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79500000016

第16章 跨国汽车公司改变在华投资策略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

2.1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投资策略新动向

2.1.1谋求多个伙伴和项目

最近一个时期,部分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从策略手段上讲,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除了某些公司以传统的方式继续向原有在华合作(合资)项目追加投资或增资扩股(例如:法国PSA提升雪铁龙与东风汽车公司的合作层次而增资扩股;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其北京吉普合资公司增资;美国通用向上海通用增资扩大产能以及德国大众分别向中国的两个合资公司追加投资等等)外,其他一些公司则绕开各自原先在华合资合作项目(企业),另择伙伴异地进行新的投资。在此当中,尤以日本公司的动向最令人瞩目。按照业界人士的分析,这是在运用“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同时,也是想把中国政府曾规定的“一家外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最多只能拥有两个合作伙伴”的政策“资源”挖掘殆尽(或者说将此政策规定使用到极限)。

2.1.2丰田的动向

据国内外各有关媒体报道,丰田公司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谈判合资建厂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日方将投资300亿日元在广州建立轿车厂,生产丰田佳美牌中级轿车。与之配套的日本零部件厂商也几乎同步行动,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考察调研,与当地政府洽谈合作,争取优惠条件。

2.1.3本田的新举措

2003年8月8日,本田汽车公司驻京办事处发布一条简短新闻称,其已与东风汽车公司在武汉共同对早些年就已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万通汽车公司进行重组而成立“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

此新公司以本田认购原“武汉万通汽车公司”50%的股权方式而建立,东风公司拥有另外一半的股权。按照规划,新合资公司从2004年开始生产多功能越野车。这是本田除广本合资汽车公司和在广州保税区建立的产品全部出口的三方合资企业之外的又一个合资公司。

2.1.4其他公司的动向

据称,当前,国外汽车公司在中国找第二甚至第三家合作伙伴的不只是丰田和本田,其他公司也跃跃欲试,“心猿意马”,不露声色地做着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汽车报》2003年7月29日报道:福特公司放出声,继合资长安后,还要寻找第二家合资伙伴;现代、起亚握着北京和盐城两处仍不安分;大众目前确实是否认了寻找第三家合资伙伴,但以后呢?如此等等。

2.2相关公司改变投资策略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有句成语,叫“事出有因”。某些跨国公司采用这种新的投资策略手段既缘于自身的考虑,也有一定的背景。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法人而言,如果其所经营的事业,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则不宜铺两个摊子,否则成本会大大提高,也增加了管理难度。业界人士可能还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大众曾一直想把其南北两个轿车合资公司整合起来(笔者曾亲耳听到过大众公司一个职位相当高的经理人员说过此类的话),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国际上不难做的事而最终未能办成。真是岁月流逝,世事难料。至21世纪初,不仅大众公司在已有两个合资公司的情况下欲再立“炉灶”,而且其他公司也争先恐后地要做此种有悖常理的事。由此看来,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复杂原因。

2.2.1大背景(宏观层面的原因或因素)

1.中国车市兴旺成为世界最大亮点,巨大发展潜力引起大胆遐想

(1)欧、美、日及巴西等车市状况与中国形成巨大反差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美国和西欧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出现停滞现象,由此,也涉及汽车产业。整体而论,虽然世界传统汽车市场销售规模并未大幅下滑,但需求不振、竞争激烈却一直困扰着各汽车厂商。南美洲重要国家巴西和阿根廷属于新兴汽车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繁荣兴旺景象。但到了90年代后期,由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受到金融动荡形势的严重影响而使汽车产业发展受挫,汽车市场急剧降温,销量大幅萎缩。而早先,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均看好巴西的汽车市场发展前景,给予极高的期待,纷纷在此投巨资,或设新厂,或扩大产能。在那时的前后5年间,各大汽车公司的总投资额接近300亿美元。基于这种投资热,有人(或有关机构)曾预言:巴西汽车工业即将迎来腾飞,该国汽车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耀眼的亮点;至2000年,该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和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然而,后来的发展说明,此预测与实际相差甚远。直到今天,该国汽车市场依然呈低迷状态,远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有关的跨国汽车公司投巨资刚刚建成的工厂,还未来得及投产就被迫关闭,蒙受了巨大损失。

与之相反,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推动下,近1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其增长速度约是国际汽车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10倍),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2001年起,汽车产业更是进入到新一轮的扩张期,汽车销售呈“井喷”状。2002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6.7%,其中,轿车销售量增幅更高达82%。2003年,车市继续保持较强劲上升势头,上半年,国产汽车销售量增长32%,其中,轿车销量增长79%。如此,中国汽车业就成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是很自然的。

(2)对中国车市未来发展潜力的若干预测超乎寻常

鉴于中国车市近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这两年的几乎为“火山爆发”之势),国内外业界有关人士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力充满了极度的乐观情绪,有人为此还做出了比较具体的量化预测。早些时候,笔者曾看到一家媒体的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世界知名企业家预测中国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也许是受了这位知名人士的“启发”,此后中国媒体上就不断刊载有关的对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大胆猜想。例如某某报2002年10月29日曾刊登一篇署名文章,作者预测:今后1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今后10~15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由此可见,此位作者的预测比上面提到的国际人士的预测更进了一步(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时间提前了许多)。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中国要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就意味着汽车年销售量要达到约1700万辆的规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年产量要达到约1300万辆。这种大胆的预测以及与此相类似的超常预期也是促使国外汽车厂家来华投资且趋之若鹜的因素之一。

2.汽车业赢利高,“捷足先登”者业绩好令人垂涎

近年,中国汽车市场火爆,汽车业就总体而言,也成为全国高利润的行业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估计,目前,汽车业的利润率是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两倍多。尤其是最先和较早涉足中国市场而与中方伙伴建立了合资企业的跨国汽车集团,业绩更为骄人。目前,在国际汽车工业界,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很少有超过10%的,5%左右比较普遍,个别的还更低。但大众、通用、本田等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其销售利润率均大大超过10%。这说明,跨国公司在中国造车赢利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要高得多。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可谓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捷足先登”者,长期以来,大众牌轿车一直占据着中国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最近两年的销售量更是高速增长(2002年,其在上海和长春的两家合资公司共销售轿车51万辆,同比增长约43%,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更高达52%)。据称,至2003年3月,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汽车销售量首次超过在德国本土的销售量。换言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最大的销售市场。按照该公司的规划,至2007年,大众在中国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20万辆(而其总厂沃尔夫斯堡厂的年产量也没有这么多)。这实际上也意味着,长春和上海将成为大众的第二和第三个总厂。大众的这种骄人业绩和宏大规划不能不令其他跨国公司“怦然心动”和羡慕不已。

3.全国范围内的“汽车热”

种种迹象表明,在特定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中国汽车业高成长性和高赢利性的诱惑下,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的“汽车热”。尽管还不能说已经到了“全民办汽车”的地步,但确实有“一哄而上”、“非完全理性投资”之嫌(当然,非指那些早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为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的项目,而主要指盲目上马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据国家有关部门称,现时,全国不少地区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而加以重点扶持发展,竞相打造“汽车城”和开辟“汽车工业园区”,纷纷上马所谓的“首长工程”。近年来,已有数千亿元巨额资金用于投资汽车产业。除西藏、青海等少数省区外,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制造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含微型车)生产线。为实施这些“汽车城”、“汽车工业园区”等汽车发展计划,有关单位或部门既需要引入内资,更欢迎外资投进。

2.2.2具体(中观或微观层面的)原因或因素

1.多一处(家)合作伙伴更有利于开拓和占领市场

现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跨国汽车公司均已来华布点,各自也都有市场发展战略计划。按照中国当今特殊情况,虽然从理论上分析“事业分两处(甚至三处)铺摊子”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实际上却可从其他诸多方面得到更多好处(或实惠),当事者最终算计下来认定是“利”大于“弊”。

对于来华投资的国外汽车公司而言,无论是“先行者”,还是“迟到者”,其最重要的目标是开拓市场,尽一切可能扩大份额,争取更多的用户(即使眼前或短时期内亏本也在所不惜)。从该角度上看,抢占一个新地盘比扩建(大)一个老地盘更容易达到这一战略目的。

如前所述,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弥漫着一股“汽车热”,许多省市(地区)都向外商许诺种种优惠条件。其中,除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外,令外商最心动的(可能也是无须言明的),是当地企业的汽车产品能更方便的进入和占领当地市场。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为扶持本地企业,以种种借口和名目,限制外地产汽车的进入,实际上构筑了“贸易壁垒”,形成了不平等竞争格局。近几年,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整顿和规范汽车市场,但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结果。对此状况,各跨国汽车公司是了解的。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每一个省市(地区),几乎都相当于西欧的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不仅现实的汽车需求对各跨国公司有吸引力,而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未来市场更是它们追逐的目标。这些公司在某一省市(地区)一旦建立了“据点”,还可以此为基础,较方便、更容易的向周边地区辐射而进一步扩大市场。这一攻略,是中国市场“先行者”——大众和通用等已经做过的,丰田、本田等其他公司恐怕也难以绕开这一步。

2.竞合制衡策略的运用

迄今为止,就总体而论,跨国汽车公司与中方伙伴的合作,多数是成功或基本成功的,在追求双赢的目标下,各自都得到相应发展,获得丰硕成果和利益。然而,中外的合作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和没有利益冲突,竞争与合作也有矛盾之处。在某些时候和某种情况下,两方的共同点可能多一些,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双方的矛盾可能比较突出,表现出较尖锐的争斗。在各方“明争暗斗”的过程中,为使己方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或获取较充分的话语权,往往会采取一些牵制对方或迫使对方放弃某些利益的策略手段(或手法)。所谓的“一手托两家”、“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等,就是这种制衡策略的具体运用,这类似于被古人称作的“以夷制夷”的谋略。据有关媒体猜测分析,丰田公司就是在与中国某一大汽车集团的有关合作谈判过程中,在若干重大问题上与对方意思相左、相持不下而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的。类似的策略,中国本地一些汽车厂家也采用过,据称也确实起到某种作用,不过效果究竟有多大,至今仍难以评判。但无论如何,运用制衡原理而想出来的策略手段,是商战中很普通的事。

3.丰田本田的特有原因

在当前跨国汽车公司对华投资策略手段变化的新动向中,丰田和本田两家的举动最为突出,其中也另有缘由。

据分析,两家共有的一个背景因素是,近期(尤指2004年以前),其美国有关的事业或业务呈下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丰田和本田公司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各自的收益因近来美元贬值受到较大影响。例如,2003年第二季度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下跌了8日元,结果,这一时期,丰田公司的利润就减少了500亿日元,本田公司的利润减少了190亿日元。若这一趋势今后仍延续下去,则对两家的全年乃至以后的业绩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两家企业就必须在其他市场上有更大的收获或更突出的表现。鉴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高成长性,自然就成为其重点发展的目标地,两家对在此建立新事业也很有紧迫感。

与大众、通用等公司相比,丰田可谓是中国市场的“迟到者”,但它不甘落后,已计划未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拥有10%的占有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该公司必将全力以赴,再找另外一家合作伙伴新建一个地盘是其重大措施之一。

与丰田有所不同的是,本田涉足中国市场则比较早,且与广州合资的广本汽车公司业绩极佳。为使其在中国的事业有更大的扩展,选择与东风汽车公司再上一个新项目也是很符合逻辑的事。东风公司算是本田在中国的“老”合作伙伴,早在20世纪90年代,两家就共同组建了东风本田发动机合资公司,后来又在广州建立了三方合资的本田轿车出口基地。至今,这些合资项目又都运营良好,业绩斐然。以此为基础,双方再在整车领域携手合作必将使本田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增强。

2.3新策略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跨国汽车公司对华新一轮投资动向(尤其是投资策略的改变),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的方面讲,是既有利,也有弊,“喜忧参半”。在认识和处理(对待)这一问题时,关键看你是站在什么角度上。为得出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结论,相关人员应从维护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站在全局(而不是局部)的高度,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否则,同一问题,会得出截然相反或尖锐对立的结论。

2.3.1好的后果及影响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经济学

    每天读点经济学

    你知道作为消费者,怎么做出消费决策吗?你知道作为厂家,怎么做出生产决策、怎么定价吗?你知道宏观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吗?你知道当前炙手可热的经济热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和怎么理财吗?这些都是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每天读点经济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经济学是一门人人应该懂、人人都能懂、人人都会用的学问,拿起《每天读点经济学》,我们将带你畅游经济学的世界!
  • 商界40年:弄潮儿(1989—1998)

    商界40年:弄潮儿(1989—1998)

    弄潮儿(1989—1998)1989年,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11个年头,中国更加坚定了稳定发展、实现改革开放的决心。1992年之后,中国开始深入地改革开放,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步入世贸组织,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进一步加深。这给予曾经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经济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奥康鞋业的王振滔、红星美凯龙的车建新、盘龙云海的焦家良、TCL集团的李东生等一批民营企业家开始带领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企业家们开始布局新产业,在互联网、工业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张朝阳、王传福、周厚健等人已经走在了前列。一元复始万象新。从最初民营经济不被认可,到后来“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在变,民营经济也在蓬勃地“开枝散叶”。
  • “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新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新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俄罗斯、印度和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以及发展前景等。
  • 亚东魂

    亚东魂

    《亚东魂》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亚东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党建、维稳、守边固边、抗击自然灾害等情况。
  • 后现代经济

    后现代经济

    “9·11”中坚固的世贸中心大楼灰飞烟灭,2008年坚固的华尔街投资神话彻底破灭,坚固的雷曼兄弟公司在挺立了158年后烟消云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热门推荐
  • 从动漫世界开始作妖

    从动漫世界开始作妖

    这是一个名为云飞的男人在异世界作妖的故事身为社畜的云飞,意外之下得到了穿越各个动漫世界的机会海贼王里,他成为了一位臭名昭著的海贼,桃之助:"你不要过来啊!!!"云某人:"对不起,海贼王不要,但你必须死,"鬼的世界里,他是传闻千里的最强下弦。云某"这么可爱的蝴蝶忍小姐姐,真想一屁股坐死"蝴蝶忍默默地握紧了刀全职猎人中,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幻影旅团成员....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调侃漂亮小姐姐,直到他遇到了比思吉这位金刚芭比在无数的世界里,他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走向世界的顶端...."强是几个世界的事情,但帅是一辈子的事!"穿着黑色西装,金色卷发的忘羡信誓旦旦的说道!新人新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无限流,种田流,可能无女主
  • 匪娘有毒,抢个堡主当老公

    匪娘有毒,抢个堡主当老公

    别人穿越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凭什么她林瑾然穿越就是生孩子?!别动,痛死老娘了,破孩子还不给我出来!恩,这孩子还挺萌,像个包子,什么宋家堡主?那是谁不认识,乖儿子别乱认老爹,给你娘我找麻烦。等等,为毛这么像?娃啊,他不会真是你亲爹吧?某女人一脸错愕的看着似笑非笑的某男人,额头挂满黑线,林子涵默默的捏了一把汗,他娘就是彪悍如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魂武逆

    神魂武逆

    十八年后,蛰伏护国公府,卧佛寺走出的少年叶无伤,怒踏复仇之路!他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他的世界,从此没有终点!纵横无极大陆,决战三武世界,书写传奇的路上,演绎神魂武逆……
  • 我的霸道剑气

    我的霸道剑气

    在这个世界谁的剑气高谁就高人一等,对不起我不屑于与你一斗。偏偏命运捉弄我,心上人伤害我,天下人耻笑我...那么亮剑必是最美的诗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随我道

    梦随我道

    我犹如凡人中是幽灵,在最无人知晓的地方贪婪的吸收这世间的美好
  • 蒲公英又开

    蒲公英又开

    子悦你看到了吗,你看到校园里的蒲公英又开了吗?可是当蒲公英又开的时候,你却离我而去,你怎么能离我而去呢?我多想和你在一起,永远也不要分开,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离去的那个人是我,而不是你子悦,因为我喜欢你,真的很喜欢你子悦、、、
  • 荷蔓年华

    荷蔓年华

    孤女成长为一代富贾,流浪儿变身超级白富美
  • 空间囚牢

    空间囚牢

    星球大战后,外星人或被消灭,或被赶入了寒暗的异空间,地球人封锁异空间通道,构筑了一座空间囚牢。不仅如此,解读宇宙密码的地球人,早已掌握开启四维空间的钥匙,在太典中开辟了无数附属空间。何谓‘附属’?低等之意。‘低等’何意?只能任人蹂躏之意!且看现代武器穿插于刀枪剑戟的冷兵器时代,没有无解的夸张,只有淡淡的无奈......
  • 寻向所宜

    寻向所宜

    火车上的擦肩,只能算是一场普通偶遇,住在同一所城市只能算是有缘,郊外山上的帮忙也只是碰巧。可谁来告诉她,后来他频频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又怎么解释?人生无处不相逢?此文不虐,无狗血情节,暖暖的都市校园文,满满的是静静流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