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70000000025

第25章 民间刻绘(1)

民间刻绘,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她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远古时代,人类就运用影像作为标记,并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在后来的剪纸、皮影、年画、脸谱等刻绘艺术中,都体现了这一远古艺术手法的渐进与完善,民间刻绘为中华手工艺增加一个闪光点,它也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第一节 剪纸:不知细叶谁裁出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历史渊源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标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出现,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纸便于剪刻镂空的特性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因此这项工艺随之在民众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了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存在着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花。

二、制作工艺

(一)剪纸种类

以用途分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以制作分类,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再剪之,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依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贴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二)剪纸的工具材料

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磨石、粉袋、砖。

1.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市场上出售用于裁剪衣料的普通剪刀就可以了。挑选比较轻巧、刀尖比较细一些的,松紧适度,刀尖齐、刀刃快的就更为适宜。

2.刀:是刻纸的主要工具,主要是斜尖刀和圆口刀两种。文具商店均有出售。刻刀比较简单,自己可以动手做。刀片用旧发条、锯条、表条均可,用砂轮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状。刀做好后用细线绳绑紧在小木条或竹杆上即可。

3.蜡盘:用一块15—20厘米见方的木板,四周钉上1厘米宽的木条,木条要高出木板1厘米,然后用筛过的草木灰与黄蜡一起在锅里加热搅拌,倒入木板里,压平冷却即成,这种蜡盘用起来非常舒服。实在没有条件做蜡盘的话,用三合板代替也可以,但三合板质地硬,易钝刀锋。

4.纸张:是剪纸的基本材料,纸张选择得好,能为剪刻带来很多方便。单色剪纸一般选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大红纸,或经染色后的宣纸,效果大方、喜庆,剪出的成品传统味道浓,每次可刻五六张。

用蜡光纸或绒面纸代替,如果因纸面滑容易走样,中间可夹上一张吸水纸(如单宣纸、粉连纸)然后订在一起,稍加闷潮再刻。彩色剪纸一般采用单宣或粉连纸。另外,裱成后的绢也是一种很好的剪纸材料。用单宣托裱后更为好刻。

(三)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修改部分可用白粉。对初学者来说,稿子越细,刻起来越省事。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2.剪、刻

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人物先刻五官部分,花鸟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

3.揭离

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电光纸和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又经闷潮和上色,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4.粘贴

揭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也比较慢,优点是比较简便;第二种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夹平保存。粘剂除浆糊外,白乳胶也可以。

5.成品修改

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特别是刻纸。如果属大面积刻坏,就不易修好;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彩色剪纸染错了是不能覆盖的,所以也只好将染坏部位刻去,重新补上一块再染。修改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下刀。

6.复制一薰样一晒样

复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剪纸样放在白纸上,一起平放在水中,待水浸透纸面,而又不含水珠时,将刻纸和白纸同时拉出水面,贴在木版上,然后将纸朝下放在油灯上蒸,但不要离灯头太近以免烧焦。另一种是采取晒蓝图的方法,把原槁和刷好一层药液(赤血盐和水的溶液)的白纸,粘合在一起,用两块玻璃夹紧,放在阳光下晒3—4个小时。待显影后用清水洗净纸上的药液,即可复制,而且可大量制作。

§§§第二节 刻纸:并驾剪纸姐妹花

刻纸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艺术的一个闪光点。其艺术的渊源和发展脉络表达了艺术的传统关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它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具有经久不衰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一、历史渊源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开始了在自然界中发现美的活动,懂得了利用多种物质,装饰、美化自身和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镂空和透雕的美。在石头、贝壳上穿孔打眼,就是镂空的过程。新石器时代的牙、骨、陶器等物上,已具有雕镂活动;在未出现纸前,在皮革、银箔上刻剪的图案,可称为刻纸和剪纸的前身。

刻纸是属剪纸这一大范畴,源于剪纸、精于剪纸。但剪离不开刻、刻离不开剪,刻剪一体,能使刻纸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郭沫若在《剪画选胜》中写道:“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见。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其中的“北国窗花”主要体现北方剪纸,特点是朴素简练、概括、稚拙感强,重于变形夸张,喜用大的面积,粗壮有力的线条来表现。“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其“玲珑剔透”之处,功在于刻。特别是江浙的刻剪纸,注重写实、工整挺括、细腻人微,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二、制作工艺

(一)刻纸工具

1.刻刀:刻刀一般无专用的,可根据需要制作。

一般练习用单面刀片即可,不需制作,拿来即用。斜口刀用于刻直线和曲线;圆口刀用于刻圆孔和微小弧形线;锥形尖针用于打纸钉孔及一些花纹处的阴刻装饰点。刻刀一般在油石上打磨。

2.底衬:初学者一般在平整木板或三合板上贴纸即可作底衬。有一定基本功的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蜡盘为底衬。

蜡盘的制作:

(1)可选用长20厘米、宽15厘米左右的不易变形的光滑木板,并在四周订上约1厘米的框。

(2)黄蜡熔成液体。

(3)草木灰用纱布过滤。

(4)将黄蜡与草木灰按2:1的比例拌匀。

(5)倒人框内,快速摊平,稍冷后擀平。

简单的蜡盘用橡皮泥代替,但夏天容易变软。

3.剪刀:选用小巧、尖细、刃薄的为好。

4.纸张:常用的有蜡光纸、闪光纸、花纹纸、普通色纸、宣纸、吹塑纸、植绒纸等,根据需要选择。

5.订书机:是用来固定纸张的。

(二)刻纸手法

单色刻纸一般有阴刻、阳刻、阴阳刻及剪影四种。

1.阴刻:就是刻去表示形象结构的线,保留大的块面以表示线条的方法。这种效果厚重、结实、稚拙感很强。

2.阳刻:就是刻去空白的面,保留原稿的结构线。这种方法效果流畅、清雅、玲珑剔透。

3.阴阳刻:就是在同一幅作品中,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对比色更加鲜明,增强表现力。

4.剪影:就是主要表现外轮廓的优美造型,完全舍去内轮廓的方法。它是一种古老剪纸形式,一般以表现人物、动物、影物等物体的侧面为好。

套色刻纸以阳刻为主,将主稿分别扣在所需各色色彩纸的背面上,可先套小色块,再套大色块,一般以三四色为宜。

染色刻纸主要以阴刻为主,保留大的块面,在上面进行彩色的点染。

§§§第三节 皮影:造型夸张巧弄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一,历史渊源

皮影艺术起源于何时,民间传说不一。但确有文献资料佐证的是晋代《搜神记》—文中所载:“……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的雏形。影戏虽分由真人成影的人影戏、用双手表演的手影戏和用平面偶人表演的皮影戏,但都同源于幕影表现原理。

这一推论与《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说相合,故将皮影戏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

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

(一)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的创作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

(二)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三)山西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

(四)北京皮影

相传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事先传人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

二、制作工艺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

1.选皮

同类推荐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在喧嚣中听见宁静

    在喧嚣中听见宁静

    本书研究了中国古典戏曲音乐,结合河南戏曲的实际,论述了它们民族和地方的特点,并详细分析了这些剧种的独特歌唱方法。
  • 教你学美术书法

    教你学美术书法

    美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都可以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达到潜移默化我们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和享受,从而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情趣。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热门推荐
  • 后文明时代的银白锋芒

    后文明时代的银白锋芒

    当能源之光落下西边的山头,夜空之中便会出现一座插着巨剑的浮岛“耀”,借用不朽能源恰到好处的余光,反射出一片银白锋芒。后文明时代,有酒和江湖,有剑和武夫,有科技和不朽的能源,有机甲和钢铁般的战士。
  • 首席追爱很专一

    首席追爱很专一

    本文已毁,勿入!!!!!!
  • 女皇太恶搞:男妃好香甜

    女皇太恶搞:男妃好香甜

    啧,她是女皇?为什么这两个俊美的男妃对她充满不屑?还处处想毒害她?好吧,不耍手段,老虎当病猫!哗的一下,她将金黄色的糖水泼到了三男的身上,邪恶地深呼吸道:哗,爱妃好香甜哦。一场女皇和男妃的战争,一个诡异阴险的太上皇,早早就将帝位禅让于她,到底是真心还是阴谋?一个心向他人的未婚夫,一个比她更强大的男妃……这一场戏,谁笑到最后?小纪新文《一等皇后的烦恼:陛下为妒夫》已发,大家要支持哦www.*****.com
  • 神话法度

    神话法度

    天地人三界,人神妖魔鬼,这也可谓之为五行。神为金,人为木,鬼为水,魔为火,妖为土。天地悠悠,众有法度。
  • 都市妖夜谈

    都市妖夜谈

    蒸汽时代的到来,导致人类对鬼神的恐惧慢慢减少。钢铁森林中的魑魅魍魉,一位死宅与几个鬼朋友之间的热血之旅
  • 灾变三百年后

    灾变三百年后

    大灾变并不是覆盖在生活之上的痛。生活总要继续,希望总会到来。无论这个世界恶劣到何等地步,弱小的虫子也能等待花开。这是一个脆弱的文明体系苟延残喘的故事,也是人类在百族大战奋发向上的故事,不要去怨恨现实的一切,生活,仅仅是生存下去,已需要每个人竭尽全力。
  • 堕天魂契

    堕天魂契

    她,身为堕天使,却出生在天堂,出生便被遗弃,追杀。还好,她遇到了此生最好的挚友,遇到了此生值得珍惜的人。可惜他狗日的,偏偏穿了!还是个公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婶也不能忍!千泠之舞吸住他的眸,那仿佛天仙般却又孤独的舞姿深深地已在脑海,一吻定情,此生不负!可惜,她的光芒太过耀眼,即使他在出色,却仍有一群不逊色与他的人与他共享他的“女王”不是不爱,在他们心中,爱的太深,已然无法自拔,不希望她伤心,只好放下骄傲与自负,一切,只为她一人足矣!某天,某女站在雪山峰上,某女夫君之一好奇的问道,“染儿,你站在这里做什么?”某女:我要变得高冷!某女十分坚定的说道。本书属性,一本高冷的逗比书!
  • 冬天的南瓜粥

    冬天的南瓜粥

    短篇小说,不白莲,古今不限,有虐有甜,新手上路,多多指教
  • 彼端之零

    彼端之零

    新书《九州山海行》已上线,更新稳定,确保完本,欢迎投资。
  • 轮回之仙魔劫

    轮回之仙魔劫

    爱本就没有身份、地位、贫富的界线,一个是灰姑娘版的“白雪公主”,一个是王子版的“落魄帅哥”,本是青梅竹马的伙伴,却成了生死相依的爱人。其实,爱本广博无私,只是有时人们寄予得太多了,反而沉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