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3300000010

第10章 提起与放下(2)

我曾有极少数学生及弟子,或随我学佛学,或跟我修禅修,数年后离开我,并且到处批评我。几年后,有的倦鸟知返巢,有的一去不回头。有人间我的感受如何?感想如何?我说我只知道尽心尽力把师父做好,把老师做好,至于弟子及学生的动作,是他们自己的事。做为师父与老师的我,虽然不得不面对不仁不义的学生及弟子,我可不能没有智慧,去做一个没有慈悲的长辈。

(三)因果不可思议,因缘不可恩议,当提即提,当放即放

很多人无法了解因果与因缘,不了解为何有些人时常获得照顾,有些人却总得不到照顾。有时候,当你准备照顾某人,他却已经离开;相对地,有些人虽然你从来预料到要照顾他,他却适时出现在你面前。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果及因缘所致。

在台湾有一位男居士,期望我能为他举行皈依三宝的仪式,前后等待了三年时间,总是因为我们相遇的时间不恰当,地方不合适,因果未到时,因缘不成熟,迄今仍无法使他达成愿望。

(四)众生的业报不可思议,诸佛的悲智不可思议——提放自在

众生的业报与诸佛的悲智难以想像。能否获得救济,一切都得看因缘是否具足。诸佛以平等的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没有特定的被度对象。例如地藏菩萨曾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将所有的众生均看成是他要度的对象,却有许多众生并不领情,并未打算要让地藏菩萨来度,地藏菩萨却永远很有耐心,水远在度众生,所以他是“提得自在”。

曾有一位先生,我一再劝他早日学佛,他却应道:“不急啦!现在的我还不想学佛,反正你们有一位地藏菩萨,总有一天会来度我。”事实上,地藏菩萨当然会等待此人,不过此人若不早日求度,仍然由于业力而处身于烦恼的苦海之中,毫不轻松。地藏菩萨则是以愿力度众生,虽然同样是处身于三界的火宅,却是自由自在,千万不要误解。

《华严经》内提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意思是说,当释迦牟尼佛初成佛时,看到一切众生都具备了佛一般的智慧、福报。在佛眼听见的众生都跟佛相等,因此对佛而言,并没有众生可度。但是,这并不等于放弃众生、不再度众生。所以《金刚经》中便说:“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这说明了在众生的立场,尚需佛度,不过佛度众生乃至度尽之际,终不以为佛已度了众生。既不抱著一种救世者的心态来度众生,也不执著这广度众生是做的什么功德。所以,在度了一切众生后,也没有认为自己在度众生,或有任何一众生被他度了,这便是“放得自在”。彻底放下,但又全部提起。

五、禅宗的提放不二

(一)《维摩诘经》云:“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人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人不二法门。”这是讲善恶平等。

(二)全八祖坛经》云:“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这是度自心中的无边众生,断自心中的无边烦恼,学自性中的无尽法门,成自性中的无上佛道。也就是说,虽然忙碌,其实无事,是放得下。

(三)全八祖坛经》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这是心中无物的智慧境界,也是放得下。

(四)虚云和尚云:“空花佛事时时要做,水月道场处处要建。”这是表现出无尽的悲愿,所以在放下之后必当提起。

禅悟与静坐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们减少执著,也能使我们的头脑更冷静、更清楚:再进一步,便能产生智慧,开发精神的领域。可是从禅的观点来看,若无佛法的指导,由静坐所产生的智慧仍然是带有烦恼的。由于他的自我中心还在,一旦遇到跟他自己有冲突的人事景物之时,他的内心就会痛苦挣扎了。

静坐应注意的事项有三:一,调身、二调息、三调心。

所谓调身,是指正确舒适的坐姿,以及诤坐中的身体反应。

至于调息,是指呼吸,可随著各人定力的深浅分为四个层次:鼻息、腹息、胎息、龟息。“鼻息。一是使用鼻孔出入的自然呼吸。“腹息”时,空气虽然是由鼻孔进出,可是不注意鼻孔,也不感觉到是用鼻孔呼吸,而仅是腹部起伏蠕动。所谓“胎息”,是不用鼻孔呼吸,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能成为呼吸器官。此时的大宇宙即是母胎,自身是胎儿。“龟息”则自己不需要呼吸体外的空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能独立白成一个宇宙,用自己体内的气或能来运行,自给自足,不必由体外提供空气或养分。

至于如何照顾心念?一般是以止观的方法来摄心凝念。使用数呼吸、观身不净、念佛,礼拜,诤坐冥想等方法,均可达成目的。

静坐的主要目的,在于集中散乱的心,使它渐渐变成统一心。通常人在得到心的统一之时,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自我而达到了无我的阶段。其实那只是静坐的层次,或是定的层次。定的经验也有高低,故有四禅八定之分,但都不出于统一心的范围,而且尚未达到及于无心空慧的实证。从上述可知,如果是用中国佛教禅悟的角度来看,“定”的经验,未必等于禅宗的禅定。

那么,什么是禅宗的禅定呢?六祖大师的《坛经》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接触诸种外境而心不乱。“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二可见禅宗的禅定是在清净的智慧观照,不在于统一心的定境,因为若住于统一心的定境,依旧未离执著。

而所谓执著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当你面对任何人、物、事的时候,首先强调“我’看到了什么,而加进价值的判断,那就是执著。

那么禅的所谓不执著是什么呢?

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他自己不会加诸任何意见,而对方所需要的东西,却恰如其分地给了他反应。

在涉及亲子关系、男女关系及财产的问题时,最容易使我们感到自我中心的执著;其次就是名誉和观念。对于修行者而言,最鸡化解的执著是感觉到自己有自我的成就、自我的经验,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就是无法摆下自我的观点价值和经验价值,所以尚有骄慢心。因此凡是有自我存在的价值肯定,便是没有真得解脱,也没有真正完成无漏的智慧。

禅宗在开悟的时候叫“见性”,见性以后要保持它、要增长它,所以还要悟后起修而来培养它。虽然禅宗强调开悟以后他的见地就跟佛完全一样,不过他不是佛;就好像西藏人修行,把自己本身观想作自己就是本尊,可是即使修成了,本尊还是本尊,他还是他。不过比起修行之前,多了些慈悲心。

所以中国的禅师在没有开悟以前要好好的修行。在开悟以后,要去找更好的老师,只有开悟以后,才知道什么檬的人才是奸的老师。然后,自己还要加倍的努力。

禅,并不一定要诤坐。所以:八祖坛经》说:“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又说:“有人教坐,看心观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六祖是主张:“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意,即定之时慧在定”,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六祖惠能大师静坐的修行过程;六祖以后的第二代怀让禅师,看到第三代马祖道一禅师打坐的时候,还说了个比喻:“坐禅得成佛,岂非磨砖能作镜?”

不过,从许多禅学记载中,我们看到许多禅宗的祖师们也要打坐的。在马祖的弟子百丈所立的“清规”中也有“坐禅既久”的记载,只不过不重视打坐,而是把日常生活里的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动作,都认为就是修行。

我们看到百丈禅师的生活原则,未见其记载一天要打坐多少时间,而倒曾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文字,那即表示他的主要修行就是上山出坡下田耕作。

其实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如此。在还没去见五祖弘忍以前,他是个打柴的人,见了五祖之后,也没叫他去打坐反而是让他到厨房去椿米。我们必须了解到,当他工作的时候,他的心经常是在一种非常稳定、平静、了无情绪波动的状态。这样子的人,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开悟。

但是,也必须要有观念的引导。惠能大师真正开悟是听到了《金刚经》,使他能够发现所谓r执著”与“不执著”,“我”和“无我”等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见“观念”还是很重要。虽然禅宗讲“不立文字”,它的意思是说不可以执著语言文字,但是还是需要从语言文字中得到消息,得到正确的指导,名为“藉教悟宗”。

如果六祖没有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句,他不会开悟;如果他仅仅拖住、执著《金刚经》的那句话,他也不会开悟。所以禅宗把经教的作用比喻为“以指标月”。如果没有手指,迷人便不知道月亮在那儿。如果迷人只顾看手指而不肯看手所指的月亮,手指便成无用。如果迷人已循指见月,手指也不再有用。

由于一般人无法把心静下来,就是能够安静,也很难经常安定,所以仍须静坐。也可以说禅悟并不一定要诤坐,但静坐的定力有助禅悟,不过仅仅是静坐,也无法获得禅悟。

我想你们诸位多半对于佛法、佛教已经有基础的知识,也有人正在禅修及修学西藏的佛教。我相信各位有好多问题想问,我能够回答的我回答,我不懂的我就说不知道。

问:请问您对曹洞宗重视修行不重视开悟,认为修行本身就是开悟的讲法有何看法?

师:我想那是比较安全踏实的观念。如果专门追求开悟、强调开悟的话,就可能使人养成倒因为果的取巧心理,容易形成不想修行的流弊,认为开悟以后就不必修行了;另外也可能使久修而尚未彻悟的人失望而不想修行。所以我也主张重视修行的过程,要比重视开悟的目的更好。

师问:你赞成我的意见吗?

答:当然赞成。当我问我的老师关于开悟的问题时,他总是劝我不用操心。那些执著开悟经验的人,将开悟经验当成另一种宝贝抱住,孰著它。

师:对,追求开悟,炫耀开悟,本身就是一种执著。

问:听说有位韩国比丘,修行时把“死”字的牌子放在面前,可不可以请您开示,是不是一定要有死的决心才能修好?

师:我们也教人在进入禅堂的时候要下个“大死一番’的决心。死有大死、小死之别。小死是身体死,而妄念烦恼等生死业没死;大死则应该把自己所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不论是好或坏的经验及观念,全部丢下,这样你才能真正的用功。我不知道那位韩国禅师的“死”字牌子是什么意思。但是,在中国的禅堂里,老师会说:“我们现在得好奸用功啊!只准活的进来,死的出去,偷心妄念不死,就不该再出禅堂。”

问:也许这位韩国禅师是在参话头或公案时就是想依这种方式拼命把疑团打破。

师二这种决心很好,可是这样猛修有危险,只有少数身体很好,心理状况也很好的人才可以使用。

问: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感情?

师:要应用感情,但不受感情的左右而起烦恼。

问:可以不可以用感情来教人?

答:对众生来说是感情,对菩萨来讲是慈悲,像观音菩萨,他是用种种的形象、种种的方式来帮助人,如果不以感情来帮人,人家会怕他。因为菩萨没有执著,所以也没有烦恼。不学佛、不修行的人,感情会变成自己的烦恼,也会引起他人的烦恼。

问:如何使用感情而又不起烦恼?

师:有两种方式:一是经常用佛法的观念来一次又一次地纠正指导。二是用禅修的方法渐渐地净化感情而成为慈悲的襟怀。

问:感情是很自然的事,一经约束、否定,就不自然了。

师:任何一件事若要给予训练修正的时候,必然是不自然的啊!水往下流是自然,若把水往上打,便是不自然,但是我们往往必须把水向上打入水库或蓄水槽,给了它压力,才能使用它。

问:慈悲在禅法中的地位如何?

师:慈悲和智慧的意义相同,表达方式却不同的。真有智慧的人一定会真有慈悲。慈悲的表现是在广度众生,而在他心中没有自己也没有象生,便是实证空性的无我智慧。唯有无我无著的智慧,才会表现出真正的慈悲。

同类推荐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尘缘悟:星云说喻

    尘缘悟:星云说喻

    本书是《爱语的力量》、《修剪生命的荒芜》二书的合集。本书用简明易懂的小故事诉说人世间的缘分与因缘结果,教育大家要珍惜人与人的相遇相知相守,并警醒世人一切行事皆有因果,要多种善因方有善果。化佛法的大智慧于生活的小事中,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妙语微言

    妙语微言

    太桥旦增堪布自幼年出家,深喑佛法之道,在多年学习和修行过程中,悟出人生在世的许多道理。本书是作者长时间的心血积累,从人生观、幸福观、金钱名利观、世界观、环境保护、佛教的真谛等等方面阐述了佛教的精髓。将为繁忙聒噪的都市生活,贡献一丝清凉的幽香之气。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热门推荐
  • 凤谋乱世

    凤谋乱世

    内涉男×男,不喜勿入突然拥有凤凰之火的地府孤魂,经历寒冰炼狱七百年折磨,重获新生、降临异世,却躲不过命运盘剥、宿世纠葛。惑尽天下却深陷一人白衣,从此只愿倾尽柔情、不死不休。究竟是命中注定,还是前世有缘?江湖武林,朝堂沉浮,八荒天下一朝翻覆!且看他如何凤舞长歌,灭世焚天,一阕清歌,葬送山河!本系列后续故事即将展开,敬请期待
  • 我在大明舔空投

    我在大明舔空投

    穿越大明嘉靖十七年,韩立开始了一代大师(装神弄鬼)之路。
  • 穿越之霸宠小村姑

    穿越之霸宠小村姑

    前世,她是蒙拐骗偷无所不用其极的小魔女.却依旧败在病魔脚下.一朝穿越她成了被逼嫁给老头做填房的花季村姑!这不符合穿越常理啊?她要王爷,她要做王妃,她要做有钱人,她要扰乱后宫,成为独宠不可一世的人上人!可是,老天却只给了她个闷骚狠辣的杀手哥哥!直到有一天,杀手哥哥突然说:我会对你负责的.某人立刻恼火的大吼:为什么要对我负责?你爱我吗?我看起来是那么随便的人吗?....那你什么时候去跟郡主解除婚约?”杀手哥哥无语望苍天!------------------本文架得很空,与历史无关
  • 梦的渡口

    梦的渡口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此时回头再看这一生感悟是什么
  • 锲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

    锲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书之舌灿莲花

    穿书之舌灿莲花

    海棠穿成了齐王府的小小丫鬟一枚,更坑爹的是,不久的将来,身为全书大反派、冷血狠厉的齐王世子会因滥杀无辜树敌众多以及招惹男女主而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对的这个“门”就包括她这个齐王府的丫鬟。为了自己的小命,海棠决定全力阻止齐王世子的作死之路,而她能靠的,不过就是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娇学霸和他的女朋友

    傲娇学霸和他的女朋友

    许融一开始见到江锦悠的时候,是在他八岁的时候。那天,江锦悠刚刚搬进新家,就看见隔壁的小哥哥不知道在地上捣鼓着什么。她隔着栅栏问他:“小哥哥,你叫什么名字?你在玩什么?”当时的许融很恶劣,他说了一句:“别吵我。”心里想的是,这家伙脑袋里是不是装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来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简介都是胡说八道,仅供参考]
  • 三国猛将

    三国猛将

    死亡只是新的开始,同样死亡不是结束。新的生命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是战场上的神话,而是不甘死亡的拼搏。
  • 法则潮汐

    法则潮汐

    (我写的是硬核科幻,人类未来是可以实现个体伟力的。)每万个纪元,无源之源便会掀起一场疯狂的法则潮汐,这其中的宇宙便如同小舟一般,只有凑齐六位至高神,才能抵挡,而在数百万年前,神战爆发,最终只剩两位至高神,而我们的宇宙便是一片无源之源的唯一宇宙,其他的已经被吞噬,而洪荒宇宙正是其中之一,地球便被纳入其中,此时天地元力被封印,地球都还没法修行,你以为我们的主角是地球人,不,这个故事从蓝二星开始。
  • 凤御九天:腹黑魔王嚣张妃

    凤御九天:腹黑魔王嚣张妃

    风若雪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车祸,她没事,高空坠物,她也没事,挤公交上班,哮喘犯了,她死了……更想不到,尼玛她一醒过来,就在一个大蛇窟!旁边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奶娃娃!没关系,她堂堂一代生物科学研究员,还搞不了一条蛇?擒猛蛇,取内丹!没想到却成就了自己的一身异能!更是让这蛇窟的主人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偏生要收她为徒!半推半就,小有所成,师傅让她下山助师兄登上皇位。尼玛!初次见面就给她个下马威!搞毛啊!看我不携着我捡的娃,带着我拿下的魔兽,搞翻你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