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05000000010

第10章 一生有你——福芝芳

有人说,倘若不是因为梅兰芳,那么便不会有为人所知的福芝芳。可他们是否想过,如果没有了福芝芳,那么,梅兰芳还会不会是梅兰芳呢?

——题记

【崇拜】

初相识,他已然是耀眼的旦角之王,有妻,无子。她在台下看着他台上的表演,一颦一笑都让她激动不已。有个词语叫崇拜,是她那些时日里的心声。女人对于男人的爱,往往是从崇拜开始的。那时刻里,他是她的神,让她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个青涩的旦角儿,是个不折不扣的梨园弟子。他离她很近,近在咫尺;他却离她很远,远在天涯。

如此,她便只能经常来听他唱戏,坐在如海的听众席里,为他叫好鼓掌,情之所至时,甚至会流下激动的泪水。那完全是一个女人对于自己所崇拜的男人最好的赞扬和欣赏,有了崇拜,才会有爱情。崇拜之于女人,就像被崇拜之于男人一样,是最初****里的必不可少。先崇拜,而后衍生为爱。若没了崇拜,那爱便会少了几分,或者晚来到些时日吧。就好像如果当年福芝芳没有对梅兰芳的崇拜,那么,后来的他们都会如何呢?福芝芳或许没什么不同,但梅兰芳的命运会被改写吧。

梅兰芳本是有妻室的,王明华是他的正室夫人。只是些许年前曾为梅家生过两个孩子,皆夭折,而后便无法生育。传宗接代是女人注定的使命,若完成,纵使婚姻不幸福也堪称圆满;若不能,即使爱情永驻那也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况且这个男人是梅兰芳,梅家不能无后。虽然梅兰芳对王明华十分尊重,从不曾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梅党,那些将梅兰芳视为国宝的梅党却时时刻刻惦记着要为畹华再娶妻室。说不上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缘分注定,也略带名气的福芝芳引起了梅党冯六爷的注意,这个女子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在冯六爷的推荐下,梅兰芳知道了福芝芳。

梅兰芳是个好丈夫,他深知王明华因自己不能再生育而心存愧疚,从未曾埋怨过她半句,反而对她体贴入微、处处呵护。再娶,并不是他的本意,但梅党已将其提上日程,他不得不对王明华说起此事。他小心地说,小心地看着她,生怕她因敏感而感到痛苦。他甚至想过,如若王明华有半点犹豫,那么他便不会去见福芝芳,终生无子,又能怎样?但出乎他意料的,王明华痛快地答应了下来,甚至要和他一起去福家提亲。她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使得梅兰芳对她另眼相看,更加尊重怜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福芝芳要出现在梅兰芳的生命里似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再没有什么其他阻碍。当她得知那个曾经只能在戏院里才能见到的梅兰芳竟要来自己家里提亲时,幸福排山倒海地涌了上来,以至于她有些恍惚,真的是他吗?真的会是他吗?那个让自己崇拜到极致的男人会成为自己的丈夫吗?太多的疑问夹杂着太多的欣喜和惊慌,这一切的发生就好似他已经知道她爱自己太久,于是急着赶了过来,要许给她一份安稳的天长地久。

一见钟情也是需要些什么来成全的。相貌、身价、地位,皆是一见钟情的条件,而福芝芳和梅兰芳的一见钟情,应该归于她这么多年里对他的崇拜。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心忽然空了一下。她从未曾想过会在舞台之外的场景下和他面对面地坐着,看着,不谈京剧戏曲,只说风花雪月。他从台上走了下来,走到了她面前,走进了她的生命里。他淡淡的一笑便融化了她这么多年的期待,崇拜化为爱,需要天长日久的等待,以及最后那一刹那的心动。此时此刻,在他面前,她不是个座儿,不是他的崇拜者,而是一个将要与他走完一生的女人。而他,也不再是台上那个旦角之王,不再是座儿眼中近似于神的歌者,他只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男子,将要给她一个家,一个归宿。幸福,往往需要平凡来成全。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用心感受彼此的真诚与纯粹。你若有情,我便甘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四目相对,便再回不到过去从前那些台上台下的日子。从今往后,命运让他们一同站在了生活的舞台上,从此一生相随,从此一生有你。

福芝芳或许从未曾想过,她的命运会和梅兰芳产生任何交集。远远地看着便好,可她却如此从容地走进了他的生命,并将会扶持他一起唱完人生这一出戏折。上苍感激梅兰芳给了世人这么多年的感动,于是,回报他一个福芝芳作为报答,娶她,是他最为正确的选择。

福芝芳不是个轻浮的女子,虽出身贫寒又迈入梨园,但内心总是纯净的。这些年里,母亲一个人将她带大实属不易,辛酸贫寒里却也养成了她正直的品格。她不愿嫁给梅兰芳做二房,确切地说是做二房她不甘,但嫁给梅兰芳,却是她的心愿。如何得以两全,是那些时日里福芝芳的思虑。名分这东西很是玄妙,嫁给同一个男人,过同样的日常琐碎,吃同样的柴米油盐,却因为名分的差异而以不同的姿态心情亮相,留给后世的也是迥然不同的传说。同样的日子,同样的男人,同样的家庭,却注定有了不同的人生和结局。名分,是个能拴住女人的一生的虚幻,说不清,道不明。

很多时候,女孩子总是要依赖母亲的,凭着母亲这些年来的过往经验为自己出谋划策,或者仰仗着母亲的威信来为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做后盾。福芝芳的母亲虽是普通妇人,却在这些年的世事历练里修成了坚强的品格,当梅家人终于来到福家提起婚事,福芝芳的母亲用了几句话作为送给女儿最好的嫁妆,将她名正言顺地嫁到了福家,为她争到了一个好名分,免去了太多女人遭受的残酷命运。

她说,第一,福家虽然贫寒但却是正经人家,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她不要定金和聘礼。第二,梅兰芳要按兼祧两房的规矩来娶福芝芳,福芝芳嫁给梅兰芳要和王明华同样的名分,绝不做二房。第三,她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福芝芳嫁到梅家自己也要跟着过去,将来梅兰芳要为她养老送终。

她的条件梅兰芳与王明华全部接受了,情理之中的条件,没有被拒绝的理由。梅兰芳甚至因此更加尊重福芝芳,自重的女人才可以赢来男人的尊重。若自己都轻视了自己,那么谁还会高看你一眼呢?

那年,北平的四合院里,梅兰芳迎娶了福芝芳,她多年的崇拜终于得到了圆满。他从她的神化作她今生最为亲密的爱人,这一生注定要一起走,彼此保佑,彼此守护。但,她对他的崇拜依然还在心里,有增无减。因为崇拜,所以爱;因为爱,所以付出一生也在所不惜。

【成全】

她终于嫁给了他,多年的期盼,多年的心愿。一个女子简单而朴素的幸福,是福芝芳那几年婚姻生活的概括。她依旧去听他唱戏,只是她终于有了一个梅夫人的身份;她依旧和众多座儿们一起为他鼓掌叫好,只是她比从前更多了一份懂得与欣慰。情之所至,她依然会落泪,不同于往昔的只是,这泪里多了太多的自豪与幸福。

女人若是要幸福,就一定要有爱情,千古的道理。

只是,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里有太多的琐碎。而名人的婚姻,更是在琐碎里夹杂了太多的不得已,让人变得越发忙乱。梅兰芳是那些年里的旦角之王,他的婚姻于他而言似乎更要像是个舞台后面的化妆间一样,用来闭目养神,推敲词句,接朋待客,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人来进行帮衬。福芝芳是他最好的贤内助,女人嫁给了自己珍爱的男人便鲜有自我,尤其是嫁了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那么,收拾起过去的光鲜,从此改头换面做个贤妻良母也可称为理想和心愿。福芝芳嫁给梅兰芳之后,再不曾登过舞台,她用全部的心血来照顾这个家庭,照顾梅兰芳,她把这一切当做事业,或者使命。爱得太深,无论做什么,便也都是欢喜得心甘情愿。

贤妻良母、全职太太,这似乎是当下人们对于那些无所为的女人所置的最为漂亮的名头。然而,相夫教子绝不是简单的牺牲自我便可做到,做个真正的贤妻良母那是需要大智慧的。福芝芳没有念过太多的书,她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然而,她却是个极为善良并充满智慧的女人。很多时候,那些质朴的智慧往往孕育着华丽的道理。

婚后不久,福芝芳便产下一子。初为人母的喜悦,婚姻生活的甜蜜,皆使福芝芳领略到所谓美满的含义。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幸嫁给自己所爱的人,为妻;也不是所有男人都可以娶到一个深爱自己的女子,为夫;更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可以孕育出一个孩子作为爱的见证。比如,同是嫁给梅兰芳的王明华,就没有这样的福分。

梅兰芳的太太王明华曾诞下两子,但全部夭折,并且她再也无法生育。无子之痛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难以言表的,人这一生总要留下些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的到来,来证明这于人世间几十年穿越与行走的意义。那么,生下一个孩子吧,因为他的身上会有两个相爱着的人的血脉,即使有一天自己和爱人都离开了人世,孩子也会继续用他们两个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在世间继续行走下去。我们这一生,也许在世上什么都不会留下,但只要有一个孩子,就证明我们曾经来过,并永远存在着,证明当年的我们曾经怎样深深相爱过。又或许朋友会背叛,爱人会离开,但这血脉亲情却是永远无法阻断的,苍茫的人世会因此而变得温暖,并使人坚强。或许这就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人繁衍一代又一代的原因,只是,过于形式了的东西,我们总会忘记了它产生的初衷。

当年,王明华同意梅兰芳娶福芝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梅兰芳不能无后。她不能因为自己而让梅家的血脉就此中断。她需要用宽广的心胸为梅兰芳再娶妻室,以此作为补偿,平静自己的内心,安抚梅兰芳的内心。梅兰芳不是她自己的,她需要为他再娶,以此作为对于千千万万热爱梅兰芳的座儿一个称心的交代。虽然梅兰芳从无抱怨,但王明华深知一个孩子对于梅家的重要,对于梅党的重要,甚至对于京剧艺术的重要。

梅兰芳是幸运的,他遇见的女人个个深明大义,并将对他的爱,爱到极致。

福芝芳善良,并懂得顾全大局。她知道她嫁的人是梅兰芳,那不是她的梅兰芳,甚至不是梅兰芳自己的梅兰芳,他是全中国人的梅兰芳。她不能让琐碎的家事成为他的牵绊,为他解忧,让他心无旁鹜地出现在舞台上以最惊艳的姿态亮相,是当年她嫁给他时默默许下的心愿,于是,她命人将刚刚诞生于世的婴儿抱到了隔壁王明华的房中。于情,她希望这个孩子可以消去王明华的寂寞与孤苦;于理,王明华早她多年嫁到梅家,初子,应当过继给她。

女人的胸怀有时可以很宽广,为了所爱的人,为了这个家,便没有什么不可以或者做不到,有的只是愿与不愿,值与不值。福芝芳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王明华,这个小婴孩的到来使她本已黯然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她感谢福芝芳为了她、为了畹华、为了这个家所做的一切。同样身为女人,身为梅兰芳的女人,王明华十分理解并敬佩福芝芳的为人处世,但恰恰是因为有过丧子之痛,她深知夺取一个女人的孩子是件多么残忍而冷酷的事情。所以,她不能自私地将孩子留下,作为对于福芝芳宽容善良的报答,孩子满月时,王明华又亲自将孩子送回福芝芳房中,母子团聚,是世间最为慈悲的成全。

为了同一个男人,为了同一个家,两个善良的女人便可以互相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福芝芳与王明华从此情同姐妹。

福芝芳是深深懂得梅兰芳的,懂得他眼中淡淡的忧伤,懂得他骨子里秋水般深刻的孤独,懂得他偶尔的软弱与怯懦,更懂得他作为梅兰芳而不得不面对的承担。他是梅兰芳,所以他注定难以做回自己。福芝芳,这个善良、勇敢、智慧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给予他温暖与成全,她希望他快乐,哪怕这快乐伤害到了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因为梅兰芳不是她的,是全中国座儿的。

为了成全世人眼中的梅兰芳,为了不让那千千万万的座儿失望,福芝芳默默地站在他身后,付出了太多太多。

【慈悲】

终于还是发生了。梅兰芳,遇见了孟小冬。

他这样一个男子,一生中若没个红颜知己,怕于己、于后人都是一场难以交代的憾事吧。于是,孟小冬出现了,带着令他心动的明媚与灿烂,突如其来地出现了,像是要为他的生命写上圆满,却又似是要将他的平静打翻。

那天,福芝芳照常去戏院为梅兰芳打点琐碎,却忽然瞥见他正在台上扮着李凤姐唱着《游龙戏凤》,不同往日的是,福芝芳凭着女人的直觉与她对丈夫的了解感受到了梅兰芳的不同。神情,这比往日更加熠熠的神情让他全然没了曾经的悲伤与孤单,而这快乐,应该和台上那个扮着正德皇帝的女人有关,女人的直觉往往很灵验。

市井传言似已被证实,福芝芳没哭也没闹,更没去找他兴师问罪。她选择了一个最有力量的方式——沉默。她不能在梅兰芳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刻先乱了自家阵脚,让梅兰芳成为世人眼中的笑话。此时此刻,当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她需要维系他的好名声。

有人对福芝芳戏谑,说这梅兰芳和孟小冬似是假戏真做呀。她平静地扔还回去一句,“不往真了演,难道还往假了演不成。”她依旧和座儿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叫好,让人寻不出端倪,不知梅家是否真的有大事将要发生。她依旧会在喧腾的热闹里流下眼泪,只是这眼泪的味道再不同从前,那其中的苦涩与隐忍,只有她自己知道。

因为慈悲,所以沉默。

其实,哪个女人遇见这样的事情能平静得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不过,在她伤心欲绝的时刻,她选择了独处,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梅兰芳。

梨园行的人都辛苦,生生扮了相,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里便不得再有半点自己,没了自由,没了快乐,没了那个真性情的自己。而如梅兰芳这般红火的角儿,内心则更是孤苦,叫好的座儿只认识台上那光鲜的面容,而角儿的内心又被搁置何方却无人问津。孤独,就此无处倾诉。

而孟小冬的出现,使梅兰芳忽然没了往日的悲伤,他的眼神变得明快而灿烂。这些,福芝芳全部都懂得,她懂得梅兰芳是在孟小冬面前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找回了真实的内心。她甚至忽然有些感谢这个突然闯入她爱情里的女人,因为她给了梅兰芳自己所无法给予的轻松和明媚,她给了梅兰芳循规蹈矩的生活一丝新奇与活力。

可是,自己呢,该如何?是强硬地出手打散这一对佳人,还是隐忍下自己的哀愁给予他们成全。那些时日里,福芝芳夜夜不成眠。

那时,梅兰芳为孟小冬另置别院,福芝芳都已了然于心。她甚至有些感谢梅兰芳并没有将孟小冬直接带回家中,是默契、尊重或者爱,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知道梅兰芳有了退路,于是,她用慈悲给了梅兰芳这一生中难得的快乐和自由一些成全,她希望用自己这些时日里的隐忍为他留着回家的路。只要他还记得回来,她便愿意为他的归途夜夜守候。有些时候,男人往往容易在外面的世界里迷失了家的方向,而当一切繁华看透,他总是还想着要回到家里来躲避外面的风雨;而女人,若还爱着他,就请为他留一盏回家的灯,让他在黑夜的归途中寻得到一丝希望和温暖。当他踉跄着终于找到家拍打着门时,请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知道他归来的决定,以及归途的艰辛,都是那么的值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如果不是那年北平出现了一桩由梅孟之恋而引发的血案,如果那凶手最初的枪口不是对准了梅兰芳,那么,福芝芳或许还会为了他的快乐而继续隐忍。但他的命,就是她的命,她不允许他有半点闪失。当她得知消息的时候,几乎失控,她无法继续沉默了,纵使她对梅兰芳依然懂得。或许,就是因为太过懂得,她深切地知道梅兰芳是无法真正属于谁的,梅兰芳是属于艺术的。虽然这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却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悲哀与束缚,他注定无法洒脱地由着自己的喜好去爱,去生活,去快乐,他注定要承受太多的不得已。他无法不顾一切地去爱,因为他是世人的梅兰芳,他无法做回他自己。

福芝芳终于开口了,这么久这么久,她只是默默地站在他身后,为他守护着这个家,为他照亮着回家的路。她等待他的转身,等待他的归来。她知道他终会回来,就像迷了路的孩子一样,跌跌撞撞地叩开家的大门。而此刻,他或许需要一声温柔的召唤,让他鼓起勇气舍掉外面的种种,不顾一切地回到家来。福芝芳看着梅兰芳那略带疲惫而又倍受伤害的眼神,说了那句她召唤他的话,“大爷的命要紧。”

是的,他的命要紧,因为他的命不是他自己的,他的命是京剧艺术的,是千千万万座儿的,他必须珍惜,他没有理由如此视为儿戏。回家吧,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有福芝芳的地方,才是梅兰芳的家。

对于他的归来,福芝芳依然很平静,就像他当初离开时一样。她知道,此刻他需要安静,需要一段空间和时间来忏悔他对于孟小冬的伤害,需要慢慢地从他自己再做回梅兰芳。这些,福芝芳都理解,她没有过问他是如何处理这一段感情的,她不想问,她不想知道太多自己的男人与另外一个女人的感情细节。只要他回来,就好。

她看着委屈而疲惫的梅兰芳,忽然想,如果可以,她甚至希望孟小冬可以带着梅兰芳离开,离开世人对他的期盼与欣赏;离开座儿们对他的崇拜与希望;离开新闻报纸对他的编排与诽谤;离开梅党、梅家对他的培养与依赖,让他开开心心地活上这么一回,痛痛快快地走上那么一遭,真真切切地爱一回。而其他的琐碎与繁乱,福芝芳心甘情愿一个人来承担。

她的慈悲,全部来自她对他深深的爱。

因为深爱,所以懂得。

很多年过去,梅兰芳对于当年的往事绝口不提,只是他再也不唱《游龙戏凤》,他再也唱不起《游龙戏凤》了。福芝芳明白,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他想要保护的人,他知道他的一句思念或是后悔,将对福芝芳、孟小冬包括他自己带来怎样的灾难。于是,他离开;于是,他沉默;于是,他只字不提。

只是,每当福芝芳再看到梅兰芳那忧愁的眼眸,看到他舞台上孤单的身影,她都会深深感激那个叫做孟小冬的女人,感谢她曾给过梅兰芳那么深刻的爱情与自由。每当想起这些,她都希望孟小冬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还好。

【守护】

她保护着他。

福芝芳保护着梅兰芳。

她不愿他受到一点委屈或是伤害,无论世事如何,无论今夕何夕,他似乎永远都是她初见他时的样子,如画般站在舞台之上的样子。清丽的妆容、曼妙的身段、天籁的嗓音唱着那出《黛玉葬花》,他是她心中最不可被尘世沾染的那一株莲,脱俗地站在舞台中间,接受着她爱情的顶礼膜拜。

可他也终究只是他的丈夫,一个和凡人没有任何区别的男人,多的,或许是更多的责任吧。梅家、梅党、座儿对他皆有要求和束缚,单单只剩下福芝芳对他毫无期待。因为他只是她的丈夫,他也需要最为平常的家庭生活、自由,以及快乐。于是,她竭尽全力地成全他这些平凡而朴素的要求,心甘情愿地站在他身后,为他解除一切后顾之忧。

相夫教子的信念将福芝芳从舞台上生生拽了下来,她要努力地成为梅兰芳生命中能保护他的任何角色,母亲、妻子、知己、事业伙伴,种种种种,她做到了,她做得很好。

她努力学习知识,经常陪伴他一起修改剧本,设计舞台服装。她将家里的一切料理得很好,孩子们的起居生活、学习辅导她从不疏忽。她用一颗宽容慈悲的心,默默地守护着梅兰芳的成长,一个男人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个女人的宽容,这一点她很明白。关于梅党和戏班的开支结余,她有着详细的规划和统筹,财务之事从不让他多费半点心思。他的朋友很多,对于他们的到来她总是极其热情大方,对于他们的困难之事她也都是竭尽全力地帮衬。

爱是女人的天敌。爱上了,便鲜有自我。只要值得,便没有什么不可舍。相夫教子若是当成事业来做,也是非呕心沥血而不出成绩的。女人遇见个什么样的男人,就会有个什么样的人生。福芝芳遇见了梅兰芳,她便注定要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只是因为值得,只是因为愿意,只是因为她对他的爱。

就这样,日子在琐碎与忙碌中悠悠穿过。一九三七年,却不期而至。

动荡的中国,似是再也听不起纯粹的京剧了,没了清净,没了那看戏的好心情。而那时刻的梅兰芳已然成了中国人的某种信仰,一种文化的信仰,一种即使国破家亡但只要他还在就已然可以继续坚守的信仰。纵使他不在舞台之上,但只要他没有为日本人唱戏,那么京剧的魂就依然可以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不迷失不彷徨的理由。他此生注定不是他自己,他要承担的,太多。

于是,梅兰芳守着艺术的那份清净,不再登台演出。他多么想再次为那些叫好的座儿唱上一出《贵妃醉酒》,多么想再舞着水袖潇洒地走上一遭。没错,京剧让他失去了自我,可是京剧同时又给他一个新的自我。他已经不能离开京剧,京剧也不能离开他。

在家的日子,福芝芳为了让他不觉得无聊烦闷,用心地为他营造着家庭的温暖与快乐。她甚至很珍惜这一段时光,虽然他不如往昔般显赫,但,他的心可以是安宁的,他可以时时刻刻站在她面前给她内心的安稳。那些时日里,他终于可以不是梅兰芳,而只是她的丈夫,那个温和礼貌的畹华。

梅兰芳放弃了舞台,可是日本人没有忘记他。若可以让梅兰芳为了日本人唱上那么一出,如此中日亲善便不再是个空口的说辞。得到梅兰芳,便得到了中国人的一些信仰。请他出山,成了日本人的当务之急。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梅兰芳唯有蓄须明志,以此作为托辞。他可以不唱戏,但他不能让中国人丢了气节。这对于一个深爱艺术的人而言,是个残忍的事情。告别舞台,这一别,就不知何时能重来。而比这些更为现实的事情出现了,梅兰芳不再表演,那就意味着梅家不再有收入来源,坐吃山空终有弹尽粮绝的时候,何况这一大家人每日的开销不是一笔小数目。日本人以此为要挟,命人送来百余根金条,邀请梅兰芳登台。

就在梅兰芳还没来得及说“不”的时候,福芝芳先他一步给了日军拒绝。她不能让自己的梅兰芳为了五斗米折腰,她知道梅兰芳不会收下这些金条,但她不想他又被卷入这些毫无善意的争斗中。她愿意为他出面,保全他的未来。

可以为了志气而不食嗟来之食,可以为了民族气节而将千金万银拒之门外,但,总还是要生活的呀,总还是要活下去的呀!于是,福芝芳悄悄地将自己的首饰不断变卖,以此贴补家用。她用女人独有的韧性与坚强陪伴着梅兰芳走过那几年暗无天日的生活,那些同甘共苦岁月里的不离不弃是她这些年里得到的最好回报。

清贫,但幸福。

不是所有的女人面对丈夫如此的选择都可以做到如此的深明大义;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体谅一个男人爱国的胸怀并心甘情愿地陪伴他一起勇敢地走下去;不是所有的女人面对贫穷和灾难都还可以平静得如昨日一般恬淡平静;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站在梅兰芳身后做一个得体的梅夫人。王明华、孟小冬、福芝芳,这皆是走进梅兰芳生活和生命里的人,却独有福芝芳成全了他的生活,保护了他的生命。仅这一点,梅兰芳就需要感谢她,京剧艺术就需要感谢她,全中国的座儿更要感谢她。因为她用尽一切力量保护着他,保护了他。她用一个女人独有的韧性与胸怀成全了梅兰芳的心志,天长地久,她值得拥有。

几年之后,王明华去世。福芝芳让自己的儿子为王明华尽孝,她不能让这个一生孤独的姐姐在离开人世的时候依然孤独。王明华冷清了几十年,但她离去的时候很热闹,这热闹,皆是福芝芳对这个家庭的守护,与浓浓的爱。

多年之后,梅兰芳先离世。“**********”的时候,不再年轻的福芝芳不顾一切地保护着梅兰芳留下的一切书籍、照片、剧本、服装,那些在多年之后成了后人了解梅兰芳的珍贵史料。剩在人世间的孤单的福芝芳,似是注定要给梅兰芳最后一点守护,便也不枉这一生一起走过。

再过几年,福芝芳亦离世。弥留之际,她忽然想起了初遇梅兰芳的那一天。他轻轻舞了舞水袖,就拽走了她这一生的无怨无悔;那一天,他站在舞台上孤单而清丽的样子,真好看。她为了成全他的这份美,而献出了自己一生的时光与心血。崇拜、依赖、爱,能够成为梅兰芳这个男人的妻子,或许是她内心深处最大的骄傲,她甚至感谢梅兰芳,让她这一生为爱而付出,心甘情愿。

但或许应该说感谢的人是梅兰芳吧,倘若没了福芝芳这些年里的种种,那么梅兰芳究竟会不会一直在舞台上那么耀眼呢?或许他一直想要对福芝芳说一句心里话:“一生有你,唯有感激。”

同类推荐
  • 蔡锷自述

    蔡锷自述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并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与进程,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读物。
  •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本书搜集了十八对中国名人夫妻的爱情故事。这些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经久不息。有郎才女貌,有比翼双飞,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吴祖光与新凤霞、梁思成与林徽因……有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如孙中山与宋庆龄、冰心与吴文藻、钱钟书与杨绛……其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爱情不是肤浅的,与当今社会某些三分钟热度的素食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 忧国忧民:范仲淹

    忧国忧民:范仲淹

    本书讲述了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严于自律。他生活清苦,却倾其所有帮助别人。作为官员,他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作为臣子,他不惧权贵,勇于直谏,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 卖苹果的乔布斯

    卖苹果的乔布斯

    在iPhone4S发布的前夕,乔布斯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今后苹果产品的发布会上,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乔布斯的身影了。2012年7月26日,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被《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之一,这个称谓可谓是实至名归。对于乔布斯的离世,整个世界都感到痛心……这本《卖苹果的乔布斯》是“小蓝狮子财富名人”其中一册,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
  • 绝顶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

    绝顶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

    对于全世界的影迷来说,1999年的3月7日是个黑暗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的凌晨,一代电影宗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了由汤姆·克鲁斯和妮科尔·基德曼夫妇主演的新片《大开眼戒》。17天后,在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持放映了3分钟长度的库布里克电影集锦,以表示对这位影坛奇才的致敬与哀悼。库布里克一生只拍了18部作品,其中包括一些纪录短片和电视片,数量之少与他获得的盛名似乎并不相称。但这恰恰体现了他最令人仰慕的一个方面,即他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对完美的追求近乎病态,从而引发出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来。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六道宝鉴

    火影之六道宝鉴

    吾为六道转世,吾带着书灵纵横忍界,为前世的罪孽赎罪,并清扫干净。宇智波等吾净化你,忍界等吾统治你。
  • 河流如血

    河流如血

    《河流如血》是海岩的第九部长篇小说。“河流呜咽,家国责任荡去爱恨情仇;残阳如血,风华少年饮尽一路蹉跎。”书名就出自这两句诗中。海岩的这部新作在承续了可读性极强的故事结构以及环环相扣的人物命运等“海岩特色”外,又有了不少新的变招。这部新作是一部既有以往海岩印记又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强烈的悬念、浓烈的情感及种种当下都市生活的光怪陆离会令读者爱不释卷。小说以主人公陆保良寻找因恋爱出逃在外的姐姐的下落为主线,描写了一家四口在几十年间里大起大落的命运。少年陆保良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父亲是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母亲和姐姐保珍都很疼爱他,然而这一切却因为姐姐的一场恋爱而发生了改变。姐姐恋爱的对象是父亲的拜把兄弟权力的儿子权虎,这门本该门当户对的亲事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这对恋人最终选择了出逃。在权力55岁生日那天,姐姐和权虎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家乡。也就是在这一天,因为涉嫌非法集资和黑社会犯罪,权力和他的属下被公安局抓了起来。权力被判处死刑,权虎和保珍无罪释放后消失了。在寻找姐姐的过程中,陆保良遭遇了各种情感困惑与生命危险,几度落魄,最终找到了姐姐。但此时,姐姐却因病不治身亡,保良只好带着姐姐的儿子雷雷重返家乡。
  • 清朝柔远记选录

    清朝柔远记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灵者

    永灵者

    【新书发布《平庸不止于平庸》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万分感谢!】一生苦修未果,秦浩自知不能报答圣门养育之恩,选择跳入万丈深渊了却一生,没想到却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有实力强大的灵兽,神秘莫测的未知生物,以及通过考核而成功觉醒的灵师!当秦浩带着圣门功法秘籍来到——永灵大陆!是否能为了心中守护,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 勇闯江湖王小二

    勇闯江湖王小二

    王温侯一不小心猝死进入了金庸武侠游戏世界,开始一番江湖奇遇。诸多主角,武功秘籍,神兵宝甲,江湖纷争,还有熟女灭绝一个都不能少,敬请收看大型武侠严肃纪实类文学作品《勇闯江湖王小二》
  • 重生吧我的璀璨星途

    重生吧我的璀璨星途

    两年前因选秀出道的国际女明星欧阳慧慧,因遭受好姐妹牛爱花的背叛,事业爱情一落千丈。某天出了车祸自己的灵魂到了一个陌生女孩的身体上。欧阳慧慧开始了自己复仇之旅
  • 万古道帝

    万古道帝

    万族混战的太古年间,一条由五圣西行开辟的普陀圣元大道,平息了黑暗动乱。百万年后,万族“和平”因为混沌元灵的觉醒轰然坍塌!五圣西行、救苦众生,因为第五圣人的出现,成了万族历史上最恐怖的笑话!他,因为一场意外踏入道修界,灵虚禁地,最强圣域,无耻妖祖…路,刚刚开始。
  • 21岁的喜欢

    21岁的喜欢

    18岁的暗恋,21岁的爱恋,十八岁,没有考好高考,也没有留住喜欢的那个人,21岁,爱恋的人光芒万丈,做过万里山河都有他,但是他却无法在我身边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刀剑审神者的日常

    刀剑审神者的日常

    天知道,自己竟然莫名其妙成为了刀剑付丧神,还莫名其妙成为了本丸的刀剑,重要的是,这个本丸的刀剑付丧神居然快暗堕了,那个恶心的人类是怎么回事,居然成为了我的审神者,不过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