈生活!看细水长流,谈家国往事……
  • 哑巴新娘

    哑巴新娘

    她愿替孪生姐姐出嫁,成为恶魔的哑妻,饱受蚀骨羞辱和背叛!“连看你我都嫌脏!”凌虐后,他再次摔门而去!但自那天起,他却诡异地对她百般宠溺?可当她甘愿奉送身心时,他竟将她残忍地推进手术室,亲手扼杀亲子!她绝望站着崖边,突然,一双“援手”好心地将她送进了茫茫的大海……
  • 嘴臭皇帝也要当宝可梦带师

    嘴臭皇帝也要当宝可梦带师

    跟天皇姓名同音的嘴臭dd穿越到了宝可梦世界宝可梦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
  • 琴剑烟雨清平梦

    琴剑烟雨清平梦

    她,曾经为了复仇从江湖走进宫廷,却阴差阳错地与和她有着杀父之仇的当朝太子结为夫妻,一番智与勇的较量,爱与恨的纠缠之后,明了真相的她终与他真心相爱,誓言白首不离。一场颠覆朝廷的阴谋中,她的太子夫君为伸张正义获罪于身……
  • 科学发明家

    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一剑如昔

    一剑如昔

    天空有片云,躲藏了色彩,变化的无常,就像人生的坎坷路,天气象征了心情......
  • 帝少通缉令:娇妻别想逃

    帝少通缉令:娇妻别想逃

    三年之后重逢,他设计将她留在身边,发誓绝对不让这个死女人再离开他一步!“三年,顾湘湘,这是你欠我的!”“你行吗?”顾湘湘狐疑的看着跟前的男人,眼神里充满了不确定。“行不行我说了算!”某男腮帮子一错,直接扑了上去……这女人,竟然敢怀疑他的能力!
  • 殿上欢:王妃不好惹

    殿上欢:王妃不好惹

    两度拒绝侍寝,却被司徒墨撞见她与别人亲热。一夜荒唐,强迫承欢,他残酷地对她说,柳梅殊,你只配做本王的禁脔,日夜承受你讨厌的侍寝。当她珠胎暗结,他强迫她喝下堕胎药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娇妻云少宠翻天

    盛世娇妻云少宠翻天

    他是Z国的首富,更是世界首富,能让整个世界的金融随之改变,却为她倾尽所有。她,只不过是他捡来的弃婴……他们会发生什么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