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73700000065

第65章 净化权力(2)

彻底革新民主党提名总统候选人的方式就是个例子。事情开始于1968年6月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大会。当时康涅狄格州民主党由传统的支持旧政治的核心人物所掌控,全国大会的代表都由政党官员来挑选。在芝加哥,民主党的大部分普通成员都反对战争,但44名大会代表中只有3人支持麦卡锡。康涅狄格的麦卡锡阵营认为这不公平。在宾州,麦卡锡在初选中赢得了78.5%的选票。但州代表对他的投票却低于20%。在纽约,法律规定候选人代表不得告诉投票人他们喜欢哪个总统候选人。11个州在1968年以前就选好了代表,有时甚至在一年前就内定了。有十个州没有明文规定代表的选拔,有十个州有规定,但全都无法实施。汉弗莱打算浑水摸鱼,赢得提名。改革家希望在芝加哥的规则委员会审讯中进行反抗,保证到1972年老政治的政客不能再这样做。

改革家推举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衣阿华州州长哈洛德·休斯,让他主持民主党总统提名人选举委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将他们长达8页的报告放在所有规则委员会成员的席位上。它断言:“挑选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体制对基本的民主原则的信守远不如这样一个民族,它声称自治可以得到容忍。”

汉弗莱阵营立即针锋相对:“一个基本由麦卡锡支持者所组成的团体,在衣阿华州长休斯的带领下发布了一条冗长的公文,其中包括一系列大会规则的重大变化”,“试图通过剥夺大量当选代表的选举权来改变大会的结果。”

这些文件成了这两派报告的基础。全体会议于1968年8月27日召开,对这两份报告进行投票。改革派代表卡尔·阿尔伯特宣读他们1页的报告,会场的嘈杂声几乎盖过了他的声音。结果报告以绝对优势通过。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要求组建一个委员会,对“各州的实际代表选举程序进行调查”并“向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提交改进建议,保证更多的市民能参与到1972年选举代表的过程中”。

1969年委员会组建成功,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弗里德·哈里斯将其命名为代表选举改革委员会,并任命鸽派人物乔治·麦戈文为主席,他同汉弗莱很要好,可左右逢源。西奥多·怀特在《1972年白宫之梦》中写道,委员会的28名成员“很好地分布在正规兵、南方人及起义者中,但工人、学者这些传统盟友很分散”。开明者感觉保守者的比例偏高了,这成了麻烦的开始。工人们习惯了民主党的管理,他们将改革者视为破坏分子,认为他们唯一的成就是将总统宝座拱手送给了共和党。钢铁厂主管亚伯按照劳联产联主席乔治·米尼的吩咐退出委员会。1969年3月的第一次会议上,只有前德克萨斯民主党主席威尔·戴维斯支持原有方式。“大量保守的民主党人掌控着南部诸州的立法机关,他们不会乖乖地排队投票改革法规。”弗里德·杜顿及越南暂停活动委员会委员大卫·米克斯勒立即回应说,改革的推进没有太大攻击性。

他们想说的可能是报复性,但改革者不用这类字眼。他们常用规范术语来措辞。1968年麦卡锡和肯尼迪参加竞选时,其支持者都信任选举体制。他们相信自己是公平获胜,但接着游戏规则开始对他们不利——汉弗莱并未参与,更别提获胜,这完全是一个人的初选!劳联产联的政治主管艾尔·巴坎愤怒地说:“那些所谓的‘政治老板’都很精明,他们只挑选能够胜出的候选人。所以我们有了杜鲁门、史蒂文森、肯尼迪和汉弗莱。”

在改革者看来,巴坎推理中的漏洞很明显。史蒂文森曾两度失败,汉弗莱虽然被提名过,却也失败了。老政治声称自己最擅长的是满足公众之所需,可它并未做到。显然这是在授权变革。他们坚持认为只有改革者才清楚公众现在需要什么。

变革者会陷害某些幼稚者,他们有种社会狭隘性,你可以称其为自由派,60年代,尼克松曾组织正直人社反对过他们。他们举止优雅、阅历丰富——成了变革的牺牲品。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发表越南演讲,改革者像哈佛越南停战活动委员会发言人那样,随即表示“尼克松想展示的是他背后有一群沉默的大多数。我们知道得更清楚”。

如今由他们掌控着民主党前进的方向,反领袖的的政党控制者有时似乎表现得像老板,自以为是的他们也遇到了麻烦,任何人都可以控告他们玩弄政权。麦戈文委员会仅召开了四次,其职员和几名大学实习生完成了所有起草工作。研究主任肯·波德是政治学助理教授,他曾在1968年的大会上担任麦戈文的舞台总监。25岁的首席顾问艾利·西格尔是麦卡锡的活动组织者。他俩对政党如何保持权力都有着较诡秘的看法,他们心中都迸发着理想的火焰。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后,波德曾决定流亡国外;西格尔极不信任政权,他希望禁止所有当选官员成为大会代表。挤满了改革支持者的区域性听证会是他们提建议的根据。他们不认为那些躲在幕后的老政客有任何值得听取的高见。民主党的开放预选中活动家的比例过高,但他们似乎从未想过在预选中胜出的人是否能在全民选举中获胜。他们将“开明”与“参与”视为目标,并认定胜利会来临。

在尼克松发表柬埔寨演说的前两天,麦戈文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授权变革》在国会大厦的记者会上发布,其结语是个灾难性的预言:“如果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开明的政党、代表变化的需求,那么危险就不是人们会投靠共和党,而是致力于变革的人们将不可能在我们传统的政治体制下找到实现其需求和欲望的道路……接受变革是扩大市民参与政治的唯一选择。”它认为1968年“规则委员会中改革派所作的报告毫无疑问是对程序改革的严格授权,随后集聚在芝加哥的代表还通过了此报告”。

1960年尤金·麦卡锡为阿德莱·史蒂文森的提名发表演讲:“不要拒绝这个人……不要只称他为先知而不表彰其政党!”改革者继承了这一精髓,他们用了一个很奇怪的词来描述其意图:“净化……民主党大会将要行使的权力。”

有人定会说净化与权力并不搭。

1969年11月,3千万人涌向华盛顿参加新动员抗议活动,一周后麦戈文委员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整个过程就是场争辩。指导方针的第一部分要求“各州政党采取积极举措,鼓励少数派团体加入,从而克服过去歧视的影响”。此举试图表扬那些在1964年大会中被剥夺选举权的密西西比自由民主党人的精神。第二部分希望各州政党能让18~30周岁的人以及妇女都享有同样的代表权。

投票表决,这一动议以10∶9通过。

弗里德·杜顿的看法同第二部分提到的一致,认为妇女和年轻人也应享有代表权。哈佛的山姆·比尔反驳:“我们没权对一个州的选民说你们选的人必须有一半是妇女。不管他们想选75%的女人还是75%的男人,这取决于他们自己……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它会使我们看起来很可笑。”

人们依然要求投票,结果杜顿的动议以12∶7通过,这就是后来的“积极行动”。然而,《授权变革》还有条尾注:“委员会明白,强制实施配额管制不可能实现这一动议。”

1970年4月28日,《纽约时报》发布麦戈文委员会报告,并大力宣传。文章以委员会的灾难性预言开头:“接受变革是扩大市民参与政治的唯一选择。”报道还引述了主席麦戈文的话,他承认“某些州的政党领袖确实爱吹毛求疵”,但他们只是“极少的少数派。我希望我们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服从”。

另一方面,劳联产联的艾尔·巴坎发誓说:“我们不会让这些哈佛伯克利的卡米洛特掌控我们的政党。”

1970年,周而复始的选举季到来,改革者相信:尼克松领导下的经济会下滑;年满18岁即可投票的动议会全面通过;近千名高校会于五月举行抗议入侵柬埔寨的活动。

麦戈文和哈特·菲尔德提出结束战争的修正案后,如潮的支持信件涌向参议院,到1971年7月,信件数量达到了参议院史上的最大值。一名准备去东南亚的23岁水兵来信,指出这场战争“并未宣告,不可能打下去,也不会赢”。这名水兵的父亲是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威廉·萨克斯比,他承诺会严格控制异议才于1968年当选。他儿子对巴顿将军的理解给他带来了麻烦:“老战士不会牺牲,年轻人才会。”萨克斯比让加州同事爱伦·克里斯顿将其载入《国会议事录》。

7月,四名重要的参议员:俄克拉荷马州的哈里斯、南达科他州的麦戈文、衣阿华州的休斯和印第安纳州的贝耶,正在为改革民主党的总统选举做准备。拉姆齐·克拉克很可能也在准备。麦戈文派遣年轻的丹佛律师加里·哈特去华盛顿为他摇旗呐喊。

但改革者似乎没有注意到反战示威者在6月国会初选中的糟糕表现;没有注意到将州法律规定的选举年龄降到19岁在俄勒冈州遭遇的溃败;也没注意到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发出的数据:35岁以下的选民中,1968年投票支持华莱士的人是1964年支持巴里·戈德华特的两倍。年轻人的前锋可能是左翼分子,研究中心的教授写道。尽管“选举时游戏规则变成了‘一人一票’,这一前锋还是没能超越自己那代人的视野”。

各州紧锣密鼓地工作,排除与《授权变革》相冲突的惯例、决策层及委员会体制。如今,大会代表必须是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公历年内通过公开的程序挑选出来的。“公开”对民主改革人士而言是个奇妙的词。他们相信禁止幕后操纵就可在1972年大选中获胜。尼克松的想法却不一样。他的政治行动全是幕后进行的。

弗里德·杜顿等改革者认为,民主党人对之后被称为平权措施所采取的行动对挽救民主党有重大作用。但尼克松在平权措施采取行动时却将其视为击垮民主党的工具。

改革者的另一个长期目标是废除陈旧且反民主的总统选举团。1969年9月,众议院以338票对70票通过了大众直接选举总统的法案。但参议员萨蒙德比谁都清楚,南部的政治王牌是一名叛节的第三党总统候选人,他的选票会使美国两大党都得不到选举团的大多数,于是他让密西西比的司法首领,参议员詹姆斯·伊斯特兰,阻止这一法案在委员会的通过。伯奇·贝耶威胁说除非公开讨论这一法案,不然不予考虑哈洛德·卡斯威尔的提名。他激动地说道:“我们能否为了1972年大选及时改变现有体制是当下美国是否有动力改革的试金石。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衡量我们规避灾难的能力。”这使他看起来很崇高。

但他的动机并不崇高,因为废除选举团将削减华莱士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力量。不幸的是,表决未获通过,选举团这一两百年来的最大威胁依然存在。

到处都是敌人,甚至内部都是反对之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特别提到,针对华盛顿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一项机密调查显示73%的人支持民主党的政策。它引用一名高层管理人员的话:“总统知道,为他的当选而忙碌的人越来越憎恨那些看起来似乎想让尼克松先生难堪或试图向他灌输不利思想的人。”尼克松建议全面重组行政机构,这已是他当选两年内第二次这样做了。这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高尚。

同类推荐
  • 米开朗琪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米开朗琪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震惊世界的伟大雕刻家、画家、建筑家米开朗琪罗(1475-1564),他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甚至超过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从他的天才创造被十几位罗马教皇垄断之后,他也被迫卷入了宫廷内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感情漩涡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十三岁从基兰达约(Ghirlandaio)学画一年,后从多那太罗的学生贝托多(Bertoldo)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
  •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热门推荐
  • 神谕星魂

    神谕星魂

    他,刚出生便身具天才体质,但只能接受废材的现实。本想隐避山野虚度一生,却又因一颗陨石逆转命运,踏上通往巅峰之路。是趋吉避凶登临寰宇之巅,还是覆险蹈危跌落阴谋之渊。
  • 黄泉历险记

    黄泉历险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之强弱优劣,高低贵贱,天定九分,人定一分,天定九分黄泉晓,人定一分险中求。
  • 剑灵十一

    剑灵十一

    广袤的人间四境,神秘的境外荒域,诡异的禁忌死地。人,魔?妖!天生灵……无数种族为生存而斗争着。失忆的现世之魂苏醒于这个世界,却发现自己似乎变成了一柄斑驳锈剑的剑灵。人生正式结束,剑生自此开始。
  • 爆宠萌徒:师傅,求扑倒

    爆宠萌徒:师傅,求扑倒

    这是一个冰冷仙君和自家蠢萌小徒的故事~~
  • 食物与食物相克

    食物与食物相克

    《家庭健康调养食谱丛书》精选了近一千多种家庭健康调养食谱的做法,让你轻松享用色香味美的菜肴。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叶少的神秘娇妻

    叶少的神秘娇妻

    她居然意外点亮了传说中性格冷漠无比的男人“宠妻”属性?“我把商场买空了。”“下次让别人买,逛街多累来陪我。”“订婚戒指太丑,我送人了。”“会做慈善了真乖”
  • 十二楼(古典文库)

    十二楼(古典文库)

    本书是李渔继《无声戏》一、二集之后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约成书于顺治末年。共收小说十二篇,每篇故事中都用一座楼作为中心关目,可见它们是作者有计划创作的,这也体现着作者一向追求故事新颖奇巧的创作思想。这些小说的个别篇章,如《十卺楼》《生我楼》,因过分追求情节的奇巧,不免有描写失真之处,但总的看来,它们还是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不愧为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佼佼者。
  • 南改命运

    南改命运

    “她是谁?会不会是你口中说的黑衣人的同伙?”“不会,如果是就不会倒在我的身上,我想她应该也遭到了那黑衣人的毒手,只能等她醒来问问看。”两个黑色的影子说道。
  • 无忌外传

    无忌外传

    叙述无忌隐居之后的感情和生活,由于对武功所知有限,侠的部分会保留,武的部分很薄弱,尽量尊重元末明初的大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