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3300000022

第22章 禅与情理和心净(2)

佛法著重慈悲与智慧,推行佛法的修行,就是在推广慈悲和智慧的运动。人人都有慈悲与智慧的心,社会一定能够净化,我们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人弘扬佛法,劝导人们接受佛法、修行佛法。

但愿诸位都是有慈悲、有智慧的修行者和弘法者。祝福诸位!

四、心净国土净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世界还不能够称为净土世界。我们所处的环境,实际上是心境的写照。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心境而感受到不同的境界。当心中感到欢喜愉悦时,所见到的世界也比较美满,倘若心理不健康或有烦恼苦闷时,所见到的世界、所处的环境,也就不尽如意。在未成佛、未解脱之前,环境影响我们的心,所谓心随境转;当然,我们的心也可以改变我们的环境,即境随心转。

在古代,盂母三迁的目的,是为觅得好环境,让她的孩子在人格心理上更至健全。在佛教的立场,这世界的诱惑太多、障碍太多,无法使我们顺利修行,因此,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其有宏大的慈悲愿力,凡有意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他必接引。到达西方之后,处在很好的环境,修行很容易就可以成功,所以一定要改善环境,或到清净的环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环境影响我们,使人格升华、使心得清净。

境随心转是另一个方向。这世界虽非净上,虽不像阿弥陀佛般的净土,可是若靠自己的努力,在未达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所见到的世界,也是比较清净的。

心是什么?心可分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类。所谓物质的心是指心脏,头脑。一般人说“我心里很难过”,“这样的麻烦事,使我很头痛”,心里难过就是心急,心脏负荷过多,头痛就是心里很烦恼、心情暴躁。

精神的心,包括感情、理性、思想、观念等。这些虽然和头脑都有关联,但头脑却不等于精神,头脑是精神所依,精神是头脑产生的功能。

从佛学的立场来看,头脑细胞的意根加上意识才是心。人死后,头脑虽在,但是已经没有感情、思想。电脑可以记忆,录音带可以记忆,但是它们没有思想,有生命、有精神的头脑才是心。

五、烦恼心和清净心

佛教所谓的“心”是指烦恼心和清净心。你、我、他,贪、瞠、痴,无常、苦等,是烦恼心。所谓你我他就是分别的意思,对接触到的人、事,物产生的反应。

有人问我:“佛经说无执著就是无分别、无烦恼,我们是否可以无分别?”

我说:二逼是不可能的。当下的你问我答,你我之间无分别吗?”

“所有的宗教都一样,只是用不同的名词而已,有的称佛,有的称耶稣、上帝、神。”

我说:“不一样,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譬如一个女人,对其父亲而言是女儿,对她的丈夫而言她是妻子,对她的儿女而言,她是母亲,对她的老师而言,她是学生等。虽然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层次,见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人。因此,由于宗教立场或身分立场的不同,见到的环境、对象便不一样。如此,怎么可能无分别呢?

虽然,一切事,一切现象,一切人有不同的位置、立场和不同的环境,但对自己的感觉而言,不要当作是和自己有冲突或无冲突。这种感觉越减少,见到的世界越和谐。

“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事”,我曾经用这三句话疏导你我他之间的问题。虽然有你我他的分别,可是自己不生烦恼,这是菩萨的心境和心量。我们虽不是菩萨,但是也可以学习“模仿。他家有事,帮助他;你家有事,帮助你;但是自己没有事,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你、为了他。用这种心态,多关怀他人,则会减少与他人起冲突或矛盾的机会,较不会产生烦恼。

贪瞠痴是你我他的具体表现。所谓你我他,其实就是“我执”。有“我”才知道有“你”、有“他”、有“我希望……”、有“我不希望……”等念头。

一般劝人不要贪、不要瞠的人,若要他本身完全不贪不瞠,是很不可能的。若能完全不贪不瞋,就是圣人。若以圣人的尺度期许是对的,却不必要求他人或自己都是圣人。

凡人即使不贪财,也贪名、利,不贪名、利,也贪五欲,身体是依五欲而生存,既然生在欲界,未真正入定或解脱时,对于色、声、香、昧、触任何一样,无不是贪。一般人贪五欲,修行的人,即使修苦行不贪求五欲,也有贪,贪的是圣果、圣位。得解脱,才真不贪。

对于不喜欢的人、物、或环境等,欲离不能离,想要而得不到,就有瞋心。这和身体与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身体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生活有利的就贪,贪不到就瞋。对自己身体有利的,不希望离开,强迫离开,便起瞠心。与自己的名利起冲突,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生不欢喜心,也是瞋。

六、智慧如镜子

清净心也是智慧的佛心。烦恼心使我们痛苦,使我们生生流转六道中。烦恼心越少,投生的层次越高,智慧越增长。智慧如镜子,烦恼如尘土,镜上蒙尘是愚痴,拭去尘埃现智慧。六祖惠能大师到五祖弘忍大师的道场时,曾发生一个故事:

五祖将入涅盘,欲传衣钵,便命弟子们各作诗偈一首。大弟子神秀在墙上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意是将心的烦恼去除以显现智慧。五祖看了这首偈,令弟子们点香勤念熟记,会有很大的功德。

六祖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认为菩提本来没有树,心也没有镜,既无树也无镜,不会有尘埃,也不必拂拭,这种境界更高。

但是,法身应依色身修,要以血肉之躯的色身修行佛道,才有可能开悟、解脱、成佛,所以身体是很重要的,它是修行的工具,也是烦恼的渊薮。

我们的心,非贪即瞠,愚痴而不知智慧,所以从减少贪瞠著手,才能发现智慧是什么。有人在念佛或诵经时,生不清净的杂念、妄想,这是正常的情况。就是因为心不清净,所以要修行。开始修行的人应该相信自己有烦恼,才要追求智慧。烦恼断尽则见智慧,智慧圆满便与佛心相同,佛心与众生心原是一样,不同的是众生心有烦恼、佛心无烦恼,这就是明心、明佛的清净智慧心,便能见佛的不动性和空性。

清净心是自照照人的智慧,佛性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的本来面目。有位禅师开悟以后,有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回答:“早晨起床后,转身碰到墙壁,才发现我的鼻孔是朝下的。”意谓佛性到处存在本来具足。当烦恼心还在的时候,即在迷中,就看不到佛性。智慧显现时,即已开悟,不论看到什么,什么都是佛性,那又称为无分别心,或无差别性。

七、不起贪执便是清净心

“心净国土净”出自《维摩诘经》的(佛国品),即是“随其心净则佛上净”的经句。那是说心清净后环境也清净。所谓环境,是指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到的五欲境界,又称五尘。好看的彩色及形色就是好看,好听的声音就是好听,美味的饮食就是美味的饮食,面对这些种种,心虽明白而不起爱著贪执,便是清净的不动心,所谓心不动或心不污染,不在于我们对环境的接触,而在于我们放不下、丢不开。若能慢慢地练习,不为过去的事烦恼,也不为未来的事烦恼,心就渐渐地与清净的境界接近了。

在日本的禅宗公案中,有这样的一则趣谈:有两位努力修行的和尚,一是师兄,一是师弟。有一天的行脚途中,走到河边要过河,遇到一位年轻女子也急欲过河,但那是在大雨之后,河面水涨而又无船可乘。其中的师兄自告奋勇将女子抱过了河,然后各走各的路。然而在路上,师弟不断地向师兄抱怨:“出家人怎么可以接触女子,你今天抱了女子过河,是犯了大戒。”师兄不予理会、行事如常。到晚上,师兄一觉睡到天明,而这位师弟辗转难眠,对于师兄白天的行为,耿耿于怀,认为他犯了戒,尚不知忏悔。师兄醒来见师弟一夜不眠,问明原因。师兄便说:“我抱女子过河后已放下,为什么你到现在仍紧抱著她不放。”

这个故事,便是在说明不受环境污染。虽然对环境有接触到,但不因接触到而心波动,或生瞋心或生贪心,当时接触什么就是接触什么。其次,对接触的环境,过去的已过去,不在心里牵挂著,这样,就是心清净。也许经常保持心清净,并不容易,但是按照上述的观念试著做,虽然对所有的事不能常保心不动摇,但总可以藉此减少一些烦恼。

心清净并不是非常困难,不能永远清净,能得一小时清净、乃至一分钟清净也好,只要练习了清净,就能享受到一分钟清净自在的快乐。

误解佛法或不会修行的人,很可能与现实的世界产生隔阂、讨厌、逃避的现象。因此,再以一则故事供大家参考。

唐朝时,有一对母女供养一位修行人许多年。有一天这位母亲想试探修行人是否修行成功。母亲告诉女儿:“今日送饭过去,你紧紧抱他一下。”女儿照做了。第二天,母亲问这位修行人:“我的女儿怎么样。”修行人告诉她:“枯木倚寒崖”。

一般人认为能对美色不动心,已是很有修行的人了。但是,这位母亲认为他并未修好,所以拿起扫帚便将他赶走,并放一把火把供给修行人居住的草寮也烧了。

这个故事说明,像这位修行人是已有工夫的,但尚没有开悟。虽然心不动,却违背了常识和现实生活,那是死修行。所以,不受环境污染的意思是需要认识环境,但不受其动摇。心净后,环境就可清净。

八、从内至外潜移默化

如何使环境清净、国土清净,首先要从内心开始,那便是从观念的纠正和信心的建立,同时要用戒定慧的修行方法来净化身心。在修行过程中,便会发觉身不清净、心不清净,当发觉身心不清净时,就是渐渐趋向清净的表徵。由个人的自我清净,再甩关怀和劝导,付出时间与耐心,影响各自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内所接触到的人。也就是自己本身要在行为上、观念上、心念上,渐做检讨。同时湣移默化,影响所及,便能使得国土清净了。

建设法鼓山的活动已开始推动,法鼓山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阀净土”其意义是从每个人的内心开始改善,当有烦恼时,对人不友善时,要及时发现自己正在起什么心、动什么念。我们当然无法如圣人一般地不动坏念头、坏举动,可是要渐渐知道自己在做什麽,经常要反省,或许是说错话,或许是做错事而生惭愧心,忏悔心。能坦白、诚恳,人的品质一定提升,人格一定比一般人高尚、所以会受敬重。做为佛教徒的,若能人人都朝这方向走,环境就会越来越清净。“建设人间净上”不是口号,不是空洞的理想,乃是全体关怀现代社会的全民,每人都应努力的事业,人间净土,方能很快地实现。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当代妙用

    当代妙用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本书分为“对学者说”、“对学生说”、“对读者说”、“对都市精英说”四个部分,讲述了西部心灵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妙用”。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
  • 往事百语(二)

    往事百语(二)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幻武核心之末日尸哮

    幻武核心之末日尸哮

    人类的科技急速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古生物复苏在即,远古病毒流露出来;城市里,一片荒凉;打开空间的钥匙沉于黄土,空间,启动失败;末日来临,尸群成型,祸害人间;沉寂于古都的护国家族,浮现于末世,充满现代科技的幻武,出现在人们眼前,生存与消亡,一念之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仙易

    寻仙易

    仙非正途,魔非外道。诸天世界各依定数,然一切终归要变,而变化便从一山野少年上仙山求药为始。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重生校园:娇妻誓逆天

    重生校园:娇妻誓逆天

    被渣渣们逼得自杀的夏千殇重生了!当重生而来的她发现了自己紫瞳的秘密后,于是:人前,她是失踪十五年后寻回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夏家大小姐,人后,在杀手界她是人人敬而远之的杀手之王。『此为弃文,请勿收藏!』
  • 逆凡一念

    逆凡一念

    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大乘常言道,先下手为强,时炜穿成要被猪脚轰死的反派,他要贯彻这个真言。作为穿越人士,而且穿的还是一本书,穿成的角色不是路人甲不是炮灰乙不是流氓丙不是土匪丁,那就代表。。。猪脚要换人啦,哈哈哈哈。当一个穿书的家伙萌生了篡位的心,猪脚大大自求多福吧,嘿嘿嘿。
  • 网游之永恒剑主

    网游之永恒剑主

    我要这破简介有何用?开局六件套,装备全靠爆?本书大概讲的是《永恒》的时代降临,为寻找失落的梦想与荣耀,林尘手持弑神的虚无之刃,身穿不朽的永恒套装,脚踏究极巨龙的头颅,成就最强剑神传奇的故事。据说没几个人的咸鱼群:41817076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痞公子

    痞公子

    穿越到古代要怎么玩耍?苏暮辰表示:可以肆意洒脱。没有银两傍身要如何玩耍?苏暮辰表示:金莲宝盅在手,黄金我有!魑魅魍魉粉墨登场该如何应对?苏暮辰大手一挥:开山立庄!小人背祖忘宗,勾结北地番邦进犯该如何?苏暮辰冷冷道: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