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7200000008

第8章 明代茶具鉴赏(2)

明代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景况。除洪武初创办官窑“御器厂”,专门烧造宫廷御用瓷和对外贸易用瓷外,民营窑厂的规模也得到扩展,到嘉靖年间,“浮梁景德镇民以陶为业,聚佣至万余人”。官窑民窑并存,并互为影响,有利于制瓷工艺的改进,从制胎成形,挂釉施彩,到窑场改制,烧造火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于是,“南北名窑,唐宋佳作,无不汇粹于此”。

景德镇的近千座民窑,是其瓷业生产的主流。从其烧造的产品来看,面向普通大众的青花碗盏占了很大比重。由于官窑采用“钦限”御器在民窑中烧造的办法,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窑场烧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至嘉靖、隆庆以后,民窑青花产品质量几乎已与官窑水平相近。特别是到了明代中叶,随着制瓷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民营窑场激增,制瓷工匠的集中和瓷商的汇集,景德镇瓷业更加兴盛繁荣,成为一个“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瓷业都市,使得民窑的生产量相当大,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元年(1436),浮梁县民陆子顺一次就向朝廷进贡了瓷器五万余件。

民窑除生产一般民用产品外,还能烧造颇为高档的精品瓷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明人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记载:“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德镇。”

高度发达的民营窑场,造就了一批享有盛名的制瓷名师。当时的杰出艺人有“崔公窑”的崔国懋,以制青花及彩瓷茶酒盏见长;“周公窑”的周丹泉,以制白瓷印章得名;“壶公窑”的吴为,所造脱胎茶酒器,薄如鸡蛋幕布,莹白透明,称为“卵幕杯”。此外,著名艺人陈仲美和吴明官等人,也都享有盛名。

由于官府对彩釉瓷器的使用规定甚严,对原材料也严加控制,故民营窑场大多以烧造白瓷与青花瓷器为主,流行于全国各地的青花瓷器中,多数是景德镇民窑制品,这也正是景德镇明代瓷业的一大特征。

与民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窑的生产就占据了许多得天独存的条件。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朝廷在景德镇珠山开办御窑,并派遣督陶官来管理窑务,监督烧造,运至京城,以满足宫廷用瓷的需要。这是朝廷首次在景德镇设置生产御用瓷器的专门机构。

由于所处地位的差异,得到朝廷重视的官窑,占据了上等窑场和优质原料,汇聚了各地的名工巧匠,而且分工细腻,各有专职,在制作上只求精工,不计成本,因此,官窑产品无论就胎质、造型、釉彩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堪称工艺史上的杰出代表作。

据文献记载,官窑在明初建立时有窑20座,到宣德年间增为58座,设有六种不同类型的风火窑、色窑、大小窑,大龙缸窑、匣窑和青窑,各类型窑场严格按分工生产不同的产品,如青窑烧小件器,色窑专烧颜色釉。据程廷济《浮梁县志》记载,御器厂内的分工有23作,即:“大碗作、酒钟作、碟作、盘作、钟作、印作、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铁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东碓作、西碓作。”“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制,各不相紊”。(引自蒋祈:《陶记略》)这种严谨的分工协作,使生产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对提高瓷器的质量和产量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茶事、祭祀、赏赐及日常生活的需要,宫廷用瓷的烧造数量惊人,仅宣德八年(1433),官窑就一次性地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以后到嘉靖、万历年间,每年烧造的御用瓷器也不下十万件。其中隆庆五年(1571),烧造的里外鲜红碗、盅、瓯、瓶并大小龙缸方盒共十万五千余件,官窑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景德镇瓷器在明代的突破性进展,主要反映在施釉技术上,除传统的青花瓷更上一层楼外,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备受中外赞誉。按制瓷工艺分,景瓷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别。

釉下彩指青花和釉里红瓷。

釉上彩是因彩绘在釉上勾绘而得名。工艺上是指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上再进行彩绘,然后再以700℃——900℃的低温烘烤,使彩色不致脱落。它包括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

斗彩指的是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画面,所以又称为逗彩。

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可分成一种色泽的单色釉,以及多种色泽施于一器的杂色釉。

明朝各代中,以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的成就最为非凡。

永乐时期,青花瓷的制作是官窑瓷器生产的主流,胎质洁白细腻,釉汁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是其主要特点。这一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在带走了大量瓷器的同时,还给瓷业生产引进了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使得烧造的产品呈色浓艳,带有宝石蓝的光泽,十分逗人喜爱。

永乐瓷的突出成就还体现在单色釉的突破上,这一时期的单色釉,一改元朝和明初青白呆滞的色泽,创烧出极负盛名的甜白、青白、翠青、冬青、红釉、蓝釉等新品种。

永乐甜白釉产品,釉汁洁白,温润如王,肥厚如脂,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有“甜白”之称。另外,这种白瓷还可以填上各种彩色烧制成彩瓷,因此,又称“填白”瓷。甜白瓷有厚薄之分,薄胎器可以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因此,甜白釉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磐,明如镜”的美誉,代表了白瓷的最高成就,成为划时代的珍品。

永乐甜白瓷常见“永乐年制”的篆体款识,由于身价极高,后世多有仿制,尤以清代康熙、雍正朝的仿制品最多。

永乐红釉也极负盛名,影响远在元明诸多红釉之上。其胎质更趋精细,施釉匀净,还原气氛恰到好处,发色呈鲜艳的红色,因此又称“鲜红”釉,或称“宝石红”、“霁红”、“积红”,由于这类瓷器常用作祭器,因此又叫做“祭红”。

关于“祭红”,民间还有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有个窑工接到官府命令,限期烧造一批产品,由于要求极高,釉料又缺乏,眼看无法完成任务,可怜的窑工愁眉苦脸,只有闭目等死。这时,窑工美丽的女儿为了救父,毅然只身跳进窑池,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终于烧造成了一窑鲜红欲滴的瓷器。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父的姑娘,人们就把这种红釉产品称为“祭红”。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的确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果说永乐是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阶段,那么,宣德则是其鼎盛时期。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载称:“宣窑,宣德间厂窑。所烧土赤埴壤,质骨如殊砂,诸料悉精,青花最贵。色尚淡,彩尚深厚。以甜白、棕眼为常,以鲜红为宝,器皆腻实,不易茅蔑。”

同永乐一样,宣德朝也是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而且宣德青花更趋精致,达到了中国古代青花瓷的巅峰。

宣德青花瓷具有如下特点:①大部分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款识;②色料一般采用进口“苏麻离青”和国产钴料;③惯用小枝笔着彩,器物显现深淡的笔触痕,且不见整片一笔涂抹的画法;④大部分底部施釉;⑤器物以矮圈足为多。这些大致是区分永乐和宣德青花瓷的主要依据。

宣德青花碗器形较多,但胎壁大多厚重,是深受茶人喜爱的茶具。

另外,宣德的釉里红和高温铜红釉瓷器的烧造技术也有大幅提高,令人赏心悦目的各式彩瓷茶具,构成了茶具生产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近三十年的禁烧变故后,成化朝瓷器的风格大变,与永乐、宣德瓷的雄健豪放不同,成化瓷器的造型玲珑秀丽,胎釉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画面淡雅幽婉,轻盈秀丽的风格独步一时。特别是斗彩质量空前绝后,颇具盛名。青花瓷的着色也采用了双勾线条,一笔涂抹的上色法,层次感不太明显。白釉器也更加精益求精,甜白器一般为半脱胎,制作规整,碗、杯、盘的器形较多。

正德朝瓷器也堪称承上启下,器形朝多样化发展,生产的茶具主要有碗、瓶、罐与执壶等。彩瓷方面以素三彩最为突出,以黄、绿、蓝、紫为主,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瓷坯上刻出纹饰,高温烧成素瓷,再满施各种色釉,然后在剔出纹样部位,填以所需各种色彩,以低温第二次烧成。

嘉靖时期,由于对外交流和经贸的扩展,瓷器大量外销,促使产量和品种迅速增加。烧制的品种主要有青花、颜色釉和彩瓷,民窑彩瓷的生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而五彩瓷的出现,开创了彩瓷烧造的新局面,为中国陶瓷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嘉靖的官窑青花瓷,改用源自西域的回青料,又称“青金蓝”或“佛头青”,色泽更为浓翠艳丽,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彩瓷的生产更是盛况空前,釉上三彩、五彩,青花五彩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茶具生产以茶碗、茶壶居多。

万历一朝,正值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宫廷用瓷激增和对外贸易发达,使得景德镇的制瓷业更加繁荣,官窑青花五彩器的烧制成绩显赫,无论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顶峰,而民窑在仿制古代名窑瓷器方面也十分成功。茶具生产常见的有茶碗、茶杯和提梁壶。稍后,景德镇的官窑生产逐渐从顶峰跌落下来,走向衰退,但天启年间尚能见到活跃的瓷器外销,在日本发现一批天启青花瓷,有茶具、香盒等器具,都是按日本的风格设计制作的外销瓷。

综上所述,明代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是相当繁荣的,在原有青白瓷的基础上,广大瓷工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纷纷出现,用来装饰茶具等日用瓷后,使得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彩艳丽的茶具,成了珍贵之极的艺术品。明人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就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的记载,另外,数量庞大,涉及面极广的外销瓷,不仅传播了中华文明,而且还成了联系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名噪天下的景德镇瓷器,为中国博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随着明王朝内忧外患的不断,景德镇的瓷器生产逐渐陷于停顿,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至清代,景瓷生产才有了复苏和进一步的发展,在“景瓷宜陶”的天平上顽强地争得了平衡,这是后语。

三、初露锋芒宜兴壶

明代茶具艺术的突出成就,除表现在景德瓷器生产的辉煌灿烂外,最值得赞美的便是宜兴紫砂茶具的异军突起,陶壶与陶盏的创制与普及,最为后人称道,使得茶饮活动升华到了修心养性、淡雅处世的最高境界,欣赏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一代紫砂精品的风光无限及日后的成就非凡。

宜兴产陶,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地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原始陶器的生产。据考古普查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并从中发掘出了堆积丰富的陶器残片,证明宜兴的陶器生产至少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几何印纹硬陶,秦汉时在宜兴丁蜀与南山一带已形成一个制陶中心,已有釉陶和灰陶的烧制,而且很快过渡到了青瓷的烧制,并且风靡了数百年。

进入宋代,社会饮茶之盛况刺激了茶具的生产,宜兴的陶瓷生产无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著名的紫砂陶就是在此时得以创制出来的,而且很快受到文人学士的褒扬,著名诗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夸赞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在《和梅公仪尝茶诗》中也有这样的感叹:“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有人据此认定,宜兴紫砂壶的生产,至迟在北宋就已开始。而且,一九七六年的考古发现,似乎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宜兴市红旗陶瓷厂在丁蜀镇新建隧道窑,施工时在羊角山附近发掘出了一座古窑和大量紫砂陶器的残片堆积,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专家鉴定,认为其年代起始于北宋中期而盛于南宋。但有人也不同意这种推论,原因大致有两条:一是茶壶的出现,始于明代。在此之前的茶壶,其实只是煮茶煮水用的壶,即审安老人说的“汤提点”,二,宋代的饮茶方式,决定了茶具的功用。斗茶要求使用饼茶,碾罗后再在茶盏中点分,真正意义上的茶壶,只能在散茶的直接冲泡状态下才有用武之地。因此,梅尧臣诗中的“紫泥新品”同“兔毫紫瓯”一样,指的还是当时风光之极的茶盏——建盏,因为,建盏的胎泥也是紫褐色的。

业内人士的这种分歧,孰对孰错,自不必过多考虑,大量的陶器残片出土,至少能说明宜兴陶器和紫砂日用陶在宋代的规模空前,这为明代紫砂壶的大量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品茶艺术的回归,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不管是何种方式的品饮,首先追求的还是茶的色、香、味的享受,明代散茶的直接冲泡法,相对于唐宋的煎水煮茶来说,不太容易瀹出茶香,这对清心赏会带来一些缺憾,紫砂陶壶体小壁厚,保温性能好,有助于瀹发与保持茶香,自然就受到了茶人的欢迎。正如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所说的那样:“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诸其东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一语以蔽之,紫砂壶的实用效果,引发了其应运而生乃至迅速的风行天下。

制造紫砂壶,首先需要的材料是泥,宜兴紫砂出于丁蜀镇,也是因为只有那里的泥才适宜制造紫砂器。那里的陶土质地细腻、含铁量高,享有“岩中岩”、“泥中泥”的美称。它的发现,还伴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云游四方的“异僧”途经宜兴,每天都在村巷高呼:“卖富贵!”穷苦的居民听了觉得好笑之极,天下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唯独富贵买不到,于是大家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疯子。和尚无可奈何,只好拉住村中一个老头,对他说:“贵你们不想买,那么买富怎么样呢?”就把老头带到山中产陶土的地方,指给老头看,然后扬长而去,再也不见踪影。老头十分奇怪,就决定试试运气,用锹挖开土层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里面的土五色俱全,“灿若披锦”。这就是紫砂陶土的来历。

当然,传说毕竟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紫砂陶土的发现,是与广大陶工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分不开的,陶泥孰优孰劣,何种材料适合做何种器具,在陶工们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把一种事物的出现附植地传说,只不过是人们为了给该事物增添点神秘感而已。

同类推荐
  • 昆曲

    昆曲

    昆曲(Kun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世界电影名片(下)

    世界电影名片(下)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 电视艺术(上)

    电视艺术(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6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
热门推荐
  • 仙宠不得了

    仙宠不得了

    小熙是一只拥有仙气的猫妖原本在人类世界快快活活好好的和主人玩耍只需稍微伪装罢了可是……这tm的在一天迷路了见识妖族的强大,见证妖族的崛起?人和妖?原来可以共存的吗?+++++++++++++++++++++++++++(不喜勿喷,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写史,最难的是写人。历史是人折腾出来的,说史,即使是单纯的大事记,也免不了有人在里面,不能把人和事剥离开。但是,现在做历史的,往往见事不见人,写来写去,干巴巴的,就那么点事儿,里面当然有人,但是人都“事儿”化了,没血没肉没性情。说实在的,不是写史的人不想写人,一边是多年的积习难改,一边是写人也的确有难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滔天记

    滔天记

    没有完整美满的童年回忆,造就了坚韧的不屈性格没有得到承认的身份,导致了一生的被追逐格杀父母的慈祥只能在梦里重温解救的道路只有孤身的前进愤怒,激情,温柔乡;哀怨,怜惜,英雄冢;他,只需要——家他,只希望——重逢想要得到必须付出,血的付出忘却痛苦,忘却情意;忘却欺骗,忘却恻忍。无欲无求方能达至臻境,滔天一记,万物轮回。
  • 我怎么就火了呢

    我怎么就火了呢

    来到平行世界的方别只想过普通的生活。直到他相亲第五十次失败的那一天,他捡到了一个女高中生。身为逃家富二代的她梦想成为大明星。于是方别陪着她来到了横店。原本他只想随意整两部烂片打破她的明星梦,好让她回去继承亿万家产,自己也能跟着混口饭吃。直到他发现......门口美甲店的老板说他叫吉良吉影。横店巡逻的那个有着演员梦想的小片警,他的名字是陈永仁,他还有个哥们,名字叫刘建明。那个被大小姐她爹派来暗中保护她的保镖,名字叫燕双鹰......然后......方别火了。后现代主义电影教父?那是什么鬼......群:908776453(快满了,没V群)
  • 异度桃花魇

    异度桃花魇

    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千万年的守侯,不灭的爱使得执拗地灵魂来到了千百万年以前那个神秘的角落桃花源。一切的恶魔以及困苦都不会成为真爱的阻碍!
  • 快穿系统之这个宿主有点精分

    快穿系统之这个宿主有点精分

    作为一个精英系统,我是有自己的职业操守的,不是什么杂七杂八的宿主我都选择绑定的……嘶~这个小姐姐真好看~唔~就她了~矮油~我是手滑绑定她都绝对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
  • 丑小鸭不相信童话

    丑小鸭不相信童话

    丑小鸭夏雨珑在高中三年里与身边的美男美女之间发生了奇妙的故事。生活并不是美满的,其间她遭遇了一些重创,接近奔溃。在时间的磨蚀下,她含泪蜕变,站在我们面前的会是怎样一个全新的夏雨珑呢?
  • 初氧

    初氧

    当在校高中生的她遇到令老师头大的他,看似上天注定,又像飞来横祸