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7900000019

第19章 近代连环的发展(2)

由于“十年浩劫”,文化艺术受害最深,使广大群众及青少年处于精神食粮极度饥馑之中,他们迫切需要各种文化读物。中国连环画应运而生,迅速填补了这个空档,作出卓越的贡献。这是因为连环画在建国以后的17年间,已在群众中深深扎根,很受群众的欢迎;同时,由于它具有文图结合、以改编为主、编创队伍强大等特点,在出版物中,它像是一支行动快速的轻骑兵,可以在短期内大量的编创出品种繁多的作品来。所以,它在这场“救荒”战役中居于特别有利的地位,再加上广大连环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大胆解放思想,冲破“左”的条框束缚,促使中国连环画事业得到一个全新的飞跃。一时间,连环画在读者心目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不仅美术专业出版社出版连环画,其它一些非美术专业出版社也都争着出版连环画,形成全国范围空前繁荣的连环画出版热,促使中国连环画发展到一个辉煌时期。

说它处于辉煌时期的根据,亦有三个最显著的标志:一个是出书数量猛增;一个是作品的艺术质量有很大的提高;还有一个就是连环画的理论研究不断开拓,专业机构相继建成。这些都显示连环画事业发达兴旺,成就辉煌。

先说出书数量。据统计,从建国之初到1963年的14年间,各地共出版连环画1万多种,印行7亿多册。而1975、1976年,每年印数已达2亿余册。1980年,出版1400种,印数超过4亿册。1985年又达到3,000余种,印数高达8.16亿册,约占全国图书发行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历年来中国连环画出书最多的时期。这期间,不仅连环画册出版繁荣,而且,连环画期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竟相出版,像北京的《连环画报》和广州的《周末》画报,其每期发行量都高达百万份之上。

其次,再说说这一时期中国连环画艺术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意味着它和“文革’前17年间的作品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彩,有显著的提高,而且,还意味着在整个美术领域,这几年连环画的发展和进步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在1985年六届全国美展的评奖中,连环画共有23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4件,银奖4件,铜奖15件,在诸画种中获奖比例最高。1984年在瑞士举办的国际连环画节,我国参展的作品有14件,获“特别荣誉奖”。当然,作为真正检阅中国连环画成就里程碑的乃是1981年和1986年举办的第二、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第二届共有110件作品获奖,其中绘画77件,脚本33件。第三届总共有146件作品获奖,又远远超过前两届获奖的数目。形成这种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众多有造诣的画家都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一方面也由于出书很多,自然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竞争的机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白求恩在中国》(锺志诚编,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绘)、《白毛女》(大鲁改编,华三川绘)、《人到中年》(王素改编,尤劲东绘)、《月牙儿》、(李全武、许勇民编绘)、《嘎达梅林》(锺志诚改编,许勇、顾莲塘、赵奇绘)、《罗伦赶考》(羡志改编,高云绘)、《李慧娘》(王肇歧改编,徐恒瑜绘)、《辛弃疾》(陈全胜绘)、《三个法庭》(费声福编绘)《甲午海战》(林锴绘)等。

《资本论》

《资本论》再说说连环画理论的开拓和专业机构的建立。在这样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也大大促进了中国连环画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各地报刊上不断刊出有关连环画的理论研讨文章。在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专门研究连环画理论的丛刊《连环画论丛》(后易名为《连环画艺术》,季刊,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出版40余辑),为连环画工作者研讨理论提供了园地。林敏、赵素行编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连环画艺术文集》,对此一时期的理论文章作了比较全面的辑录,收文两百余篇。1983年5月,中国连环画研究会正式成立,中国连环画界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它的建立为促进中国连环画事业的更快发展,特别是为开拓连环画的理论研究、经验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8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也成立了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它为连环画的创作繁荣,也开展了许多活动。这一年,经文化部批准,还成立了中国唯一的连环画专业出版机构——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中国连环画事业的飞快发展,推出上述专业机构的建立;这些专业机构的建成,耳促进了连环画事业更快地发展。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为连环画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广大连环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终于把献身的事业推向鼎盛的高峰!

改革时期

在辉煌的热潮中,也出现了令人担心的隐忧:首先,由于出版连环画有利可图,大家争抢出书,难免粗制滥造,自毁声誉;另一方面,读者的购买力毕竟有限,盲目多出,又势必供过于求,造成销售滞呆,图书积压。其次,由于某些作者过分倾注于艺术形式的探索与追求,又往往忽视群众的需要,生产一些群众不喜欢看或看不懂的作品。所以,在中国连环画初登艺术殿堂不久,就听到连环画应该走出大雅之堂的呼声了。人们不禁自问:难道辉煌过度就会像流星一样跟着火花消失走向自己的末路去吗?

果然,好景不长,1986年,中国连环画的出版开始大滑坡,品种跌至1995种,印数跌至1.33亿册。到1987年,又跌至1248种,0.79亿册。以1987年和1985年相比,品种减少了58.65%,而册数则减少了90.33%。其后几年,也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出版单位怪书店不订货,渠道不畅;书店则害怕进货销售不出去,造成无法承受的积压。看起来供销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经过一番调整,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一向销售兴旺的连环画却由此一蹶而不振呢?可见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又使我们不能不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许多新兴的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确拉走了不少群众。特别是电视这门综合艺术,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它具有的艺术特点和魅力,为许多旧艺术形式望尘莫及,都受到很大的冲击。连环画自也不例外。所以,跌入低谷的问题,也不只是连环画一家,像电影、戏曲、博物馆、图书馆……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除此之外,也还有连环画本身的原因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从连环画内部和外部的诸种关系中去寻找问题和寻求解决之路。这就是近期以来,我们连环画工作者感到困惑并正在深入探讨的各种问题。对此,我们将在下一章里详加论述,这里暂且不谈。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连环画工作者并未气馁,而是想方设法,努力开拓,以求迅速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也是颇有成效的。首先,大家看准了少儿读者不断增大需求的状况,而集中力量编创出版了一些适合少儿阅读的读物,很受广大少儿读者和家长的欢迎。此外,大家又充分发挥连环画所具有的可以传播知识、寓教于乐等多种功能,而着眼于成人读者,编绘了各种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的套书,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使一些多部头的、高档次的连环画得以出版,并纷纷进入某些成人读者的高雅书斋。在1991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又评出《地球的红飘带》(沈尧伊绘)、《靖宇不死》赵奇编绘、《呼兰河传》(侯国良绘)、《皮九辣子》(贺友直绘)、《斗牛人》(李树仁绘),以及《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绘出版)等优秀作品。凡此这些,虽然都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总的说,我们还未真正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这仍然是我们面对的严峻的现实。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连环画事业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改革不能停步,不进行改革就没有出路!所以,我们不把这个时期称作“低谷时期”,而称作“改革时期”,就是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肩头的历史使命。

二、所处的地位及继续发展

当前中国连环画所处的地位

我们的连环画前些年从辉煌时期猛然族到深深的低谷,而又长期无法摆脱窘境,这不免使一些同志对此感到悲哀和困惑,认为这是极不正常的事情。其实,不管是辉煌还是失落,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偶发事件,而皆是当时的社会生活所包含的各种条件的变化所使然。所以,连环画在社会文化生活当中不可能永远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它必然要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停地发展和变化。如此说来,它过去一段时间那么辉煌,也未必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譬如说,它的出书册数竟占到全国出书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不是就太多了些?而别的出版物又出得太少了呢?这种失衡的状态正说明:它在辉煌时期即已孕育着跌落的危机了。

可是,在读者需求和连环画生产这一对供需矛盾中是很难做到完全平衡的。它只有在供需的不平衡中逐渐调整关系,才能达到相对的平衡。在我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不管它处于辉煌还是低谷,作为一个阶段来说大体都是处在供需相对平衡的位置上;否则,如果供需严重失调,就会根据市场法则进行调整,最终找到基本相适应的位置。这些变化规律,都不是由我们主观愿望而随意决定的。由此可见,今天连环画生产萧条,正与读者对它的需求冷落相适应。除非我们大力进行改革,找到刺激读者产生新的购求欲望之路,否则,这种状况是很难改变的。

当前是个快速改革的时代,在文化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和由此而形成的诸多新观念。譬如,电视、音像的蓬勃发展,已走进许多人的家庭,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项目。此外,在都市里进出卡拉OK歌舞厅、外出旅游等,也成为不少人文化消费的新风尚。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对旧有的,文化项目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惊呼陷入低谷困境的并不只是连环画一家,还有严肃文学、电影、戏曲、甚至博物馆、书店等等,也都产生某种危机,纷纷寻找出路。所以,连环画今天之陷入困境,并不单单是过度辉煌的自我否定,更主要的原因乃在于改革大潮中各种文艺样式形成尖锐的竞争机制,为了争夺社会支持而互相撞击,所形成的一个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任何文艺形式都无法逃避这场生死攸关的竞争。也只有在这场竞争中,我们连环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革新,才能重新找到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适合于自己的一席位置。

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们是深信不疑的,那就是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连环画是不会灭亡的。因为它的文图相结合的最本质的艺术特点,具有很强的优势,是任何其它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群众需要它,它能满足人们在其它文艺形式中无法满足的需要。除了它所具有的文图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魅力之外,作为印刷读物,它还有方便易读、经济实惠等特点。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设备条件,不论在何种环境下,只要花少许钱购买一册,即可得到图文并茂的艺术享受。所以,它必然能长期生存下去。它理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

事实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虽说我们今天的连环画仍未走出低谷,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连环画书都无销路。有不少连环画册,一版都印数万册,乃至数十万册,有的连环画期刊,每期都发行数十万份。这在当前各类文艺读物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算是很可观的数字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你所编绘的东西能否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今后连环画在读者心目中究竟会占有什么位置,也只能在不断探索中努力改进我们的工作,以适应广大读者需求当中去寻得。

中国连环画继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连环画之所以陷入低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们在上一节中提到的文化战线相互竞争的大趋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我们的主观因素,即是说我们今天的连环画基本上仍然是几十年来的老传统、老面孔,尚未能踉着改革大潮的汹涌脚步快速前进。而今天读者的条件和需求却有了重大的变化,我们不能与之相适应,编创的一些作品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因而遭受冷落,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然则,我们应该如何加紧改革的步伐以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呢?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读者,认识今天的读者着了什么变化?他们对连环画有何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深入研究连环画本身,它为何对今天的读者缺乏吸引力?它自身的功能如何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我们常说的关连于画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这种供求关系,使之达到相适应的程度。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连环画继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再思索,再认识。

(1)寓教于乐

有人讲:过去群众的文化生活贫乏,许多人以看连环画为主要消费方式,现在经过改革开放文化活动方式大为增多,它们吸引了众多群众,因而看连环画的就少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活动方式花样更多,为什么他们的连环画很有读者,而且长盛不衰呢?看起来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不久前,在《中国妇女报》、《北京报》发表的调查文章表明:当前仍有50%以上的青年人的业余生活主要还是以读书看报为主。即使是50%,其数量仍是很可观的。他们阅读的对象,则“多为通俗小说、娱乐性杂志以及晚报周末报刊等”。这当中并未提到连环画,说明读者对连环画变得冷淡了。这是否和连环画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消遣娱乐的要求有关?连环画应否是群众娱乐消闲的读物?便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

我们在前面的篇章里曾经谈到连环画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和娱乐等功能。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其教育性,而忽视其娱乐性,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娱乐是人类本能的基本要求,文艺活动是其具体实现。人们只有在文艺活动中得到满意的休息和娱乐,才有精神和劲头去继续劳动和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文艺的娱乐功能必然会受到群众更多的关注和需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教育和娱乐有其矛盾性,强调一方,自然就要削弱另一方。但是,它也有统一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真能做到这一点,文艺便会得到协调和发展。所以,娱乐性较强的连环画;并不一定就降低它的教育性,如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笑画连篇》,虽说是娱乐性很强的作品,但大都具有深刻的寓意,能给读者以启迪。否则,你有再好的内容,却无吸引读者阅读的趣味,其教育性也无从发挥。所以,只有强调;“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发挥连环画的多种功能。

同类推荐
  • 王林自选集

    王林自选集

    《王林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王林自选集》分为四个部分:数像时代艺术何为,当代艺术创造性何在,为什么是威尼斯,艺术家何以独立。本书反映了近20年来当代艺术批评的实况,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无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书对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近十年来的趋势和走向,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 世界绘画艺术(上)

    世界绘画艺术(上)

    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雕塑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小篆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小篆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 记忆红楼

    记忆红楼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策划、拍摄、制作长达三年之久。这部鸿篇巨制既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是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诸神联盟

    异界诸神联盟

    明阳星上人类捍卫自己的领土,与铁兽军团展开一场史诗级的战争,以此同时这颗星球的科技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我们即将见证他的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冷兵器时代进化为超级文明。每一个混乱的时代都会伴随着英雄出现,他们被称为诸神联盟。
  • 还原吴三桂

    还原吴三桂

    描写吴三桂一身经历。披露历史真相。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事实。让后人更清楚的知道吴三桂的本来面目。所以编写了这个剧本。故叫《还原吴三桂》。在这之前人们对吴三桂及其历史事件的理解。是片面而模糊的……其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歪曲和隐瞒了历史真相。通过本剧人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更客观的认识吴三桂这个人……
  • 剑神风云决

    剑神风云决

    人生百年不过生死一场,走遍七界谁为最狂。
  • 我的反派大人有点甜

    我的反派大人有点甜

    云铭因为一场意外,被迫投身进入三千世界,在此她遇见了扰乱一生的男人。为了达到目的,她利用他,甚至陷害他,但他眼里温柔从未改变,“你是我放在心尖的人,我怎么舍得伤害你?”所谓虐夫一时爽,追夫火葬场。云铭开始了穷追不舍的追夫旅程。“你的温柔打动了我,我想用余生陪伴你。”
  • 伏羲前传

    伏羲前传

    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星空、世事充满幻想;事业虽有小成,对文学仍有敬畏之心,不懈追求。小说以H星与K星的战争为背景,伏羲与女娲作为普通的战士,在一连串的神奇际遇后,奔向地球……
  • 奈何笙笙有婳说

    奈何笙笙有婳说

    据说“洛斯私服”背后的BOSS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小丫头?安珺婳,23岁。“洛斯私服”CEO,是豪门名媛渴求的神秘设计师。言律笙,26岁。金融界数据大佬,江森集团幕后老板。一天,山顶琉枫别院来了个不速之客,被言律笙一把逮住,提起那‘贼’的领子就要往外走去。他那黑耀般的双眸直勾勾地望着说:“你是打算自己说呢?还是来点刺激的?”安珺婳抬起头看着威胁她的人,一秒落泪。见到这一幕,言律笙眼神开始慌乱,都没对她做什么,这丫头咋还哭了呢?婚后,“笙笙~我要吃葡萄。”半小时后,言大佬端着一盘去好皮的葡萄肉一颗一颗喂躺在他怀里的女孩。不,不是女孩!她已经是我的言太太。这是一个大灰狼征服小狐狸的故事。(腹黑数据大佬VS狐狸怂包设计师)
  • 绝世杀手:废材帝妃惹不得

    绝世杀手:废材帝妃惹不得

    人家穿越过去都是千金大小姐,自带修炼圣武。而她,顾倾雪穿越过去既不能修炼念力,又被自己亲生妹妹所陷害。“喂,顾倾雪,又有人开始要来追杀你了,你还不快点逃吗?”“嘿嘿,我可不怕,这次不只是我一个人了哦,我还有个无比强大的师傅呢!!!”顾倾雪微微一笑,表示自己什么都不害怕。“你不要想了,我是你师傅,你是我徒儿,我们两个永远都不可能有结果的!!”“好,好一句师徒,既然你这么不想要看到我,那我走!”转身,坚强的向前走着,就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场不被别人所看好的爱情,一场被别人抛弃的爱情,最后留下的真的只有伤害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地球崛起到横行宇宙

    从地球崛起到横行宇宙

    悲催的苏辰因一次逆推,得罪了一个背景惊人的牛叉二代,在被追杀的途中遇到了末世的到来,因为途中一次奇遇,以及从小修炼的古拳法,从而崛起于地球,再到横行于宇宙星空。这是弧光第三本书,主要是换了份工作,终于不像以前那么忙了,就把在脑中盘旋了近两年的构思写了出来,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银紫色的爱情

    银紫色的爱情

    千银尘,凌紫冰的爱情故事却又像是一盘调色的颜料,话不多说,喜欢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