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6700000023

第23章 长恨歌之盛世危情(五)二相登台

画外音:

开元中期,唐玄宗选定的宰相相对平庸,彼此纷争不已,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到了开元二十二年,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登上了宰相的舞台,一个是张九龄,另一个是李林甫。提起张九龄,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的一句著名的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说起李林甫,人们也会想到一个成语:“口蜜腹剑” 。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同时走向宰相的岗位呢?唐玄宗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人当宰相呢?

蒙曼:

这张九龄我们都知道,号称唐玄宗开元时期最后一位贤相,而李林甫那是我们传统史学中认定的大名鼎鼎的奸臣。这一忠一奸怎么同时走向了宰相的岗位啊?咱们还得一个一个分别交代交代,他们都是什么人。

那我们先来看张九龄,张九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啊,张九龄这个人有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张九龄是少年天才,文坛领袖。怎么叫少年天才?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所以他又叫张曲江嘛。韶州曲江在哪儿呢?就是咱们今天广东省的韶关市,广东韶关在今天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了,但是在唐朝那可是不折不扣的荒蛮地区,属于文化沙漠。别看生长的地方是个文化沙漠,也别看张九龄往上追两代都没人当过官,但是他照样茁壮成长起来了。张九龄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到二十岁的时候果然一鸣惊人。怎么叫一鸣惊人呢?那年他考中进士了。那我们知道唐朝考进士不容易啊,一年才二三十个名额,全国人民都来争啊。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做“五十少进士”,五十岁你考中进士了,别人还恭喜你少年得志。那现在张九龄二十岁就考上进士了,那是什么概念啊?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效应绝对不亚于我们今天十一岁能念中山大学的那小神童啊。那这样的少年天才谁不想罗致到自己麾下啊,所以大诗人也是大政治家张说,一看到张九龄就非常的欣赏,说呢“后来词人称首也”。这话说得口气很大啊,说在张九龄以前要说诗人的话,我张说是第一,可是在我以后人家张九龄就该是第一了,就是第一名了。那张九龄当得起当不起这个评价啊?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都知道任何一本诗集也好,文集也好,放在头一篇的保证是这个选者最欣赏的那一篇。《那唐诗三百首》的第一篇是什么?就是张九龄的《感遇》啊。不光第一篇是张九龄的,第二篇还是张九龄的。

那张九龄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呢?第二个特征是风度翩翩。别看张九龄就是一个普通的贫民出身,但是举手投足都天然有派,比贵族还贵族。怎么叫做有贵族气派啊?举个例子,咱们都知道中国古代这个官员有一种随身携带的装置,有一个小装备叫做笏囊,就是盛着这个笏用的。这装备从哪儿带的呀?就是人家张九龄发明的,怎么回事呢?唐朝官员上朝的时候不是要拿一个笏板吗?这个笏呢有玉做的,当然也有木头做的,上面写着字,可以随时提醒自己跟皇帝想要汇报什么。那么上朝拿着这个笏上去,退朝的时候呢?退朝的时候,当时唐朝的官员大部分都把那个笏板直接往腰带里一插,然后跨上马就走了。长得人高马大,多这么一个东西不在乎。可是张九龄不行啊,张九龄呢?从小就瘦,长得玉树临风的,动作幅度没有那么大,他要也把这个笏往腰里一插的话,他就跨不说那个马去了。怎么办呢?张九龄就自己弄了一个布袋子,把这个笏板放进这个布袋里,让仆人拿着。然后自己再轻装上马,然后再哒哒哒远去了,他一直是这样干的。那有一天,正好就被唐玄宗给看到了,唐玄宗一看人家张九龄,先是斯斯文文的把笏板交给了童儿,童儿放进袋子里,自己再跨上骏马扬尘而去,这一整套动作多潇洒啊,多文雅啊。再看那些往腰带上插笏板的那些官员怎么那么粗鲁呢?

第二天一上朝,唐玄宗就发布命令了,以后不管你是长得人高马大还是长得瘦骨嶙峋,不管你别上笏板能不能上得去马,回家一律让太太给缝一个袋子,把那笏板装起来都交给仆从拿着,以后再也不许往腰带上插笏板了。从此呢,中国官员就有了这么一个随身的装备了,就跟现在男士们拿的那个公文包一样,引领一代时装潮流啊,这叫什么啊?这不现在叫“潮男”吗?有风度。

那么张九龄的第三个特征是什么呀?第三个特征是性格比较自负,那可能有人要说了,他出身不太好,这样的人怎么还会那么自负呢?这个说起来也不难理解,因为唐朝号称诗的国度,诗人那是全社会的宠儿。人家张九龄又是大诗人,又是翩翩公子,那很快就会成为社会的偶像,从上到下乃至皇帝,谁都是哄着他,捧着他,仕途非常顺利。仕途顺利了,张九龄就很自信,凡事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而且因为人生没有经过什么波折嘛,所以也特别的理想主义,眼睛里不揉沙子,讲原则,不肯妥协。那我们不是说过张说是张九龄的政治保护人,可是即使面对张说,张九龄也不是处处顺从,那我们讲过,在封禅泰山这个问题上,张九龄不就是给张说提了好多不同意见,可是别看张九龄并不是总是顺着张说,这个张说对张九龄还真是大人大量,尽可能的帮着张九龄,怎么帮啊?

他在当宰相的时候,就把张九龄视为心腹,经常的提醒,后来张说不是不当宰相了吗,但是还是利用自己对皇帝,以及对朝廷的影响力,经常推荐张九龄,他就跟皇帝讲了,张九龄的这个人文学才华好啊,一点不比我差啊,让他当一个集贤院学士完全没有问题,希望皇帝以后重用他。那到开元十八年的时候不是张说去世了嘛,当时也正是朝廷里宰相斗得风声水起,特别激烈的时候,眼看着宰相们斗来斗去的,唐玄宗也是心烦啊。他回想自己从政以来的岁月,觉得还是张说时代是最好的。你看,登泰山封禅,那是何等的豪迈啊,跟集贤院的学士一块儿饮酒赋诗,那又是何等的风雅啊。他想既然张说能够辅佐我达到政治的巅峰,想来张说推荐的人也不会错吧。就这样,想到张九龄了,让张九龄当了集贤院的学士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学士,是副知院士,就等于当了集贤院的副院长了。那经过几年的考验,张九龄非常胜任这个工作,特别是写诏书,那是写得出神入化,当时有重大影响力的诏书都得是张九龄来起草,只有他才能既把政策拿捏到位,又能够体现出大国的风流文才。那集贤院干得不错,现在宰相出现空缺了,唐玄宗就想让张九龄接着上吧,希望他能够打造出风流儒雅的文治形象,重现张说当年的辉煌。

画外音:

张九龄虽然出身草根,但身上充满了贵族气,是一个才子型的宰相。唐玄宗也是风流皇帝,自然喜欢这样的人物,选择张九龄当宰相毫无疑问。但问题是与张九龄比起来李林甫可不是什么才子,那为什么唐玄宗也选择了李林甫呢?李林甫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

蒙曼:

那张九龄是才子型政治家,李林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李林甫,他的第一个特征和张九龄恰恰相反,人家张九龄是文场元帅,李林甫是什么?李林甫是白字先生,怎么是白字先生呢?因为李林甫出身不错,他出身于李唐宗室,论起辈分来那还是唐玄宗叔叔辈呢,宗室子弟怎么也能混口饭吃,所以小时候念书动力不足,长大了就成了白字先生。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咱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管生儿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儿叫弄瓦之喜,这是当时很通俗的说法,谁都知道。这弄璋之喜的“璋”是怎么写的呢?是一个斜玉旁加一个印章的章,这是美玉的意思,是恭维人家,这个儿子从小拿着美玉玩儿,长大之后当达官贵人,所有人都这么说。那么这时候李林甫他的表弟也生了儿子,按照规定李林甫应该去道喜,不是按照规定按照习俗李林甫应该给表弟去道喜。怎么道喜呢?李林甫就写了一封贺信,第一句话就是:“闻有弄獐之庆”,大家说写得没错啊,挺好的呀,可是他表弟一看信哭笑不得,为什么啊?李林甫把这个字写错了,把关键字写错了,人家“璋”是一个斜玉旁一个印章的章,他写了一个犬字旁再加一个印章的章,那不成了獐子了嘛,那是野兽啊,人家生儿子抱着美玉玩儿,可李林甫的表弟生个儿子抱个野兽玩,这算怎么回事啊,白字先生。

那么这个白字先生自然是不好,不过好在李林甫还有第二个特征,就是实干。怎么实干呢?也举个例子,李林甫曾经有一段时间担任国子司业,就是国子监的副长官,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的副校长。他担任国子司业的时候,这个国子监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整顿过,纪律特别涣散,学生也不好好学。那李林甫一到任雷厉风行,马上整顿纪律,没过多久这个国子监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一看,副校长把学校治理的这么好,就想要表彰表彰他,怎么表彰呢?他们就偷偷的刻了一块碑刻着李林甫的业绩。而且这个碑还先给藏起来,就等有一天国子监举行祭祀大典,所有文武百官都到场的情况下,学生们终于把这个碑隆重揭幕了。他们心里是想让校长在所有人面前好好露一露脸。可是李林甫一看,校门口树起一块儿碑来,上面都是刻着自己的业绩,这还了得?马上把学生召集到一块儿,说我既然当这个国子司业,把国子监管理好,那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有什么功绩可言?这碑是你们谁想出来的呢?谁写的文章啊?谁找人去刻的呀?谁同意今天立在这里的呀?都给我站出来。学生一看,本来想让校长高兴一下,没想到校长不喜欢这一套,赶紧把这个碑拿下去磨平吧,一夜之间磨平了。碑上的字是磨平了,可是人心里的碑就竖起来了,从此李林甫就得了一个美名了,说这个人又实干又不图虚名,影响很好。那事实上不光是在国子监影响很好,此后李林甫历任刑部和吏部侍郎,每次把工作都干得是有声有色,算是业务水平很高。这是第二个特征,实干。

那么李林甫的第三个特征是什么呢?李林甫的第三个特征是性格比较巴结,可能有人也不明白了,他不是贵族子弟出身吗?自己又能干,干嘛还要巴结啊?这个也好理解,因为李林甫文化水平不高,在当时崇尚文学的时代风气之下,他这样很不利。另外呢他爸爸虽然是李唐宗室,但是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也不可能真正在仕途上给李林甫有多大的帮助,那在这种的不利的背景下,想出人头地,不巴结行吗?李林甫巴结谁了?李林甫第一个巴结的对象就是他自己的舅舅,他舅舅又是谁啊?他舅舅我们前面讲过,是唐玄宗开元初年著名的宠臣姜皎,姜皎在皇帝面前吃得开,李林甫当然要巴结他,怎么巴结呢?姜皎是个玩家,李林甫就没事整天研究吹拉弹唱,好跟舅舅有共同语言啊。果然,甥舅关系特别好,姜皎很快就把他提拔到五品的太子中允,五品官,这是中级官僚了,很大的官。可是太子中允又是个闲职,往上走的空间不大,那李林甫还是不满意,怎么办呢?再次巴结吧。这次他巴结的对象是谁啊?这次李林甫巴结的是,当时的宰相源乾曜,这个人我们前面也讲过,那李林甫又是怎么跟源乾曜搭上关系的呢?说起来还是从姜皎这儿论出来的,姜皎和源乾曜是姻亲,那李林甫是姜皎的外甥,这不是拐弯抹角的也跟源乾曜攀上亲戚了,可能有人说这个亲戚关系比较远,确实,亲戚关系是远,可是人家李林甫走动得近啊。很快就跟源乾曜的儿子混成好朋友了,那好朋友之间还不得相互帮忙吗?源乾曜的儿子就替李林甫跟他爸爸这儿要官来了,要什么官呢?要郎官,郎官是什么官啊?就是六部的郎中,还是五品官,可是这个岗位比较重要,以后上升的空间大。源乾曜一听儿子说李林甫想要当郎官,他噗嗤一声笑了,说郎官啊,郎官是谁当的呀?那是有学问,人品好,又有声望的人才能当的呀。就哥奴,就他那样算了吧。哥奴是谁啊?哥奴是李林甫的小名。源乾曜这样一说大家听出来了,对李林甫是相当的不屑,可是虽然不屑毕竟儿子求到头上了,源乾曜还是给儿子一个面子,没过多久把李林甫提拔成四品的太子谕德,我们这样说呢?是想跟大家讲,李林甫每往上走一步,巴结都占很大的分量。巴结这个巴结那个,巴结的顶点是谁啊?那当然是皇帝了。

李林甫怎么巴结皇帝的呀?他使的是武林之中借力打物的招数,他不是直接巴结皇帝,他还够不着呢。他把工资都用来巴结皇帝身边的宦官,还有一些妃子身上。为什么这样做啊?因为如果你要是跟宦官和妃子搞好关系的话,你对皇帝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不就了如指掌了吗?这样你在皇帝面前说话办事心里不就有谱了嘛,你就容易把这个事情办得让皇帝满意啊。那李林甫既然会巴结嘛,力挺他的人肯定也不少,不过对他当宰相帮助最大的,一共就两个人,哪两个人呢?第一个就是以耿直著称的那个宰相韩休,可能有人奇怪了,韩休那么正直,怎么会看好李林甫呢?说起来因为韩休当宰相的消息是李林甫透露给他的,怎么回事呢?李林甫不是好巴结嘛,人脉就广,跟高力士也能搭上关系,跟高力士怎么搭上的关系呢?

高力士从小是给武则天当宦官,可是后来因为有一件小事触怒了武则天,就被赶出宫去了。那咱们也知道,宦官你要赶出宫去那就彻底失业了,没前途。高力士也着急,后来还是通过人家武三思的帮忙才又重新返回宫廷。高力士是个念旧的人,从此对武三思以及他的家属都是感恩戴德,非常希望能够报答他。武三思有个女儿,继承他们武家的人的风范,风流放荡而又喜欢玩弄权术,武三思这个女儿有一个丈夫,同时她还有一个情夫,他的情夫就是李林甫。那武三思的女儿看见高力士当时在皇帝面前当红啊,就去求高力士,希望能帮她这个情夫李林甫在仕途上更上一层。那高力士也得琢磨,求到他头上了,怎么帮这个忙呢?正好,当时唐玄宗想让韩休当宰相,人选想好了,但是没有跟任何人说,当然也没有跟韩休说,就打算第二天早晨直接发布拜相诏书了。可是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心腹啊,他知道,他知道这件事之后,他就悄悄地告诉给李林甫了,跟他讲,你就在明天早晨之前,赶紧给韩休道喜去,这样你不就跟新宰相搭上关系了吗?李林甫心领神会,连夜跑到韩休他们家去了,寒喧一阵子之后,就非常神秘地跟韩休讲,说韩公啊,根据可靠消息您就要被任命为宰相了。林甫不才特来向您道喜,希望您以后多多栽培。韩休一听有这事,他自己不知道啊,折腾了半夜都没睡着,是不是真的呀?第二早晨这个拜相诏书还真就到了,从此韩休就把李林甫视为生命中的贵人了,对他印象超好。那现在韩休不是下台了吗?他就推荐李林甫来接他的班,跟皇帝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是对李林甫帮忙很大的第一个人。

对李林甫当宰相帮忙很大的第二个人就更不得了了,谁呢?我们讲过的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武惠妃本来是把王皇后扳道了自己想当皇后,但是大臣不同意,说她有儿子,如果是让她当皇后的话,太子地位可能就危险了。可是武惠妃虽然没能当上皇后,她照样还是心心念念地希望自己儿子能当太子。可是呢?苦于朝廷里没有人支持她,那李林甫是人际关系专家,他当然知道武惠妃当时最想要什么,他也当然知道武惠妃在唐玄宗心目中占多大的分量。于是呢?他就托宦官悄悄的跟武惠妃讲,我倒是很想帮您儿子的,只可惜我现在这官不够大,想帮忙还帮不上。武惠妃心里说,你有这个心意就很好,你官不够大,咱们一起把它做大。没事也就跟皇帝吹枕头风,说李林甫为人不错,能力很强。那你看,唐玄宗本身就对李林甫印象不错了,再加上有他素来敬重的大臣韩休推荐,再加上有素来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吹风,他能不对李林甫感兴趣吗?那现在宰相出缺了,好,李林甫给顶上去吧。那张九龄和李林甫就是这样拜相的,那么两个人都拜相了。

画外音:

通过蒙曼老师介绍,我们看到,张九龄与李林甫在方方面面都刚好相反,不但出身天悬地隔,才情也高下立判,性格更是迥然不同。那么针对这两个各方面都如此悬殊的宰相,唐玄宗更为欣赏的是哪一位呢?

蒙曼:

两个人都拜相了,在唐玄宗心目中孰轻孰重啊?哪个更重要一些啊?当然是张九龄,而不是李林甫了。为什么这么说?从官职上就可以看出来,张九龄是什么呀?那是中书令,堂堂正正的首席宰相。李林甫呢?是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算是一个兼职宰相。为什么唐玄宗更看重张九龄而不是李林甫啊?除了两个人的人望,资力还有差距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理由,什么呢?就是唐玄宗本身也正是张九龄的“粉丝”。这话怎么讲?为什么我们敢说唐玄宗是张九龄的粉丝,他自己说的啊?唐玄宗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事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说张九龄写文章好的没法说,我们唐朝有这么多笔杆子,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我就是终身学他写文章,学一辈子,我也只能写到他十分之一二那个程度,这个人那是不折不扣的文场元帅。对他写文章佩服得不得了,佩服他写文章,更欣赏的是什么呢?唐玄宗更欣赏的是张九龄有风度,这怎么讲呢?也是唐玄宗亲口说的,当时不是有早朝制度吗?这早朝是真早,早朝是五点多钟就得上朝,那你可以想象大臣从家里出发的时间保证要远远早与五点多钟,长安城很大,好多的官员都是半夜就起床上路了,那么起得太早,到真正上朝的时候难免精神不足。可是呢,张九龄不一样,他不管头一天晚上睡的多晚,第二早上起得多早,只要往朝班里一站,保证是精神抖擞,意态纵横。我们也知道人的精神彼此是有传染性的,我本来这儿不困呢?我看见您在那儿打呵欠呢,我可能也跟着犯困。同样,即使我今天精神不太好,我看您兴致勃勃的,我马上也来神了,不就是这样吗?所以啊,慢慢的呢,唐玄宗抓住规律了,一上朝不看别人,就看张九龄,他就跟人讲:“朕每见九龄使我精神顿生。”他这样的风流才子对于李隆基这样的一个风流皇帝而言,真是太有杀伤力了。所以唐玄宗是真心喜欢张九龄,满心希望他不仅能引领文章潮流,引领风尚潮流,还能引领政治方向,把他置于首位了。

至于李林甫呢,李林甫嘛他这个人在兵部,吏部,刑部等等要害部门都干过,行政能力也不错,为人又乖巧和气那就让他给张九龄打下手好了,这是唐玄宗当时的安排。其实呢,就是文学和吏治并重。但是,以文学引导吏治。那唐玄宗这样安排好不好?刚开始运行的时候是真不错,张九龄是一心一意想当一个好宰相,对玄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林甫呢,也恰恰就像唐玄宗希望得那样,不声不响闷头做好本职工作。那好,可能有的人要说了,他们两个性格相差那么大,能不打起来吗?两个人配合得也挺好,也没有打。为什么呢?张九龄固然很自负,有时候跟李林甫说话话中带刺,可是人家李林甫能忍啊,李林甫知道当时在皇帝的心目中张九龄可比他重多了,所以张九龄这尊神得罪不得。不管张九龄对他说什么,反正他对张九龄永远是必恭必敬,那张九龄不就没话说了吗?两个人本职工作做得不错,配合得也不错。唐玄宗也感慨呀,我好几年都没遇到好宰相了,这回宰相真是选对了,是不是呢?

画外音:

唐玄宗本身也是风流天子和才情皇帝,自然会对张九龄这样的才子厚爱有加。但事实上,唐玄宗对张九龄的欣赏只保持了一段时间,就迅速降温了,那么这是什么回事?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呢?

蒙曼:

没过多久唐玄宗发现了,这两个宰相配合起来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他跟宰相之间出了问题了,他跟哪个宰相出了问题了?恰恰就是跟张九龄。张九龄这个人固然是人品不错,文章也是一流的,但是唐玄宗觉得这个人怎么用起来就那么别扭呢?怎么叫用起来别扭啊?唐玄宗觉得张九龄有两大弱点,第一,矫情,第二,固执。怎么叫矫情啊?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不会讲过,从开元十七年以后唐玄宗就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了吗?每到这一天王公大臣都要给他送铜镜表示祝贺,当时不是管铜叫金吗?所以当时的说法是送金镜,这个规定行了好几年了,从来没人说过什么,可到张九龄这儿就不行了。他说这多庸俗啊,再说这多奢侈腐化啊,这风气不好得改一改,怎么改呢?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的生日又到了,王公大臣还是送了各式各样的铜镜。那张九龄送什么?张九龄他送了一本自编的小册子,起名叫做《千秋金镜录》,说白了,就是一本道德教育手册,里面写的就是皇帝只要一荒唐就亡国,皇帝只要好好干,这国家就兴旺,写满了这样的道德教育故事。他跟皇帝振振有辞,说陛下啊,你照别人送的铜镜只能知道自己的长相,你照我送这面镜子,你能知道国家兴亡的道理。那大家说,唐玄宗接到这个礼物什么感想啊?唐玄宗真是觉得挺郁闷的,张九龄这个人这么矫情啊,我好歹也五十多岁的人了,当皇帝也当了二十多年了,国家治理得也不坏啊,怎么你什么一点小事都要跟我这儿耳提面命啊,怎么你就不肯,哪怕一次讨我高兴?别看平常他特欣赏张九龄,这一刻看张九龄这么一献书,还真希望张九龄他没那么有文化,这是矫情的例子。

咱们再讲一个固执的例子,怎么叫固执啊,当时有一个将军叫张守珪,在东北战场上屡立战功,把契丹人给打败了,唐玄宗很赏识边功,所以就希望提拔一下张守珪,也给其他的将领做一个榜样。怎么提拔张守珪呢?唐玄宗因为唐朝有出将入相的传统,就想让张守珪当一个宰相,就找张九龄商量。说张爱卿,张守珪履立战功,我想让他当宰相,你看好不好啊?张九龄一听说这怎么可能呢?说宰相是什么样的职务啊?那是代天理务啊,就是辅佐你陛下治理全国的这样一个重要职务,它不是随随便便赏功的闲职啊。陛下你把这样的一个职务让一个武将来当,你不怕他干不了吗?唐玄宗一听,张九龄误会了,赶紧解释,说张爱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说让张守珪当一个荣誉宰相,就给他一个头衔,不是真的让他来干,这行不行啊?张九龄一听说,这就更不行了。古人说得好:“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说名分,那就是陛下您手中的武器,如果您把一个名分随随便便赏给别人的话,那么以后别人既不尊重这个名气,也不会尊重您的威严。再说了,张守珪他刚刚打败了契丹,你就想让他当宰相,要是有一天他把东北整个局面都给平定下来了,你又拿什么赏他呢?把唐玄宗驳得是哑口无言了,只好作罢了,一点不给皇帝留面子。

那表面看起来,张九龄这两件事是都赢了,都让皇帝低了头。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皇权至上的体制之下,一个宰相要是屡屡压倒了皇帝,那恐怕就不是好事情了,本来呢,张九龄在皇帝心目中位置很高的,唐玄宗对他是充满了期待的,可是经过这么几件事之后慢慢的他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就变了。他是一个道德君子,但是怎么那么不通情理呢?皇帝有了这样的情绪,张九龄是一个文人很敏感,很快就体会出来了。正好呢,开元二十四年七月,唐玄宗赐给宰相一匹白羽扇,就是白色的羽毛做的扇子。这本来是个好事,不过咱们也知道农历七月份可是秋天了,中国不是历来有一个秋扇见捐的说法吗?说到秋天扇子该扔了,张九龄一接到皇帝送的扇子,他马上就猜疑起来了,悲从中来,就写了一篇《白羽扇赋》献给皇帝了,写一篇文章这文章很长,我们就不念了,大体内容就是说秋天扇子该扔了,我觉得我这个宰相也就像那个扇子一样很快就要被陛下抛弃了。写得悲悲切切,跟个怨妇似的。唐玄宗一看这哪儿跟哪儿啊,不就是天热我送你一把扇子吗。赶紧安慰他,说我是这几天正热,我才送你扇子的,你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就像夏天的扇子一样,我正想重用你呢,怎么会抛弃你呢?虽然这样安慰张九龄,可是实际上,唐玄宗还是觉得张九龄太多事了。

那么玄宗这个态度一变,马上朝廷里有一个人暗中就笑起来了,谁呢?当然是李林甫啊。别看李林甫平时对张九龄客客气气的,可是心里早就恨得咬牙切齿了。我们不是说过张九龄自负嘛,那是文章魁首啊,眼高于顶啊,看不起像李林甫这样不学无术的人。当年任命李林甫当宰相之前,唐玄宗曾经征求过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当时就讲,陛下,像李林甫这样只会巴结没别的本事的人,你要是用他的话迟早要误国的,这还是跟皇帝私下讲,李林甫也可以接受。可是关键啊,张九龄在大庭广众之下,也经常羞辱人家李林甫,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张九龄当着好多官就说了:“李林甫议事如醉汉脑语也,不足可言。”说李林甫议事就跟醉汉说疯话一样,我从来不知道他说些什么。那人家李林甫好歹也是宰相啊,这怎么受得了啊。李林甫当时是生气啊,可是张九龄当时还在得宠啊,李林甫也只好安慰自己,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忍吧。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他眼看着张九龄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变了,皇帝在冷落张九龄了,那么李林甫心目中复仇的欲望也就蠢蠢欲动了。那么李林甫究竟会有怎么样的举动,他和张九龄又各自面临着怎样的前景呢?咱们下集再说。

同类推荐
  • 三国村通网

    三国村通网

    他看着不远处巍峨的荆州城墙,发了个动态。你的好友有了新动态。“刘备,人已到汉水,不出来,三小时后到你家门口!”曹操、许褚、周瑜、张辽等人觉得很赞。一个偷家种田和三国诸侯聊天打屁的故事。
  • 奋起抵抗

    奋起抵抗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末商英雄

    末商英雄

    史进因为逆反穿越到了商未,变成了好来,还是帝辛,也就是千古奇冤的商纣王的哥们儿......仅以此作品献给帝辛,也献给妲己,献给所有的商未英雄。
  • 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湾大海战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重生三国之群雄逐鹿

    重生三国之群雄逐鹿

    一次意外的事故,死后的刘循重生在汉末乱世皇族一脉。从此,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以及先知先觉的优势,刘循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开辟出霸绝天下的千秋霸业!
热门推荐
  • 天秤的那一端

    天秤的那一端

    白怜馨隐门药家之女,容貌与仙比,医术与鬼争。叶晨最擅经商,年纪轻轻一手能遮半边天。三年的等待,寂寞难熬,幸好,三年后的结果,幸福美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带着空间穿越五十年代

    带着空间穿越五十年代

    九零后姑娘戴维维穿越到了五十年代做了奶奶,还好带着空间商城加农场,带着全家发家致富的故事。
  • 失忆后我们再次相爱

    失忆后我们再次相爱

    一场车祸,让未婚夫昏睡了一年。可当他醒来的时候,却将她以及她们的曾经全都忘记了,如今她在他面前成了陌生人。一边是来势汹汹的情敌,一边是对自己不喜的婆婆,还有一个将自己忘得干干净净的爱人。爱情之路不易,曾经的甜蜜在心头,如今的苦楚也在心头,她决定:这一次,她来爱他。文案一:他刚醒过来,就对她说:“从今以后,我们分房睡。”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在她的门口敲门,低声说:“快开门,让我进去。”她将门打开,眉毛一挑,“当初是谁说分房睡的?”“老婆,我错了。”
  • 遇见暖阳遇见你

    遇见暖阳遇见你

    【已完结】【1V1独宠】软萌女主VS痞子男主。爱我,你怕了吗?她是寒冬里的一抹小暖阳,温暖还带着光芒。他以为这世界仅剩下黑暗,然而……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不求余生大富大贵,只求与她白头到老!数年后,他那个缩小版的男娃盯着自个儿的红包,表示非常纳闷!他妈咪100元纸币,他妹妹1元硬币,而他……1角硬币。他该不会是捡来的吧?!某人还常常教育他们俩:鸡腿,是妈咪的!电视,是妈咪的!而妈咪,只能是粑粑的!!!他粑粑就是屎坑里的臭粑粑!哼,臭得很!
  • 樱似雪飘又逢君

    樱似雪飘又逢君

    在樱花纷飞的季节,他们认识了。在大地震时,他们互相思念了。在来年樱花似雪时,他们相逢了。
  • 清浅时光

    清浅时光

    炎夏编织梦,凉秋变成囚。暖冬寒人心,微春心憔悴。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故事。炎夏,凉秋,暖冬,微春。每一个故事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 嫁给病弱傻夫君:迷糊宠妃

    嫁给病弱傻夫君:迷糊宠妃

    21世纪少女死后重生变成傻姑娘。红盖头?红花较?要嫁的人是那个痴呆傻王爷?傻就算了还是个药罐子!最可恶的是这具身体主人也是傻子,被家人欺负就算了,还被贱婢骑上头,抢老公?管自己?哼,还真把我当病猫。
  • 妖魅宠儿

    妖魅宠儿

    她是妖,从小受尽百般凌辱,终有一日修成人身,却又被人当做宝物送往幻国。宫里的人也只以为她是只小小的狐妖,却不曾想却让几位王爷都对她倾了心。可真正让她动心的,却是那高傲冷漠的离王爷。他许她一生一世,却终不愿纳她为妃。那一刻,她感到绝望。不顾众人阻拦,她含恨跳进禁心湖。不料,她却重生为祸乱世间的九尾天魔,又有幸得到妖魅之力。她什么都不求,只想问他,“天下与我,你选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之圣灵大帝

    末世之圣灵大帝

    末世重生的凌天以为这事上天给他重新再来的机会,他他弥补76年遗憾的机会。所以他发誓,这一次,一定不会再让那个女孩从自己的身边失去。建立组织,寻找同伴,在末世里封王称帝,凌天要让所有阻挡他的人成为他向上而去的踏脚石,末世的真相会由这个改写历史的人无情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