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7900000010

第10章 连环画的图文并茂(1)

一、文图结合的原理

从共性到个性

我们说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艺术的基本原理,这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源于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连环画的特殊规律。

任何一种艺术都要遵循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在相互关联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常说: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诗是一种有声的画,画是一种无声的诗等等。这些话正道出了各种艺术之间相通或相同之处,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各种艺术之间的联系方式,不仅可以互相吸取,配合,还可以由两种或多种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独立艺术。如舞蹈与戏剧结合产生舞剧;戏剧与音乐结合产生歌剧;戏剧和电影、电视则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等等。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它也是在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的文图相结合的理论,符合艺术的基本原理,也可以说来自艺术的基本原理。

同时,我们还知道任何一门独立的艺术,都在使用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手段来进行独特的艺术创造,完成特殊的艺术使命,否则,便不能称作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譬如,音乐则是以各种音响为手段,来创造美妙和谐的声音曲调,以声传情;绘画则是以色彩、线条为手段来创制具体可见的造型,以形传情;文学则是以语言文字为手段来创造一种表象或想象的形象,以言达意。连环画呢?它则是使用绘画和文学两种手段,并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图画故事或者叫故事图画,以言和形相结合的方式来传达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文图相结合是连环画艺术的根本特色。文图相结合的原理是连环画艺术的独特的基本理论。

从相异到相通

为了解释连环画文图相结合的特点,有人曾在研究文章中以1+1=?的公式来说明问题,其结论是1+l≠2,而是1+l=l,以此来说明连环画的文图结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以这个公式来说明结合的原理未免有些含混不清。因为,其一,文和图二者具有不向的性质,不同性质的东西是很难以数学的方式相加的。而且,相加和结合的概念也是不容混淆的。其二,这个公式后面的1是什么性质?它与前面的两个1有何区别?从这个公式中也很难看个明白。

然则,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究竟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呢?我觉得与其列个什么公式,还不如从其内在联系中做些剖析,更易于使我们弄清这种关系。在这一方面,德国18世纪的文艺评论家莱辛在他的《拉奥孔》一书中讲到的诗(泛指文学)与画相异而又相通的理论,对于我们探讨这一问题颇能给予一些有益的启迪。下面我们参照莱辛的一些观点,对于连环画的文图由相异到相通到相结合的内在联系作一番探讨:

(1)相异莱辛认为:文学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其界限是很分明的:第一,就题材来说,绘画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文学则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或称情节)。第二,就媒介来说,绘画用线条颜色之类的“自然符号”;文学则使用语言的“人为的符号”。第三,就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所描写的物体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是平铺并列的,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借助于想象的较少;文学用语言叙述动作情节,主要诉诸听觉,因为语言本身是观念性的,而动作情节又是先后承续,不可能一霎时就掌握整体,这个整体是要由记忆和想象来构造的。

由此,我们认为在连环画的文图关系中,相异是二者结合的基础。因此,要强调尊重各自的独特性质,二者既不是相加,也不能互相代替,只能是有机的结合。结合,自然不免要受到相互的制约,但是,应该努力做到在相互制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才是最理想的结合。

(2)相通莱辛认为:文学和绘画虽然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却又是相通的。因为文学所描绘的动作情节并非独立地存在,须依存于人或物——即物体。所以,文学也能描绘物体,但只有通过动作,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绘画所描绘的物体,亦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在持续运动。所以,绘画也能摹仿动作,但是只能通过物体,用暗示的方式摹仿动作。

由此,我们又认识到文图关系中相通的一个方面。这一内在联系使文图的相结合有了可能,它为他们之间铺设了一座结合的桥梁。一般说来,作家在他先后承续的叙述中,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特征,他所选择的那一特征应该是从这一特征看到那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而画家在作品的并列的布局里,只能运用动作中某一顷刻,所以应该选择孕育最丰富的那一顷刻,从这一顷刻可以最好地理解到后一顷刻和前一顷刻。连环画的文图结合,则除此之外,还有更紧密的结合关系,因为它已由相通融为一体,所以,不仅描绘的题材是相同的,而且,可以做到时空交织,使用多种媒介符号,从不同的感官来接受艺术的多种功能。

(3)结合莱辛认为:把多种美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以便产生一种综合的效果,这种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就要随这些艺术所用的符号的差异而定。一般说,因为人为的符号是人为的,它们与自然符号的结合总是可能的。但是,人为的符号同时也是先后承续的符号,而自然的符号却不是全都先后承续的,而是有一种须同时并列的。所以,不言而喻,人为的符号和这两种自然符号的结合就不能同样的容易,也不能同样的贴切。举例说: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符号和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自然符号的结合,在—切可能的结合之中,无疑是最完善的,譬如诗与音乐的结合。其次,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的符号与诉诸视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的符号二者的结合,也较为容易贴切,譬如诗与舞蹈的结合。其次,诉诸听觉的先后承续的人为的符号与诉诸视觉的同时并列的自然的符号二者的结合,就比较困难些,常常是不完善的结合,譬如诗与画的结合。由于画和诗所用的符号有在空间中并列和在时间上先后承续之别,它们就不能从结合中产生综合的效果,而只是一种艺术服从另一种艺术的结合。

对于莱辛的上述观点,我觉得他对前面两种情况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至于讲到第三种情况诗与画的结合,就不见得完全正确。固然,诗与画的结合有其困难的因素,这点不容忽视。有些初学编绘连环画的人常常不能将文图创作很好地结合,其原因之一就是把文图结合看得很简单很容易,没有认识到它的难度。但是,诗与画的结合,不仅与媒介符号有关,还与艺术理想和心理功能有关。特别是中国的诗画都很讲究意境美,这也是文图结合的重要契机。关于结合的问题,在莱辛的遗作中还只是个提纲,并未写成文章,也就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而且,他的这些研究和分析都是就单幅画讲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多幅连续画的问题。就连环画的文图结合来说,除了媒介符号、艺术理论和心理功能之外,多幅连续的特性也是文图结合的重要契机。这一点和一般单幅画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连环画的文图结合也很难说是一种艺术服从另一种艺术的结合,而有其独特的法则和特殊的规律。

从相同到相异

我们说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的基本原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说中国画的图画与题跋诗文的结合及文学作品的插图不也都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吗?所以专说文图结合是连环画的基本原理,似乎还没有抓住连环画艺术的根本,至少是和上述二者的基本特征有些混淆不清。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回答,阐述一下连环画与上述二者的异同:

的确,在中国画中图画与诗文的结合、书法的结合、印章的结合,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貌的重要因素。它与连环画的文图结合的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此有必要稍加介绍。中国画的题款究竟起始于何代,无从详考。但前汉时麒辚阁上的功臣像,都题有姓名和官爵,该是较早的文图相结合的形式了。汉末的书画家蔡邕所作的将相图,既有画又有他亲笔书写的赞,是把书、画、文三者结合在一起了,故时称“三美”。可惜这些绘画今天都看不到了。但从今天尚能看到的一些汉画像石中还能领略当时文图相结合的面貌。如山东历城孝堂山祠画像石“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即刻有隶书“成王”二字。另外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曾参杀人”的故事,图下的标题是“谗言三至,慈母投杼”。图中还有24字的赞语。这里的文图结合比上一幅图更丰富了。流传到现在的孝堂山祠画像石《周公辅成王》故事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卷,即是根据张华的原著所绘,并将张华的赞文书写在画旁。他所画的《洛神赋图卷》,则是根据曹植的原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画出来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摹本,即将原赋题录在画面上。这些作品又使文图的结合达到更高的境地。到了宋代,文人画家苏轼、米芾等人又将诗文书法带进绘画领域,在画面上增加了题跋。及至明清时代,几乎无画不题跋款,已成为普遍习惯。综观中国画所具有的文字内容,包括画题、署名、创作年月、印章、题诗词文跋等。其中诗文与图画的结合可说是中国画图文结合的核心,有的是先有诗后配画,有的是先有画后配诗,也有的诗画同步;有的是自画自题,也有的题画出自不同人之手等等,方式多种多样。关于题跋的作用,潘天寿先生说得好:“中国绘画的题跋,不仅能起到点题及说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趣,加深画面的意境,启发观众的想象,增加画中的文学和历史的趣味等等作用。”

武氏祠画像石《曾参杀人》故事初看起来,中国画与连环画的文图结合的确很相似。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长期以来,连环画被人们视为绘画的一种,它是从绘画的范畴中逐步分化演变独立出来的,因而它必然带有中国画传统的特色。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很少见到有人称中国画为文图相结合的艺术,而专称连环画为文图结合艺术的人又很普遍,其道理又何在呢?因为细想起来,它们之间在结合的内容和方式上还是差异很大的:

从内容方面说,连环画的文图相结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离开另一方就很难独立存在。而在中国画中,有无诗跋文字却并不是它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有一些中国画虽无题跋,仍然可以独立存在。配有诗文的中国画,其诗文对于绘画也主要是起配合的作用,文图皆有很大的独立性,结合起来固然很好,分离开来也仍不失其独立欣赏的价值。连环画的文图却具有一体性,不仅不能分开,还必须结合起来欣赏。

从形式方面说,中国连环画的文图结合,其关键是内容的结合,而在形式上则常是文图分离的,所以其文字多在画面之外;即使有的画面有人物对话,也只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和表达人物思想,并非画面构图所必需,因而,画面的文字也不会为图画增色。而中国画的文字部分则大有讲究,诚如清孔衍拭在《石村画诀》中所说:“画上题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清方熏《山静居画论》也说:“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而益妙。”这就是说,题款运用巧妙,可以为画面构图增添光彩,形成一种题款美。这是中国画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美,而连环画却没有这个特色。潘天寿先生又说:“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与中国的传统戏剧一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中国画则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二者显然是不能混同的。

至于说到文学作品的插图,它的确与连环画更为接近,有些在情节表现上跳动较大的连环画,就带有插图的性质。但作为插图艺术的本质特性来说,则和连环画艺术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与文学作品的结合也是可有可无,并非绝对必需的。实际上,也只有很少量的文学作品,才配有插图。其次,插图的艺术功能主要是配合原作帮助读者提高阅读兴趣和加深认识的作用,因而常是少量的,不连贯的。它不可能像连环画那样要求文图全面结合,通过众多的连续画面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觉得说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的基本原理,的确是恰当的。中国画和插图艺术虽也有文图结合的因素,但并非它们根本的特点,也不是它们追求的目的。因而,我们平常很少听见有人称上述二者为文图结合的艺术。而大多数连环画工作者及文艺工作者都称连环画为文图相结合的艺术的道理,也恰在这里——文图相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艺术的根本原理,正是由于这一基本原理才奠定了连环画艺术的独立地位。

基本原理内涵概述

正因为文图结合的理论是连环画艺术的基本原理,所以,我们在探讨有关连环画艺术的各种问题时,都离不开它,或者说,必须在这个原理的指导之下才能进行。我们在前面几篇论述连环画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创作实践时必然要在多处谈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它是上述探讨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文图结合的理论,也并不是在这《结合篇》里才开始创立,而是在前几篇里早就对它作过不少论述和分析了。为了避免重复论述,也为了使我们对它有一个更明确、完整的认识,在此有必要将散布在前面各篇中有关结合原理的主要内涵加以归纳和总述:

(1)连环画的诞生是文图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了适应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艺术的愿望和要求;而且也是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是顺应艺术发展的规律,以满足艺术发展的要求。

(2)连环画是文图一体的艺术。文图密不可分。文学脚本为绘画提供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绘画的基础。绘画则是文学脚本的直观表现和艺术造型,对于一部作品的质量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文学和绘画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一旦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融为一体,便产生了比文学和绘画更具特殊艺术魅力的优越性;同时,它们的结合由于互相制约又产生了新的局限性,又有某些不及一般文学和绘画的地方。我们创作连环画,应尽力发挥其所长,克服其不足。

(4)连环画的创作过程,就是文图相结合的过程。文学脚本的任务在于使故事图画化;绘画的任务在于使图画故事化。文图相结合的方法是连环画创作的基本法则。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修订版)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演技六讲

    演技六讲

    《演技六讲》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从斯坦尼体系到美国方法派的重要里程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典表演教材。本书是作者基于其在美国实验剧院的上课实录创作而成的,通过一个导演与一个初学表演者对话的形式,介绍了表演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全书共分六讲,分别阐述专注力、情感记忆、戏剧动作、人物塑造、观察、节奏等基本概念,文字生动,深入浅出,可供初学表演艺术者和表演艺术爱好者参考。
  • 节奏与构图的探索:世界舞蹈史(下)

    节奏与构图的探索:世界舞蹈史(下)

    这套教材一方面注重教给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另一方面也注重教育规律的把握,注意知识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通过活动课、实验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热门推荐
  • 乐育堂语录

    乐育堂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刀斩断仙魔路

    一刀斩断仙魔路

    少年就该在阳光下挥洒着汗水,少年就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掌尘世间

    掌尘世间

    他是最后一名殿堂弟子,身上肩负着殿堂的传承与复兴。看他如何逆了这世间仇人,让这薪火燎原、、、
  • 说撒你准备

    说撒你准备

    风雨众色,窗外儿总是不平静,烛火照着14岁少年的脸庞,充满了稚嫩。
  • 快穿之男主你人设崩啦

    快穿之男主你人设崩啦

    月钰只想安安静静做条咸鱼,可是上天作祟。让月钰不仅死了两个身为孤儿根本不存在的爸妈,还因葬礼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被全网批评。月钰跳楼了,不是因为受不了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言论,而是觉得楼上空气好,配方便面绝佳,结果,一个脚滑,摔下去了——她死的那一天,全网都在说她做贼心虚。月钰死了,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认为的,直到听到自己脑海里出现——“男主请幸福系统已启动,2458为您服务。”从此,月钰便开始了为男主幸福而战的“美好”生活
  •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太阳没有故事,只是有些不得不处理的事故。
  • 一曲天涯

    一曲天涯

    唯此间江湖年少,偏爱纵横天下,恩仇趁年华轻剑快马,红尘未破也无甚牵挂只恋生杀,醉里论道醒时折花。传言道江湖年少,不谙世事繁华,是敌是友不妨一战罢,待何人何年有心与我拭血论茶,梦里依旧明月天涯!————————————————————————《明月天涯》的歌词做简介吧,为了呈现自己心目中的天涯明月刀!!
  • 来自星星来自你

    来自星星来自你

    王者大陆上风云突变,跌宕起伏,云梦泽已不再平静,守护着这里的云中君、鹿灵阿瑶和远道而来的陌生人——稷下学院星之队队长曜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产后养生宜忌

    产后养生宜忌

    我们都知道妇女在产后一般身体都比较虚弱,这个时候我们都建议妇女要多进补,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因为身体的虚弱所有也需要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