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77900000001

第1章 政治世家

画外音:

唐朝建立初期,曾经有过一场隐晦的权力之争——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兄弟喋血的较量,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为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最终在玄武门前短兵相接,喋血相争,李世民亲手用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然后顺利夺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让秦王李世民搬开了迈向权力巅峰的障碍,最终继承皇位,成为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君主——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为了更好的展示初唐时期那段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百家讲坛》特邀北京皓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唐人服饰特色和新旧唐书的描述,绘制了一组以秦王李世民为主的人物图像,以更好地展现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和李世民这位伟大君主的传奇经历,作为玄武门之变的主角,李世民无疑站在政治风云的中心,那么他究竟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孟宪实:

李世民的母亲和父亲,生了四个男孩,一个女孩,李世民是次子,老二,这个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不得了,说李世民要出生了,他生在武功这个地方,他出生之前,他们家门前来了两条龙,在那儿耍,耍了三天走了,然后李世民就诞生了。到李世民四岁的时候,忽然来一个神秘的人,见到高祖李渊,哎呀,说您可是贵人啊,你是个高级人物,贵人必有贵子再看看李世民,说这个孩子不得了,龙凤之姿,他的姿态,他的形象像龙凤一样,不是人,像龙凤一样,是天日之表,天和太阳的化身,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能拯救这个世界,来安定老百姓,叫“济世安民”。高祖一听,这还得了,心想,如果你把这个话跟别人说了,我们家不要倒霉了?再说,这说不定是天机啊,天机不可泄漏啊,所以他的本纪就说,高祖想杀掉这个相面的先生,忽然不见。这个人忽然不见了,找不着了,这肯定是神奇的,于是,高祖就用了这个先生的最后一句话给李世民起了名字,就叫李世明,济世安民的意思。

这其实都是神奇的话,中国的古代史学,其实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是很人本主义了,比如知道政权的来源,来源于人民,逐鹿中原,关键是在人民的态度,对这个神秘主义的这种神授观其实已经放弃了,但是还有一点保留,保留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那些帝王本纪中,所有的皇帝出生了,所有的皇帝好像都不同凡响,其实不过是思想有这样的背景而已,君权神授的残余思想而已,这样的事情要不说好像对不起这个皇帝,说了大家也未见得信。

画外音:

孟宪实先生认为,李世民出生的神奇记载只是君权神授,这种观念在史书中的体现,是不足为信的。但秦王李世民在登基称帝后能够开创出中国封建时代最辉煌灿烂的盛世高峰——贞观之治,这和他卓越的政治能力是分不开的,那么李世民的政治才能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他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家世呢?

孟宪实:

李世民的家世历史学上的探讨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李世民家族是不是汉族?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李世民家族应该是鲜卑人,但是在近代的史学研究中,这个观点被否定了,大家还是认为李世民是汉族。第二,李世民的家族究竟是什么地方的汉族?是河北的汉族还是陇西的汉族?至今有两种观点。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李世民是肇郡的李氏,那么一般的历史书记载,他是陇西李氏,李世民的家世要谈得很远的话,那真是很久远,很久远。比如在唐朝,唐朝的皇帝,唐朝的政府,追捧道教,一个原因很奇怪,就是因为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是李家的人,其实那个老子和李氏王朝除了姓氏上的一致以外,其他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谁也不知道,但是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或者是习惯,喜欢高远其来者,把自己的祖先说得越远越有影响越好,实际上他们真的有关系吗?这是说不清楚的,唐朝自己也提供不了证据。

那么,李世民家族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从李世民的曾祖开始发生影响力的,他的曾祖叫李虎,跟北周的创始人宇文泰一起,共同打天下,所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北周的时代,他们有八柱国之家,都是大贵族,就是在建立北周的过程中,立下不朽功勋的八大家族,李世民的曾祖李虎,就是李家的代表,后来李渊当了皇帝,这是李虎的孙子当了皇帝,后来唐朝就有一个避讳,旁人是不说虎字的,说什么呢?武装的那个武,所以,比如说有一个军官的名字叫虎牙将军,老虎的牙齿,多厉害,但是到唐朝改了,改成武牙将军,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你要知道唐代有这种避讳就知道这是因为李虎改的名,所以在唐代的文献中看不到虎字,说老虎就说大虫了,这就是唐朝的习惯。

李虎在北周的时代,被封为唐国公,这就是唐朝这个国号的来源。李虎的儿子叫李昞,这是李世民的爷爷,李渊的父亲,他当然就继承了这个爵位,唐国公。李渊的情况呢,历史上当然是有记载,因为他是唐朝第一个皇帝,李世民的父亲。他七岁就继承了他父亲爵位的唐国公,七岁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七岁继承这么高的爵位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当然是坏事,那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七岁的时候,他父亲已经去世了。这种爵位是父死子继的,所以李渊从小是个孤儿,他的母亲记载不多,估计也是去世得很早。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姨对李渊很好,从小对他很疼爱,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替代了他母亲,那是因为他母亲不在了。

画外音:

我们可以想像,李渊虽然在七岁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唐国公,又有姨妈的疼爱,但这么小的年龄就失去了双亲,这对少年李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可以说李渊是在衣食无忧但父母双亡这种背景下长大的,这种背景练就了李渊什么样的性格呢?

孟宪实:

这种背景,父母早亡的这种背景,练就了李渊特殊的性格,这一点,历史书是有记载的,就是《旧唐书》的《高祖本纪》,讲高祖长大以后他的一个性格特征,说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李渊人缘非常好,性格非常好,既潇洒又大度,能够跟任何(性格的人)交朋友,这一点和他的早年丧父是有关系的。

我们知道,一般的贵族出身的孩子,他会有一种天然的毛病,自命不凡、偏激、孤傲、谁都看不上,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项羽。项羽认为天下英雄就他一个人,谁也看不上,那就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出身,一个贵族家庭培养孩子的一个毛病。但是李渊不一样,李渊是从小孤儿,他没有一个父亲的庇护,所以他什么事都要自己干,他也没有那么好的家族背景来管着他,来罩着他,所以他一切事情都要自己来做。比如说,他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武术很高明,最有名的就是李渊射箭水平很高,这个事在他后来打天下的时候发生过作用。

对他的婚姻也起过作用,他的夫人窦氏,因为父亲很看中这个女儿,说这个窦氏长得这么好,心志又这么高,一定要给她选一个贤夫,选一个好的女婿,所以就在家的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暗中约定,来求婚的人都要射箭,谁射中眼睛的就许配给他。“李渊后至”,李渊是最后一个来的,前面很多人射了半天都没射上,但是,李渊两箭各中一只眼睛,他就娶了这个夫人,后来打天下,他这种箭法那当然用处更多了。

还是说他早年的这种经历使李渊形成了这样的性格,这种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作用不大,最多是朋友多,不孤独,热闹一点,但是要在建立一个国家这个过程中,这种性格就有意义了。我们可以看那些继承皇位的人不算,开国之君他们都有类似的共同的性格特征,就是亲和力特别强,能够团结人,朋友很多,各色人等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所以他打天下、治理天下的时候,这种各方面的人才都能为他所用,所以这种性格,既是培养的,又是天生的,作为李渊而言就是他早年的经历对他性格的形成非常有意义,除了这些以外,李渊还有别的性格特征,比如说他为人很敏感,这个也跟他的孤儿应该有关系,我们大家靠常识就知道,靠我们身边的事情就知道,一个人早年如果不幸的话,他对周边,周围人的看法,对周围的反应是很敏锐的,有的时候甚至是过度了,李渊没有过度,但是他有这种敏锐的反应。

画外音:

李渊是唐国公,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如果他是一般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反应敏锐,那不会有什么大碍,但他是朝中重臣,经常和皇帝在一起,很多事情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李渊性格敏锐这种特征对他会有什么影响呢?

孟宪实:

比如说,有一次他跟隋炀帝在一起开玩笑,隋炀帝是他的表兄弟,两个人大概李渊大两岁左右,隋炀帝当皇帝了,天天跟李渊开玩笑,有时候玩笑开得过火,不当,李渊就很上火。有一次隋炀帝就说李渊,说你长得是“阿婆面”,“阿婆面”什么意思?你长了一副女人的面孔,李渊据说是脸上皱褶很多,像个老太太,所以隋炀帝当众说他这个长相,李渊就很郁闷,他想到了什么呢?他就想,如果皇帝这么看待我,可能以后我发展的机会就没有了,可能影响到我的子子孙孙,他们可能连衣食都会有困难,所以他很上火这件事情,这是一个。

有一次隋炀帝召李渊来,李渊因病没有来,来不了了,隋炀帝就问李渊的外甥,说你舅舅怎么没来啊?他的外甥回答,舅舅病了,然后隋炀帝就说,死不了吧,表明这兄弟俩的关系不怎么好,这个话传到李渊耳朵里,他也很上火,从此以后,李渊就采取一个办法来保卫自己,什么办法呢?就是每天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还干了很多违法的事情,比如纳贿,当官,就管别人收钱,这是中国君主制度下的一个传统,一个人要想让君主放心,就得自诬,自己诬陷自己,让皇帝觉得你这个人胸无大志,不会有什么政治威胁,隋炀帝说,李渊死不了吧,李渊就觉得隋炀帝已经感觉到他是一种威胁了,所以他必须采取自诬的办法来保卫自己,这都是他政治敏感的一个标志。

碰见小事他可能想得很远,所以赶快采取措施,当然也可能有想不到的,但是这个政治敏感对他来讲,对他成为一个开国之君而言,非常重要。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特别是在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身边,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所以你小心谨慎无大错,你只有保护了自己,以后你才会有发展前途,这一点李渊做得就很好。因为李渊是这样一个人,他交的朋友很多,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什么他要很看重隋炀帝的说法啊?那就是因为他自己确实有一番雄心壮志,他怕被皇帝看出来,他就要用各种办法来掩饰,装得还不错,所以最后隋炀帝并没有真的向他动手。

李世民的这个父亲李渊有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我们看得很清楚,自己做事很谨慎,另外呢,他又胸有大志,隐而不露,他还有一套功夫能够打天下时候用,又有一套社会关系,在未来的日子也可以使用。

画外音:

从以上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李世民的家族在隋朝时期已经是显赫的高门大族,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又胸怀大志,一直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样的家庭环境又有这样的父亲,这对李世民的成长当然会有影响,但我们也知道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母亲,那么李世民的母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孟宪实:

李世民的母亲呢,要说起来也很了不起,在当时应该是最著名的女性了。李世民的母亲叫窦氏,姓窦,李世民母亲的母亲是谁呢?是北周的长公主,就是周武帝的姐姐,比周武帝还大,所以也是皇族的联姻关系,李世民的母亲出生以后,因为周武帝很喜欢这个外甥女,就把她收在宫中,李世民的母亲等于是在北周的后宫中长大的,这种宫廷里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那一定是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比较早地接触到这种核心政治问题。所以她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影响很大。

在她7、8岁的时候,她向她的舅舅提供了一个建议,当时周武帝的皇后是突厥人,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联姻,周武帝跟突厥的皇后关系不好,他不喜欢这个人,没有办法,不得不娶,所以日常生活中对这个突厥皇后很冷淡,这个事情大家其实都看在眼里,但是这是皇帝最机密的私生活,大臣们即使看在眼里,也不敢说,谁敢说这种话,对你的皇后好一点,这太过分了,所以大臣们即使能看到也不敢说。这个话被谁说了呢?被李世民的母亲,一个7、8岁的小女孩给说出来了,她很郑重其事跟她的皇帝舅舅说,现在天下未静,天下还不平静,中国分裂成好几个政权,东边有北齐,西边是北周,就是他们这个北周,还有南朝,北边还有大突厥,说是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依靠突厥,你跟皇后关系的好坏,这其实影响着北周跟突厥的好坏,这是一个差不多是国际关系一样,所以依靠强大的突厥,你就应该对人家的皇后好,你对人家不好,我们中国的事就难办了。周武帝他当初为什么要搞政治联姻,他当然是明白的,动机是清楚的,可是具体的婚姻生活中,把原来的目标忘了,现在他外甥女提醒他,他才恍然大悟,后来再去耐心地做皇后的工作,跟突厥的关系搞得很好,所以后来北周才有力量吞并北齐,后来隋朝又代替北周统一了天下。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么高的见解,表明她的政治智慧很早熟,这就是后宫里的特殊环境,培养了窦氏的政治智慧。

为什么说李世民的家族是一个政治世家呢?你看他的父亲,他的爷爷,曾祖父到他母亲,全是政治人物,后来隋朝代替了北周,这就是李世民母亲舅舅的天下被杨氏取代了,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的李世民的母亲,就很愤恨,一头扑在床上说,恨自己不是男儿,要不然一定替舅舅报仇,她的父亲赶快过来捂他的嘴,这话可不敢说,这是有灭族危险的。很有胆识,一个女孩有这样的大志,后来应该说,她这个志向还是得到了完成,在她的夫君和儿子们努力下,三十七年以后,推翻了隋朝。

画外音:

隋朝灭亡,一个崭新的王朝建立了,这就是大唐,李渊和妻子窦氏他们心中埋藏了多年的志向终于得到了实现。在隋朝灭亡,唐朝建立这个过程中,李渊和自己的儿子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那么李渊的妻子窦氏在嫁给李渊之后,对李渊又有什么帮助呢?

孟宪实:

窦氏在嫁给李渊以后也帮李渊很多忙,表明了她的聪明才智,比如上次那件事,隋炀帝骂李渊婆婆面,李渊很痛苦啊,一脸沮丧回到家,跟夫人说,怎么办,眼泪都落下来了。他夫人赶快跟他解释,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安慰她丈夫,李渊不懂啊,为什么是好事?她说阿婆是什么意思?阿婆就是堂主,厅堂的那个“堂”,就是女主人,“唐主”是什么?是唐朝的主人,说你们家被封为唐国公,这个“唐”跟那个“堂”是一样的,那不就是说你是唐主吗?这一说,政治含义就深了,那就等于是说,隋炀帝说你是唐朝的主人一样,李渊立刻高兴了,家里面搞了一个小宴会,把儿子们都找来了,一起吃了一顿,很高兴,私下里相贺,说不是坏事,是好事。实际上我们看这个解释,那就是牵强附会,实际上不过就是让她丈夫从悲痛中觉醒过来,但是你还能说什么呢?你说你就长这样,别人说你,你还怪别人,这不是更麻烦了吗?那丈夫就更难受了,她用一个政治的预言来解释这个问题,李渊过去了。有的时候这个窦氏比李渊看问题还深刻。李渊是一个爱好武艺的人,当然书法写得也很好,据说窦氏字也写得好,她写的字跟李渊写的字别人区分不出来,那也是有一番功夫的。她对政治的观察力,有时候会超过李渊。比如说,李渊做太守的时候,他喜欢舞枪弄棒,也喜欢骏马,这是爱好武艺的人的一个共同特征,一定喜欢骏马,所以他手里就有好几匹骏马。他夫人就说,皇帝也喜欢骏马,你手里有这么几匹好马,大家都知道,你应该想法把它送给皇帝,否则很麻烦的。你跟皇帝有同好,然后有这么一个骏马在手里,不安全。李渊舍不得,好不容易找这么几匹马,送给皇帝,不愿意,果不其然,过不久,皇帝就找他麻烦了,他才后悔,后来才觉得,还是应该按夫人的说法去做,所以后来李渊就采取了很多办法,到处去找好马,到处去找猎鹰送给皇帝,结果跟隋炀帝的关系就搞得很良好,后来他被隋炀帝封为大将军,他就跟儿子们说,如果我早就按你妈妈的说法去做,这个将军的位置早就是我的了。当时呢,这个窦氏已经去世了,所以,李渊说到这个话的时候,两眼流出了眼泪。

画外音:

通过孟宪实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大致的勾勒出隋朝时期一个显赫政治世家的面貌,家中的男女主人都跟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李世民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政治世家,又有这样的父亲和这样的母亲,这对他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孟宪实:

那对李世民的影响就太大了,比如说,李世民的婚姻就是因为她母亲的关系。李世民的夫人长孙氏,她的父亲叫长孙晟,是隋朝的大官,长孙家族也是名声赫赫,这个长孙最早的含义其实就是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是北魏的皇族,这个家族也是很有影响的一个大家族,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是隋朝的尚书,三品大官,对李世民的母亲印象特别深刻,印象特别好,特别是李世民的母亲劝说周武帝那个故事,长孙炽记得非常清楚,他就跟他弟弟长孙晟说,这样的女人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不简单,应该跟他们联姻。长孙晟就照着哥哥的指示办了,找人跟李家说亲,最后就谈成了,把长孙氏,长孙晟的女儿嫁给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长孙家族看中了李家的什么呢?就是看中的李家的家庭教育。长孙炽这个眼光真的没错,所以后来的李世民果然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有这样的父亲、母亲,有这样的背景,所以李世民就会在这条道路上成长起来。李世民的记载呢,当然也有很多,比如说《旧唐书·太宗本纪》就记载,说李世民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明,“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未能测也”,这是一个概括李世民性格的一段话。聪明那就不用说了,谁都聪明,小时候大家都聪明,一样的,关键是“玄鉴深远”,就是见识很远,这个以后我们都能证明这一点,李世民确实见识很远,或者说见识很高,哪来的这种秉性?就是家庭培养出来的,家庭培养出李世民的这种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不会局限于眼前,看得很远,他的父亲、母亲都是这样的人,李世民当然也是这样的人。另外,临事果断,作风很硬朗,不会拖泥带水,敢于拍板,因为他见识很深远,他又临事果断,这就是帝王性格吧。

他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也是李世民家族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家重武,重视武艺,其实李世民的兄弟们都是这种人,都是各个武艺高强,包括他的兄弟李建成,他的弟弟李元吉,都是武艺很高强,李世民也是这样,李世民的那种所谓临事果断的作风,从哪来的?应该是从练武这个方面来的,他的父亲射箭好,李世民射箭也好,这个肯定有父亲身教、言教的关系,爱好武艺的人,一定是临事果断。读书人可能见识也不错,但是做起事情不免拖拖拉拉,让他立刻做事,立刻做判断可能就很难,但是练武之人一般有这个特点,立刻判断,立刻行动,行动能力很强,因为有远大志向,所以小的事情就不顾及了,这个就叫不拘小节,以至于形成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就是在当时一般人看来,李世民不过尔尔,那就是调皮捣蛋,喜欢舞枪弄棒,喜欢去斗鸡走狗,喜欢去骑马行猎,就是干这种事情,都是一般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情,大概现在就是打游戏什么的,大家都喜欢的他也喜欢,看不出什么特点来,有时候还可能违反纪律,是不良少年,以至于大家的评价不高,所以《旧唐书》才会说,“时人(莫)能测也”,因为大家没有看到李世民后来会发展成那样,走得那么远,没有看到,甚至评价不高,才会得出这个结论,实际上我们说了,李世民拥有的这些性格特征,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成功帝王应该具有的性格。临事果断,有武艺,看问题看得深远,敢于行动,这都是优点,那跟他的家庭教育,自然关系很密切,不论他的父亲,还是母亲,都是政治人物,都是对政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人。

画外音:

正是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有政治头脑,才会培养出李世民卓越的政治才能。在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过程中,这种政治才能使李世民在军事上能够高瞻远瞩,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而这种政治才能也使李世民在登基称帝后,能够开创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盛世高峰——贞观之治。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家族还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其中起兵反隋是最关键的一步,但说来奇怪,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隋炀帝时表兄弟,李家是跟隋朝皇室有着密切联系的既得利益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又和李世民为什么会走上反隋的道路呢?请看下集,晋阳起兵。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个小小的GM技能,一个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 读史札记

    读史札记

    作者喜欢做一点资料性的整理工作,从整理中提高认识,从整理中发现闪光。本书涉及中共领导人,红军将领,中国历史多项史料。
  • 明宫秘史

    明宫秘史

    明朝的兴衰更潜,特别富于戏剧性,期间出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也比较独特离奇,诸如和尚出身的朱玩璋如何当上了皇帝?朱元璋为何敬爱马皇后?明成祖为何大杀旧臣?宣宗为什么火灸亲叔?万贵妃为何能独霸后宫?客氏因何获熹宗宠信?崇祯是否吊死于景山?等等……本书试图以优美的文笔和翔实的史料向读者展示一轴明朝历史的写实画卷,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明朝。
  • 盗版三国

    盗版三国

    如果有人告诉常白这是三国,那常白一定会一巴掌给他扇过去。并且警告他:“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你见过这盗版的历史名将吗?这作者这么写下去,是要给全国人民谢罪的!这根本就不是三国!”
  • 唐朝首席执行官

    唐朝首席执行官

    王亮望着破烂的茅屋,还有身边的漂亮老婆,老子撒子时候穿越的,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办?是先解决温饱,还是弄个超品的官来当当,要不一起搞定?既然来到了古时候,那么还是要入乡随俗的,三妻四妾王亮坚决抵制!太少了,怎么够呢?喜欢金疮药的请多多收藏,推荐,谢谢了,
热门推荐
  • 殇幻天

    殇幻天

    什么?吃个果子就被换了一次血?我换!什么?要我吃的比饕餮还要多??我吃!什么?帝江要把我关到他肚子里?我忍!什么?凤凰,三青鸟要逆推我??我认!什么?天狗说月亮不好吃让给我?我拿!够了,你们都够了!我承认我食量小,爱招惹人,长得帅,够哥们这些缺点,但哥要努力修炼!我要报仇!我要抢回我的女人!天束我?崩天!地拘我?裂地!天神阻我?戮神!爱与热血交织在这,亲情,友情,爱情汇聚于此。来吧,开启属于我的时代!新人新作,希望踊跃提建议,希望大家给我一点信心!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作写故事的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感谢支持!
  • 原谅我路过你的青春却拼命执着

    原谅我路过你的青春却拼命执着

    十三岁,她第一次遇到他此后的迷离经年,她用十年时间只为换取一句他的喜欢,十年,他是她尝遍所有孤冷之后依旧守候的曙光,终于,当他嗜血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冰冷的语言彻底让他绝望“南栀,如果你爱我比爱钱多一点点,就不会落得如今这般不堪”,她满目疮痍,终究绝望,她放弃了十年守候的所有曙光,转身投入万丈深渊,她舍弃了她的阳光,选择了所有人眼中最冷漠的人,可是确实这个冷漠的人倾尽所有的余生护她一世周全终于,她明白,嫁给爱情如何,嫁给婚姻又如何,终究比不上嫁给余生以后的以后,南栀告诉路笙,青春终究是青春,爱而不得又怎样,渐行渐远才是无奈此后的所有余生,终于还是回不去了,所有的青春只会用来怀念一个人
  • 穿越之美女修仙记

    穿越之美女修仙记

    三位大学漂亮女生,中秋节穿越了,突然来到一个修仙的世界,她们无所适从,又该何去何从?
  • 王总夫人的初恋

    王总夫人的初恋

    陈亮,三十五岁,工程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深受老总器重,不过老总的夫人像极了他的初恋情人,每次见面,都让他不由生出些龌龊的心思。可随着一件跳河案件的深入展开,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也慢慢展现出原本的面貌……原来,王总夫人的初恋……
  • Barlaam and Ioasaph

    Barlaam and Ioasap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给自己注入积极基因

    给自己注入积极基因

    积极是什么?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是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特征;是对过去充满宽容,对现实充满创造和热爱,对未来充满乐观。积极是让愉快的阳光驱散郁闷的黑暗。积极心理学会告诉你幸福感是什么,如何获得快乐体验,如何积极地对待自我、如何积极地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何使自己获得体验愉悦的能力,如何积极地恋爱、积极地工作,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气氛,培养积极的孩子。
  • 女主她是朵白切黑

    女主她是朵白切黑

    攻略反派,只为记忆。可是却没有想到——青涩少年对她说:“菀菀,你真好!”古代夫君对她说:“你自然是极好的。”……不听不听我不听!棠菀表示拒绝:“我原本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任务,谁知道他们套路这样深……”吃瓜系统:“宿主你就好好谈个恋爱吧!”#隐藏大佬#热爱打脸#系统不靠谱#病娇黑化#【甜!甜!!甜!!!男主VS女主,一对一】
  • 重生之百炼小宅妻

    重生之百炼小宅妻

    重生有个好处。前世无法生育的吉美,终于有个“包子”了。这个“包子”既可爱又聪明、既呆萌又帅气、既体贴又霸气……为了这只“包子”,吉美发誓要建立好环境、创造好条件、培养好能力,让自家“包子”走上人生巅峰……就在此时……一个声称是“包子”他爹的人出现了,什么!?带“包子”不带娘!绝对不行,吉美扛着“包子”走上了逃亡之路……殊不知,“包子”已经暗地里把自家娘卖给爹爹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