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69100000024

第24章 聆听二胡如水的美(美文类)(2)

如今,屠杀海豹的残忍行为已经引起了许多怀有善良之心人们的关注和抗议,欧盟还通过了一项决议,禁止从那些凶残猎杀海豹的国家进口海豹皮毛、海豹油等制品,这就从源头上掐断了海豹的死亡之路。每年的3月1日,还被定为“国际海豹日”。

海豹皮穿上高贵点、海豹油吃下保健点,熊胆吃下清热点,可是,当它们的眼神抚过你的心时,你就会明白,相比对一个个生命的残酷折磨和剥夺,其实那些所谓的“高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上天韬晦的钻石之光

文/纳兰泽芸

“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摇篮里。”这是当今世界人们的“寿命观”。我的奶奶就已经九十五岁了,但每顿还能吃下一大品碗饭。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享年67岁”这几个字时,我的心里再次跳出了那个词:“天妒英才”。

67岁,放在从前的时代,似乎已算不上“天妒英才”——王勃26岁,陈子昂41岁,霍去病23岁,李商隐45岁,杜牧49岁,聂耳23岁,冼星海40岁,刘天华37岁,莫扎特35岁,普希金38岁,雪莱30岁,拜伦36岁,凡高37岁,裴多菲26岁……就算人生之路走得稍稍长久一点的,莎士比亚52岁,贝多芬57岁。

因此,只活了58岁的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只活了53岁的唐伯虎也说:“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我一直对“天妒英才”这个词不愿相信,但那么多无可辩驳的例子却又让我不得不信。那些被“天妒”的英才中,有些竟然只活了20来岁,30来岁,就已经取得令人无法置信的成就。实在不敢想象,如果他们不是过早殒灭,而是安享天年地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凭他们的才华和造诣,该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就像刘炳森先生,如果他不是67岁就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热爱的书法艺术,他挂念的那些需要扶助的人们,不可想象,他还会创造出多少精湛的书法艺术,他还会用那颗滚热的善心温暖多少颗罹困的心灵。

对于不谙书画界名士的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刘炳森”这个名字。但电脑字库里的隶书字体,相信一般人都使用过。那么,你用的这些隶书字体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刘炳森创造的。因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刘炳森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就被输入电脑字库,至今被无数的人们使用着。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年仅11岁便成了四里八乡人人皆知的“小书法家”,19岁就被“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会员。他的一生,是孜孜于笔墨的一生。古有王羲之洗笔而洗黑一池之水,始造就“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书圣之风”;今有刘炳森“蚊帐利偷读,熄灯写肚皮。”,才成就“凝厚稳健,俊逸潇洒”的“炳森之体。”

“蚊帐利偷读,熄灯写肚皮,庶乎三百草,梦里复依稀。”这首小诗记述的是当年刘炳森劳动下放时的一件事。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与生存环境,能够平安保命就不错了,遑论练字?但不练字,对于炳森先生来说件异常痛苦的事,他只好动脑筋做“地下工作”——深夜熄灯之后,他躲在蚊帐里悄悄用手指在肚笔上划字练习,这样无声无息,任何人也不会察觉。他每夜要在肚皮上写三百个草字才睡觉,但梦里恍然还在练字。

这种“恒兀兀以穷年”精神,很容易让人想到季羡林大师。大师同样在被“发配”的严酷时期做“地下工作”。当时季羡林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而受辱,自杀未遂,后来,他被“发配”在女生宿舍楼看大门,谁会想到,就在那样的特殊时期,他完成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翻译工作。因为怕被发现,他偷偷把史诗原文抄在小纸条上,趁没人时拿出小纸条,躲在角落逐字逐句翻译。就这样聚沙成塔,文革结束,一本《罗摩衍那》基本全部译完。

或许正如张衡说的那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没有孜孜甚至“贪得无厌”的求索,就不可能有丰硕收获。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39项发明专利权,令人难以置信。少年时的爱迪生因为家贫在火车上卖报纸,被粗暴的列车员打聋了耳朵,许多年后爱迪生说“我真的感谢打我的那位先生,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是他使我真正清静下来,不必堵着耳朵去搞实验了。”数十年时间,爱迪生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按照一般人的生活节奏来算,他已经活了别人的两倍时间。

用常人两倍的生命长度来成就自己生命的厚度,炳森先生也是如此。漫漫几十年,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午夜,除了繁冗的公事,他还坚持每日临帖,有人不解地问他,您的字已入臻和至美之界了,还用临帖吗?他只是淡淡一笑说:“启功老先生都85岁了,还在每日临帖呢。”

然而,成就他生命厚度的,不仅是他“熄灯写肚皮”式的勤奋,同等重要的,还有他的“善”、他的“谦”,他的“节”。

来看几个事例:他为家乡的希望工程和修路造桥奉献资金累计130余万元;以恩师何二水名义分别在家乡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教育文化奖励基金,前者50余万元,后者100余万元;至于其他扶危济困所奉献的资金难以计数……

再来看几个事例:他一日三餐俭朴简单,晚餐常常就喝碗玉米粥,佐以几碟咸菜、莴苣等小菜——他说:“原本就是庄稼人,粗茶淡饭惯了,这就挺好。”;吃饭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碗底,也不准家人剩碗底,连小孙子也不例外。他说:“打小我妈就不让剩汤剩饭,掉桌上的米饭都得拾起来吃掉,一粒米十滴汗。”;在外做客或参加其他活动,瓶装矿泉水如果没喝完一定会随手带走,他说:“我喝了一半儿,不拿走,别人也不会喝了,就浪费了。”;1998年城市里有空调的人家已比比皆是,可是他家却没有,炎夏时节他往往光着膀子写字,他的学生建议装空调吧,他说:“几十年没那玩意不也过来了吗,等立秋就不热了,再说那玩艺儿耗电厉害。”;去香港公干,买了五件文化衫,总共100元,一件20元,他说:“我瞅着既便宜又好看,就多买了几件,够我穿好几年了。”

他常说:“该花的,多少钱也要花,不该花的,浪费一分钱也是罪过。”

在他心里,为家乡的发展、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贫困的孩子能读上书、为无依的老人能看上病……这些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钱都是“该花”的。而为自己买一件稍微贵价一点的文化衫,为自己安一个能凉快点的空调,这些百把块、千把块的钱都是“不该花”的。

“小苑幽花寂寞黄,娉婷倩影自安详,从来不问人称许,岁岁枯荣岁岁香”,这是炳森先生一首以诗言志的小诗,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一棵小小的花朵,安详开落,荣枯自守。

也许,他原本就懂得“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道理,所以他收锋敛芒,一生低眉。正因如此,当他出资数十万为家乡重新修了一座牢固的石桥之后,父老乡亲为表铭感之情,希望在石桥上镌刻他的名字以志纪念,他谢绝了。正因如此,他分别在家乡和北京设立教育奖励基金的时候,用恩师“何二水”的名字来命名,他说何二水老师曾手把手教他隶书,老师生前,因为条件不允许他没能为老师做点什么,一直衔憾在心,虽然老师已仙逝,但他仍要对老师表示敬意。如今“何二水教育文化奖励基金”已是名闻遐迩,然而很多人并不知晓基金的设立者其实是炳森先生。

他的“节”,是民族气节,国家气节。1973年,炳森先生参加了一个为欢迎日本书法代表团来访的笔会,会上日本书家当堂命笔,站悬挥毫,气势不凡,而当时与会的所有中国书法家,均只能伏案写字。炳森先生能够感受得到日本书法家眼中的那抹不易察觉的骄傲与不屑,让他胸中如郁块垒。他发誓一定要练出悬臂凌空、站悬挥毫的功夫。此后他无论三九三伏,每日左手反扣背后,右手凌空执笔,悬臂挥毫,苦练不辍。后来他应邀访问日本,当着满堂日本书法家的面,悬臂挥毫,走笔生风,赢得满堂喝彩,也赢得了日本书法家对中国书法功夫的叹服。更重要的,他为“中国”二字添了彩,让中国艺术挺直了脊梁。

炳森先生生性睿智而低眉、沉静而内敛,就像一颗默默在地层深处锻造的钻石。每一颗钻石,都是在30多亿年前,承受巨大压力和一千多摄氏度超高温的双重“炼狱”夹击,在地球近200公里的地层深处,由乌黑的碳块变成晶莹的钻石晶体。

然而,钻石毕竟是钻石,即使他还是一颗内敛的钻坯,也同样会被一些雪亮的眼睛发现——炳森先生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他编写的书法出版物总发行量近300万册,他的作品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馈赠给国际政要,并被众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他被举任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政协常委等要职。

即便如此,他的若谷虚怀,也是他人格里一种可贵的中空,承载了他的真正价值。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车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车内中空的地方;器皿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器皿中空的地方;房子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房子中空的地方。正是这些深深的中空,承载了这些事物的真正价值。就像那些伟大而内敛的人,是人中之钻。

可就是这些人中之钻,生命历程中却是磨难不断。正如炳森先生。先生祖籍天津武清,父母年轻时为了生计南下上海,炳森先生就出生在上海。后来父母又至北京谋生,不久父亲猝然病逝。孤儿寡母凄苦无怙,只得回到原籍武清乡下相依为命。先生不到二十岁就去北京谋生,中年遭逢动乱年代跌宕坎坷,直至晚年才开宗立派,成为书坛巨擘。却怎料,造化弄人,突然殒逝。

正如贝多芬,耳聋。正如凡高,疯癫。正如拜伦,跛腿。莫扎特,疾病……

为何这些具有极高价值的人中之钻会被上天早早召唤?

那是因为,他们的钻石之光太过强烈,太过强烈的光会逼住同时代普通人的眼睛导致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这些人中之钻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不合时宜”,他们在世时往往会受到种种磨难,上天懂得“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道理,因此把他们召回,韬晦他们的钻石之光,让他们的光减弱些,再减弱些……

生命缺氧不缺爱

文/纳兰泽芸

一个像往常一样的清晨。天有点阴沉。春寒依然料峭。他们刚刚起床不久。

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将房顶撕裂得嘎嘎巨响——“地震!”他迅速拖住她想往外跑,但门已变形,急中生智,他拉她一起藏到床底。“轰”一大截水泥预制板将床半边砸塌,同时砸中了她的右脚,她痛得惊呼“哎呀,我的脚!”话音刚落,巨大的声音再次响起。房子塌了。

他们被严严实实地挤压在废墟里不能动弹,四周一片地狱般的漆黑。

“我怕……”,她颤栗着身体。“不怕,有我在呢,不会有事,”他紧紧将她搂在怀里,“我们坚持一会儿,一定有人来救我们。”他知道,在大片的废墟中间,如果不呼救救援人员很难发现他们,于是他们开始大声呼喊“救命!”

随着他们的呼吸和大声的呼救,极度狭小空间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他不敢再高声呼喊,这样会消耗掉更多珍贵的氧气。他默默地更加搂紧了她,他的脸轻抚着她落满灰尘的头发。她忽然心里涌起无限悲伤和歉疚,就在昨晚她还跟他拌嘴,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跟他怄气,每次她向他找碴儿的时候,他总是呵呵笑着不作声。她不觉得这是他在呵护她,反而觉得这是他“窝囊”,他从前当兵的男子汉气概哪去了?

“以后我再也不找你吵架了,我们好好过日子。”

“我也有不好的地方,我脾气不够好,还有点粗心,对你体贴不够。”

他们静静地回忆起共同的生活。他们是同乡,他以前是军人,复员后他们认识了,她喜欢他的伟岸和忠厚。结婚后生了一个男孩,为了多挣点钱,他们将孩子放在父母身边一起在玉树县城里开了一家小饮食店。虽然他们也挺努力,可是小店生意不太好,她的心情也就不太好,动不动就找他吵架,他知道她心情不好,就处处让着她。

氧气越来越少,她感到呼吸有点困难,她说,“我想睡觉,我觉得坚持不住了……”,他当过兵,知道这时候万万不能睡,一睡过去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他强忍着泪水:“千万不能睡,一定要撑住,马上就会有人来救我们,我们老家还有孩子,还有爸妈。我讲故事给你听,听着故事就不要睡觉了。”她说:“我听话,不睡。这次出去后,我们回老家去,种点田,一家人平平安安守在一起。我们再不吵架了,我们这辈子做夫妻,下辈子还做夫妻。以后我还要给你生个女儿。”

为了激励她的精神,他跟她讲,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打气,精神坚强很重要,还记得汶川地震吗,有个丈夫在废墟下坚持了三天三夜,因为他牵挂着他怀孕的妻子;还有一对夫妻,被埋6天还奇迹生还,在黑暗漫长的时光里,他们靠着互相鼓励和守候才熬过来了……

氧气越来越少,她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她眼睛大睁着,却已没有多少神采。他知道不能再等,他再次拼尽力气呼救。幸好他们的同乡也正在寻找他们,同乡们齐心合力将巨大的废墟移开一点点缝隙,生命之氧又带给他们一线生机。

在专业救援人员的挖掘下,他们成功获救。她的脚已感染,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视线不离她左右,她也摸着他满是灰土的脸,眼里满含热泪,在她心里他是最伟岸的男人。

——她的生命缺氧不缺爱,当死神的巨掌抓至她的头顶时,是他无畏的爱,吓退了狰狞的死神。

五字真言,千年秋心

文/纳兰泽芸

读到杜甫中秋之夜作的那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心里会有与诗人心神相接的一种恍惚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那是一种人心共通的惘然。就像我读到那首只有二十三字的现代诗--《信》,所涌起的感受一样。

这首只有二十三字的诗,短,平,没有什么非凡的文采,表面看上去淡如白水,实则隐藏着许多生的苦楚和无奈。

这首诗叫《信》,内容是这样的:

昨天母亲来信:我好,你好吗?

我给母亲回信:我好,你好吗?

乍一看,大多数人会想,这母子可真够惜墨如金的,写信,就用五个字。回信,也只用五个字。这短短的几个字,如何能承载母子相离之时的思念和挂牵?

读诗伊始,我也是这样想,一个问号盘旋在脑子里久久不散。

直到我知道了那两封五字之信的写成年代和写成背景,我的疑问也就瞬间释然,代之的是一种肃然的感动。

这是写于1968年中秋的信,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此前,作者已远赴法国求学,国内的父母亲却在这时遭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折磨。以前,母亲给儿子写信,也是满纸挂念孩儿的心,儿行天涯母担忧,一字字,一句句,写满了思念和期盼。

可是,自从陷入那个黑暗的漩涡之后,身心已是备受摧残的母亲,还是冲破各种险阻坚持与儿子通信。儿子在遥远的异域闻知双亲的遭逢劫难,心焦如焚。

中秋来临,万户团圆的日子,万里思亲,却不能不小心从事。在那样动辄招来杀身之祸的年月,母亲的信只能是简短而简短,一旦得咎,会招来巨大的灾难。儿子也一样,不能多写,不能多表达自己的感情。

同类推荐
  •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描绘了主人公短暂而曲折的一生,是一部关于诗歌与死亡的个性传记,也是一曲年轻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挫败的时代挽歌。
  • 《大学》《中庸》应该这样读

    《大学》《中庸》应该这样读

    本书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经典读物,采取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点评的格式,让读者更多通过对译文的消化和故事的体悟,再加画龙点睛的点评,对《大学》《中庸》有深刻的解读与体验。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是引导他们国学入门的良好阅读物。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热门推荐
  • 天道召唤手机

    天道召唤手机

    穿越了异世界的韩一凡,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可以召唤东西的手机,决定好好的活一会的他,决定,这个世界的生活,就从忽悠这个救了他一命的九公主开始吧!
  • 阿雷王国

    阿雷王国

    天才,厨艺精湛,容易兴奋,巧手,疯狂,暴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天赋。成为百万富翁,征战四方征服天下,养育几个孩子成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人类一直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的过程中艰难前行,虚拟游戏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完成着一个又一个角色的人生愿望,搜集着信仰者的信仰之力,李小春走在了成神的道路之上。
  • 谁开的第一枪

    谁开的第一枪

    做事情都有一个先后顺序的,是买单,是游戏,是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的很多。
  • 吾好立威

    吾好立威

    一个远古的人神魂颠倒进入了一个凡人体力内,并遗忘了记忆,开始新的生活
  • 神医赘婿在都市

    神医赘婿在都市

    在江州,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孟家的上门女婿李扬是个“窝囊废”,过去两年他卑微到尘埃里,孟家无论老少都可以无情凌辱他,妻子孟雪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今,两年之约已过,李扬终于完成了神医仙法的修习,他发誓,他要让曾经欺辱过他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他要将这两年亏欠妻子的,悉数补偿!
  • 万界手机精本精

    万界手机精本精

    古有刻舟求剑,今有跳楼救机。重度癌手机控的姜珀,在手滑把手机掉下楼时,想也不想的追随下去,穿越到了四方大陆。四方大陆人灵分修,把肉体看作累赘,灵魂才是本体,修成念灵。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姜家,只要是家族子弟念灵基础为刀的模样。被一群姜家子弟拿刀围住的姜珀,高高举起手机:“你看它像不像一把变异的刀?!”与此同时,四方大陆规则破碎,无边海洋上突现一个个小秘境。ps:无cp,男主视角文。
  • 狂傲娇妃:霸王爷溺小娇妃

    狂傲娇妃:霸王爷溺小娇妃

    现代狂傲女杀手,失恋在酒吧被杀害。穿越来到异界大陆,成为令人羡慕的二天才!大陆最强太子,高傲冷酷,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世。后宫万千却一个瞧不上眼,偏偏爱上了那二天才!“你会爱我一辈子吗?”“不,爱你一辈子太短了。”【绝对宠文,女强男更强】
  • 冲突的意志

    冲突的意志

    终于成为了王都骑士团的一员,但王国的局势却一天天的动荡了起来,于乱世中,值得蒋乾巧信任的只有剑和枪。
  • 超级僵尸系统

    超级僵尸系统

    穿越鸿蒙,变成强者,逍遥世界,求票票求推荐求分享。要我更新的就在下面留下你的笔。
  • 大唐惊鸿舞

    大唐惊鸿舞

    叶晓芸在一次舞蹈表演中受伤,而穿越至唐朝开元年间,成了倾国倾城的梅妃——江采苹。她从一开始懵懂单纯的宫人,到万千宠爱、独处冷宫的妃子,然后又遭遇残酷的安史之乱,与唐玄宗及其二个王子之间交织着一幕幕凄美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爱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