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45300000019

第19章 附录四 本书相关人名、校名简注(1)

[1]程千帆(1913-2000):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湖南宁乡人。沈祖棻的终身伴侣。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受业于黄侃、胡光炜、刘国钧、刘继宣、胡俊、吴梅、汪国垣、商承祚等国学大师。1940年起陆续任教于四川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乐山武汉大学、成都金陵大学、四川大学等。1945年8月起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1957年被打成右派,中断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二十多年。1978年起被聘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先后出版了《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等十多部重要学术着作。诗作有《闲堂诗文合钞》《新诗少作》等。并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个古典文学博士。曾任第五、第六届江苏省政协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2]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开始以“雪痕”的笔名发表小说。主编过《风雨》周刊、《中原文化》等刊物。1943年初在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任创作研究部副部长。1945年被聘为内迁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在此期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长篇小说《戎马恋》(一名《金千里》)、《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1953年回武汉专业创作。1957年错划为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他的代表作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曾任湖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

[3]上海坤范女子中学:该校系一所私立女子学校,设有小学部和中学部。创建于1918年,创办人俞文耀,校址在静安区新昌路青岛路口。1924年,沈祖棻进入上海坤范女子中学附设的小学部读五年级,随后升入初中。

[4]上海私立南洋女子中学:原名南洋女子师范学校,系上海首创的中等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由湖州商人凌铭之创办并自任校长。因当时中国沿海洋面以长江口为界,以北称“北洋”,以南称“南洋”,上海位于南洋,故名。该校以振兴女子教育和培养女教师为宗旨。设预科、本科、文学专修科与数理化专修科各一班,后又添设唱歌体操专修科一班。初创阶段曾废止考试,而后又在国语教学中重注音(今之普通话),二者当时均属革新之举。1927年易名南洋女子中学,1956年该校转为公办。1966年易名向东中学,兼收男女生。

1927年,沈祖棻初中毕业后曾一度回苏州读高中,后重回上海进入南洋女子中学高中部住读。

[5]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1927年创立,为南京中央大学设在上海的商学院。1931年,从法租界原址迁到屈家桥(中山北一路西体育会路)。1932年8月独立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7月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9月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1930年,沈祖棻考入设在上海的中央大学商学院。一年后转学至南京中央大学校本部文学院继续求学。

[6]南京中央大学: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27年由九所学校合并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江苏大学。同年5月又改名国立中央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举校西迁至重庆沙坪坝松林坡,医学院及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则建在成都华西坝。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返南京复校。至1947年,中大已拥有七院四十一系(科组)、二十三个研究机构,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因而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1949年8月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掉“国立”二字,改名南京大学。1952年与金陵大学合并,仍名南京大学。1931年,沈祖棻从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转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

[7]黄侃(1886-1935):字季刚,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籍贯湖北蕲春,生于成都,殁于南京,时年仅四十九岁。一生治学勤奋,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五十岁后才着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后期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身后门生纂集其学说,编辑成书,其重要着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着》等数十种。

[8]汪东(1890-1963):字旭初,号寄庵,江苏省吴县人。

十四岁时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学习,并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创立之同盟会,担任《民报》撰述。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士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1923年与章太炎等创办了《华国月刊》。1927年受聘为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1930年任文学院院长。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1938年改任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礼乐馆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修纂。1949年后,任古物保管委员会副主委,至1963年病逝。

[9]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崖,江苏吴县人。早年参加南社,1905年至东吴大学堂任教席,1910年主持存古学堂,1912年应南京第四师范聘,主讲国学,与胡小石同事,1913年赴上海民主中学任教,1917年应北京大学聘,主讲古乐曲五年。1922年南下,历任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等高校的文学教授,前后计二十余年。在诗、文、词、曲的研究和创作上,均有极深造诣。戏曲方面尤为突出,兼擅制曲、谱曲、度曲、演曲以及校定曲本、审定音律等,被誉为近代“曲家泰斗”。着有《顾曲廛谈》《南北九宫简谱》《中国戏曲概论》等专着和杂剧、传奇十一种,并从事诗词创作。另有论词专着《词学通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抗战军兴为避难内地,他带病转辗于武汉、湘潭、桂林、昆明,1939年病逝于云南大姚。

[10]汪国垣(1887-1966):字辟疆,晚号方湖。江西彭泽人。1904年考入河南客籍高等学校。毕业后经河南提学使主考录取,于1909年保送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专攻中国文史。

1912年毕业后一度客居上海,得识邵力子、于右任、叶楚伧、苏曼殊等。1918年任南昌第二中学国文教员,1922年聘为新成立的江西心远大学文科主任兼文学系教授,1925年后兼任江西通志局纂修。1927年后改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1939至1946年兼任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后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出版专着四部:《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述评》《唐人小说》《目录学研究》,其中尤以《唐人小说》为治古代小说者所熟悉。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了《汪辟疆文集》,收上述几部专着以外的论文和诗作近70万字。

[11]胡光炜(1888-1962):字小石,以字行,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号沙公。生于南京,祖籍浙江嘉兴。早年从沈曾植、李瑞清学。后入两江师范学堂习生物学,1910年毕业,留任附中教员。

经李瑞清介绍拜陈三立门下学诗学。1918年李瑞清聘胡小石为家庭教师。1920年任北京女子高师教授兼中文部主任。1922年起历任武昌高师、西北大学、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在文字、音韵、考古和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着有《甲骨文例》二卷,《金文释例》一卷,《声统表》上下卷和《说文部首疏证》等。1928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篇,为国内学者所重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颠沛流离至重庆,担任白沙的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5年抗战胜利,重返南京,再回母校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等职,并任江苏省政协常委。1962年病逝于南京。其门人吴徵铸辑其诗,成《愿夏庐诗钞》二卷,附入《胡小石论文集》刊行。

[12]金陵大学: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1891年创办的基督书院和1894年创办的益智书院。在此基础,1910年成立金陵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于同年11月举校西迁,在成都华西坝借用华西大学的校舍开办,理学院分部设在重庆求精中学。1951年9月,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以及部分学校的院系合并,成为今日的南京大学。1934年,沈祖棻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6年毕业。1942年至1946年之间,祖棻曾在西迁至成都华西坝的金陵大学任教。

[13]徐仲年(1904-1981):原名颂年,笔名丹哥、丹歌、徐家鹤、Sungnien Hsu。江苏无锡县东亭镇人。1921年赴法留学,1930年1月以最优成绩获得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旅居法国期间,曾发表出版大量各类法文学术论文、专着,并第一个把鲁迅的《呐喊》译成法文。1930年10月回国后,任上海江湾劳动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与出版科长。1932至194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曾被选为中大教授会主席。又在上海震旦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公学、中法通惠工专兼任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法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兼南大图书馆副馆长,主编《简明法汉词典》。1958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一生着作、译作、创作等身,并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名列法国拉罗斯百科辞典“中国”条目下。

[14]胡翔冬(1883-1940):抗战前南京名教授中与吴梅、胡小石、黄侃、汪东等齐名。名俊,字翻京,号翔冬。安徽和洲人,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历任两江师范、金陵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及古诗。早年师从陈三立(散原),故工诗,有《自怡斋诗存》108首,沉思孤往,忧愤俱深,其中《埋狗》七言一篇,讥讽厚葬陋俗,传诵甚广。程千帆曾在其门下学过诗。抗战期间流亡寓居四川,1940年病逝成都。

[15]商承祚(1902-1991):字锡永,号契斋,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幼承家学,从师于着名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二十岁入北京大学研究所为国学门研究生。二十一岁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工具书《殷墟文字类编》。曾任教于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尤以甲骨文和战国文字考释见长。

[16]刘国均(1899-1980):字衡如,南京人。1920年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图书馆工作,旋赴美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系、图书馆专科学院及研究院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部主任兼哲学教授。1929年,任北京图书馆编纂部主任,负责编辑《图书馆学季刊》,任中华图书馆执行委员,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兼课。1930年回金陵大学,任教授、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1943年起任国立西北图书馆筹备主任、馆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和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委员会顾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17]刘继宣:曾任金陵大学中文系主任,着有《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与束世澄合着,商务印书馆,1934年)、《现代欧洲外交史》,《中华民族之海外发展》等。

[18]萧印唐:名奚茕,字印唐。四川垫江人。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毕业,与祖棻同学。曾任国立女师学院、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善书法。1939年祖棻与他一同任教于重庆界石场蒙藏学校。

同类推荐
  • 大国士

    大国士

    他们是杰出才士,丹青妙手,一代文宗;他们筚路蓝缕,殚精竭虑,锐意前行,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他们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堪称“国之大士”。本书汇集了近现代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31位文化名士,包括黄遵宪、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胡适、蔡元培、陈独秀、陈寅恪、傅斯年、李叔同、鲁迅、傅雷、徐悲鸿、齐白石等,讲述了“大国士”在风云变幻的百年岁月中那些刻骨镂心的前尘影事,追忆他们为人、治学、报国的闪耀人生。国士之风,尽现中国精神,让我们仰望中华文化之脊梁,追寻那些名垂青史的文人印象,永志不忘。《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本书系重新汇集梳理了《环球人物》创刊以来的精华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与读者一起重温人文理性光辉与魅力,见证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总目《国际政要秘闻》《百年政治家族》《大国士》《先生们》《商道》《中国经济十年观察》《蒋氏家族百年秘档》《另一只眼看国民党》《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影响力:领航中国政治人物》《中共人物的家国往事》《中国反腐实录》。
  • 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本书讲述了12位皇帝的性格、才干、气魄、成败、是非,以及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他们曲折起伏的人生和政治生活,再现了大清王朝的兴衰成败、治乱祸福的脉络,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内在规律。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 大唐功臣张士贵

    大唐功臣张士贵

    看过小说《薛仁贵征东》及相关文艺作品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张仁贵其人的,甚至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当我们翻开史籍时看到的张士贵却是为李唐王朝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名将。孰是孰非?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吸血鬼和我

    吸血鬼和我

    海伦和大卫青梅竹马,却不知道大卫是吸血鬼,后来相遇,能不能在一起?
  • 伪侦探

    伪侦探

    公共厕所出现了能帮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少女!?业余侦探该如何揭开一个个谜团??
  • 快穿之理想中的男主

    快穿之理想中的男主

    林茉雨本是个普通万众中的一员,因缘际会的赶上了穿越的大潮流,为了赚取积分来换取回到现实世界的机会,她励志要做个别样的穿越者,人家都去攻略男主,她偏偏心疼那些或是沉默或是冷清或是妖孽的配角。
  • 天空问情番外篇

    天空问情番外篇

    此篇乃是天空问情的番外篇,讲的是不为人知的神秘莫测的故事,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 刘备别传

    刘备别传

    悠悠三国事,寂寞千秋行,心念刘皇叔仁义无双宽厚济民,却终功业成空,遗恨千古,故欲作此文使刘皇叔屡经蹉跌,却能在疆场政坛纵横驰骋,最终霸业成真,以慰渴慕之情!黑黢黢的夜,深沉而静谧,破旧的土草墙外偶尔传来几声远处的犬吠。屋内,伸手不见五指,土炕上平躺着一位不知年纪体貌的辗转难眠的青壮,时而侧卧哀叹两声,时而奋坐、斜依炕头,透过只有几根粘着破碎的纸衣的窗棂,凝神地打量着漆黑天幕上微微显露的殘星。青壮脑中一片混混沌沌,似着了魔怔一般。他不知这是何年月纲纪、身处何方,也不知自己来自何处、身为何人。这,已经是第三个这样的夜晚了。就这样,青壮又挨俟到了天明。QQ交流群功盖三分国:831807584初次写作,诚邀各位书友入群指导写作方法
  • 我的岳父是韦小宝

    我的岳父是韦小宝

    一个悲催的工作加班男,因为追剧竟然穿越到了古代;而且还是曾经自己最爱的鹿鼎公的年代;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超过自己的偶像韦小宝呢?看穿越在清明时代的他,如何超越一代公爵鹿鼎公。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是忠也。维忠与孝,此可以为劝者也。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其为惩创,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然而史册所载,其文古,其义深,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如欲使家喻而户晓,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
  • 青萍戒色

    青萍戒色

    她是邪教魅宫的妖女,他是正派少林的雅僧,正邪不两立,僧俗也断难共携手。但她偏偏就是喜欢他,注定要受挫的单恋,似乎永远望不见出口。不过是昏了过去,醒来竟是换了人间。突然出现个王爷,百般温柔体贴,百样曲意将就,却又如何抵挡?到底、到底是要怎样?
  • 斗罗之开局遇到雪帝怎么办

    斗罗之开局遇到雪帝怎么办

    传送到雪帝家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重生斗罗大陆之绝世唐门世界,重新出现的六翼天使武魂,与极致之冰武魂,这一次,我绝不会让那些遗憾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