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88200000010

第10章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4)

自1927年在和国内军阀以及共产党的战争之中建都以来为时十年的南京,落入了外国侵略部队的铁蹄之下。然而,更惨痛的悲剧却是在日军占领之后才发生的——那就是“南京大屠杀”。事实上,日军从11月4日在杭州湾登陆之日起,就是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沿途村庄变成一片火海。日军就是这样从上海、浙江、安徽三个方面一路杀向南京的。通向南京的路上,处处都洒满了中国人的血泪。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日军少尉向井、野田两人在南京紫金山的杀人竞赛)

面对意料之中的失陷和意料之外的悲剧,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在京之残杀与奸淫未已,似此兽类暴行,彼固自速其灭亡,而我同胞之痛苦极矣!”南京的悲剧随着一道道电波传遍华夏大地,日寇的凶残激发着炎黄子孙的血战到底的决心!

南京保卫战的悲壮在于“明知不可而为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失去的战役,但它的意义却并未因失地,损兵和惨遭屠城而抹杀。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科长的谭道平,亲历抗日战略决策,淞沪出击与南京之战,他也和蒋百里及南京保卫战组织者和亲历者唐生智,郭岐等一样,在早年就留下了对战役肯定的评价:

南京的守城战是中外人士观瞻所在,富有战略的意义。在战略上看来,也可以吸引追击的敌人向南京前进,使从上海撤下来的五、六十个师,至少也可以减轻一些压迫,得到转进喘息的时间。

同时,我们要知道上海战争退下来时,我们尚有百万大军,等待重行编配,而敌人却正欲以闪电的姿态来跟踪追击,以消灭我们的作战主力,所以,我们备战首都的决心与行动,却吸引住敌人四个师团以上的雄猛力量。换句话说:南京卫戍战的另一伟大意义,是在掩护我上海大军得以安然地向浙皖地区退却。

我们在南京卫戍战争中得以遵照正确的战略路线发展,于是就造就了敌人的不幸。他们第一个判断错误,但是以为上海战后的决定性战争,便是南京,而在南京的决定性战争中,中国必然地屈膝求降。他们迷恋于战争的可以迅速结束,胜负可以立刻决定。然而,事实却粉碎了他们的幻梦,一部分兵力被消耗了,数万雄师被牵制着,他们不能速战速决,也不能速和速结。等到南京攻下,陶德曼调停也宣告失败。这样,使我们得以安然于第二线的布置,以及武汉三镇保卫战的能有充分准备。从上,他们的泥足,是更深地陷入了下去,以至今日的无条件投降。

南京战役组织与指挥者唐生智是也说过,“南京我明知不可守,这是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的。”“我认为守南京主要的目的还是争取一些时间,使才撤下来的部队得以休整和准备,而不单纯从南京是首都或中山陵园所在地来考虑。”

南京13日陷落后,蒋介石于12月14日从江西到湖北武昌。17日发表了《全国军民书》,书中说明了中国持久战的重心已由城市转入农村:“中国持久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国之民心。同仇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之国土以内到处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致敌之死命……最后胜利必属于我。”

三、惨胜台儿庄

(蒋介石视察战车部队)

1.枪毙韩复榘

1937年的抗日悲壮而凄凉,日本人迅猛的攻势大大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主动开辟的淞沪战场吸引了日军的兵力却未能遏制他们的攻势,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乘胜追击的鬼子兵兵锋直指蚌埠,企图与华北的同伙会师徐州。江南满目疮痍,华北也已经是一片狼藉。到年底的时候,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战线已经退到西起包头、东至济南的黄河南岸地区。

令蒋介石心情稍微放松一点的是华北的屋脊依然挺立,太原虽然丢失,阎锡山的晋军仍然守卫着晋南,而共产党的八路军也在晋西的吕梁山区、晋北的五台山区站稳了脚跟。让他寝食难安的是处于津浦路济南——徐州——蚌埠间的黄淮地区,那儿一旦失守,南北两个战场将连在一起,中原地区则受到从北、东南两面的压迫。黄淮地区是第五战区的防地,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是桂系中流砥柱,屡次与蒋介石兵戎相见,但他资格老,为人处世也比较开明,在国民党内很有影响力,而且有卓越的军事才干,蒋介石对他是爱恨交织。五战区所属部队大都是杂牌军,数百万中央军在南北战场被日军扫荡后,短时间难以援助腹背受敌的五战区,蒋介石也不由为驻守徐州的李宗仁担心。真是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多调拨几个中央军去防守如此重要的地区!

不过,最让蒋介石担心的还是韩复榘,拥兵8万的韩复榘负责津浦路北段防务,可是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却只思保存实力,不作有力抵抗,不仅没有把李宗仁放在眼里,就是自己这个委员长亲自下的命令也如同耳边风。

日军在10月进攻山东的时候,李宗仁和蒋介石一再要求韩复榘指挥部队固守黄河北岸以保全山东大部,声援平汉作战,而韩则借口北岸无活动余地,擅自将主力部队置于南岸,致使日军迅速南进。在部下将士的强烈要求和蒋介石、李宗仁的敦促下,韩复榘才率部渡河与日军交战。济南战役中,损失很大,他慌忙将部队全部撤至黄河南岸,炸毁大桥。战前,蒋介石把援助韩部的一个重炮团调走,使韩在战役中很被动,因此韩认为蒋介石要借抗战之机消灭自己,此后就更加消极避战以保存实力。炸毁黄河大桥并没有阻挡住意图打通津浦线的日军,他们很快就在济阳至青城渡过黄河,而韩则闻风于12月24日逃离济南。蒋介石、李宗仁又电令韩复榘在泰安、临沂一线配置有力部队,利用泰山、沂山、蒙山的有利地势,有效迟滞敌军的进攻。但韩拒不执行,擅自弃守泰安、曲阜,向鲁西南撤退。由于韩复榘畏敌如虎,闻风丧胆,不听军令,一再退逃,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不战而弃黄河天险以及济南、济宁、泰安等要地,而且导致运河防线几不可守,战略要地徐州和陇海线均处于敌军的严重威胁之中。

(韩复榘)

德国的调停随着日本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也濒临破产,蒋介石在1937年底做出了一心抗战的决定。日军南北夹击打通津浦线的意图十分明显,而韩复榘消极避战使得北线的门户洞开,蒋介石意识到一场恶战已是不可避免。为打好将要爆发的徐州会战,蒋介石觉得有必要检讨北方抗战得失,整顿华北各军将领的思想,韩复榘现象并不是特例。

1月10日,在白崇禧的陪同下,蒋介石由武汉飞赴河南开封。白崇禧乘坐一架运输机在前开道,蒋介石乘坐“美龄号”在后。抗战爆发以来,日机屡次对蒋介石跟踪轰炸,确实使他心有余悸,每次出巡都十分谨慎。

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刘峙是蒋的心腹,抗战以来,他在华北每每不战而退,被人讥为“逃跑将军”,受到国人的谴责。连宋美龄也觉得继续用这样的人有损当局威信,但蒋介石却不以为然,他对夫人一语道出真谛:“不用他用谁?谁还能像他那样的听话!”刘峙听说委员长大驾光临,亲自指挥布置迎接和警卫工作。为了在蒋到时警卫上的方便,刘峙决定临时发出空袭警报,以便断绝交通。但是他却忘记将如此重要的大事通知开封的高射炮部队。

当白崇禧座机飞临上空,正准备着陆时,突然之间咚咚地打来几颗炮弹,远远跟在后面的蒋介石见此情景,大吃一惊,还以为日军已占领开封了。刘峙弄巧成拙,险些闯大祸,被蒋介石大骂了他一顿。

次日,蒋介石召集华北各部队团长以上军官在在开封开会。蒋先训话,鼓励各军官奋勇抗敌,指出过去几个月的失败,主要原因是高级将领缺乏进取精神,步步后撤,他强调今后要改守为攻,巩固武汉核心,东面要保持津浦线,北面要保持道清线。继由李宗仁和第一战区长官程潜报告战况。在这次军事会议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各战区实行军政合一的决议。蒋认为抗战以来,行政上对军事配合不力,提议战区长官兼省主席。随即提议由程潜兼河南省主席,李宗仁兼安徽省主席。

中间休息时,蒋介石派人请韩复榘去谈话,刘峙也陪着去了。这时众人纷纷议论,说韩复榘糟了。半小时后蒋介石出来宣布:“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总指挥韩复榘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现在已经把他扣交军法讯办。”1月24日韩复榘被枪决于汉口。旧军阀出身的韩复榘,当此存亡所系的全民族抗战之际,仍然以军阀时代保存私兵的旧观念指导行事,避免作战,贻误战机,不战而走,恶化战势,早已踏上了黄泉路。韩这次被处决,与平时得罪人太多,无人求情也有关系。连冯玉祥也不为他求情,至于何成浚、李宗仁也都被他得罪光了。但他与刘湘的密谋联合,阻蒋入川之计,虽未被公开点破过,也是要害问题。范绍增曾说明他向蒋报告刘湘暗与韩复榘谋划,接应韩军入襄樊地区内幕。

身兼省主席、集团军总指挥和战区副司令长官数项要职的韩复榘被军法严办,全国民心士气为之一振。此后不久,蒋介石以韩复榘为例通电全国,警告各级将领“今后如有不奉命令,无故放弃领土,不尽抗战为能事者,法无二例,决不宽待。”军事委员会还公布了抗战以来受到奖惩的将领的名单,其中,受明令嘉奖者6人,包括上海孤军团副谢晋元,殉职阵亡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等;受惩办者41人,包括贻误战机的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等8人被处以死刑。毫无疑问,将韩复榘等一批高级将领严厉处置,对于严明军纪,鼓舞士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打击日本侵略军,坚持抗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韩复榘是被处决了,但由于他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救。矶谷师团在占领济宁、邹县后继续向南突进直指徐州;日军板垣师团于1月14日侵占青岛后,沿胶济路西犯,至潍县南进,企图夺取鲁南重镇临沂,计划与矶谷师团合攻徐州。津浦路北段顿时形势灰暗。南京方面日军为了打通津浦线,也在2月派第13师团渡江北上攻陷蚌埠。3月侵占广德,沿津浦线北犯。日军南北夹击徐州之势已经形成。

2.台儿庄大捷

徐州,地处津浦与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扼苏、鲁、皖、豫四省要冲,是中原和武汉的重要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布置武汉会战,也只有选择徐州作为会战地点,以拖延日军前进速度。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蒋介石苦于精锐部队在松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受到重大伤亡,而二线兵力又尚未组织到位,只得要求李宗仁在第五战区组织桂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部队,在津浦线布防,迎击敌军,以迟滞日军溯长江而上或沿陇海线西侵。

(各路中国军队汇集到山东南部,准备与日军会战)

在大战开始之前,统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为防守战,欲凭借工事持久防守;一种是以时任军令部第一厅厅长的刘裴为代表,认为应当利用我军优势兵力打运动战,在运动中各个击破各路冒进之敌,否则,在阵地战中,会因为我军装备上的劣势而招致失败。蒋介石基本上采纳了刘斐的意见,进行主动出击,并命其赴第五战区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其实,早在1月开封军事会议上,针对徐州作战蒋介石就阐述过自己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一定不好呆守不动,坐以待敌。必须积极动作,对威胁我们的敌人,争取攻势;必须严密监视敌人,时刻保持主动地位,来攻击敌人;尤须尽心研究,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准备各种可能的制敌的方案,千方百计,来打击敌人!特别是在精神上,要设法鼓励士气,加强攻敌的决心,或从正面冒死突进,或由侧面绕道截击,或迂回包抄围攻歼灭,或纵兵深入断敌归路。因为我们部队多,兵力大,就可以四面八方,同时发挥我们主动的攻击精神,配合各种有效的战术,先发制人,攻守自如,陷敌人于被动,使他顾此失彼,应付不暇。”

李宗仁不负厚望,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和指挥才能。面对日军的合围,李宗仁做出了分兵截击、诱敌深入、合力围歼的部署:徐州以北,以邓锡侯二十二集团守卫滕县地区;张自忠五十九军驻滕县以南,为二十二集团军之后备队;调海州之庞炳勋四十军驻临沂,指挥防守临沂,阻击坂坦师团。徐州以南地区,韩德勤第二十四集团在高邮、宝应一带阻挡扬州北犯之敌,掩护运河交通线;李品仙二十一集团军、廖磊十一集团军、于学忠三十一军,防备淮河沿线敌人;汤恩伯二十集团军在归德、沕山、亳县地区布防,为第五战区的后备队。

2月下旬,国民党中央久已蓄意遣散的杂牌军庞炳勋部在临沂与日军展开激战,一度挫败号称皇军中最优秀的板垣师团,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3月,人数和火力均占劣势的庞部渐感不支,李宗仁竟然说服庞炳勋的宿仇张自忠全力救援,内外夹击,以双倍的代价换来日军五千多人的伤亡,硬是将板垣师团逼退到莒县。这个惊天动地的胜仗粉碎了板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图谋,为围歼矶谷师团创造了条件。

战绩传来,蒋介石暗自庆幸当初接受了李宗仁的建议,让张自忠留任和保留庞部的全额编制。七七事变后与日本的交涉和北平失守曾使张自忠背上汉奸的骂名,他从北平逃回南京向蒋介石负荆请罪时,群情汹汹,吁请严办。在李宗仁的说情下,蒋介石同意让张戴罪图功。这样才有临沂战前,张自忠的悲壮陈辞:“无论什么部队都可以打败仗,独我张自忠的部队不能!我的冤枉,只有一拼与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干净。”也才会出现一昼夜180里的急行军和临沂的拼死血战。

与临沂阻击战同时,另一支杂牌军——川军王铭章部也在滕县上演了催人泪下的悲壮一幕。一二二师在师长王铭章亲自指挥下,与日军矶谷师团血战三昼夜,全师官兵英勇殉国。王铭章是邓锡侯二十二集团军下的战将,邓锡侯部出川抗战时,装备奇差,所用枪械半为土造。沿途无补给兵站,势必就地购买粮草,对军纪不无影响。抵达山西时太原已失,在日军快速机动部队冲击下,大队川军狼狈后退,沿途遇有晋军军械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给。此事惹怒了阎锡山,要求蒋介石调走川军。近旁的一战区长官程潜也拒绝接收。蒋介石正因南京沦陷,情绪不好,闻报后,勃然大怒道:“统统调回去,让他们到四川称王称帝去吧!”因韩复榘不战而退,正愁没有援兵的李宗仁听说后,欢欣地接收了这支人见人怕的部队。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延缓了日军的攻势,不惜重大牺牲,为汤恩伯、孙连仲等援军及时赶到参战争取了宝贵的三天时间。川军一战成名,洗刷了往日的屈辱。

同类推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李敖全传

    李敖全传

    本书不是以“记时”手法,以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李敖全传》从正文来看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是历史的;从时间上来看又是整体的(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它是文史的结合,作为历史,“务求其真”,立足于真实,真实得像磐石一般稳固;作为文学,“力求其美”,美中亦求生动有趣。
  • 秀出东南(2)

    秀出东南(2)

    该书记述了泰兴名人的主要业绩、重大事情、生平回忆、兴趣雅致等,留下美好的人生回味。但此书又不限于名人。《秀出东南(2)》共收编了29人的作品,弘扬泰兴文化,光耀前辈,启迪后代。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我们的邂逅

    tfboys之我们的邂逅

    一次偶然的邂逅,六人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想知道?感兴趣?看看就知道了)(本文纯属虚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上本喵不服

    皇上本喵不服

    路昭昭迷迷糊糊穿越成了一只猫,还是皇上最宠爱的猫咪,后宫嫔妃却想将她扒皮抽筋???我碍着你们啥了?每日日常:路昭昭:自打本喵进宫以来,皇上就只独宠本喵一人,本喵劝皇上要雨露均沾,可皇上偏不听,就只宠本喵。众妃嫔:咬手帕皇上大手一挥:宠!给我使劲宠!……慢着,本喵只是来当萌宠的,为什么我一只猫还要替皇上带孩子??!
  • 修行之路魔与佛

    修行之路魔与佛

    修行就像是攀山,所有人的起点都是在山脚处,攀山的人永远都是络绎不绝,有些人在山脚处有些人在山腰处有些人在山巅,身在不同的地方便能欣赏不同的风景。在山脚处人是最多的也是最混乱的但总有人从此处出发,他们或心怀大志,或背负仇怨,或心中向往,或是想要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但他们踏上的都是同一条路,那便是修行之路。山腰处之人便是在攀爬之中,在他们中向往的便是山巅,那是他们仰望的地方,亦是他们追求的方向。而在山巅处这里的人便少了许多,只有寥寥数人,他们俯视着山下之人,却又仰视着天,他们达到了山的巅峰,天之下,以无路他们如何走,难道无路便不走了吗?不无路可走便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山之巅绝对不是修行之巅,路从来都是人走出来的。修行大道世人皆可入,从生灵诞生时起便有修行存在历经无数时代,万古更迭。有无数大能人物证道,经历时间洗礼,世界演化出无数大道界域,其中至强界域便有三千,在这三千道域之中亦有强弱之别,分为至尊、上等、中等、下等四大类,而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座中等界域,名曰荒古界域。故事便从此开始。
  • 十二圣兽之不朽战神

    十二圣兽之不朽战神

    中国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竟是盘古开天辟地时座下十二圣兽,他们镇压不朽狱邪数万载。盘古为寻破狱邪不朽之法行走宇宙数万年未归。顾炎生误闯龙墓得知一切,开启校园寻源金晶和对抗狱邪座下十大魔王的始末。
  • 北大老讲座及其他

    北大老讲座及其他

    本书收录了一批著名学术大师在北大的讲座,包括“校园文化的底蕴”、“教育方针与真谛”、“学术研究与探索”、“思想争鸣与学术精神”等七部分。
  • 葛冰动物童话:飞熊“佐罗”

    葛冰动物童话:飞熊“佐罗”

    楼下的乔奶奶双目失明,却表现奇怪,做着与盲人格格不入的事儿。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就在我对乔奶奶家进行秘密调查时,却遇到了一个穿着打扮酷似佐罗的小矮人的袭击。而在我又一次遭到袭击之后,我竟然开始吃生肉,甚至屁股上还长出了尾巴……
  • 龙火之殇

    龙火之殇

    他身中龙火毒,经脉被封,装疯卖傻藏于家族十余年,然而这一切却只是阴谋的刚刚开始……七国之中,他又该如何步步为营……爱与恨,生与死……难道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 神魂天尊

    神魂天尊

    龙组七宿之中的心宿,拥有‘幻神’之称的李云海,转世重生到了一个仙侠世界,李云海接触到了仙人的修真世界,才发现修仙却是那么的残酷,弱肉强食是那么的现实。最后,李云海依着超能力+功夫+法术,成就了一段神话传说......
  • 快穿渣女日记

    快穿渣女日记

    在那阳光灿烂的一天,陶怡倩熬夜正趴在床上追剧,忽然被88小宝贝绑定,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男主呢?emmm,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